霸王鞭、金剛纂、火殃勒、彩雲閣、帝錦……這幾種大戟科植物,要麼名稱易混(霸王鞭常作為這幾種植物的通稱),要麼形態易混。這些大戟科植物由於生長在乾熱地區,所以形態多變。有些是幼態相似,有些是成態相似,而多數物種的幼態和成態差別較大。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水熱條件,都會造成植株形態差異巨大。識別大戟科植物有多難呢?大概就是這樣:
好了,下面進入正題。
栽培中稍常見的是金剛纂(Euphorbia neriifolia)。莖較細,當年枝直徑2-3cm。刺螺旋狀或4-6列,稜不顯著,通常不縊縮成節。枝斜展,較稀疏。頂部具葉,疏離。
↑金剛纂 Euphorbia neriifolia
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在雲南一帶的乾熱河谷分布較多,而栽培較少。幼時與金剛纂極相似。但莖較粗,當年枝多數直徑3-5cm,稜顯著,略翅狀;成株莖縊縮成節。幼時及水分充足時5-6稜,不縊縮,具葉。成年時3-5稜,具葉或無葉。
↑ 霸王鞭 Euphorbia royleana
最常見栽培的是火殃勒(Euphorbia antiquorum),並常作為嫁接砧木。與霸王鞭相似,但成株無葉片。莖直徑4-6cm,3-4稜,稜上顯著缺刻狀。分枝較密集。有時莖縊縮為三角形。
↑ 火殃勒 Euphorbia antiquorum
彩雲閣(Euphorbia trigona)栽培也極多,有時被認作是火殃勒。彩雲閣莖較細,直徑2-3.5cm,多為3稜,中間有淺色紋路。邊緣缺刻狀,整齊。叢生性、直立性較強。通常具葉。常見栽培的還有紅彩雲閣Euphorbia trigona 『Rubra』,莖葉紅色。
↑ 彩雲閣 Euphorbia trigona
帝錦(Euphorbia lactea)本種栽培略少,但其綴化品種春峰(Euphorbia lactea 'Cristata')常見栽培。帝錦與彩雲閣易混。莖直徑2-3.5cm,多為3稜,邊緣缺刻不規則。側枝斜展。通常無葉。常見栽培的還有白帝錦Euphorbia lactea 'White Ghost'和帝錦黃錦Euphorbia lactea 'Super Variegated'。
↑ 帝錦 Euphorbia lactea
前述幾種植物本身就容易混淆,它們的綴化品種就更易混了。多數綴化都是帝錦的綴化,但常誤認為是金剛纂的綴化,並混用玉麒麟或麒麟掌的名稱。
春峰(玉麒麟、帝錦綴化)Euphorbia lactea 'Cristata',帝錦的綴化品種,無葉;綴化體較厚,溝稜較深。
↑ 春峰 Euphorbia lactea 'Cristata'
春峰之輝(帝錦綴化白錦)Euphorbia lactea 'Cristata Albavariegata',綴化體白色,較薄,幼時扇形。
↑春峰之輝 Euphorbia lactea 'Cristata Albavariegata'
麒麟掌(金剛纂綴化) Euphorbia neriifolia 'Cristata',常與春峰混淆。主要區別在於綴化體無溝稜,較薄,具葉。
↑ 麒麟掌 Euphorbia neriifolia 'Cristata'
霸王鞭綴化 Euphorbia royleana 'Cristata',本種較少見。具葉,肉質。綴化體具較深縱稜。
↑ 霸王鞭綴化 Euphorbia royleana 'Cristata'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區別幾種植物,以這幾種植物的中文名為關鍵詞,將圖片搜索結果進行截圖並標註了實際植物是什麼(點擊查看大圖)。
霸王鞭:因為霸王鞭是通稱,所以索索結果中什麼都有,但大部分都是火殃勒。
金剛纂:總體正確率較高,混有火殃勒。
火殃勒:混有不同植物。
彩雲閣:正確率較高,混有帝錦。
帝錦:混有火殃勒。
春峰:全部正確。
麒麟掌:麒麟掌也是通稱,混有春峰。
霸王鞭綴化:多數都是春峰或麒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