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虹膜的人體特徵識別方法研究(圖)

2020-11-22 電子產品世界

人體特徵識別方法,也叫生物特徵識別方法,是指利用人的獨特的生理及行為特徵進行鑑別的身份驗證的技術手段。它的產生及發展源於人們在邁進數字時代的過程中對身份驗證方法的準確性與便捷性不斷提高的需求。傳統的身份驗證方法主要包括身份標誌物(如鑰匙、證件等)以及身份標誌信息(如帳號、密碼等),或者以上二者的結合(如銀行卡等)。人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他們都存在著共同的缺點:易於遺失和偽造。而且傳統的身份驗證系統並不能有效的識別持有這些身份標誌事物的人是否是真正的擁有者。因此,一旦被冒充,真正的擁有者將遭受極大的損失。因此,人體特徵識別方法作為一個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逐漸得到廣泛應用。


人體特徵的鑑別方法有很多種。在所有生物特徵中,指紋相對穩定但錄取指紋不是非侵犯性的。臉像特徵具有很多優點(如主動性、非侵犯性和用戶友好等),但臉像隨年齡而變化,而且容易被偽裝。聲音特徵具有與臉像特徵相似的優點,但它隨年齡、健康狀況和環境等因素而變化,而且說話人識別系統也容易被錄音所欺騙,容易被偽造。虹膜特徵識別解決了這些問題,還具有上述其他生物特徵所不具備的一些優點,故近年來虹膜識別技術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生物識別技術之一。

虹膜識別技術的一般過程
虹膜識別技術的過程一般來說分為:虹膜圖像獲取、圖像預處理、特徵提取和特徵匹配四個步驟。


虹膜圖像獲取是指使用特定的數字攝像器材對人的整個眼部進行拍攝,並將拍攝到的圖像通過圖像採集卡傳輸到計算機中存儲。


圖像預處理是指由於拍攝到的眼部圖像包括了很多多餘的信息,並且在清晰度等方面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對其進行包括圖像平滑、邊緣檢測、圖像分離等預處理操作。


特徵提取是指通過一定的算法從分離出的虹膜圖像中提取出獨特的特徵點,並對其進行編碼。


最後,特徵匹配是指根據特徵編碼與資料庫中事先存儲的虹膜圖像特徵編碼進行比對、驗證,從而達到識別的目的。

獲取眼部圖像
本文的虹膜圖像攝取裝置如圖1所示,採用的是卓為(SOVIC)SP-313 攝像頭。該攝像頭採用的是最新CCD效果的CMOS感光晶片,圖像解析度為 35萬像素(640480 無軟體插值),內置低照度的輔助光源,能最大限度減少對人眼的刺激,使用時配以人工暗室,使人的眼部圖像更清晰、明亮。圖2是本設計採用的攝像頭獲取到的人眼部圖像。

圖1 虹膜圖像攝取裝置


獲取到圖片數據後,只需要將其按照一定的圖片格式寫入文件,即可完成需要的眼部圖像在計算機中的存儲。本文程序中採用的是BMP格式的圖像文件,因為BMP圖像文件存儲的圖像數據沒有經過壓縮,方便以後對圖像進行的預處理。

圖2 人的眼部圖像

眼部圖像的預處理
BMP圖像文件格式主要有1、4、8、16、24和32位等圖像格式。32位BMP圖像文件格式表示該圖像有232種顏色,圖像中的每個像素用32位表示,一般情況下該文件格式沒有調色版,32位中的最高8位保留,其餘8位表示紅色,8位表示綠色,8位表示藍色。8位BMP圖像文件表示該圖像有256種顏色。圖像中的每個像素用8位表示,並用這8位作為索引在彩色表中查找該像素的顏色,8位BMP圖像一般也叫做灰度圖像。


在本文獲取到的圖像是32位的彩色BMP圖像。32位的彩色圖像存儲的圖像色彩數據較多,圖像文件的尺寸也較大。但是從本文圖像識別的要求來看,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因此有必要將其轉換為8位的灰度圖像。


轉換公式如式(1)所示。



(1)

其中Gray (i, j)為轉換後的黑白圖像在(i, j)點處的灰度值,由於公式中綠色所佔的比重最大,所以轉換時可以自接使用G值作為轉換後的灰度。轉換後的灰度圖像如圖3所示。從圖像上看與 32 位RGB 圖像沒有大的不同,但是圖像文件的尺寸從1.17Mb縮小到了301Kb。

圖3 人眼部圖像的灰度圖像


將獲取到的眼部圖像轉換為灰度圖像之後,還需要對灰度圖像進行去噪聲處理。本文採用的是空域法中的加權均值濾波,它是用一個有奇數點的滑動窗口在圖像上滑動,將窗口中心點對應的圖像像素點的灰度值用窗口內的各個點的灰度值的平均值代替,如果滑動窗口規定了在取均值過程中窗口各個像素點所佔的權重,也就是各個像素點的係數。

提取虹膜圖像
此過程需要讀取眼部圖像的數據,檢測虹膜圖像的內外邊緣,提取內圓圓心坐標及短半徑,再求出虹膜長半徑,建立極坐標系,分離虹膜圖像,最後進行特徵提取。


和眼睛的其他部分相比,瞳孔的灰度值要小得多,也就是顏色要暗得多,而且在灰度級上有一個明顯的突變,也就是說在瞳孔的灰度級要比其他部分的灰度級「黑得多」。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性,對圖 2進行直方圖分析,結果如圖 4所示。

圖4 灰度直方圖


對圖4計算結果可以得出,圖像灰度值從 62 開始,且圖中存在若干個峰值點。我們已知瞳孔的顏色最暗,因此可以判定第一個波峰為瞳孔的灰度分布。具體觀察第一個峰值,其基本呈正弦函數狀分布,以 72 為波峰(值:884),左側 62(值:0)為波谷,1/4 周期為 10。據此,我們確定右側的波谷為 82。根據分析結果,對圖 4進行二值化,閾值為 82,可以求出虹膜的長半徑,如圖5所示。

圖5 虹膜長半徑


對圖1的圖像數據,從左右順次、從上至下掃描每個像素點,根據式(2)計算每個像素點與圓心的距離。


(2)


其中,dist為距離,(x,y)為掃描點的坐標值,(Xpos,Ypos)為虹膜圓心的坐標值。保留所有小於等於虹膜長半徑或大於等於虹膜短半徑的像素,其餘設像素值為0(即標為黑色)。保留的環形部分即為截取到的虹膜圖像部分,如圖6所示。

圖6 環形的虹膜圖像部分


為了提取虹膜圖像的特徵值,建立一個特徵矩陣數組,X、Y 值與上一步中的矩形數組一致,用來存放相應的特徵值。這些值對於虹膜圖像中的每一個像素點來說都是其獨有的、能對其進行唯一標誌的值,因此都可以作為特徵值來利用。本文中提取的是每個像素點的二導函數作為其特徵值,因此在本步驟中可以直接將其讀入到特徵矩形數組中。

特徵匹配
本文採用海明距(Hamming Distance)進行特徵匹配。海明距最初為了解決通信中存在的誤碼問題而發明的。簡單來說,它是指同樣長度的兩個碼中,對應位不同的碼的個數。比如:10101 和 00110,海明距為3。式(3)為海明距定義的公式。


(3)


其中Ai和Bi為待比較的兩端代碼,+為異或運算,L為代碼的長度。


將兩幅虹膜圖像的特徵編碼進行按位比較時,同一虹膜的不同時間提取的特徵碼,其 HD 分布的峰值將在 0.1 附近;而不同虹膜的特徵碼進行比對時,HD 分布的峰值將在 0. 5 附近。這裡所說的分布的峰值是按位比較時,兩段特徵編碼相應位相同的概率的最大值。因此,對已經得到的虹膜圖像特徵矩陣數組,首先要從中隨機的選擇一段 L 長度的代碼(二進位),即隨機選擇代碼段的起始位置。這裡要注意的是,對於待識別的兩段代碼,起始位置要儘量一致。L 的值可隨意設定,但 L 的值越大,匹配的時間越長,速度越滿,識別的精度越高,匹配的正確率越大;反之,L 的值越小,匹配的時間越少,速度越快,識別的精度越低,匹配的正確率越小。本文中 L 的值設為 2048。

結果分析
精確性是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一般用識別率來表示,主要由拒判率、誤判率和等誤率來測定。


拒判率 FRR:也稱錯誤拒讀率或稱錯誤不匹配率,表示授權人(合法的用戶)不被準確承認(誤認為冒名頂替者) 的程度。FRR 越大,系統越精確,安全性也越高,但寬容度越來越低,致使越來越多的合法用戶被系統錯誤的拒絕。反之授權人越容易通過,未授權者也變得容易混入。FRR 實際上也是系統可接受性的重要指標。


誤判率 FAR :也稱錯誤接收率或稱錯誤匹配率,表示未授權的人(冒名頂替者)被確認成授權人(有效的個體)的程度。FAR 的值越小,說明未授權的人越無法通過,系統越安全。但是,授權人的通過將變得越發困難。如在對安全有嚴格要求的應用領域,可以運行在很小的 FAR 上。FRR 和 FAR 之間的關係如圖 7 所示。

圖7 拒判率和誤判率之間的關係


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所設計的系統在精確性、識別速度上滿足了實用的要求。

相關焦點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幾經輾轉,他最終藉助虹膜識別技術,在上千個自稱是照片主角的人中找到了她。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身份的標識。虹膜是位於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特徵。「在很多情況下,虹膜可能是唯一能夠識別身份的生物特徵,國際上一系列研究表明,虹膜識別是目前最安全、最準確的身份識別。」譚鐵牛稱。
  • 虹膜識別,你究竟了解多少?
    生物特徵識別是目前最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它不需要隨身攜帶任何證件,記住任何密碼,是一種方便、快捷、可靠的識別方法。生物特徵識別是通過人體所固有的生理特徵或行為特徵對個人身份進行鑑定的技術。常見的生物特徵有指紋、掌紋、虹膜、視網膜、臉形、聲音、筆跡、DNA、人體氣味等。其中,虹膜識別是一種重要的個人身份識別手段。
  • 虹膜識別原理及算法
    從識別的角度來說,虹膜的顏色信息並不具有廣泛的區分性,那些相互交錯的類似於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形狀的細微特徵才是虹膜唯一性的體現。這些細微特徵在彩色圖像和灰度圖像中是一致的,因此一般採用灰度圖像進行虹膜識別的研究。
  •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身份識別,「刷眼」更可靠(關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虹膜識別技術已在煤礦中投入使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供圖只要輕輕一掃孩子的眼睛,設備便可以進行虹膜識別,將信息錄入系統。如果孩子不慎走失,依據虹膜信息,有助於找回失蹤兒童。如今,虹膜識別技術開始應用於兒童保護領域。目前,我國已有部分省市著手為兒童錄入虹膜信息,並建立資料庫,以提高失蹤兒童被找回的機率。
  • 每周AI應用精選:虹膜識別解決方案;基於深度學習人臉識別方案等
    方案1:虹膜識別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簡介:虹膜識別技術是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精準識別,應用於對身份認證安全強需求或高度保密需求的場所。解決方案詳解:使用特定的攝像器材對人的整個眼部進行拍攝,並將拍攝到的圖像傳輸給虹膜識別系統的圖像預處理軟體,對獲取到的虹膜圖像進行虹膜定位,虹膜圖像歸一化和圖像增強處理;使其滿足提取虹膜特徵的需求。採用特定的算法從虹膜圖像中提取出虹膜識別所需的特徵點,並對其進行編碼。
  •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Duke 發表於 2016-09-27 09:55:01   生物測定學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是將獨特的人體特徵翻譯成數字編碼,這種編碼可以識別
  • 解析三星Note7虹膜識別的工作原理
    一、虹膜識別的由來與簡介  虹膜識別的方法最早由美國的眼科醫生Leonard Flom 和 Arin Safir在1987年提出來的。虹膜識別的算法是由劍橋大學John Dargman博士研究出來的。他提出了對虹膜進行編碼、比較的數學算法。
  • 手機虹膜識別鏡頭設計
    摘要:隨著近年來圖像傳感器的快速商用化以及生物識別算法的發展,虹膜識別功能得以應用 於移動終端設備。獲取虹膜圖像是虹膜識別的關鍵一步,運用ZEMAX光學設計軟體設計了一款適用於手機的虹膜識別鏡頭。
  • 虹膜識別技術
    虹膜是位於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的細節特徵。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將眼睛的虹膜特徵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識別對象。
  •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傳統方法在非約束環境的效果較差,主要的原因是非約束環境下人們姿勢呈現多樣化,且光照條件千差萬別,難以利用LBP特徵、Haar特徵獲取人臉顯著信息,這進一步表明人工設計特徵往往難以滿足現實中的複雜任務需求。新一代的人臉識別算法主要基於深度學習CNN(卷積神經網絡),它通過構建具有多個隱層的神經網絡模型,利用海量數據來學習更有用的特徵。
  • 關注:生物特徵識別十大關鍵技術解析
    而且這種通過機器學習訓練弱分類器的方法也被推廣到了一般視覺對象的檢測和識別上。指紋的分割算法一般是基於指紋區域和背景區域的圖像塊灰度方差的差異特性虹膜的定位主要利用瞳孔/虹膜/鞏膜存在較大的灰度跳變並且成圓形的邊緣分布結構特徵;掌紋的定位一般是基於手指之間的參考點來構建參考坐標系。
  • 虹膜識別技術的算法及精確度分析
    所有虹膜識別技術都是以John Daugman博士的專利和研究為基礎的。    從直徑 11mm的虹膜上,Dr.Daugman的算法用3.4個字節的數據來代表每平方毫米的虹膜信息,這樣,一個虹膜約有266個量化特徵點,而一般的生物識別技術只有13個到60個特徵點。
  • 最安全的生物識別手段 虹膜識別:開啟「刷眼」炫酷科技
    (資料圖片)  虹膜識別是一種利用人體眼球內虹膜特徵來驗證身份的技術。在好萊塢大片中,通過掃描眼睛視網膜開啟保密房間或保險箱的炫酷場景,讓人記憶猶新。在智慧型手機行業,已經有大量的公司引入了虹膜識別,其中包括三星和多家國內手機廠商。最近有消息稱,蘋果今年推出的iPhone 8將會配置虹膜識別功能。這使得虹膜識別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虹膜識別技術簡述
    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
  • 探尋虹膜識別背後的身份密碼 | 雷鋒網公開課
    物理安全的最常見的應用模式,比如說虹膜識別門禁、基於虹膜識別管理的貴賓通道、虹膜識別軋機,或者是基於虹膜識別的保險柜、保管箱、金庫門。於是銀行系統開始升級自己的基於密碼和用戶名的身份認證,開始採用生物特徵,而虹膜識別作為精確度最高的生物特徵被銀行系統選中。比如虹膜識別ATM,使用模式是當你插入銀行卡的時候,輸入密碼的同時還需要同時掃描驗證你是否是合法用戶,只有當虹膜掃描結果和你的帳戶信息一致後才可以獲取提款權限,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原有的單純的密碼驗證的安全等級。
  • 虹膜識別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隨著科技的發展,虹膜識別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生物識別系統。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虹膜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是能採取人體獨特的特徵(比如:人臉特徵,虹膜特徵,指紋特徵),將這些特徵轉換成一串數據,來完成人體識別和認證。
  • 虹膜識別:技術組成、識別原理、特點及優勢等知識分享
    有人不免擔心,既然有額外的紅外線參與,使用虹膜識別是否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實際上並不會,用於虹膜識別的紅外線波長在800-900納米之間,能量小,複合國際安全標準,保持一定的距離使用大可放心。虹膜識別技術是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作者: 51Touch     時間:2018-07-15     源於:semidata    總點擊: 【導讀】: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
  • 一篇文章弄懂什麼是虹膜識別
    事實上,虹膜識別並不是一個初生事物,基於虹膜掃描識別身份的理論認知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並於90年代逐漸實現商業化落地,如今也已應用在諸如金融,政府,機場和軍方等現實中貌似類似「神秘部門」的地方。但如你所知,人類歷史的底層驅動力永遠都是技術以及讓技術大範圍擴散的商業,遵循著與計算機,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相似步伐,如今虹膜識別也正在從特定領域推廣至普通消費人群之中。
  • 虹膜識別有了新的使用「姿勢」
    近日,依靠國內最頂尖的虹膜識別技術,一款名為「駕駛員生物特徵識別一體機」的儀器正式投產,該機器能在1.2米距離內2秒準確識別駕駛員的虹膜及人臉信息。「目前大多數企業只能做25—40釐米的近距離虹膜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