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弄懂什麼是虹膜識別

2021-01-15 電子產品世界

  美國智庫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 曾發表過一份《生物識別的未來》報告,報告顯示,虹膜識別技術將在未來10—15年迅速普及,並佔全球生物特徵識別16%的市場份額,虹膜識別產品總產值也將達到35億美元。畢竟無需贅言,在智慧型手機之外,未來整個IOT產業的崛起理論上都可被視作虹膜技術普及的基石——你知道,當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數據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人們都在企盼一種與機器更安全的交互方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889.htm


  拜好萊塢所賜,如下場景早已被視作未來理所當然的一部分:某Boss級人物神色淡定或慌張地進入實驗室等神秘部門,他只需要「看一眼」屏幕即可來去自如。事實上,虹膜識別並不是一個初生事物,基於虹膜掃描識別身份的理論認知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並於90年代逐漸實現商業化落地,如今也已應用在諸如金融,政府,機場和軍方等現實中貌似類似「神秘部門」的地方。但如你所知,人類歷史的底層驅動力永遠都是技術以及讓技術大範圍擴散的商業,遵循著與計算機,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相似步伐,如今虹膜識別也正在從特定領域推廣至普通消費人群之中。最直觀的例子當然來自三星剛發布的Galaxy Note7,這是虹膜識別技術第一次被添置在真正意義上的主流旗艦智慧型手機之上。

  在不少人看來,考慮到三星之於手機產業鏈的掌控力和號召力,與去年富士通ARROWS NX F-04G以及微軟Lumia 950XL等小眾機型對虹膜識別的倉促不同(譬如識別時間過長),三星的入局有望起到某種帶動之力——據報導,三星的加入甚至讓與虹膜識別相關的企業股票也一度飄紅。技術的成熟當然是另一方面。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對「精準識別身份」心嚮往之——而有理由相信,愈到未來,安全地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就愈加重要。

  而在這件事上,至少看起來,虹膜識別可以做到更多。

  你的唯一

  大體而言,在所有常規生物特徵識別(包括指紋,人臉,虹膜,聲音,掌紋等)當中,由於虹膜自身的精準性,防偽性,唯一性,穩定性,主流學界通常認為虹膜是比指紋或者面部識別更「高級」的識別方式,要知道,相比於指紋0.8%,人臉2%左右的誤識率,虹膜識別低至百萬分之一的誤識率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蠱惑性。

  那到底何為虹膜?人眼結構由鞏膜,虹膜和瞳孔三部分構成,虹膜即是位於其他二者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屬於眼球中層,負責自動調節瞳孔大小,從而適應不同光照環境。而交叉錯雜的細絲,斑點和條紋等細微之物構成虹膜大量獨一無二的信息特徵,也因此具備了某種與生俱來的不可複製性(順便一提,虹膜的唯一性同樣存在於同卵雙胞胎身上,後者DNA信息重合度非常之高),其複雜度遠超如今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指紋識別,有研究表明,虹膜識別準確性是指紋識別的1萬倍。

  可想而知,細小的動態特性讓偽造虹膜變得幾乎不太可能,至少目前,無論照片,假眼,乃至在隱形眼鏡上列印(對了,當眼球剝離人體,虹膜也會隨瞳孔放大從而失去活性),都幾乎沒辦法欺騙機器對於主人虹膜的信賴。

  而極強的穩定性是虹膜用於生物識別的另一利器。任何人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之後,虹膜即終生保持不變,且幾乎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幹擾——在眼瞼的庇護下,它不易受到外傷侵襲,更重要的是,目前看來,諸如紅眼病,白內障,青光眼,沙眼結膜炎,近視眼手術這些常見的眼部侵擾都無法影響虹膜自身紋理。這意味著,虹膜不會出現指紋解鎖時易磨損,靈敏度低,蛻皮或者潮溼而致使手機無法識別的困擾。

  另外,最後想說,相較於指紋,虹膜中遠距離的非接觸式採集無疑要衛生許多。

  怎麼用

  很好理解,虹膜識別技術能將虹膜信息特徵轉為密碼儲存。

  在具體的實現路徑上,拿Note7來說,在前置鏡頭同側增加了IR LED與虹膜攝像頭,在識別過程之中,前置攝像頭輔助虹膜攝像頭確定持機者的大體輪廓,再經由IR LED發射紅外光源(虹膜識別無法用最常見的彩色可見光傳感器,要用獨立的紅外傳感器,以保證能為暗光下使用),虹膜攝像頭通過光源掃描持機者虹膜信息,然後將虹膜信息轉為編碼,與已知密碼進行比對,以最終決定是否解鎖。通常來說,相比錄入指紋時的繁瑣,初次錄入虹膜要迅捷許多,大概只需要幾秒鐘;而當用戶試圖用虹膜解鎖手機時,根據視頻演示,雖不比指紋,但仍談得上靈敏。

  而直覺便知,虹膜識別的應用場景可被延伸至屏幕解鎖之外,譬如Note7提出的一種場景方案是新增了一個「安全文件夾」,通過虹膜解鎖存放一些包括應用,照片,便籤在內的私人數據或信息(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讓其獨立於其他手機數據之外,唯有虹膜可以打開,算是上了份雙保險。

  在我看來,這一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業界對於虹膜識別普及性的擔憂——事實上,至少在現階段,作為科技急先鋒的虹膜識別與已然成熟的指紋識別並非取代關係,而更接近於不同場景中的互補或進階,Note7的安全文件夾即是如此,你大可將其視作指紋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防護,電影裡出入神秘部門也得布防重重關卡不是?

  嗯,在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上,人類經歷了各種密碼,數字證書,硬體KEY(譬如U盾)等多種方式,有理由相信,身份識別的下一幕很大程度上將由虹膜等生物特徵識別完成。其實追溯人機互動歷史,一個清晰的脈絡是:主流計算設備的每次形態改變,必然伴隨著人機互動難度下降,而隨著虹膜等識別技術的完善,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信任關係」勢必將邁向一個新篇章。

  未來由現實鋪就,而「未來已經來臨」。在科技領域,未來十年將會令過去的十年黯然失色,但願這其中會有生物識別技術很大的功勞。


相關焦點

  • 虹膜是什麼?虹膜識別是如何工作的?
    但是現在有一項科技是我們觸手可及的,那就是虹膜識別技術。 虹膜是什麼?虹膜識別是如何工作的? 不過虹膜掃描儀不僅僅是給你的眼睛拍個照然後進行比較,那樣的話只需要一張你眼睛的照片,虹膜識別就起不到作用了。虹膜掃描儀是通過一束近紅外光掃描人的眼睛,清楚地暴露虹膜的圖案,並且在黑暗下也能同樣工作。但是眼鏡(包括隱形眼鏡)會限制光束的傳播,使虹膜識別失效。當設備記錄下虹膜的圖案後,會有相應的程序將其轉換為代碼,然後與已經保存的數據進行對比,實現解鎖。
  • 虹膜識別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隨著科技的發展,虹膜識別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生物識別系統。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虹膜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是能採取人體獨特的特徵(比如:人臉特徵,虹膜特徵,指紋特徵),將這些特徵轉換成一串數據,來完成人體識別和認證。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北京時間07月1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生物識別六大技術(指紋、臉象、虹膜等)趨勢分析。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 虹膜識別技術簡述
    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虹膜識別的準確率高達當前指紋方案的三十倍,而虹膜識別又屬於非接觸式的識別,識別非常方便高效。
  • 虹膜識別技術優勢明顯 比指紋、人臉識別更可靠
    什麼是虹膜識別技術   虹膜識別技術是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虹膜特徵具有唯一性,且在整個生命歷程中保持不變,相較於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的錯誤率低至百萬分之一,虹膜複雜的細節特徵使得其偽造難度極大,因此虹膜識別是現階段最穩定、最準確、安全係數最高的生物識別技術,可以廣泛應用在需要高度保密場景以及門禁系統領域。
  • 虹膜識別技術
    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將眼睛的虹膜特徵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識別對象。虹膜從直徑11mm的虹膜上,Dr. Daugman的算法用3.4個字節的數據來代表每平方毫米的虹膜信息,這樣,一個虹膜約有266個量化特徵點,而一般的生物識別技術只有13個到60個特徵點。266個量化特徵點的虹膜識別算法在眾多虹膜識別技術資料中都有講述,在算法和人類眼部特徵允許的情況下, Dr. Daugman指出,通過他的算法可獲得173個二進位自由度的獨立特徵點。
  • 虹識技術全新升級虹膜識別算法,虹膜識別設備性能大幅提升
    設備存儲容量從第二代最大二千人跨越性提升至第三代的一萬人,在相同的虹膜特徵條件下,模板長度減少四倍,離線比對容量和識別速度均實現了五倍的飛躍擴展。在實際應用場景下可進行速度為一萬人/秒的虹膜提取、編碼及識別,解決了目前市場現有虹膜物聯網終端設備的容量問題和速度問題,更有效地滿足了中型和大型企業客戶的實際應用需求。
  •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而虹膜識別技術通過人體獨一無二眼睛虹膜的特徵來識別身份,虹膜特徵匹配的準確性甚至超過了DNA匹配。   這種技術在生物測定行業已經被廣泛認為是目前精確度、穩定性、可升級性最高的身份識別系統。   什麼是虹膜?   我們的眼睛由鞏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構成。
  • 解析三星Note7虹膜識別的工作原理
    8月2日三星推出了搭載虹膜識別的Note 7手機。為什麼指紋識別普及了這麼長時間,手機虹膜識別才姍姍來遲?虹膜識別的原理是什麼?安全性怎麼樣?請看下面的科普文章,為你解答這些問題。  一、虹膜識別的由來與簡介  虹膜識別的方法最早由美國的眼科醫生Leonard Flom 和 Arin Safir在1987年提出來的。虹膜識別的算法是由劍橋大學John Dargman博士研究出來的。他提出了對虹膜進行編碼、比較的數學算法。
  • 手機虹膜識別是否有必要?
    今天又傳來消息,三星高級副Rhee In-jong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三星正在開發虹膜識別技術,可能首先用在高端機型上,並逐漸在低端機型進行配置。從三星這麼高調的言論看,似乎要在系統安全領域走在蘋果前面了,不過蘋果還沒採用的技術,總讓人心裡範嘀咕,這種技術是否使用上還存在限制?以三星的行事風格,走在蘋果前面真的沒問題?
  • 虹膜識別,你究竟了解多少?
    生物特徵識別是目前最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它不需要隨身攜帶任何證件,記住任何密碼,是一種方便、快捷、可靠的識別方法。生物特徵識別是通過人體所固有的生理特徵或行為特徵對個人身份進行鑑定的技術。常見的生物特徵有指紋、掌紋、虹膜、視網膜、臉形、聲音、筆跡、DNA、人體氣味等。其中,虹膜識別是一種重要的個人身份識別手段。
  • 虹膜識別原理及算法
    虹膜識別原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626.htm虹膜中包含豐富的色素細胞,當外部光線照射到眼睛上時,由於不同人的色素細胞對光有不同的吸收率
  • 虹膜識別技術規模化應用已經箭在弦上
    Q:a&s《安全&自動化》總經理、總編輯 關玉娟A:中科虹霸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 何召鋒Q:從虹膜技術和市場應用方面來看,貴公司目前處於什麼地位或者有什麼突破?A: 中科虹霸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設立,成立於2006年底。十幾年來一直專注於虹膜識別技術研發以及產業化應用,當前是國內虹膜識別技術領域規模最大的一家公司。
  • 虹膜識別有了新的使用「姿勢」
    近日,依靠國內最頂尖的虹膜識別技術,一款名為「駕駛員生物特徵識別一體機」的儀器正式投產,該機器能在1.2米距離內2秒準確識別駕駛員的虹膜及人臉信息。「目前大多數企業只能做25—40釐米的近距離虹膜識別。」
  • 虹膜識別與眼紋識別有何不同
    於是我們看到聚焦於眼睛的生物識別技術逐漸出現在手機當中,比如國美GOME K1、三星S8選擇的虹膜識別,中興、vivo機型採用的眼紋識別。體驗上講,虹膜識別與眼紋識別都是通過刷眼來完成認證,但是仔細追究,兩者究竟有什麼區別,相比之下誰更安全?下面我們一一揭曉。
  • 比指紋識別強在哪?解讀虹膜識別技術原理的前世今生
    北京時間7月7日消息,據科技網站PhoneArena報導,說起虹膜識別這個名詞,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這種技術早就是許多間諜電影中的老梗了。此外,現在的各種重大考試也都要求我們錄入虹膜信息,有些單位甚至上下班打卡都要使用此類識別系統。
  • 手機虹膜識別鏡頭設計
    摘要:隨著近年來圖像傳感器的快速商用化以及生物識別算法的發展,虹膜識別功能得以應用 於移動終端設備。獲取虹膜圖像是虹膜識別的關鍵一步,運用ZEMAX光學設計軟體設計了一款適用於手機的虹膜識別鏡頭。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幾經輾轉,他最終藉助虹膜識別技術,在上千個自稱是照片主角的人中找到了她。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身份的標識。虹膜是位於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特徵。「在很多情況下,虹膜可能是唯一能夠識別身份的生物特徵,國際上一系列研究表明,虹膜識別是目前最安全、最準確的身份識別。」譚鐵牛稱。
  • 虹膜識別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手機中的應用
    此外,現在的各種重大考試也都要求我們錄入虹膜信息,有些單位甚至上下班打卡都要使用此類識別系統。很快,該技術就要在主流智慧型手機上出現了,據稱今年下半年的三星旗艦Galaxy Note 7就將搭載虹膜識別技術。那麼,這種看起來間諜範十足的技術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呢?它與我們常見的安全解決方案(如指紋識別)又有什麼不同?虹膜識別是如何工作的?
  • 玩轉生物識別 虹膜考勤機功能及其特點
    虹膜考勤機是利用虹膜識別技術針對於特定行業工作人員記錄工作時間的設備。主要解決工作人員上班人數不準確,冒名頂替等違規行為,確保人員唯一性。  虹膜考勤機  虹膜考勤機的設備特點是什麼?  1.識別速度一般在零點三秒左右,看一眼即可通過,適合大範圍人群使用;  2.多種集成方式,可以同市面上主流門禁控制器連接,便於集成到各種應用系統中去;  3.13-475px識別距離;  4、先進的虹膜識別算法;  5.完全脫機使用,不需要網絡;  6.支持自動監測紅外信號,並觸發開啟虹膜識別儀,當有人員走近識別機櫃進行虹膜識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