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星S5發布前,曾有消息稱這款手機將採用虹膜識別技術,結果還是追隨了蘋果的腳步,使用了指紋識別。今天又傳來消息,三星高級副Rhee In-jong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三星正在開發虹膜識別技術,可能首先用在高端機型上,並逐漸在低端機型進行配置。
從三星這麼高調的言論看,似乎要在系統安全領域走在蘋果前面了,不過蘋果還沒採用的技術,總讓人心裡範嘀咕,這種技術是否使用上還存在限制?以三星的行事風格,走在蘋果前面真的沒問題?專業人士稱,虹膜識別比起指紋識別有不少優點,識別準確,速度還非常快,一般只需要不到1秒。技術的發展對使用場景的要求也越來越低,SRI International的系統可以在多種光線條件下讀取虹膜,還能在用戶移動時使用。
不過有技術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到使用。想到在手機上採用虹膜識別技術,我腦中想到的第一個場景是去醫院打針。可以想見,手機上使用這種技術後,若要解鎖,你一定要看著前置攝像頭裡的感應器,或是手機屏幕,或者要將手機上的感應器對準自己的臉。這就像打針時,你怕疼別過頭,但醫生非得讓你看著針頭怎麼刺進血管裡,還拿著針頭在你眼前晃。當然,以上純屬主觀感受,應該沒有這種醫生。
在手機的一般使用場景中,用戶可能會很隨意地掏出手機,按下解鎖鍵,滑動屏幕,這一系列動作很可能在手機進入視野前就會完成。又比如,你在忙著工作,發現手機有響動,你可能會只是伸出手稍稍翻起手機,瞥一眼內容再繼續伏案,如果一定要讓手機進入視野範圍,再「瞪」一眼,很多人可能沒這個閒心。一件很隨意完成的事一定要佔用注意力會影響用戶體驗。
這也是指紋識別比較容易接受的原因,你只需要將手指貼在按鍵上,就像將手伸給醫生,然後扭頭看看黑絲什麼的。也許指紋識別比較慢,但你的手本來就是要握住手機的,它並不要求佔用更多的注意力。也許識別時間並不是主要問題,只要在合理範圍之內,重要的是不能對使用過程做出限制。
讓我們看一下現在虹膜識別技術的主要使用場景:國際機場安檢,聯合國難民署身份識別,醫院嬰兒房安全管理,最次的也是用在大學校園的安防系統。這些使用情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使用者會願意(至少可以忍耐)技術對自己進行限制(如集中片刻的注意力)。
三星在手機上配置了虹膜識別技術後,應該會有不少人去嘗鮮,但具體使用效果還很難說。除非極其注意隱私,很少人會對手機做出那麼多安全設置。在解鎖方面,這些技術的用處不大,可能在行動支付會另有作為。話說,使用三星S5和iPhone的人中,又有多少是經常使用指紋識別的呢?
相關: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