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動力有多重要?無序的分子,轉變為固體結晶,就是個例子!

2021-01-22 博科園

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模擬,考慮和忽略了流體動力相互作用,以確定這些相互作用是否導致用於模擬結晶硬球膠體系統的實驗成核率和計算成核率之間觀察到的巨大差異。研究小組從兩個模擬中獲得了相似的成核率,澄清了流體動力相互作用,不能解釋觀察到的硬球系統實際成核率和模擬成核率之間的不匹配。

結晶是液相或氣相中的無序分子通過成核和生長兩個階段轉變為高度有序固體晶體的物理現象。結晶在材料和自然科學中非常重要,因為它存在於廣泛的材料中,包括金屬、有機化合物和生物分子,因此全面了解這一過程是很有必要的。由懸浮在液體中硬球組成的膠體,常被用作研究結晶的模型體系。多年來,硬球膠體成核速率的計算模擬與實驗測量之間存在著高達十個數量級的巨大差異。

這種差異通常是由於模擬沒有考慮流體動力相互作用造成的(溶劑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牛津大學和薩皮恩扎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聯合起來,進一步探索了這一解釋,以解釋實際成核率和計算成核率之間的差異。這次合作首先開發了一種硬球膠體模型,可以可靠地模擬真實硬球系統的實驗熱力學行為。接下來對模型體系的結晶進行了模擬,考慮和忽略了流體動力相互作用,以闡明這些相互作用對結晶行為的影響。

最初設計了一個模擬模型,準確地再現了硬球系統的真實熱力學,這證實了該模型在進一步模擬中的可靠性和適用性。忽略和考慮水動力相互作用的模擬結果表明,水動力相互作用並不影響成核速率,這與普遍的共識相反。對於有和沒有流體動力相互作用的計算,成核速率與體系中硬球比例的曲線是相同的,也與另一個研究小組報導的結果一致。

研究使用開發的模型進行了計算,有沒有考慮水動力相互作用,在這兩種情況下,計算出的結晶成核速率相似,這使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流體動力相互作用不能解釋從實驗和理論上獲得巨大差異的成核速率。研究清楚地表明,流體動力相互作用不是實驗和模擬成核率之間巨大差異的根源,結果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結晶行為的理解,但沒有解釋這種巨大差異的根源,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

博科園|研究/來自:東京大學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快報》DOI: 10.1103/PhysRevLett.123.258002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玻璃化轉變的測定
    處於玻璃態的物質是分子結構處於無序狀態的無定型物質。在熱力學上,玻璃態物質被看做是凍結的過冷液體。玻璃化轉變溫度通常取決於材料的分子結構以及材料的成分,因此測量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能夠為我們提供材料結構以及成分的信息。· 玻璃化轉變溫度  要討論玻璃化轉變溫度,首先就要從玻璃說起。
  • 科學家搞不懂這事:玻璃是固體 分子排列卻如液體
    是固體還是液體傻傻分不清玻璃有形狀且堅硬,具有固體的屬性。但奇怪的是其原子排列方式卻與液體的無序排列如出一轍。眾所周知,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此外,一部分固體擁有組織非常嚴密的原子結構,原子有規則地、周期性排列,而且這種規則有序的結構比較穩定。
  • 和晟儀器:淺談玻璃化轉變溫度Tg
    高分子材料熱性能一直是材料性能的重要參數,決定材料的用途,還能夠用於工業質量控制及產品研發。一般而言,玻璃化轉變溫度是熱塑性塑料的使用上限溫度,是橡膠或者彈性體的使用下限溫度。   1、結晶聚合物與非結晶聚合物區別   非晶態聚合物,又稱無定性聚合物,分子形狀、分子相互排列為無序狀態的高分子,對於無定形、非結晶性聚合物而言,非結晶太等同於無定形態。   結晶態高分子聚合物規則排列區域稱為晶區,無序排列區域稱為非晶區,晶區所佔的百分比稱為結晶度,通常結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稱為結晶性聚合物 。
  • 最普通、最熟悉的材料,隱藏著固體物理學中最深刻的未解之謎
    而流動的液態水卻可以被裝入形狀各異的容器中,這是因為液體沒有固定的結構,它們的分子可以隨機運動。固體與液體之間的這種區別似乎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冷卻,我們可以將液體變成固體,比如將一杯水放入冷凍室,它會變成固體的冰塊。這是一個直觀的物理過程:流體中的分子混雜在一起,在變得堅硬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有序。
  • 玻璃化轉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液體在快速降溫或加壓的時候會避免結晶而轉變為非晶態的玻璃,幾乎所有凝聚態體系都可以形成玻璃態,因此,玻璃化轉變是個普遍存在的物理現象。然而,作為非晶液-固轉變的代表,玻璃化轉變無法簡單歸類於已知的相變類型,從而使它的相變本質成為困擾凝聚態物理多年的難題。Science在創刊125周年的時候提出了125個本世紀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玻璃態的本質是什麼」就位列其中。
  • 介於液體與固體之間的非牛頓流體
    其實,咀嚼完全的口香糖是一種非牛頓流體,其性質介乎於液體與固體之間。當表面受到很大很快的衝擊力時,會變得很硬,具備一定的固體特性。當表面壓力較小,又非常柔軟時,有了液體的性質,此時我們用力擊打「非牛頓流體」,壓力會均勻地傳遞到每一個分子顆粒上,強大的分子間作用力,就會對打擊物體施加一個反作用力,給人的感覺就像在捶打著一堵牆。其實把玉米澱粉和水按2:1混合就能製作成非牛頓流體,它的黏度會因為受到壓力或者是速度而變化,在黏度增加的時候還可能成為類固體狀態。
  • 德國科學家實驗確定最小水分子晶體
    璀璨迷人的雪花是由水分子形成的晶體形成,水分子如何形成晶體結構?最小的水分子晶體是怎樣?德國哥廷根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與德國馬普學會動力與自組織系統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紅外線光譜分析手段確定,最少需要275個水分子才可以形成晶體,也就是首次確定了最小的水分子晶體結構。這一成果是研究物質由原子狀態進入固體狀態的變化過程(相變物理學)領域的重要成果,已在《科學》雜誌發表。
  • 揭秘湍流:流體如何從有序變為無序的新見解
    當有序的流體流動分裂成小漩渦,這些小漩渦相互作用,甚至分裂成更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再相互作用,如此不斷分裂下去,就形成了混亂無序的混亂大漩渦,讓湍流漂流變得有趣起來。但是,這種陷入混亂的機制困擾科學家們幾個世紀了。當物理學家們不理解什麼東西時,他們有一個解決辦法:把它打碎。想了解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嗎?粉碎粒子,然後再結合在一起。想要揭示湍流的基本機制嗎?
  • 唐本忠院士團隊《JACS》:控制AIEgen晶體的分子運動,實現力致發光
    因此,任何系統都有混沌和無序的傾向。然而,生命過程違背了這一永恆的規律,它本身就是一個負熵,它從環境中汲取能量,從混沌中構建高階複雜性。在這些高度有序結構和自然分子運動的啟發下,科學家們投入了巨大的努力進入分子世界,並破譯其內在機制。在這些努力中,最大的突破是對人工分子機器的探索,而人工分子機器主要是指溶液中的分子運動。
  • 一陰一陽之謂道:固體顆粒在流體界面的吸附現象
    ,看似簡單的現象,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類生存的環境本身就是一個「紅塵世界」,空氣中瀰漫著數不清的各種各樣的微納米顆粒:有機的、無機的、有生命的、無生命的。細菌、病毒等也是以顆粒的形式存在。霧霾對人體的危害,是空氣中的有害顆粒與人體黏膜相互作用的結果,細菌或病毒對人的感染過程也是如此。當然,另一方面,微納米顆粒在流體界面的吸附也可被人們利用來製備新型功能材料。顆粒吸附之後,可顯著地改變原流體界面的物理化學及力學性質。
  • 固體製冷劑,冰箱新潮流
    有沒有更環保的製冷劑呢?目前我們想到的主要替代品為碳氫化合物,如R134a(四氟乙烷)和R600a(異丁烷)等。但這不過是一個過渡的權宜之計,因為R134a含氟,仍然對大氣層有傷害,R600a相對而言更加環保,但是它會排出易燃易爆的氣體,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有沒有什麼好的替代品呢?最近科學家找到了更好的製冷劑——塑性晶體,一種固體製冷劑。
  • 物理所一維拓撲超導體中的安德森無序轉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這種在拓撲超導系統中衍生出來的Majorana費米子是一種具有分數統計性質的粒子,它的反粒子就是其本身。由於它具有抗環境噪聲影響的特性,它在量子計算中有潛在的重要應用。目前已有多個實驗小組報導了在半導體和超導體異質結構中實現的拓撲超導線中觀察到Majorana費米子存在的跡象。
  • DSC、TMA、DMA等在玻璃化轉變研究中的應用
    如果對熔體進行冷卻,通常會在低於熔融溫度以後結晶形成結晶態固體,一般稱之為過冷現象。當熔體溫度低於熔融溫度就不再是熱動力學意義上的穩定熔體了,通常把這種狀態的熔體稱為過冷態熔體。當過冷態熔體被快速冷卻時,結晶過程會受到抑制,在玻璃化轉變溫度處轉變為玻璃態固體。當玻璃態固體被加熱時,會在玻璃化轉變溫度處轉變為過冷態熔體,如果繼續加熱的話過冷態熔體會在熔融溫度之前結晶成結晶態固體,稱為冷結晶現象。
  • 金屬結晶的秘密
    金屬結晶,是指由晶核核心形成和晶核長大兩個基本過程組成的,即金屬是從自液態冷卻轉變為固態的過程,是原子從不規則排列的狀態過渡到原子規則排列的晶體狀態的過程。
  • 研究玻璃化轉變,發了一篇《Nature》!
    玻璃化轉變作為凝聚態物理學中的兩大基本問題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 非牛頓流體能抵擋住穿甲彈的襲擊嗎
    科學家對此有許多種解釋,但是可信度最高的只有這種:玉米澱粉分子懸浮在水中,當它受到壓力時,分子之間的水就會被擠出 什麼是流體 通過日常中的觀察,你可能會覺得固體是硬的,流體是軟的、是可流動的。但是這種對流體的定義不是令人滿意的,因為許多固體也存在流動現象,只是它非常緩慢,比如瀝青。 如果我們看一看分子結構,我們會發現固體的分子結構緊密排列,而流體的分子結構則較為疏遠。
  • 新型氫水化合物 被看作是有序冰的無序結構
    記者29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所計算物理與量子材料研究部極端環境量子物質中心團隊利用金剛石對頂砧高壓實驗技術,結合原位拉曼光譜實驗技術、原位X射線衍射實驗技術以及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一種新型氫水合物的形成過程以及結構性質。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物理學評論快報》上。固態水分子由於氫鍵的存在傾向於形成三維框架結構。
  • 蒸髮結晶和冷卻結晶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溶液的溫度越高,一定質量的溶劑所能溶解的某一溶質的質量越大,那麼降低溶液的溫度,就會有溶質析出。(較低溫度下得到晶體)典型的蒸髮結晶的例子:海水曬鹽冷卻結晶的例子:可以用一杯熱水加糖,加到糖再也不溶解的情況時,澄清的糖水就是飽和溶液,把它冷卻一段時間後,看到又重新析出固體糖,這就是冷卻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