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化轉變的測定

2020-11-25 儀器信息網

原創: 範玲婷【梅特勒】 江蘇熱分析

  玻璃化轉變是所有玻璃態的非晶材料和半結晶材料可能發生的現象。處於玻璃態的物質是分子結構處於無序狀態的無定型物質。在熱力學上,玻璃態物質被看做是凍結的過冷液體。玻璃化轉變溫度通常取決於材料的分子結構以及材料的成分,因此測量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能夠為我們提供材料結構以及成分的信息。

· 玻璃化轉變溫度

  要討論玻璃化轉變溫度,首先就要從玻璃說起。正如我們所知,玻璃是一種非晶態的固體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是由熔融的二氧化矽快速冷卻下來所形成的材料,同其他固體相比,玻璃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比如說透光度好,容易加工成各種形狀等,這些特性都來自於玻璃特殊的結構,我們把這種結構稱之為玻璃態結構。

  對於所有類型的材料來說,玻璃態結構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除了像玻璃之類的無機材料外,我們常見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有機化合物,甚至是小分子有機物以及金屬合金,都具有玻璃態結構。

  如果從分子結構的角度來觀察,我們會發現玻璃態結構的材料並不像常規結晶態結構那樣是長程有序的,而是像液體一樣的無定形結構。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結構,玻璃態材料才具備了許多獨特的性質。材料從玻璃態結構轉變為液態或者橡膠態結構的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玻璃化轉變過程,轉變的特徵溫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

  玻璃化轉變能夠為我們提供材料的分子運動能力的信息,這決定了材料的實際使用溫度範圍,對於塑料來說,玻璃化轉變溫度通常是材料使用的上限溫度,而對於橡膠來說通常是使用的下限溫度。玻璃化轉變溫度通常取決於材料的分子結構以及材料的成分,因此測量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能夠為我們提供材料結構以及成分的信息。玻璃化轉變還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優化加工條件以及產品質量,除此之外,玻璃化轉變還可以對材料進行鑑別和對比分析,這對於原材料以及產品的質量控制尤為重要。

· 玻璃態的形成

  在熱力學上,玻璃態物質被看做是凍結的過冷液體。當無法結晶的熔體經歷過冷時,就可以觀察到熱力學玻璃化轉變過程。我們通過下方的圖示來說明過冷態熔體,結晶態固體以及玻璃態固體的形成過程。

  上圖中綠色橫條表示結晶態固體,它在熔融溫度Tf處熔融。如果繼續加熱的話會形成穩定的熔體,以藍色橫條表示。如果對熔體進行冷卻,通常會在低於熔融溫度以後結晶形成結晶態固體。我們稱之為過冷現象。當熔體溫度低於熔融溫度以後,它已經不再是熱動力學意義上的穩定熔體了,通常被稱為過冷態熔體,當過冷態熔體被快速冷卻時,結晶過程會受到抑制,在玻璃化轉變溫度Tg處轉變為玻璃態固體,以淺藍色橫條表示,當玻璃態固體被加熱時,會在玻璃化轉變溫度處轉變為過冷態熔體,如果繼續加熱的話過冷態熔體會在熔融溫度之前結晶成結晶態固體。我們就稱之為冷結晶現象。與結晶溫度和熔融溫度之間的過冷現象不同,無論是玻璃態固體轉變為過冷態熔體,還是過冷態熔體轉變為玻璃態固體,玻璃化轉變過程總是發生在同樣的溫度。從玻璃態固體到結晶態固體之間的直接轉變事實上是不會發生的。

  玻璃態的形成發生在冷卻速率足夠高的時候。下面這張示意圖也說明了這個現象,橫坐標是溫度,玻璃化轉變溫度Tg和熔融溫度Tf由圖中的虛線表示,縱坐標是以對數形式表示的時間,藍色曲線表示的是典型的結晶時間,溫度越接近熔點Tf,結晶形成的晶體越容易熔融,因此結晶速率越慢,結晶時間就越長,然而溫度越接近玻璃化轉變溫度Tg,分子鏈段的運動能力越低,也需要更長的結晶時間,結晶速率在熔融溫度與玻璃化轉變溫度之間達到最大值。藍色曲線上方的綠色區域表示結晶區域。紅色的曲線是兩條典型的冷卻時間曲線,虛線的冷卻速率較慢,虛線經過了結晶區域,材料出現了結晶,而實線的冷卻速率較快,還沒有到達結晶區域就已經冷卻到玻璃化轉變溫度Tg了,因此形成了玻璃態固體。

  對於不同的材料來說,形成玻璃態結構所需的最小降溫速率也是不同的。對於PET,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可樂瓶的材料來說,100K/min的降溫速率已經足以形成玻璃態結構了。然而對於聚丙烯來說,即使在1200K/min的降溫速率下依然會形成結晶態結構,當以30000K/min的降溫速率對聚丙烯進行冷卻時,聚丙烯的結晶過程被完全抑制,在DSC曲線上沒有觀察結晶峰,並在-20度左右觀察到明顯的玻璃化轉變過程。(這些曲線是用FlashDSC 1測試得到的,這款儀器允許我們以最快240萬度每分鐘的升溫速率或者24萬度每分鐘的降溫速率對材料進行測試。)

· 玻璃態VS結晶態

  無定形的熔體在結晶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規則排列結構的結晶態固體。這個過程需要相對較大的分子運動能力。然而玻璃態的形成則完全不同,隨著過冷程度的增加,密度逐漸提高,分子的協同重排速率逐漸降低,在玻璃化轉變過程中,分子的協同重排速率非常緩慢以至於分子鏈段被凍結,再也不能發生大範圍的分子鏈段運動,因此在沒有顯著的結構變化的情況下材料變成了固體,這時材料就像液體一樣不具備長程有序的結構,處於無定形狀態。與結晶態相比,玻璃態具有以下的特點,比如說當材料處於玻璃態時,分子鏈段是處於無規則排列的,具有更高的溶解性,較低的模量和脆性,較低的密度,較低的熱穩定性,並且沒有晶界。玻璃態結構是不穩定的,這是由於在玻璃態下,分子鏈段的協同重排速率雖然非常緩慢,但並不是不可能的,因此會出現結構鬆弛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焓鬆弛現象,尤其是當儲存溫度接近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讓我們來對比下熔融過程和玻璃化轉變過程。在熔融過程中,規則排列的晶體轉變為液體,材料需要吸收熱量來破壞晶體結構,熱力學上把由於結構改變而導致的熱量變化稱之為潛熱,這在DSC曲線上體現為一個吸熱峰。

  而在玻璃化轉變過程中,主要是改變了分子鏈段的運動能力,在玻璃化轉變溫度之上,分子鏈段能夠發生協同重排運動,這就是為什麼在玻璃化轉變過程中,材料的比熱容發生了突變,這在DSC曲線上體現為一個臺階狀變化。

  與純物質總是在特定的溫度熔融有所不同,玻璃化轉變過程總是發生在一個相對較寬的溫度範圍內,玻璃化轉變溫度會受到熱歷史,測試條件以及測試環境的影響。

 


更多熱分析相關知識請見專題:《熱分析方法與儀器原理剖析》

相關焦點

  • 玻璃化轉變溫度Tg知多少
    而玻璃化轉變則是高彈態和玻璃態之間的轉變,從分子結構上講,玻璃化轉變溫度是高聚物無定形部分從凍結狀態到解凍狀態的一種鬆弛現象。在玻璃化轉變溫度以下,高聚物處於玻璃態,分子鏈和鏈段都不能運動,只是構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團)在其平衡位置作振動,在外力作用下只會發生非常小的形變。而在玻璃化轉變溫度時分子鏈雖不能移動,但是鏈段開始運動,表現出高彈性質。
  • 玻璃化轉變溫度測試方法介紹
    從分子結構上講,玻璃化轉變溫度是高聚物無定形部分從凍結狀態到解凍狀態的一種鬆弛現象。玻璃化轉變是非晶態高分子材料固有的性質,是高分子運動形式轉變的宏觀體現,它直接影響到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藝性能,因此它是高分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目前檢測玻璃化轉變溫度的方法主要以下三種:差示掃描量熱法(DSC)、靜態熱機械分析法(TMA)、動態熱機械分析法(DMA)。
  • 什麼是玻璃化轉變溫度?
    玻璃化轉變是非晶態高分子材料(即非晶型聚合物)固有的性質,是高分子運動形式轉變的宏觀體現,它直接影響到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藝性能,因此長期以來它都是高分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內容。   絕大多數聚合物材料通常可處於以下四種物理狀態(或稱力學狀態):玻璃態、粘彈態、高彈態(橡膠態)和粘流態。
  • 玻璃化轉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液體在快速降溫或加壓的時候會避免結晶而轉變為非晶態的玻璃,幾乎所有凝聚態體系都可以形成玻璃態,因此,玻璃化轉變是個普遍存在的物理現象。然而,作為非晶液-固轉變的代表,玻璃化轉變無法簡單歸類於已知的相變類型,從而使它的相變本質成為困擾凝聚態物理多年的難題。Science在創刊125周年的時候提出了125個本世紀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玻璃態的本質是什麼」就位列其中。
  • 研究玻璃化轉變,發了一篇《Nature》!
    玻璃化轉變作為凝聚態物理學中的兩大基本問題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 金鑑實驗室|DSC玻璃化轉變溫度
    金鑑實驗室提供DSC玻璃化轉變溫度認證報告的目的:1. 一般Tg的大小取決於分子鏈的柔性及化學結構中的自由體積,即交聯密度,Tg隨交聯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可以提供一個表徵固化程度的參數。2.一般環氧樹脂固化之後,會有對應的一個玻璃化轉變溫度。超過這個轉變溫度之後,固態的膠體會變脆,比較容易裂解。3. 環氧樹脂的玻璃化溫度低,其耐熱性也低,結果導致封裝器件的可靠性也低。
  • 淺述玻璃化轉變溫度與食品成分的關係
    概述   玻璃化轉變溫度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化學參數它能決定食品系統的質量、安全性和穩定性。在食品聚合物科學理論中,根據食品材料含水量的多少玻璃化轉變溫度有兩種定義:對於低水分食品(LWF,水的質量分數小於20%),其玻璃化轉變溫度一般大於0℃,稱為Tg;對於高水分或中等水分食品(HMFIMF,水的質量分數大於20%),除了對極小的樣品,降溫速率不可能達到很高因此,一般不能實現完全玻璃化.。
  • DSC、TMA、DMA等在玻璃化轉變研究中的應用
    當過冷態熔體被快速冷卻時,結晶過程會受到抑制,在玻璃化轉變溫度處轉變為玻璃態固體。當玻璃態固體被加熱時,會在玻璃化轉變溫度處轉變為過冷態熔體,如果繼續加熱的話過冷態熔體會在熔融溫度之前結晶成結晶態固體,稱為冷結晶現象。與結晶溫度和熔融溫度之間的過冷現象不同,無論是玻璃態固體轉變為過冷態熔體,還是過冷態熔體轉變為玻璃態固體,玻璃化轉變過程總是發生在同樣的溫度。
  • 樹脂玻璃化轉變溫度測試(DSC法)
    一般而言,玻璃化轉變溫度是熱塑性塑料的使用上限溫度,是橡膠或者彈性體的使用下限溫度。一般,玻璃態向高彈態的轉變叫做玻璃化轉變,形態轉變過程的溫度區間稱為玻璃化溫度(Tg);高彈態向粘流態轉變,轉變過程區間溫度,稱為粘流溫度。
  • 和晟儀器:淺談玻璃化轉變溫度Tg
    一般而言,玻璃化轉變溫度是熱塑性塑料的使用上限溫度,是橡膠或者彈性體的使用下限溫度。   1、結晶聚合物與非結晶聚合物區別   非晶態聚合物,又稱無定性聚合物,分子形狀、分子相互排列為無序狀態的高分子,對於無定形、非結晶性聚合物而言,非結晶太等同於無定形態。
  • 玻璃化溫度詳解
    玻璃化溫度和脆性溫度是聚合物(包括橡膠)在低溫下,力學性能發生形態突變時的對應的溫度。這種力學行為可用外力作用下的形變來表徵。假定以固定負荷來測定其溫度突變時橡膠的形變量,則隨著溫度由低到高,可分成A、B、C、D、E五個區,如圖1所示。
  • 橡膠工作溫度為什麼是要在玻璃化轉變溫度TG以上?
    高聚物由高彈態轉變為玻璃態的溫度,指無定型聚合物(包括結晶型聚合物中的非結晶部分)由玻璃態向高彈態或者由後者向前者的轉變溫度,是無定型聚合物大分子鏈段自由運動的最低溫度,通常用Tg表示,隨測定的方法和條件有一定的不同。高聚物的一種重要的工藝指標。在此溫度以上,高聚物表現出彈性;在此溫度以下,高聚物表現出脆性,在用作塑料、橡膠、合成纖維等時必須加以考慮。
  • 王宇傑小組揭示玻璃化轉變結構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研究員王宇傑研究組通過研究硬球玻璃的模型體系——顆粒體系,揭示玻璃化轉變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結構相變
  • 玻璃化溫度與邦定技術
    玻璃化轉變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又稱玻璃化溫度,是指無定形或半結晶型聚合物從高彈態向玻璃態轉變(或相反方向轉變)的溫度範圍(近似中點溫度),通常以Tg表示,聚合物的溫度-形態關係曲線如圖1所示。
  • 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師挑戰玻璃化轉變理論!
    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師挑戰玻璃化轉變理論!Greg McKenna,德克薩斯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的Horn教授和John R. Bradford主席Edward E.「這項工作實際上正在挑戰玻璃化轉型的理論,」麥肯納說。「這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你在飛機上飛行,而且部件是用聚合物基複合材料製造的,那麼你希望能夠預測它們能持續多久並且更有效地完成它。為此,你必須對你正在使用的材料有正確的理論。這是非常基礎的,但也涉及應用的問題。
  • 低溫塗敷型環氧粉末塗層玻璃化轉變溫度異常問題研究
    若干型號的LAT-FBE塗層存在闊化轉化率大於99%,但玻璃化轉變溫度差值(ΔTg)卻明顯小於-2℃的現象,即「ΔTg負向超差」問題。評價塗層固化度的2個指標發生衝突,嚴重影響LAT-FBE塗層合格與否的準確判定。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對ΔTg負向超差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
  • 橡膠高分子名詞:玻璃化溫度詳解
    因此,玻璃化轉變是高聚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質。研究玻璃化轉變現象,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而玻璃化溫度是在決定應用一個非晶高聚物之前需要知道的一個最重要的參數,如何測量這一參數自然也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對玻璃化轉變現象的研究,也必須解決實際測量的問題。測量玻璃化溫度的方法很多,原則上說,所有在玻璃化轉變過程中發生顯著變化或突變的物理性質,都可以利用來測量玻璃化溫度。
  • 分子集團移動機理或揭示玻璃化轉變奧秘
    東華大學吳嘉麟(Jia Lin Wu) 教授提出了固-液轉變中分子集團的移動機理,有望物理學家深化對玻璃化轉變的理解和統一現有的各種玻璃化轉變理論。
  • PCB玻璃化轉變溫度測試
    一、概述 玻璃化轉變溫度(TG)是PCB基材重要性能指標,目前主流的FR-4板的tg大概是在130-140度,在印製板過程中,有幾個工序的問題會超過此範圍,對製品的加工效果及最終狀態會發生一定的影響。
  • 金安國紀推出高玻璃化轉變溫度(Tg)系列覆銅板
    據悉,金安國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近日推出一類玻璃化轉變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