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湍流:流體如何從有序變為無序的新見解

2021-01-08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湍流無處不在——它讓我們的飛機發出刺耳的聲音,在我們的浴缸裡形成微小的漩渦——但它是經典物理學中最難以描述(解釋)的現象之一。

當有序的流體流動分裂成小漩渦,這些小漩渦相互作用,甚至分裂成更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再相互作用,如此不斷分裂下去,就形成了混亂無序的混亂大漩渦,讓湍流漂流變得有趣起來。

但是,這種陷入混亂的機制困擾科學家們幾個世紀了。

當物理學家們不理解什麼東西時,他們有一個解決辦法:把它打碎。想了解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嗎?粉碎粒子,然後再結合在一起。想要揭示湍流的基本機制嗎?那就「粉碎」漩渦。

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確定了湍流發展的基本機制,即將渦流環正面朝上砸向對方,用超高解析度相機記錄結果,以及使用3-D可視化程序重建碰撞動力學。加上休斯頓大學和ENS de Lyon的合作者進行的數值模擬分析,研究人員對流體系統如何從有序轉變為無序有了前所未有的見識。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漩渦大炮在75加侖的水族館中射擊以產生漩渦。每個渦流都染有不同的顏色,因此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我們預測天氣的能力,理解為什麼一架波音747在尾流湍流的情況下仍能飛行,以及確定海洋中的全球流動,取決於我們對湍流建模的好壞,」海洋應用物理學副教授、論文通訊作者施米爾魯賓斯坦表示。「然而,我們對湍流的理解仍然缺乏一個機械學的描述,來解釋能量如何在越來越小的尺度級聯,直到最終消散。這項研究為這種理解打開了大門。」

休斯頓大學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論文通訊作者Rodolfo Ostilla-Monico說:「試圖搞清楚像湍流這樣極其複雜的系統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始終是一個挑戰。」「在每一個長度尺度上,漩渦都在相互拉伸和壓縮,從而產生一幅混亂的畫面。有了這項工作,我們可以開始分離和觀察簡單的相互作用,以及當足夠多的相互作用存在時,這些相互作用是如何產生豐富的動力的。」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在使用渦旋對撞機來了解湍流,但之前的實驗未能在碰撞陷入混沌的那一刻放慢速度並重建碰撞的力學。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用高速攝像機同步了一個強大的掃描雷射板——每秒可以捕捉數十萬張圖像——來快速實時掃描整個碰撞過程。

當渦旋碰撞時,邊緣形成反對稱波。這些波的波峰發展成手指狀的細絲,在相互碰撞的核心之間垂直生長。他們在一個75加侖的水族箱裡使用渦流炮來製造渦流。每個漩渦都被染成不同的顏色,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觀察它們激烈碰撞時的相互作用。在碰撞後不到一秒鐘,這些環就消失在一團染料中,但在這段時間內,許多物理現象發生了。

首先,環相互碰撞時向外拉伸,邊緣形成反對稱波。這些波的波峰發展成手指狀的細絲,在相互碰撞的核心之間垂直生長。

這些細絲與相鄰的細絲反向旋轉,形成一個新的微型渦流陣列,這些微型渦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持續幾毫秒。這些渦旋也形成細絲,細絲又形成渦旋。研究小組觀察了這個級聯循環的三代,每一代都和以前一樣,只是更小了。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生瑞安·麥基翁說:「這種從大規模到小規模的類似行為非常迅速而有秩序地出現,直到它全部瓦解為亂流。」「這種級聯效應真的很令人興奮,因為它可能為這些相互作用如何運作提供一種普遍的機制,與規模無關。」

除了實驗之外,研究團隊還開發了數值模擬,以了解擊穿的動力學,並量化級聯的能譜如何演變。湍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能量譜。雖然這個系統比讓飛機發出轟響的湍流要簡單得多,但研究人員發現,渦旋在最後階段破裂時的能譜,與完全發展的湍流具有相同的標度。

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表明雖然這是一個不同的系統——在很短的時間內——但它正在創造同樣的動蕩條件。這是一個起點。

相關焦點

  • 觀察從水龍頭流出來的水,竟為湍流、過渡流的研究,帶來新突破!
    在高壓高速下,水龍頭噴出的水流是湍急的:混亂、無序,就像海浪撞擊一樣。與有序的層流相比,比如水龍頭在低壓低速時的穩定流動,科學家們對湍流知之甚少。關於層流是如何變成湍流的更是知之甚少。過渡流是有序流動和無序流動的混合體,當流體以中等速度運動時就會發生過渡流動。
  • 首次證明:長達70年的,流體湍流理論!
    兩項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首次證明了已有70年歷史的湍流理論。這些研究證實了一個具有開創性的理論,即大渦是由二維流體流動中的湍流形成。在二維流體流動中,大渦是由明顯的小渦混沌形成。從半導體中的電子到肥皂泡表面,再到氣旋等大氣現象,在各種系統中都可以觀察到被限制在二維中流動的流體。在這種二維流中,一個常見的觀察特徵是,流體從典型湍流的混沌旋渦運動開始。
  • 描述流體運動的Navier-Stokes方程與湍流
    ——劉易斯·理查森▌湍流湍流至今沒有得到準確的定義,一般認為湍流是時間和空間上強烈變化、多尺度的、不規則的複雜非線性流體運動狀態。▲ 視頻截圖自3Blue1Brown最早注意到流體運動中湍流現象的是英國科學家雷諾。1883 年,他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了液體在流動中存在兩種內部結構完全不同的流態:層流和湍流。體流速較小時,流動是分層的,與周圍流體無宏觀混合。而流速越過臨界值後,各個方向隨機的運動產生了,也就是有序流動中產生了大小不一的漩渦。
  • 雲南天文臺發現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與磁流體湍流級聯過程相關聯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員毛基榮等對費米衛星觀測的伽馬射線暴輻射能譜進行統計研究,在顫抖輻射這一新穎的輻射機制框架下,發現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能譜的多樣性可以統一採用磁流體湍流級聯過程解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 例如大木星,數學家在扁平流體中徵服湍流
    湍流將平滑的流體分裂成混亂的漩渦,這種分裂不僅會導致飛機顛簸,也會對用來描述大氣、海洋和管道的數學原理造成影響。湍流是納維-斯託克斯方程控制流體流動的定律。它如此難解,以至於無論誰能證明它是否一直有效,都可以從克萊數學研究所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湍流的不可靠性在於它用自身的方式使其變得可靠,湍流幾乎總是從較大的氣流中竊取能量,並將其引導到較小的渦流中。
  • 湍流與渦流的區別
    20世紀下半葉,湍流統計模式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隨著計算機資源和計算流體動力學的日益改進,使得複雜流動的數值模擬成為工程設計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準確的湍流模式是滿意的數值預測的基礎。湍流流動是工程技術領域與自然界中常見的流動現象,流體機械和流體工程的實際流動大多數是湍流。
  • 研究人員將流體力學與人工智慧結合,使湍流建模自動化
    打開APP 研究人員將流體力學與人工智慧結合,使湍流建模自動化 蘇黎世 ETH 發表於 2021-01-07 10:46:22
  • 新型氫水化合物 被看作是有序冰的無序結構
    研究表明,在120萬大氣壓和298K溫度下,純氫與純水形成一種新型水合物,水合物中氧原子亞晶格的排布與純水的固體相中氧原子相同,而水合物中氫分子位於氧原子構成的六環形空腔中,整個水合物的空間對稱性滿足三角R3c或R-3c空間群(質子有序或無序),其分子式組成為(H2O)·6H2。
  • 坤鵬論:與相對論媲美的科學未解之謎——湍流
    德國物理學家、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海森堡臨終時表示,他要帶著兩個問題去見上帝:廣義相對論和湍流。他說:「我相信上帝也只能回答其中一個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物理學家R·費曼曾表示,湍流是「經典物理學尚未解決的最重要的難題」。二、湍流是如何發生的?湍流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流體運動。
  • Neurons來襲 | 2分鐘視頻告訴你「小波湍流」技術如何模擬流體運動
    Neurons字幕組出品翻譯 | 大力 校對 | 雲舟時間軸 | 毯子 壓制 | 終結者字幕組
  • 工程熱物理所超臨界流體湍流傳熱特性研究獲進展
    該特性使得超臨界流體具有「傳熱惡化」、「傳熱強化」等特殊的傳熱規律,對系統的性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超臨界流體的傳熱特性一直被研究者所重視。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對定壁溫條件下超臨界流體豎直圓管內向上湍流流動的傳熱特性開展了研究。該研究採用數值模擬方法,在圓柱型坐標系下使用SST k-ω湍流模型。
  • 星雲形成星系,從無序到有序,是否是熱力學熵增理論的反例?
    說明一個孤立系統不可能朝低熵的態發展即不會變得有序。這個理論通常會被數理性泛化理解,將其擴展到熱力學以外的範疇,甚至人文領域。星雲形成星系,就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一個過程無論是太陽系形成假說,還是星系形成假說,都是從原始星雲這種無序的狀態,最終形成相對有序的狀態。
  • 河圖洛書是最早的宇宙地圖,神秘無序的圖案,或隱藏宇宙終極秘密
    這本奇書的光芒太過於耀眼,把我國古代人們創造的另一本奇書的光芒給掩蓋了,這本奇書就是《河圖洛書》,《山海經》記載的各種傳說和異獸都是限於大地(地球)上發生的事情,而《河圖洛書》把古人的思維擴展到整個宇宙,也就是《河圖洛書》主要以宇宙作為敘述對象,描繪了很多宇宙匪夷所思的星象之理,因此這本書也被譽為「宇宙魔方」,意思就是說這本書看起來凌亂不堪,但是如果能夠把它像還原魔方一樣,把全部顏色(真相)都還原(揭秘
  • 宇宙最終會徹底走向無序,那麼為何還會有我們人類的存在?
    玻爾茲曼的熵增加原理適用於一切,無論是一個摔碎的杯子,還是一顆燃燒的恆星;一杯熱茶,還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產品,所有的一切都是宇宙傾向於從有序到無序的表現,一切都終將歸於無序。熵實際上是一種衡量事物無序程度的指標。在玻爾茲曼的一生中,抑鬱症多次發作,有時是因為他的理論受到批評,有時則毫無原因。
  • 用超級計算機,解決了「湍流」難題中的一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已經解決了湍流流體流動中的一個難題,這個問題可能會促使更高效的渦輪和發動機誕生。當流體(如水或空氣)流動足夠快時,流體(將經歷湍流——流體內部的速度和壓力似乎是隨機變化的。
  • 你見過一種能夠回到「過去」的流體沒?
    非常順滑,互不影響在層流中,流體的運動是非常有序的,並且以接近平行於固體表面的方向流動。[2] 層流的常見例子就是粘性流體通過管道的平穩流動,在這種情況下,流速在壁處的零速度梯度變化到橫截面中心速度最大點。層流速度示意圖相對的,在高雷諾數下的流體易發生湍流,受慣性支配,而正因為這樣,往往會產生混沌漩渦、渦流等流動不穩定的流體現象。
  • 湍流研究中的困難與誤區
    在自然界中,我們常遇到流體作湍流,如江河急流、空氣流動、煙囪排煙等都是湍流。例如流體流過圓形管道,則d為管道的當量直徑。利用雷諾數可區分流體的流動是層流或湍流,也可用來確定物體在流體中流動所受到的阻力。湍流是在大雷諾數下發生的,雷諾數較小時,黏滯力對流場的影響大於慣性力,流場中流速的擾動會因黏滯力而衰減,流體流動穩定,為層流;反之,若雷諾數較大時,慣性力對流場的影響大於黏滯力,流體流動較不穩定,流速的微小變化容易發展、增強,形成紊亂、不規則的湍流流場。
  • 流體動力有多重要?無序的分子,轉變為固體結晶,就是個例子!
    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模擬,考慮和忽略了流體動力相互作用,以確定這些相互作用是否導致用於模擬結晶硬球膠體系統的實驗成核率和計算成核率之間觀察到的巨大差異。研究小組從兩個模擬中獲得了相似的成核率,澄清了流體動力相互作用,不能解釋觀察到的硬球系統實際成核率和模擬成核率之間的不匹配。結晶是液相或氣相中的無序分子通過成核和生長兩個階段轉變為高度有序固體晶體的物理現象。結晶在材料和自然科學中非常重要,因為它存在於廣泛的材料中,包括金屬、有機化合物和生物分子,因此全面了解這一過程是很有必要的。
  • 固溶體的奇異點:具有有序化合物性能的無序固溶體
    該研究通過計算預測了一種具有固溶體結構特徵但類似有序化合物物理性能的新奇固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