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終會徹底走向無序,那麼為何還會有我們人類的存在?

2020-11-02 宇宙及宇宙外讀者

玻爾茲曼的熵增加原理適用於一切,無論是一個摔碎的杯子,還是一顆燃燒的恆星;一杯熱茶,還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產品,所有的一切都是宇宙傾向於從有序到無序的表現,一切都終將歸於無序。

熵實際上是一種衡量事物無序程度的指標。在玻爾茲曼的一生中,抑鬱症多次發作,有時是因為他的理論受到批評,有時則毫無原因。1906年,在維也納的他因為嚴重的抑鬱症發作,被迫中斷了學業,同年9月,玻爾茲曼和他的家人在義大利度假區間,趁他妻子和家人在海灘上玩耍時,玻爾茲曼上吊自殺了,他短暫的生命到此戛然而止。


最可悲的是,在他死後的短短幾年裡,他那飽受攻擊和嘲笑的觀點最終被接受了,成為新的科學正統觀念!

最終,熵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支配者所有人的由有序到腐朽和無序的行為。玻爾茲曼的方程包含了一切的死亡率,從一個杯子,到人類生命,再到宇宙本身,改變和退化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


熱力學第二定律表明,宇宙本身終將有一天達到最大熵,最大的無序,意味著宇宙本身有一天必將走向死亡!但是如果一切都退化了,一切都變得無序,你可能會想,那為什麼還會有我們的存在?宇宙究竟是如何創造出地球上精妙的生命複雜性和結構的。

與你的想法恰好相反,正是因為第二定律,這一切才會存在,宇宙的無序導致了它的複雜性,我們可以利用從有序到無序的自然流動來改變過程,產生新的東西來創造新的秩序和新的結構,這也是早期的蒸汽機先驅們在發明發動機時無意間使用的,它也創造了我們世上所有特殊的事物,從汽車到建築,甚至是生命本身。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汽車發動機就是建立在第二定律的基礎上,剛開始是有序的物質,比如充滿了能量的汽油,但是當它在引擎中被點燃時,將緊湊的液體(汽油)變成了體積是數千倍的氣體混合物,更不用說向周圍環境釋放的熱量和聲音了,它將有序變為無序!

但是汽車最聰明的地方在於,它可以利用消散的能量,可以吸走一小部分,然後用它來運行一個更有序的過程比如推動負責車輪轉動的活塞,引擎就是這樣運作的,它們運用了從有序到無序的原理來造福人類!

相關焦點

  • 人類最終會死亡,那麼宇宙會不會毀滅呢?
    不僅僅是人類,地球上所有物種,乃至宇宙萬事萬物最終都會走向死亡,走向終結,這也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生老病死是生命避免不了的過程,事實上不僅僅是生命本身,非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雖然非生命的東西不會「死亡」,但最終也會消失。
  • 在三體中,宇宙最終被徹底重啟,那麼人類文明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在三體中,宇宙最終被徹底重啟,那麼人類文明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三體是本很好的著作,但是它的結尾卻讓人心酸,因為在描繪過無數宏大的宇宙之後,結尾卻是一切走向的歸零,這難免讓人覺得心酸,特別是人類文明,在這裡面可謂是坎坷又曲折,到處都是神仙打架,可悲的是一個還沒能走出光速飛船技術的人類文明只能在其中飄搖,有著這樣一個結局,人類文明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 為何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宇宙的終極到是什麼?是熵增定律嗎?
    為何所有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其實,不僅僅是生命,地球乃至整個宇宙,都是向死而生的,這是宇宙的基本定律,宇宙的終極究竟是什麼?「熵」的最大化,或者說,倘若不施加壓力的影響,事物永遠會向著更混亂的方向發展,比如,雲彩為何易散等問題。
  • 宇宙最終會走向「熱寂」嗎?
    也就是說,生命體系中的熵也應該是不斷增大的,也只能是從有序向無序發展。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而言,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減的能力,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進食行為,我們從食物中汲取了「負熵」來維持生命的有序,即「新陳代謝的實質就是及時全部消除有機體無時無刻不產生的全部負熵」。這裡的有序和無序是描述宏觀態的。
  • 宇宙的最終命運是什麼?地球還會存在嗎?
    浩瀚無垠的宇宙也存在時間的盡頭嗎,宇宙最終的命運會是什麼,那時候的地球還存在嗎? 遺憾的是,即使如此,1000年以後的地球,仍會因為語言的變革和發展,迎來全新的局面,此時,人類的語言也將支離破碎、不成體系,2000年以後,地球的磁場將發生翻轉,太陽釋出的強大輻射也將直達地球表面,短短一瞬間,飛機、地鐵等物質皆不受人類的控制,隨後,還會令人類的交通系統迅速崩塌,5000年以後,地球的平均氣溫將增長8℃,南北兩極厚厚的冰蓋也將完全消融,海平面上升增至6米,這意味著沿海城市將迎來十分慘重的海嘯等災害
  • 生命的終點,為何最終都會走向死亡?看完超乎你的想像!
    生命的終點,為何最終都會走向死亡?看完超乎你的想像!生老病死好像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事情,但為何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呢?人類歷史是一部追求永生的歷史。自古以來,人類從未放棄對永生的狂熱追求。雖然每個人都想長生不老,但是現代醫學技術已經證明人類不可能長生不老。人類生命的極限最終被鎖定在150歲以下。至少就目前的人類技術而言,活到150歲是生命的極限。此外,這是基於科學的。人類細胞一生需要分裂50次。一旦超過50次,它們就變成癌細胞,可以迅速無限分裂,然後死亡。因為生命的最終目標是死亡,所以那些關於永生的研究是徒勞的。
  • 熵值會增加,帶領系統走向無序和死亡,只有耗散結構才能對抗熵增
    比如生命體是一個高度有序的系統,但是這個系統同樣會因為熵值的增加而走向死亡,如果一個生命體沒有攝入負熵來對抗熵增,那麼它很快便會因為熵增而亡,比如一個人不吃不喝,不與外界進行物質的交換,那麼熵值的增加很快就會要了他的命。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整個宇宙。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大自然為何會有如此規律?專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宇宙當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直徑高達930億光年,在這930億光年的空間裡面包含無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這些物質都在宇宙中「井然有序」的存在著。
  • 你知道為何所有的生命都會走向死亡嗎?為何人類是低熵體
    在我們的地球上大約存在著130萬種生命形式,但是宇宙演化,這上百萬種生命包括我們人類在內最終都逃不過一個命運,那就是死亡。死亡是所有生命的終點,沒有什麼可以避免。但是作為我們人類,擁有著高級智慧,當我們意識到死亡不可避免這點以後,我們就一直和死亡做著鬥爭,並試圖去擊敗死亡。
  • 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原來這一切都跟熵增有關
    這個時候,人類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只知道生命會有生命的命運,不管是簡單的生命還是像人類一樣的高級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未來都會走向死亡。古時候的人們會認為天上的太陽,月亮,星辰是永恆的,它們可以永世長存。
  • 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原來這一切都跟熵增有關
    這個時候,人類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只知道生命會有生命的命運,不管是簡單的生命還是像人類一樣的高級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未來都會走向死亡。古時候的人們會認為天上的太陽,月亮,星辰是永恆的,它們可以永世長存。
  • 任何事物都逃不過熵增定律,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會走向消亡
    宇宙空間浩瀚無比,宇宙中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謎團,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許多科學家在宇宙空間中都有了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令人欣喜,但當人類發現一個定律後,人類卻不願相信這是真的。那就是熵增定律。
  • 宇宙萬物最終會走向哪裡?恐龍可以滅亡,人類為何不可以?
    在你感慨時光匆匆如流水一般,人生何其短暫的時候,你是否想過很久很久以後,這個地球,乃至整個宇宙,最終會走向哪裡?恐龍可以滅亡,人類為什麼不可以?甚至說,這個宇宙,也終將會走向滅亡的那一天。
  • 宇宙中時間到底存不存在?或者時間就是人類創造的概念?
    按照現代科學的詮釋,時間確實是存在的,甚至是宇宙一切存在的基礎,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一樣,它們都都是我們存在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時空」概念,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有空間的存在就不然有時間,反之也一樣,有時間存在意味著必然有空間,空間和時間不能單獨存在! 那麼時間究竟是什麼?
  • 物理學最強的熵增原理,最終會導致宇宙走向末路嗎,看完你就知道
    這些年很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開始興起,特別是在宇宙未來的命運方面,他們提出了一個熵增原理,也就是說宇宙會逐漸的進入無序之中,最終宇宙將會永遠的走向黑暗和滅亡,這樣的說法正確嗎?今天美女小倩給大家相信的分析一下,因為個人知識水平限制,希望朋友們看到不準確的內容,能夠得到指正和批評。
  • 意識屬負熵增強系統,能夠最終扭轉宇宙的增熵趨勢
    宇宙本是個囊括一切的概念,所以即便我們能夠證明多元宇宙的存在,那麼這些多元宇宙也不過是宇宙這一大概念的分支系統,總體上仍然統一於一個大宇宙中。因此,宇宙只能是一個孤立系統。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以及後來耗散結構理論,孤立的宇宙是不可能出現耗散結構的,可是為何地球出現了生命、人類社會這一生機勃勃的遠離平衡態的耗散結構系統哪?這一事實的問題本身就說明熱力學第二定律及熱寂論是存在問題的,以至於後來針對熱寂說形成了幾個較為有影響的反駁理論。
  • 萬物皆有生死,大自然為何會有如此規律?
    宇宙終將走向死亡在我們的宇宙當中,強如黑洞,也會蒸發,最終消失,弱如生物,滿打滿算也就是一輩子。如今人的壽命能達到80歲左右,如果把宇宙138億年的歷史看成是一年,那人的一生只佔據不到0.2秒。很多人所養的寵物貓和寵物狗,實際上只有10多年的壽命。
  • 連宇宙也無法擺脫消亡的命運,為何大自然中的萬物皆有生死?
    人類雖然是地球的主宰,但是很多事情仍然無能為力,比方說大自然生老病死的規律,人類的壽命不過區區百年,很多動物的壽命還趕不上我們,比方說很多人家裡都飼養的寵物貓和寵物狗,它們的壽命一般在十幾年左右,當然,自然界中也有一些低等生物的壽命很長,不過,也都存在著極限值,不可能永生。
  • 我們的宇宙還會存在多久?
    從當代一些宇宙學家的樂觀估計來看,宇宙將在接下來極長一段時間——超過一古戈爾普勒克斯年——繼續存在。一古戈爾普勒克斯是個極大的數,即10^10100 。有一些宇宙學家估計的結果甚至更大。而宇宙存續時長這一問題,又與人類種族及我們的後繼者們能延續多久的疑問息息相關——假使沒有意外的災禍使得人類提前滅絕的話。
  • 地球上的生命為何都會走向死亡?生命死亡後會進入另一個宇宙嗎?
    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不僅地球上的生命有生有死,恆星也是有生有死的,恆星與人類一樣,會經歷出生、成長、衰老與死亡。如果沒有恆星的死亡,那麼,宇宙中就不會形成地球這樣的行星,也更談不上生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