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將流體力學與人工智慧結合,使湍流建模自動化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研究人員將流體力學與人工智慧結合,使湍流建模自動化

蘇黎世 ETH 發表於 2021-01-07 10:46:22

  蘇黎世ETH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將流體力學與人工智慧相結合,成功地使湍流建模自動化。他們的項目依賴於在CSCSS超級計算機Piz Daint上通過湍流模擬進行擴增強化學習算法。

  湍流建模和模擬對於設計汽車和心臟瓣膜、預測天氣,甚至追溯星系的誕生至關重要。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阿基米德大約在2000年前就忙於流體力學,而到今天,流體流動的複雜性還沒有完全被理解。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將湍流算作古典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未解決的問題之一,它仍然是工程師、科學家和數學家們的活躍話題。工程師在製造飛機或假肢心臟瓣時必須考慮湍流的影響。氣象學家在預測天氣時需要解釋他們,天體物理學家在模擬星系時也需要解釋它們。因此,來自這些社區的研究人員已經建模湍流和進行流量模擬超過60年。

  湍流的特點是流結構跨越廣泛的空間和時間尺度。模擬這些複雜流結構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數值模擬 (DNS),另一種是大渦流模擬 (LES)。

  流量模擬測試超級計算機的極限

  DNS 解決了 Navier-Stokes 方程,這些方程是流描述的核心,其解析度為數十億,有時甚至是數萬億個網格點。DNS 是計算流行為的最準確方法,但不幸的是,它對於大多數實際應用程式來說並不實用。為了捕獲這些湍流的詳細信息,它們需要的網格點遠遠大於任何計算機在可預見的將來可以處理的網格點。

  因此,研究人員在模擬中使用模型,這樣他們就不必計算每個細節來保持準確性。在 LES 方法中,解決了大流量結構,所謂的湍流閉合模型佔到更精細的流量和它們與大尺度的相互作用。但是,正確選擇閉合模型對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用於建模的多代理增強學習 (MARL) 的示意圖。代理(以紅色多維數據集標記)執行控制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模擬之間的相似性。來源: CSElab/ETH 蘇黎世)

  而不是藝術而不是科學

  蘇黎世ETH計算科學與工程實驗室教授Petros Koumoutsakos表示:「過去60年來,湍流閉合模型的建模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經驗過程,而且更多的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庫穆薩茨科斯,他的博士生吉多諾瓦蒂和前碩士生(現在蘇黎世大學博士生)胡格斯拉斯科姆斯德拉魯西爾赫提出了一個新的策略,使這個過程自動化:使用人工智慧(AI)從DNS學習最好的湍流關閉模型,並將其應用於LES。他們最近發表在《自然機器智能》雜誌上。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強化學習(RL)算法,並結合物理洞察力來模擬湍流。」25 年前,我們率先將人工智慧和湍流連接,「庫穆薩科斯說。但當時,計算機的威力不足以測試許多想法。ETH教授說:」最近,我們也意識到流行的神經網絡並不適合解決此類問題,因為該模型會積極影響它旨在補充的流。因此,研究人員不得不採用一種不同的學習方法,其中算法學會對湍流場中的模式做出反應。

  自動建模

  Novati 和 Koumoutsako 的新穎 RL 算法背後的理念是使用將流場解析為 AI 代理的網格點。代理通過觀察數千個流量模擬來學習湍流閉合模型。庫穆薩科斯強調,「為了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模擬,必須使用CSCSS超級計算機」Piz Daint『「。培訓結束後,代理可以自由操作,模擬他們以前未接受過培訓的流程。

  系統通過」玩「流來傾斜湍流模型。庫穆薩科斯說:」當機器成功將LES與DNS結果匹配時,它』獲勝『,就像機器學習下棋或圍棋一樣。在 LES 期間,AI 僅通過觀察已解決大比例的動態來執行未解決比例的操作。據研究人員稱,新方法不僅優於成熟的建模方法,而且可以在網格大小和流條件下進行推廣。

  該方法的關鍵部分是由 Novati 開發的新算法,該算法可識別以前的哪些模擬與每個流狀態相關。研究人員稱,所謂的「記憶和忘記體驗重放」算法在流體力學以外的多個基準問題上優於絕大多數現有的RL算法。 該團隊認為,他們新開發的方法不僅在汽車建造和天氣預報方面非常重要。「對於科技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我們只能解決』大尺度『和』精細『問題模型,」庫穆薩科斯說。「新開發的方法提供了一種新的、強大的方法,通過明智地使用 AI 實現多尺度建模自動化和推進科學。
責任編輯:YY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計算湍流
    來源: 蘇黎世 ETH 蘇黎世ETH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將流體力學與人工智慧相結合,成功地使湍流建模自動化。他們的項目依賴於在CSCSS超級計算機Piz Daint上通過湍流模擬進行擴增強化學習算法。 湍流建模和模擬對於設計汽車和心臟瓣膜、預測天氣,甚至追溯星系的誕生至關重要。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阿基米德大約在2000年前就忙於流體力學,而到今天,流體流動的複雜性還沒有完全被理解。
  • 瑞士首次將流體力學與AI技術建模 可對汽車製造/天氣預測帶來重要...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研究人員首次將流體力學與人工智慧技術相結合,成功將湍流建模實現了自動化。該項目將強化學習算法與CSCS超級計算機Piz Daint上的湍流模擬融合在了一起。
  • 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成功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0日電(葉坤 高傳強 攝影記者 郭友軍 視頻製作 劉新科)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於2020年11月7日至9日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南山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成功召開。
  • 揭秘湍流:流體如何從有序變為無序的新見解
    湍流無處不在——它讓我們的飛機發出刺耳的聲音,在我們的浴缸裡形成微小的漩渦——但它是經典物理學中最難以描述(解釋)的現象之一。當有序的流體流動分裂成小漩渦,這些小漩渦相互作用,甚至分裂成更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再相互作用,如此不斷分裂下去,就形成了混亂無序的混亂大漩渦,讓湍流漂流變得有趣起來。但是,這種陷入混亂的機制困擾科學家們幾個世紀了。
  • 湍流燃燒建模新進展
    the filtered turbulent flamelet equation」的研究論文,對湍流擴散火焰模型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大渦模擬(LES)框架下,根據濾波平均的火焰特性,研究人員推導出了新的濾波火焰面方程,並由此出發,構建了濾波火焰面模型。由於在LES概念上的自洽,濾波火焰面模型不再需要對標量耗散率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數和標量脈動方差做模化,與其他燃燒模型相比,在原理上也減小了數值模擬的不確定性。
  •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他表示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為全國流體力學領域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本次會議共收到報告摘要870多篇,會議全文近300篇,是至今為止最多的一屆,希望各位參會的專家學者和同學們在3天的會議中有所收穫。
  • 中國科學家:研究確定了湍流對太陽耀斑中等離子體加熱的作用
    研究人員圍繞太陽爆發的物理本質問題,建立了太陽爆發的解析模型。物理學家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求解磁流體力學方程組,幫助理解太陽爆發過程。磁流體力學,英語:Magnetohydrodynamics,簡稱:MHD,是研究等離子體和磁場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分支,其基本思想是在運動的導電流體中,磁場能夠感應出電流。
  • 第八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
    2010年12月26日至28日,第八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召開。大會主題為流體力學測量與顯示技術研究、流體力學實驗研究。來自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中科院力學所、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紐約大學、《實驗流體力學》雜誌社等23家科研單位、90多位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和研究生與會。
  • 描述流體運動的Navier-Stokes方程與湍流
    實際上,混沌現象在很久以前就被注意並得到了一定研究,本文聚焦於「經典力學的最後未解之謎」——湍流。大渦用動能哺育小渦,小渦亦哺育子女,直到歸於粘性。——劉易斯·理查森▌湍流湍流至今沒有得到準確的定義,一般認為湍流是時間和空間上強烈變化、多尺度的、不規則的複雜非線性流體運動狀態。
  • 例如大木星,數學家在扁平流體中徵服湍流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學類通過將流體擠壓到平板中,研究人員可以掌握湍流將能量輸送到體系中,而不把它吞掉的奇怪方式。湍流將平滑的流體分裂成混亂的漩渦,這種分裂不僅會導致飛機顛簸,也會對用來描述大氣、海洋和管道的數學原理造成影響。湍流是納維-斯託克斯方程控制流體流動的定律。它如此難解,以至於無論誰能證明它是否一直有效,都可以從克萊數學研究所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湍流的不可靠性在於它用自身的方式使其變得可靠,湍流幾乎總是從較大的氣流中竊取能量,並將其引導到較小的渦流中。
  • 清華大學符松教授當選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
    清華新聞網1月3日電2019年12月13日-17日,第16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在印度班加羅爾召開。會上,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符松當選為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於1980年由中國北京大學周培源教授、日本東京大學Hiroshi Sato教授和印度加瓦拉爾尼赫魯先進科學研究中心的Roddam Narasimha教授共同創立。本屆大會共有來自10個國家與地區的160餘位代表出席,其中來自中國的代表有15人。委員會決定下一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將於2022年在中國召開。
  • 湍流研究中的困難與誤區
    鑑於湍流是自然界和各種技術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流體運動狀態(例如,風和河中水流,飛行器和船舶表面附近的繞流,流體機械中流體的運動,燃燒室、反應器和換熱器中工質的運動,汙染物在大氣和水體中的擴散等),研究、預測和控制湍流是認識自然現象,發展現代技術的重要課題之一。湍流研究主要有兩類基本問題:闡明湍流是如何發生的;了解湍流特性。由於湍流運動的隨機性,研究湍流必需採用統計力學或統計平均方法。
  • 流體力學野史
    這個公式講的是動量守恆和質量守恆兩個事情,歐拉巧妙的把守恆概念植入到流體力學之中,後世流體力學研究無論時空如何變化,守恆終生相伴。。。納維和斯託克斯首次將粘性植入到流體方程中,從此流體力學方程終於包含了粘性的本性。  納維斯託克斯方程偏微分屬性太強,兩位老前輩創作了一門絕世武功,這門武功的特點是納維和斯託克斯都不知道如何破解自己的武功。他倆活著的時候也沒看到有人能夠給出解析解,到200年後的今天也還是沒有。2000年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將該方程列為七大千禧年大獎難題,誰能給出解析解便獎勵一美金。
  • 世界計算力學大會2020【MS348分會場徵稿通知】
    2020【MS348 數據驅動與機器學習在湍流建模、流體載荷與流固耦合問題中的應用】分會場徵稿通知世界計算力學大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計算力學與應用數學會議之一,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三屆。
  • (2020)生物流體力學/醫學有限元研修
    原標題:(2020)生物流體力學/醫學有限元研修 一,醫學有限元(Mimics、ANSYS)培訓 11月26日— 11月29日 在線直播 二,生物流體力學建模仿真技術培訓班 12月10日—12月13日 在線直播
  • 工程熱物理所超臨界流體湍流傳熱特性研究獲進展
    該特性使得超臨界流體具有「傳熱惡化」、「傳熱強化」等特殊的傳熱規律,對系統的性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超臨界流體的傳熱特性一直被研究者所重視。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對定壁溫條件下超臨界流體豎直圓管內向上湍流流動的傳熱特性開展了研究。該研究採用數值模擬方法,在圓柱型坐標系下使用SST k-ω湍流模型。
  • 觀察從水龍頭流出來的水,竟為湍流、過渡流的研究,帶來新突破!
    與有序的層流相比,比如水龍頭在低壓低速時的穩定流動,科學家們對湍流知之甚少。關於層流是如何變成湍流的更是知之甚少。過渡流是有序流動和無序流動的混合體,當流體以中等速度運動時就會發生過渡流動。現在,衝繩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OIST)流體力學和連續介質物理研究所(OIST)的Rory Cerbus博士、Liu
  • 張涵信、周恆、童秉綱院士:從流體力學發展看科研成果評價
    回顧流體力學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真正好的成果,是從實際出發,在解決實際需求上經得起考驗的成果。現代流體力學源起實際需求什麼樣的評價標準對學科發展有利,也許可以從那個學科的發展過程看出一些規律。現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普朗特的成功即是一例。
  • 自動化建模平臺已實現零基礎建模
    它會完全取代現有的建模過程麼?會有一部分人失業嗎?本文將從自動化建模平臺本身的痛點、技術細節、飛貸金融科技研發自動化建模平臺的踩坑經驗和思考,以及自動化建模的市場趨勢和人才發展角度,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考。當下建模平臺普遍存在哪些痛點?
  • 首次證明:長達70年的,流體湍流理論!
    兩項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首次證明了已有70年歷史的湍流理論。這些研究證實了一個具有開創性的理論,即大渦是由二維流體流動中的湍流形成。在二維流體流動中,大渦是由明顯的小渦混沌形成。從半導體中的電子到肥皂泡表面,再到氣旋等大氣現象,在各種系統中都可以觀察到被限制在二維中流動的流體。在這種二維流中,一個常見的觀察特徵是,流體從典型湍流的混沌旋渦運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