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級計算機,解決了「湍流」難題中的一個!

2021-01-08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

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已經解決了湍流流體流動中的一個難題,這個問題可能會促使更高效的渦輪和發動機誕生。當流體(如水或空氣)流動足夠快時,流體(將經歷湍流——流體內部的速度和壓力似乎是隨機變化的。湍流很難研究,但對許多工程領域都很重要,比如通過風力渦輪機或噴氣發動機的氣流。例如,更好地理解湍流將使工程師們能夠設計出更高效的渦輪葉片,或者為f1賽車設計出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外形。

然而,目前湍流工程模型往往依賴於基於以往湍流觀測的「經驗」關係來預測將會發生什麼,而不是對基礎物理的全面理解。這是因為基礎物理極其複雜,留下了許多看似簡單卻無法解決的問題。如今,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利用超級計算機,在最初為遊戲開發的圖形處理器上運行模擬,來解決一個長期存在的這個難題。

找到解決方案

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7月25日的《流體力學》上,這意味著可以測試經驗模型,並創建新的模型,從而在工程中實現更優化的設計。合著者之一、帝國航空學院的彼得·文森特博士說:我們現在有了一個重要的基本氣流問題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可以根據『正確』答案來檢驗湍流的經驗模型,看看它們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實際發生的情況,或者它們是否需要調整。問題很簡單:如果湍流流體在通道中流動並受到擾動,擾動如何在流體中消散?

例如,如果水突然從大壩釋放到河流中,然後被切斷,大壩水的脈衝會對河流流量產生什麼影響?為了確定流體反應的總體「平均」行為,研究團隊需要模擬流體內部無數個較小的反應。使用超級計算機進行了數千次湍流模擬,每一次都需要數十億次計算才能完成。通過這些模擬,能夠確定描述擾動如何在流動中消散的精確參數,並確定經驗湍流模型必須滿足的各種要求。

合著者、帝國航空學院的謝爾蓋·切爾尼申科教授說:從我學習流體力學的第一天起,我就想知道一些基本問題的答案,這就是其中之一,40年後的今天,我找到了答案。研究首次通過一套高保真度圖形處理單元加速直接數值模擬,確定了湍流通道中平均小振幅擾動的特徵模態。雖然控制湍流通道平均小振幅擾動的系統仍然未知,但可以確定這種特徵模態的事實,構成了它是線性的直接證據。

此外,當與最慢衰減對稱特徵模態相關的特徵值為實數時,與最慢衰減對稱特徵模態相關的特徵值為複數。這表明,控制平均小振幅擾動演化的未知線性系統不可能是自伴隨,即使在單向流動的情況下也是如此。研究結果除了闡明了流動物理的各個方面外,還為建立新的非定常雷諾-平均納維-斯託克斯湍流模型提供了指導,並為評價非定常雷諾-平均納維-斯託克斯湍流模型的性能提供了一個新基準問題。

博科園|研究/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參考期刊《流體力學》DOI: 10.1017/jfm.2019.520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湍流研究中的困難與誤區
    湍流是自然界最為普遍的運動現象,但至今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是只能留於表面,納維-斯託克斯方程(N-S方程)解的問題仍是世紀之難題!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物理學家R·費曼(1918-1988年)稱,湍流為「經典物理學尚未解決的最重要的難題」。科學家們對它望而生畏,於是,湍流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 為什麼「湍流」是經典物理學最後的未解難題?
    在我們坐飛機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空乘播報:「我們的飛機遇到湍流,正在顛簸,請您系好安全帶,不要離開座位。」 很多人會百思不得其解,究竟什麼是湍流呢?這個問題不僅我們普通人在思考,科學家同樣也在探尋答案,湍流曾被稱為「「經典物理學最後的未解難題」,是世界力學界整整花費300年苦苦求解的科學難題。
  • 科學家藉助超級計算機來破解著名數學難題
    科學家藉助超級計算機來破解著名數學難題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由美英兩國三名計算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宣稱他們證明了「畢氏三元數問題(Pythagorean triples problem)」。
  • NVIDIA打造英國最強大超級計算機「劍橋1」:解決新冠病毒等醫學難題
    日前, NVIDIA官方宣布,正在打造英國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幫助英國醫療健康領域的研究人員藉助AI解決包括COVID-19在內的緊迫的醫學難題。預計年底前上線的Cambridge-1超級計算機,將採用NVIDIA DGX SuperPOD系統,具備超過400 petaflops AI性能和8 petaflops Linpack性能。在最新的全球最強超級計算機排名TOP500榜單中,Cambridge-1排名第29位。同時,該超級計算機也躋身當前Green500榜單中全球最節能的超級計算機前三名。
  • 湍流與渦流的區別
    湍流與粘性有關,渦流有粘無粘都有可能發生。渦流可以很有規則的數學模型來描述,而湍流的數學模型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具體地說,牛頓流體的湍流運動是Navier-Stokes 方程在高Reynolds 數條件下的不規則解。第三,超級計算機的應用和湍流直接數值模擬。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當時最大的計算機只能模擬低Reynolds 數下的簡單湍流。
  • 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計算湍流
    他們的項目依賴於在CSCSS超級計算機Piz Daint上通過湍流模擬進行擴增強化學習算法。 湍流建模和模擬對於設計汽車和心臟瓣膜、預測天氣,甚至追溯星系的誕生至關重要。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阿基米德大約在2000年前就忙於流體力學,而到今天,流體流動的複雜性還沒有完全被理解。
  • 比超級計算機快 15 億倍的量子計算機,僅用 200 秒解決 1 萬年的難題
    所謂的量子霸權又被叫做量子優越性,它是指量子計算機解決古典電腦實際上完成不了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本身未必就有實際應用。從計算複雜性理論的角度來說,量子計算機相對於最佳古典算法的加速是超多項式的,而量子計算優勢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尤裡-馬寧和理查-費曼提出的量子計算建議。
  • 研究人員將流體力學與人工智慧結合,使湍流建模自動化
    他們的項目依賴於在CSCSS超級計算機Piz Daint上通過湍流模擬進行擴增強化學習算法。   湍流建模和模擬對於設計汽車和心臟瓣膜、預測天氣,甚至追溯星系的誕生至關重要。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阿基米德大約在2000年前就忙於流體力學,而到今天,流體流動的複雜性還沒有完全被理解。
  • 過程工程所用介尺度科學探索湍流取得進展
    湍流是世紀性難題,湍流模型是解決工程湍流問題的一個主要途徑。工程湍流問題中往往存在湍動和非湍動(即層流)區域共存的特點,而傳統湍流模型假定計算網格內流體總是處於充分湍流狀態,忽視了流動中的層流部分,導致模擬的準確性不足。
  • 藉助超級計算機,物理學家終於解決「β衰變難題」| Nat. Phys.
    最近,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藉助超級計算機,發現這一過程受到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的理論核物理教授、論文的共同作者 Thomas Papenbrock 解釋說,可以通過 「淬滅」(quenching)的形式進行校正,來消除這種差異,即減少自由中子衰變速率與科學家在原子核中觀察到的衰變速率之間的一個基本耦合常數。
  • 德勤2019年預測之量子計算機:下一個超級計算機,但不是下一個...
    雖然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但「霸權」這個詞可能會誤導。沒錯,某些有用且重要的計算問題會被量子計算機更好地解決,但這並不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將優於全世界所有,大多數甚至10%的計算任務。2. 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市場將達到當今超級計算機市場的規模 - 約500億美元。相比之下,預計2019年經典計算設備(從消費者智慧型手機到企業超級計算機)的市場價值將超過1萬億美元。
  • 惠普研究員稱已解決計算機科學第一難題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樓後面的牆磚拼成的"P=NP?"問題圖案,用7位ASCII碼表示,即:學過計算機科學理論的人都應該知道,計算機科學中有一個天字第一號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引得無數圖靈獎得主和頂級計算機科學家競折腰,這個聖杯就是P/NP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位列Clay數學研究所重金徵解的七大數學難題之首,與我們凡夫俗子也多少知道的黎曼假設和龐加萊猜想並列。解決其中任何一道難題,都可以得到100萬美元獎金。
  • 數學家解決了42的丟番圖難題,順便回答了生命的意義
    在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科幻系列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程式設計師向這臺銀河系最大的超級計算機提出了一個終極問題:生命、宇宙和一切的意義。經過750萬年的處理,計算機得出了一個答案:42。2019年,兩位數學家使用了一個由50萬臺計算機組成的全球網絡來解決一個百年前的數學難題,這個難題恰好包含了最關鍵的數字:42。
  • 大連理工: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原標題: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教授邱介山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學術團隊在高性能儲能設備所用儲能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面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期刊。
  • 例如大木星,數學家在扁平流體中徵服湍流
    湍流將平滑的流體分裂成混亂的漩渦,這種分裂不僅會導致飛機顛簸,也會對用來描述大氣、海洋和管道的數學原理造成影響。湍流是納維-斯託克斯方程控制流體流動的定律。它如此難解,以至於無論誰能證明它是否一直有效,都可以從克萊數學研究所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湍流的不可靠性在於它用自身的方式使其變得可靠,湍流幾乎總是從較大的氣流中竊取能量,並將其引導到較小的渦流中。
  • 解決計算機數學中最著名的難題P=NP將徹底改變人類文明進程
    從早期農業到太空探索,解決數學問題似乎是人類生存的一個關鍵因素。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曾經單調乏味的計算問題在一瞬間就可以解決,這主要是由於計算能力的指數級增長。然而,一些獨特的問題僅僅通過技術進步是無法解決的,即使對於最強大的計算機來說,解決這些問題所花費的時間比人的一生還要長。
  • 揭秘霍金所用計算機,如何解決溝通難題?
    EZ Keys也可以讓霍金控制Windows中的滑鼠及操作其他程序。霍金通過火狐瀏覽網頁,用記事本寫字,他也有一個攝像頭配合Skype使用。英特爾團隊打算徹底改進這一套老舊的系統,而這需要使用全新的硬體。「賈斯廷認為面部表情識別、眼球追蹤及腦機接口技術可以一試,」拉克曼說道。這些嘗試中的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因為眼臉的下垂,眼球追蹤無法鎖定。
  • 楚德諾夫斯基兄弟居然用郵購的零件拼出超級計算機
    他們的身體並不是真的連在一起,說他們是連體嬰,是因為他倆中的一個是殘疾人。他們用 IBM 託馬斯·J·沃森研究中心的超級計算機 Cray 2 算到了 π 的小數點後 4.8 億位,創下了世界紀錄。但是,租用超級計算機也超級貴,一小時的花費是 750 美金,這筆開銷對兄弟倆來說是天文數字,而且沒法用研究經費負擔。作為數學家難道沒有科研經費嗎,這不太科學啊。
  • 超級計算機的100萬億倍!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為何這麼快?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2月4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該計算機處理特定問題的計算能力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2019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超級計算機的100萬億倍!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為何這麼快?
    但無論技術路線有何不同,多位科學界人士均認為,中國製造出包含76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是一個重大的科學成就,這也說明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處於國際上的「第一梯隊」。潘建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在量子計算領域第一個裡程碑的目標就是展示量子計算機的優越性,即:我們總算可以演示某個功能,比傳統的超級計算機算得好了,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去尋找各種各樣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