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霍金所用計算機,如何解決溝通難題?

2020-11-25 網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1月14日消息,史蒂芬·霍金初次與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相遇是在1997年的一次會議上。摩爾注意到,霍金用來與人們交流的計算機使用的是AMD的處理器。摩爾向霍金詢問,是否其願意擁有一臺內置英特爾微處理器的「真正的計算機」。從那時起,英特爾就在向霍金提供為其度身定做的PC及相關支持服務,並且每兩年為其更換一次。

霍金於1985年喪失說話能力。當時,在前往日內瓦CERN(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途中,霍金得了肺炎。在醫院中,醫生為其配備了呼吸機,他的情況相當嚴重。醫生向霍金當時的妻子珍(Jane)詢問,他們能否關閉生命支持系統。珍斷然拒絕。霍金隨後被轉到位於劍橋的阿登布魯克醫院,那裡的醫生控制住了感染。為了幫助他呼吸,醫生實施了氣管切開術,這是一種在頸部打一個洞,然後向氣管插入導管的一種手法。手術導致霍金從此無法說話。

其後,霍金通過拼寫版來交流,他通過眼球的轉動,費力地逐個選擇字母,然後拼成完整的單詞。馬丁·金(Martin King)是一位物理學家,他為霍金尋找了一種全新溝通系統,他聯繫了加利福尼亞一家稱之為Words Plus的公司,其開發的電腦程式Equalizer能夠讓用戶通過手指點擊來選擇詞彙和命令。金詢問Words Plus的CEO沃爾特·沃拓茨(Walter Woltosz),該產品是否能幫助一位罹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英格蘭物理教授。沃拓茨創建Equalizer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其嶽母,後者罹患同樣疾病,因而喪失了說話和書寫能力。在得知該產品將被用在霍金身上時,沃拓茨表示願意捐獻一套。

起初,Equalizer運行於蘋果II型計算機上,配合一家名為Speech Plus的公司開發的語音合成器工作。隨後,戴維·梅森(David Mason)改進了該系統。梅森是一位工程師,同時也是照看霍金的護士之一的丈夫。改進後的系統能夠安裝在輪椅一側的扶手上。通過該系統,霍金的溝通速度達到每分鐘15個單詞。

然而,讓霍金可以移動拇指的神經也日漸退化。2008年,霍金的手已經虛弱到無法使用點擊器。他的研究生助理當時設計了一個稱之為「面部開關」的設備,安裝在眼鏡上,通過紅外光束對霍金面部表情進行識別。自那時起,霍金通過唯一可控的肌肉寫電郵、上網、著書和說話。然而,他的溝通能力持續退化。到了2011年,他每分鐘只能傳達1至2個單詞,因此,他寫了一封信給摩爾,信中說道:「我的說話速度越來越慢,英特爾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嗎?」

摩爾讓時任英特爾CTO的賈斯廷·拉特納(Justin Rattner)跟進這個事情。拉特納從英特爾實驗室召集了由人機互動專家組成的團隊,一起出席了在劍橋舉辦的霍金70周歲生日會。在會上,拉特納表示將會應用尖端科技來幫助霍金提高溝通速度。他說道:「我們希望團隊能夠獲得突破性進展,找到一種技術來幫助霍金恢復到幾年前的溝通水平。」

霍金過於虛弱,以至於無法出席自己的生日派對。因此,他與英特爾專家團隊的會面是數星期之後的事了,會面地點位於他在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部門的辦公室中。由5位專家組成的團隊包括了體驗技術實驗室的主管霍斯特·豪瑟克(Horst Haussecker)、預期計算實驗室主管拉馬·拉克曼(Lama Nachman)以及互動設計師彼得·鄧曼(Pete Denman)。「霍金一直給予我啟發,」鄧曼說道,他同樣也坐在輪椅上。「在我摔斷脖子導致截癱後,我母親給了我一本《時間簡史》。她告訴我,坐在輪椅上的人仍舊可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回首往事,我認為那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預言。」

團隊成員隨後與霍金就面對的問題展開了溝通。在20分鐘時間裡,霍金勉強寫完30個單詞,這讓團隊成員感到問題比原先預計的要嚴重得多。

霍金的計算機界面是一個稱之為EZ Keys的程序,從原先的程序升級而來,仍然出自Words Plus之手。該程序提供了一個軟鍵盤以及基本的單詞預測算法。光標逐行掃過每個字母,只需移動脖子就可以停下光標,選擇對應字母。EZ Keys也可以讓霍金控制Windows中的滑鼠及操作其他程序。霍金通過火狐瀏覽網頁,用記事本寫字,他也有一個攝像頭配合Skype使用。

英特爾團隊打算徹底改進這一套老舊的系統,而這需要使用全新的硬體。「賈斯廷認為面部表情識別、眼球追蹤及腦機接口技術可以一試,」拉克曼說道。這些嘗試中的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因為眼臉的下垂,眼球追蹤無法鎖定。霍金之前也嘗試通過EEG(腦電圖描記器)進行腦波讀取,進而將命令傳送至計算機。不知為何,該技術無法獲得足夠的腦電波信號。「我們通過在屏幕上顯示閃爍的字母讓霍金選擇,進而對腦部活動進行識別和註冊,」伍德表示。「該技術能夠很好的用在我身上,但是在霍金那兒沒法工作,無法獲取足夠強大的信噪比。」

「隨著我們與霍金的交流日益增多,我們也感受到霍金急於提高交流效率的迫切心情,」拉克曼說道。在返回英特爾實驗室進行了數月的研究之後,鄧曼將一段時長10分鐘的視頻發給了霍金。視頻描繪了全新交互系統的原型,小組等待霍金的反饋。系統沒有發生本質上的改變,但是改動也不小,包括可以刪除字符或返回到上一個步驟的「返回」按鈕、單詞預測算法以及下一單詞導航。

該原型解決了原先存在的最大問題——霍金無法擊鍵,導致他經常選取了錯誤的字母,然後不得不等待光標的下一輪掃描。該步驟非常耗時,會讓霍金感到很挫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組成員使用了類似智慧型手機輸入的方法。iPhone最初面市時,人們非常不習慣其文字預測功能,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用戶卻感到非常得心應手。問題的關鍵在於該功能需要系統花費一點時間去學習,一旦系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用戶便能持續便捷地使用下去。

同年6月,霍金參觀了英特爾實驗室,並對改進後的系統感到非常滿意。「相對於先前的版本有了大幅提高,」霍金表示。「我真的很喜歡。」

他們隨後將該界面整合進霍金的計算機。同年9月,霍金的回饋指出他不太適應這一新系統,太過於複雜,新加入的功能也讓他感到困惑。「霍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他並沒有接觸太多現代科技,」鄧曼說道。「他從來沒有用過iPhone。」

鄧曼和其他成員意識到,他們不得不另闢蹊徑。

2012年末,英特爾團隊設置了一個系統用來記錄霍金與計算機交互的方式。他們記錄了數十個小時的視頻,包含了各種不同情況:打字、感到疲勞時的打字、使用滑鼠、嘗試打開窗口並調整合適的尺寸。「我反覆觀看著視頻,」鄧曼說道。「有時,我用4倍速快進視頻,然後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

2013年9月,在霍金的研究生助理喬納森·伍德(Jonathan Wood)的協助下,團隊成員對霍金的計算機進行了更新。這次,他們自信滿滿。然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事情很快變得明朗,霍金仍然不能適應。霍金的助手之一表示,該系統是對霍金的折磨。

英特爾團隊在嘗試解決霍金的問題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霍金目前在使用來自倫敦初創公司SwiftKey提供的詞彙預測器。該工具能夠在輸入一個字母後給出完整單詞的預測結果,而先前的系統要求霍金在界面底部的單詞列表中選擇。英特爾團隊與SwiftKey展開合作,將許多霍金撰寫的文檔輸入系統,這樣在基於上下文的預測中,霍金無需每次都輸入一個字母。「詞組『the black hole』就無需任何輸入,」拉克曼說道。「選擇『the』就能預測『black』,而選擇『black』就自動預測『hole』。」

霍金的用戶界面的全新版本包括了上下文菜單,並提供了指向文字、搜索或電郵的多種快捷鍵。全新的演講管理器讓他可以控制演講的語速。還有一個靜音按鈕,霍金可以用來關閉語音合成器。「因為他通過面部作業系統,這樣在吃東西或旅行途中可能產生隨機輸入,」伍德表示。

伍德的辦公室就在霍金的隔壁,那裡更像一個作坊,四處堆放著各種電路板和試驗用原型。桌面安裝了攝像頭,這是英特爾正在進行中的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試圖對霍金的面部進行更加複雜的識別。「他可以移動他的下巴,向上或向下,這樣他甚至可以在移動輪椅時操作滑鼠。這些都是很酷的想法,但是需要花費時間來完善。」伍德說道。

另一個試驗項目是霍金所用輪椅的製造商於去年早些時候提出的。該項目通過將一個操縱杆放置在下巴附近,讓霍金能夠獨自操作輪椅移動。

伍德展示了霍金的語音合成器的唯一複製品,它稱之為CallText 5010,是1988年霍金參觀它的製造商Speech Plus時,該公司給他的。該產品內置一個能夠將文本轉換成語音的處理器,該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廣泛應用於自動答錄設備中。

霍金非常迷戀他自己喜歡的聲音。1988年,當Speech Plus交給霍金一個全新的語音合成器時,提供了不同的聲音,霍金讓他們替換回了原先的聲音。他的聲音在20世紀80年代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丹尼斯·克拉特(Dennis Klatt)創建。克拉特是將文本轉換為語音算法方面的先驅,其發明的DECtalk是世界上首個能夠將文本轉換成語音的設備。他最初使用了3種聲音,分別來自他本人、妻子和女兒。女性的聲音被稱為「美麗的貝蒂」,兒童的聲音則是「姬特」,而男性聲音來自他自己——「完美的保羅」。「完美的保羅」就是霍金使用的聲音。(汪天盈)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不能說話的霍金如何溝通?
    網友「喵醬」:最近霍金又出來發表驚人言論了,不過他不能說話,卻能做演講,很想知道這是如何實現的?騰訊科技:霍金於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稱為「宇宙之王」 。
  • 不能說話的霍金如何跟外界溝通?
    騰訊科技:   霍金於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稱為「宇宙之王」 。   1963年霍金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症。隨著病情不斷惡化,只剩三隻能動的手指。是科技改變了霍金的生活,將其理論傳播給世界。
  • 用超級計算機,解決了「湍流」難題中的一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已經解決了湍流流體流動中的一個難題,這個問題可能會促使更高效的渦輪和發動機誕生。當流體(如水或空氣)流動足夠快時,流體(將經歷湍流——流體內部的速度和壓力似乎是隨機變化的。
  • 霍金所用電腦系統更新換代 與人溝通將更有效
    他之前一直使用的舊系統模擬語音合成器所合成的聲音,已成為霍金的一個特有標誌,被全世界所辨識。  霍金是暢銷科普巨著《時間簡史》的作者,但因患有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自21歲起便逐漸喪失了全身的行動能力和說話能力,不得不藉助電腦作業系統與外界交流和寫作。
  • 霍金大會堂講宇宙之揭秘 霍金能「說話」全靠動眼珠(圖)
    來自北大資源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仰慕霍金已經很長時間了,他原以為這次霍金的演講有同聲傳譯,但來了之後發現全是英文,而禮堂上方兩個顯示屏上的中文由於距離遠,他一點也看不到。信報記者李劍英信報揭秘眼球指令電腦合成聲音記者:霍金不能說話,不能做手勢,怎麼演講寫文章?清華大學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洪波:霍金是採用了眼動跟蹤、聯想輸入和通過合音器播放三個步驟達到此效果的。
  • 霍金是如何「發聲」的!
    霍金是如何發聲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霍金失去說話能力,剛剛開始關注文本轉語音技術時,計算機生成語音算法先驅丹尼斯·克拉特(Dennis Klatt)正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該公司為霍金的第一臺計算機開發了語音合成器,他們使用了克拉特為計算機合成而錄製的語音。這個聲音被稱作「完美的保羅」,基於克拉特本人的錄音。簡單來說,克拉特將自己的聲音借給了這個軟體。隨後,通過霍金的談話,這個聲音被全球所熟悉。霍金本周三去世,享年76歲。這位著名的宇宙學家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55年時間。在過去40年裡,他的主要溝通方式是通過臉頰上安裝的神經傳感器。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揭秘沉入黑洞的信息去向
    這是他生前參與的最後一篇論文,甚至知曉論文更新時,霍金的回應已經非常艱難。當是時,遠在美國哈佛的合作者Perry和Strominger,通過視頻向霍金匯報最新進展,卻不知霍金已近油盡燈枯。「他已很難與人溝通,在我們打開揚聲器,解釋完研究的最新進展,他以一個『大笑臉』作為回應。」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天之後,霍金就此與世長辭。
  • 霍金其實早就「死」了?
    科學家和物理學家霍金的家人20日宣布,霍金的葬禮將於3月31日在劍橋大學的教堂舉行。霍金的骨灰今年稍後將安放在倫敦西敏寺中,與牛頓及達爾文為鄰。霍金是如何跟外界溝通的?這不得不提他的幾個好幫手。紅外線感應器以眨眼的快慢發出訊號,透過紅外線偵測他的眼部動作,再傳送至電腦,使之轉化成英文;電腦需要適應霍金的眨眼速度以求準確打出英文單詞;而語言合成器則能將文字轉化為聲音。   1.曾用三隻手指控制計算機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有一陣子靠的是眼神與人交流,需要人協助其拼出詞彙,但這種交流十分困難。
  • AI或用核戰毀滅人類!霍金再次發出警告,世界末日正在逼近
    霍金認為,人類需要利用邏輯和理性去控制未來可能出現的威脅,必須建立有效機制儘早識別威脅所在,防止新科技(人工智慧)對人類帶來的威脅進一步上升。霍金還就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的威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2016年10月,霍金再次表示,人工智慧雖然能為人類消除難題或疾病,但也有可能成為凌駕於人腦的存在,甚至衍生出有自我意識的武器,就像電影《終結者》當中的情節一樣,過度進化的人工智慧會試圖反噬人類。2016年11月,霍金還對地球末日做出過預測。
  • 惠普研究員稱已解決計算機科學第一難題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樓後面的牆磚拼成的"P=NP?"問題圖案,用7位ASCII碼表示,即:學過計算機科學理論的人都應該知道,計算機科學中有一個天字第一號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引得無數圖靈獎得主和頂級計算機科學家競折腰,這個聖杯就是P/NP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位列Clay數學研究所重金徵解的七大數學難題之首,與我們凡夫俗子也多少知道的黎曼假設和龐加萊猜想並列。解決其中任何一道難題,都可以得到100萬美元獎金。
  • 一張椅子的溝通,解決所有的溝通難題
    平時我和孩子溝通都是用盡各種方法,威脅、逼迫、利用,讓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和想法去做。我是多麼可惡的一個媽媽,我真的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沒有。總覺得我所做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她以後會明白並感謝我所做的一切。可是我錯了,我終於知道我該怎麼做了,我一定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再也不要居高臨下。一張椅子的溝通姿態。是我上課常使用的一個工具。我發現雖然只是一張椅子。但每個學員的體會和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 被稱為「大一統」的理論,試圖解決愛因斯坦無法解決的難題
    理論和實驗,是人類科學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的兩個關鍵,通常都是現有詳細的理論體系來支撐,隨後再用實驗來證明理論的真實性,但是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宇宙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有些時候科學家對一些現象做出了推測,卻無法用實驗來證明這些理論的真實性。
  • 解決計算機數學中最著名的難題P=NP將徹底改變人類文明進程
    從早期農業到太空探索,解決數學問題似乎是人類生存的一個關鍵因素。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曾經單調乏味的計算問題在一瞬間就可以解決,這主要是由於計算能力的指數級增長。然而,一些獨特的問題僅僅通過技術進步是無法解決的,即使對於最強大的計算機來說,解決這些問題所花費的時間比人的一生還要長。
  • 翻譯一下霍金的大腦,試試?
    ,表達這顆世界最聰明大腦裡的所思所想。負責管理霍金溝通設備的助理約瑟夫·伍德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這些技術都代表著科學發展的方向,將為人類的通訊帶來新希望。」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套名為「iBrain」的腦神經設備。它由美國腦神經科學家飛利浦·婁領頭研發,眼下正針對霍金開展實驗。  「希望有一天霍金能夠繞開殘障的身體,僅靠『想法』就能與外界溝通。」他說。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
    當時,遠在美國哈佛的合作者Perry和Strominger,通過視頻向霍金匯報最新進展,卻不知霍金已近油盡燈枯。「他已很難與人溝通,在我們打開揚聲器,解釋完研究的最新進展,他以一個『大笑臉』作為回應。」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天之後,霍金就此與世長辭。
  • 漢字重心平衡格 成功揭秘並解決了書法難練的難題
    在對傳統書法教學高度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加以突破、創新,對傳統書法教學中長期難以解決的「四大教學壁壘」各個擊破,成功揭秘並解決了「書法難學、難練」的「千古難題」,從而幫助零基礎的學員在短短3-30個小時之內迅速實現寫出漂亮書法的夢想。投資少,利潤高,回本快全程免費扶持,它值得選擇。
  • 《三元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在試圖解決一些世界難題中所發揮的作用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科研成果的題目是「《三元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在試圖解決一些世界難題中所發揮的作用」。 2011 三元論二、《三元論》在試圖解決一些世界難題中所發揮的作用《三元論》是基於宇宙整體論提出的一種設想,既是一部哲學宇宙論,又是一部科學推理論,還是一部用宇宙科技這個大球來推動地球科技這個小球的信息爆炸論,所以這就要求《三元論》能夠解決宇宙中存在的讓人類困惑不解的一些難題。
  • 霍金去世前幾天完成的論文發表,為黑洞信息悖論提供解決思路
    在於 10 月 9 日發表的這篇論新文中,霍金和他的同事們描述了落入黑洞的物體的部分信息會如何在黑洞蒸發後留存下來。在有物體落入黑洞時,黑洞本身的溫度會發生改變,而黑洞的熵(描述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的量)也是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物體落入黑洞,黑洞的熵便會逐漸增加。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虎嗅網
    當時,遠在美國哈佛的合作者Perry和Strominger,通過視頻向霍金匯報最新進展,卻不知霍金已近油盡燈枯。「他已很難與人溝通,在我們打開揚聲器,解釋完研究的最新進展,他以一個『大笑臉』作為回應。」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天之後,霍金就此與世長辭。
  • 霍金新裝備很神奇:眨眼都是輸入法 打字速度快一倍
    而且霍金的病情逐年加劇,現在幾乎完全癱瘓,需要通過技術與外界溝通。幾天前,霍金教授將使用了數十年的溝通裝備甩棄,換上了一套英特爾開發的全新通信平臺。這套新平臺,不僅幫助霍金改善了溝通方式,下個月開始,這個新平臺還將向研究人員和技術社區開放,開發出的更過應用,將為更多像霍金一樣患病的人造福。霍金打字的速度快了一倍過去三年,一個由英特爾研究院多學科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一直在與霍金教授合作,以期用現代技術替換其使用的通信系統。霍金教授在設計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不斷提供反饋,幫助不斷改進這套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