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去世前幾天完成的論文發表,為黑洞信息悖論提供解決思路

2021-01-17 DeepTech深科技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霍金生前所參與完成的最後一篇與黑洞相關的論文,於 10 月 9 日發表在了 arXiv.org 上,內容與「當物體落入黑洞後物體的信息會何去何從」有關。


該研究工作旨在解決「信息悖論」,但霍金生前的時候並未完成這項研究的全部內容,因此現在才由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共同作者完成了最後的修改,並發表在了網上。


此前,曾有一篇題目為「A Smooth exit from eternal inflation?」 的論文刊出,並被認為是霍金生前最後一篇論文。其論文作者 Thomas Hertog 對 DT 君表示,「霍金的最後一次科學互動是在劍橋大學和我進行的,當時我們即將完成我們的多重宇宙論文。但究竟哪一篇是最後一篇論文並不重要:黑洞和宇宙學都是霍金最感興趣的研究課題,而這樣兩篇文章的出現都能說明,霍金一直活躍在科研的第一線,直到生命的最後。」


最近在預印本網站公布的論文共同作者、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 Malcolm Perry 說:「信息悖論此前曾伴隨霍金長達 40 餘年,而現在我們終於有了解決思路。

 

「信息悖論」問題,指的是物體落入黑洞後有關物體本身的信息可能會就此從宇宙中消失,違反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其根源最早追溯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除了解釋重力為何由時空彎曲產生,行星為何圍繞太陽,更重要的是還對黑洞做了一些預測,特別是黑洞只被三個特徵完全定義,即質量,電荷和旋轉。


在廣義相對論提出的近 60 年後,霍金為黑洞的定義添加了新的信息。霍金認為,黑洞具有溫度,而由於帶有溫度的物體會在太空環境中逐漸失去熱量,霍金的理論認為黑洞最終會在宇宙中完全蒸發。但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要求一個系統的信息永遠不會消失,這就引出了「信息悖論」,即當物體落入黑洞時,與物體有關的信息究竟會發生什麼變化?


圖 | 黑洞 (來源:Medium)


Perry 說:「量子力學不允許信息的丟失,如果一個物體落入黑洞,它看起來雖然像是消失在了黑洞中,但與其有關的信息並不會因落入黑洞而從宇宙中消失,但如果連黑洞本身都消失了,那之前落入該黑洞的物體的信息又去了哪呢?」


在於 10 月 9 日發表的這篇論新文中,霍金和他的同事們描述了落入黑洞的物體的部分信息會如何在黑洞蒸發後留存下來。在有物體落入黑洞時,黑洞本身的溫度會發生改變,而黑洞的熵(描述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的量)也是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物體落入黑洞,黑洞的熵便會逐漸增加。


包括劍橋大學的 Sasha Haco 和哈佛大學的 Andrew Strominger 在內的物理學家在論文中表明,黑洞的熵可能會由圍繞在黑洞表明的光子記錄下來,他們在論文中稱這些光子為「柔發(soft hair)」

 

Perry 說:「這篇論文表明,這些被我們稱為『柔發』的光子可以解釋黑洞消失後熵的變化,這意味著落入黑洞的物體信息在黑洞消失後並沒有從宇宙中憑空消失。」


但這並不能完全解決信息悖論,Perry 說:「雖然能解釋部分信息的去向,但我們不知道黑洞的熵變是否就是落入黑洞物體的全部信息,但這篇論文無疑可以算是一個好的開端,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來源:Murdo Macleod, the Guardian)


在論文完成前,也就是霍金去世的幾天前,Perry 還在哈佛與 Strominger 研究論文的證明過程,他們當時並不知道霍金已經病得十分嚴重,還曾打電話向霍金尋求意見。Perry 回憶道:「對當時的霍金來說,交流確實很困難,他開著揚聲器聽我們說明論文的證明到了哪一步,而當我逐步說明證明時,他只是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或許他在我說明證明到哪一步時,就已經想到了最終的證明結果。」


當下,Perry 和同事們仍需解決的問題是,與黑洞的熵發生了聯繫的物體信息是如何被物理地存儲在了「柔發」中,以及當黑洞蒸發時這些信息是如何從黑洞裡被「移」到黑洞外的。

 

Perry 說:「假如有一個物體落入了黑洞,那存儲在視界上的信息是該物體的什麼信息?這是解決信息悖論的關鍵,因為如果存儲的信息不是原信息的 100%,悖論就沒有得到解決。雖然已經有部分問題得到解決,但我們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信息悖論。」

 

南安普頓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霍金以前的學生 Marika Taylor 說:「這涉及從微觀層面上理解黑洞的熵的起源,比如這種熵的量子狀態是什麼,而這在過去 40 年間一直都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大難題。這篇新發表的論文則以有效假設為基礎,用一種基於視界對稱性來理解黑洞熵的方法給出了該問題的部分答案。」

 

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 Juan Maldacena 說:「霍金的理論認為黑洞具有溫度。對常規物體而言,溫度代表著系統內微觀組成部分的運動狀態。例如,空氣中的分子移動速度越快,我們所能測得的溫度也就越高。但我們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組成了黑洞,以及這些組成部分是否與視界有關。在一些具有特殊對稱性的物理系統中,我們可以根據對稱性計算系統的熱力學性質,而這篇新發表的論文則證明了黑洞的視界也有這種對稱性。

 

-End-


編輯:Peter 

參考: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8/oct/10/stephen-hawkings-final-scientific-paper-released


相關焦點

  • 霍金去世前的最後一篇黑洞論文在網上公開
    今年3月14日,著名的理論物理科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在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據Engadget報導,霍金去世前的最後一篇研究性論文近日在ArXiV網站公開,該論文由他和劍橋、哈佛的專家合著,名為《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黑洞熵與軟毛髮)》。熵理論估計不少人略知一二,而「軟毛髮」則是霍金近些年提出的概念,是指存在於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零能量粒子。
  • 霍金去世前關於黑洞信息悖論提出了不可思議的解決方案
    霍金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是我們一生中最敬重的從物之一,他的宇宙論對現代物理學的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他去世了,也留下了很多未知的科學迷。霍金一生中,對黑洞的研究是最有心得的。我們知道黑洞是宇宙中一個神秘的天體,它就像一臺離心機,凡是靠近它的物質將會被全部吞噬。
  • 學界| 霍金生前的最後一篇論文發布了:關於黑洞信息悖論
    今年 3 月 14 日,霍金去世,享年 76 歲,但他的聰明才智對科學社區的貢獻卻仍未停止。作為一位備受尊敬的物理學家,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如今已在網上公開,這篇論文再次討論了神秘的物理世界。該論文名為《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共同作者是霍金的合作夥伴 Sasha Haco、Malcolm Perry 和 Andrew Strominger,試圖解決理論物理學家們稱之為「信息悖論」的問題,它是於霍金三月去世前幾天完成的。
  • 霍金的最後一篇科學論文發表:黑洞和柔軟的毛髮
    編者註:史蒂芬·霍金的最後一篇科學論文已經由物理學家發表,他們與這位今年3月14日已故的宇宙學家合作,一起研究霍金畢生致力於理解當物體落入黑洞時信息會發生什麼,向我們解釋了如何提高我們對宇宙永恆奧秘之一的理解。這項研究解決了理論物理學家稱之為「信息悖論」的問題,在霍金去世前完成的。
  • 【物理悖論】關於黑洞信息悖論——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
    牛油果按:不久前在arXiv雜誌預印本上,發表了一篇「身份特殊」的文章,這是一個系列的第三篇,圍繞黑洞儲存的信息展開。文章充斥著一條條貼著醒目的霍金標籤的詞彙:黑洞、霍金輻射、霍金等式、信息悖論。是的,它在霍金去世之前的幾天才剛剛完成。牛油果在我們能看見蟲洞嗎?
  • 國際先驅導報:霍金破解黑洞信息悖論遭質疑
    【提要】霍金今夏宣布他解決了黑洞信息悖論以來,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紛紛表示質疑,認為其結論無法驗證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今年7月21日,英國科學家霍金宣稱他已經解決了黑洞信息悖論(又稱黑洞信息佯謬),這立即成為轟動一時的頭條新聞。黑洞信息悖論是他本人於1976年發現的。
  • 霍金的五大理論:黑洞信息悖論與時序保護猜想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霍金的五大理論。霍金的第四大理論是「黑洞信息悖論」。黃博士給小姐姐寫了一封信,拿到信後的小姐姐嚇毀了,壓根看都不敢看,於是她怕信燒了,誰TM看你給我寫的信,我把它丟在風裡。小姐姐想,如此一來就可以把黃博士寫在信上的那些噁心情話,徹底消滅在人世間,但黃博士卻說:你燒吧,你燒吧,你永遠燒不掉的。
  • 史蒂芬·霍金的黑洞信息悖論被解決了,這是真的嗎
    但是在事件範圍之外,黑洞被預測會發射輻射。霍金1974年的論文首次證明了這一點,但該論文也導致了一個尚未解決的悖論。但是對於黑洞,情況似乎並非如此。如果您將一本書扔進一個黑洞,那本書將包含各種信息:頁面的順序,頁面上包含的文本,構成頁面和封面的粒子的量子性質等。
  • 黑洞並不吞噬信息 黑洞「信息悖論」或被解決
    原標題:黑洞並不吞噬信息 黑洞「信息悖論」或被解決  數十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認為,黑洞是終極墓穴,是吞噬信息的實體,隨著黑洞的萎縮以及最終消失,黑洞內的信息也會消失殆盡。但美國科學家最近通過計算證明,黑洞內的信息並不會消失,黑洞外的觀察者能夠恢復黑洞曾有的信息。
  • 霍金生前最後一篇科學論文發表:黑洞中存在無窮盡的「柔軟的頭髮」
    據英國《衛報》消息,霍金生前最後一篇科學論文《黑洞的熵與柔軟的頭髮》已被其合作者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馬爾科姆·佩裡編寫完成並發表。該論文闡述了「當物體落入黑洞時信息會發生什麼」的問題,霍金認為,黑洞中存在無窮盡的「柔軟的頭髮」而非「無跡可尋」,並闡述了計算黑洞熵的方法,這也是其過去40多年一直的工作重點。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揭秘沉入黑洞的信息去向
    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天之後,霍金就此與世長辭。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篇霍金生前的最後之作,究竟在研究什麼?黑洞信息悖論這篇論文名為《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署名作者共4人。
  • 黑洞不黑:霍金最新論文稱信息可從黑洞內部逃出
    這名74歲高齡的物理學家還在繼續進行著這方面的理論探索並在近日發表了對該理論進行擴展的詳細論文  就在去年,這名物理學家就曾表示,黑洞可能並非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是「永恆的牢獄」,並指出數據是有可能從黑洞的深淵之中逃逸出來的。
  • 黑洞悖論十分棘手,短期內難解決
    這個星期,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解決了黑洞信息悖論的消息讓物理學界變得沸沸揚揚。消息甚至說霍金髮現了「逃離黑洞的方法」。但是,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消息來得早了一些,這個悖論似乎並不那麼容易解決。霍金是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他是第一個提出黑洞信息悖論的人。
  • 黑洞信息悖論:霍金花費了30年的時間驗證,結果選擇認輸
    黑洞信息悖論直指黑洞的特性,它能否將吞噬的信息消化掉,讓它消失。霍金認為可以,經過30年的研究,他選擇了認輸,承認自己失敗了。黑洞吞噬了信息黑洞信息悖論霍金的這一理論直接挑戰了量子力學,因為量子力學信奉的是信息守恆,就像能量守恆定律一樣,信息是不會消失的。至此,黑洞信息悖論形成。
  • 黑洞信息悖論:霍金花費了30年的時間驗證,結果選擇認輸
    黑洞信息悖論直指黑洞的特性,它能否將吞噬的信息消化掉,讓它消失。霍金認為可以,經過30年的研究,他卻選擇了認輸。至此,黑洞信息悖論形成。而以普瑞斯基爾為首的科學家反駁了霍金的理論,他們堅定地認為信息還在黑洞裡面,不會憑空消失,雙方為此還打賭了。其實在量子力學看來,宇宙中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能否發生不過是概率的問題,這種隨機性覆蓋了所有事物。薛丁格方程便是量子力學對信息守恆的驗證,已經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認可,這也是普瑞斯基爾如此理直氣壯地反駁霍金的原因。
  • 霍金以新理論破解「信息悖論」
    現在,史蒂芬·霍金等人提出了新解釋:落入黑洞的粒子的信息部分被位於視界線(黑洞邊界)的粒子組成的「柔軟毛髮」所「俘虜」,這些信息並沒有消失,但很難還原和破解。相關研究發表在arXiv上。  去年3月,霍金對黑洞理論進行了修改,宣稱黑洞實際上是「灰色的」。新「灰洞」理論稱,物質和能量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
  • 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
    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時間:2018-03-15 17:36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 14日,發言人宣布,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奧秘的霍金,曾經作出過哪些預言呢?
  • 霍金提出的「黑洞信息悖論」有望通過量子誤差修正得到解決?
    他們在《高能物理學報》(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上發表論文推測,時空本身至少是反德西特(AdS)宇宙中的代碼。這篇論文在量子引力學界引起轟動,並且他們還發現了能獲得更多的時空特性的新的量子糾錯碼。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篇霍金生前的最後之作,究竟在研究什麼?黑洞信息悖論這篇論文名為 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 (《黑洞熵與軟毛髮》),署名作者共4人。第一作者Sasha Haco,劍橋大學博士生,霍金的「徒孫」;第二作者霍金;第三作者Malcolm Perry,劍橋大學教授,霍金的博士生;第四作者 Andrew Strominger,哈佛大學教授。論文主要解決的是「黑洞信息悖論」問題。
  • 史蒂芬霍金:「沒有黑洞」
    大多數物理學家都滔滔不絕地寫了一篇聲稱「沒有黑洞」的論文 - 至少不是我們通常想像的那種 - 可能會被解僱為曲柄。但是,當重新定義這些宇宙運動員的呼籲來自史蒂芬霍金時,值得注意。在網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這位位於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以及現代黑洞理論的創造者之一,摒棄了事件視界的概念,即無形邊界被認為是每個黑洞的籠罩,沒有任何東西,甚至光線都無法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