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臨終論文公開-虎嗅網

2020-11-28 虎嗅APP


最後一篇署名Stephen W. Hawking的論文,公開了。


沒錯,正是那位今年3月14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這是他生前參與的最後一篇論文,甚至知曉論文更新時,霍金的回應已經非常艱難。


當時,遠在美國哈佛的合作者Perry和Strominger,通過視頻向霍金匯報最新進展,卻不知霍金已近油盡燈枯。


「他已很難與人溝通,在我們打開揚聲器,解釋完研究的最新進展,他以一個『大笑臉』作為回應。」


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天之後,霍金就此與世長辭。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篇霍金生前的最後之作,究竟在研究什麼?


黑洞信息悖論


這篇論文名為 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 (《黑洞熵與軟毛髮》),署名作者共4人。


第一作者Sasha Haco,劍橋大學博士生,霍金的「徒孫」;第二作者霍金;第三作者Malcolm Perry,劍橋大學教授,霍金的博士生;第四作者 Andrew Strominger,哈佛大學教授。


論文主要解決的是「黑洞信息悖論」問題


這一難題起源可追溯至愛因斯坦。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解釋重力如何從物質的時空彎曲效應中產生,以及行星為何圍繞太陽旋轉。


但是愛因斯坦的理論也對黑洞做出了重要預測,尤其重要的一點是黑洞可以完全由三個特徵來定義:質量、電荷和角動量。除此之外,所有的黑洞都一模一樣,特質被剝奪殆盡。


60年後,霍金提出了他此生最重要理論——黑洞蒸發理論,即通常所說的「霍金輻射」


如果將量子理論也計算進去,霍金髮現黑洞並不是完全「黑」:它會向視界外輻射光子和少量帶質量粒子,黑洞的質量隨之逐漸變小,蒸發速度越來越快,最終消亡。


然而,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規則就是信息永不消失。如果一個物體被黑洞吞噬,當黑洞本身最後都消失了,物體包含的信息都去哪兒了?


更具體來說,物理學中的信息指的是每個粒子的特定狀態,包括粒子的質量、位置、旋轉方式、溫度等,還有人的名字、指紋信息這些廣義上的信息。


而黑洞,眾所周知是一種密度極大的物體,可以將黑洞附近的一切物體甚至包括光都吸進去。隨著這個過程,黑洞吸走的不僅是物體,還包含信息。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這些信息將會永遠被封存在黑洞中。直到1975年,「霍金輻射」認為,黑洞是有溫度的,而且黑洞終將蒸發,蒸發後一無所有。黑洞原有的質量和能量回到了宇宙中。


這就與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產生了一個悖論:


黑洞中消失的信息 VS 信息永不消失的量子力學規則。


後來,霍金意識到,1975年的想法可能是個bug,黑洞根本不會蒸發。當霍金輻射逃逸時,黑洞內的信息也洩露了出來,信息依然還在宇宙中,並沒有消失。


光子「軟毛」


所以論文《黑洞熵與軟毛髮》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用來解釋那些從黑洞中洩露出來的信息去了哪裡。


由於黑洞本身引力巨大,導致它的周圍附近不太可能有其他什麼物質,因此,你可以將黑洞理解為一個髮際線已經消失的「禿子」。而光子,則是黑洞附近柔軟的「毛髮」,可以記錄黑洞的「熵」。


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有熵,黑洞也不例外。熵基本上是對人們所了解的黑洞的質量或旋轉的定量測量。


這篇論文,正是給出了「軟毛髮理論」的計算方法。


但最大的遺憾是,霍金已無法繼續參與並推動下一步,為人類更深入揭示宇宙未知的奧秘。


意義


論文公開後,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對霍金科研生涯的最好收尾,這篇論文收集了霍金關於黑洞量子結構最後的一些研究成果,而過去40年裡,霍金都在研究該主題。


但這只是整項研究歷程中一步,還不是最後的完整的答案。


論文合著者、霍金的博士生Malcolm Perry教授說:「在此之後,我們面前的未解之謎變少了,但還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們仍然沒有足夠的技術,來驗證霍金的偉大思想。」


他還表示,霍金臨終前知曉了研究進展,我們正在給這個難題帶來一縷曙光。只是他再也無法跟我們分享激動之情了。


幾位合著者還在此次論文開頭,表達了對霍金的敬意:「失去我們深愛的朋友與合著者史蒂芬·霍金,我們深感悲痛,他對黑洞物理學的貢獻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也會始終激勵我們,直到生命盡頭。」



三位霍金的合著者


順便介紹下這篇霍金終作的其他三位合著者。


在這篇論文中,霍金是第二作者。



論文一作Sasha Haco,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博士,哈佛大學自然基本定律中心訪問學者,主要研究天體物理學。


Sasha其實是霍金的小粉絲,中學時,她受到霍金《時間簡史》的啟發,決定大學讀物理學,2015年進入博士研究階段,師從霍金的學生Malcolm J. Perry教授。



三作Malcolm J. Perry,就職於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


他是霍金的博士生,前面一作妹子的老師。博士畢業後,Perry先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後來回到劍橋,研究廣義複雜結構和弦論,2016年開始和霍金一同研究黑洞物理學,並發表了許多黑洞熱力學方面具有影響力的作品。



最後一位作者Andrew Strominger,理論物理學家,Calabi-Yau弦論緊湊化的共同發現者,曾在2016年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他就職於哈佛大學自然基本定律中心,任Gwill E. York物理學教授。Strominger博士畢業於MIT,在哈佛擔任教授前,他曾在UC聖塔芭芭拉任教。他主要研究力和粒子的統一、宇宙的起源以及黑洞和黑洞表面的量子結構。

相關焦點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
    Hawking的論文,公開了。沒錯,正是那位今年3月14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這是他生前參與的最後一篇論文,甚至知曉論文更新時,霍金的回應已經非常艱難。第一作者Sasha Haco,劍橋大學博士生,霍金的「徒孫」;第二作者霍金;第三作者Malcolm Perry,劍橋大學教授,霍金的博士生;第四作者 Andrew Strominger,哈佛大學教授。論文主要解決的是「黑洞信息悖論」問題。
  •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揭秘沉入黑洞的信息去向
    Hawking的論文,公開了。沒錯,正是那位今年3月14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這是他生前參與的最後一篇論文,甚至知曉論文更新時,霍金的回應已經非常艱難。當是時,遠在美國哈佛的合作者Perry和Strominger,通過視頻向霍金匯報最新進展,卻不知霍金已近油盡燈枯。
  • 劍橋大學公開霍金博士論文,朝聖粉絲擠垮網站
    劍橋大學公開霍金博士論文,朝聖粉絲擠垮網站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程千千 編譯 2017-10-24 20:38 來源:澎湃新聞
  • 霍金公開博士論文解密黑洞理論 劍橋大學伺服器癱瘓
    想知道史蒂芬·霍金還在讀博士時,他是如何看待宇宙的,以及他的黑洞理論是怎樣形成的嗎?現在,你可以直接獲得答案——不過前提是,你能順利打開劍橋大學的網頁。2008年,霍金在劍橋。
  • 霍金博士論文首次公開免費下載 網站資料庫被擠爆
    霍金博士論文首次公開你也許沒有看過《時間簡史》,但你一定知道它的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這位輪椅上的「宇宙之王」雖然被疾病徹底剝奪了行走和說話的能力,但他的每次「發聲」都會成為話題引燃器。
  • 霍金首次公開24歲時博士論文,劍橋大學伺服器一度癱瘓
    當地時間10月23日,今年75歲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宣布,將他在1966年,24歲時撰寫的博士論文上傳到劍橋大學公開資料庫上,供大眾下載閱讀。這是霍金第一次向公眾開放論文。通過公開論文,霍金希望能夠幫助激發大眾對太空領域的興趣,分享其研究成果。這篇名為「宇宙擴張的屬性」的論文,共有134頁。
  • 霍金去世前的最後一篇黑洞論文在網上公開
    據Engadget報導,霍金去世前的最後一篇研究性論文近日在ArXiV網站公開,該論文由他和劍橋、哈佛的專家合著,名為《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黑洞熵與軟毛髮)》。熵理論估計不少人略知一二,而「軟毛髮」則是霍金近些年提出的概念,是指存在於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零能量粒子。
  • 霍金24歲博士論文首次公開免費下載
    當地時間23日,劍橋大學宣布首次公開霍金1966年的博士畢業論文《宇宙膨脹的性質》,任何人都可以登錄網站免費下載。學生時代的霍金腦子裡在想些什麼?所有人都想知道,於是劍橋大學資料庫開放不到一天,便被擠爆了。
  • 霍金第一次公開博士論文激勵大眾 在此之前需去圖書館付費65英鎊看...
    你是不是也很好奇,在史蒂芬·霍金還未成為博士的時候,他是如何看待黑洞理論的?現在,這個問題有答案了。當地時間10月23日,今年75歲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宣布,將他在1966年,24歲時撰寫的博士論文上傳到劍橋大學公開資料庫上,供大眾下載閱讀。這是霍金第一次向公眾開放論文。
  • 史蒂芬·霍金博士論文首次網上免費公開 下載量過大致劍橋大學網站...
    然而論文上線後不久,網站伺服器便訪問人數過多而崩潰了。 周一下午,該網頁需要數分鐘才能打開。不過,打開後網頁上沒有顯示任何內容。 「我們在公開霍金博士的論文之後,收到了大量反饋,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一共有將近6萬次下載」,發言人斯圖爾特·羅伯特說。
  • 我們研究了下霍金的博士論文,除了錯別字還真挑不出啥毛病……
    10月23日,為了紀念「開放存取日」,劍橋大學公開了霍金的博士論文。 此次公開的博士論文由「霍伊爾引力理論」、「擾動」、「擴張宇宙中的重力輻射」和「奇點」四部分組成。文中所探討的宇宙起源觀貫穿了霍金的整個職業生涯。
  • 霍金說了善意的謊言-虎嗅網
    這個重大理論發現不僅奠定了霍金本人的學術地位,也開創了黑洞熱力學這門全新學科,對整個現代物理學的後續發展都意義重大。十幾年後,霍金在他那本著名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中,用一個形象的描述介紹了黑洞輻射的物理機制。
  • 霍金臨終預言或將成真,人體內出現可怕物質,人類是時候驚醒了
    2020-11-24 07:03:16 來源: 小田娛樂社 舉報   大家都知道霍金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霍金警世預言公開:基因改造人會主宰世界
    霍金警世預言公開 基因改造人會主宰世界英國物理學大師霍金(Stephen Hawking)今年3月14日離世,留下的警世預言至今才公開,他預測,人類會透過改造基因讓自己進化,然後設法殖民宇宙匯集霍金多篇文章及論文的書籍《大問小答》(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將於周二(16日)出版,書中記錄他對人類前途、人工智慧(AI)及外星人等大問題的最後思考,其中一篇講述,霍金對地球很可能在未來1,000年內,被核戰或環境災難摧毀的憂慮,霍金指移民到外星球或許是人類唯一的自救方法,「現在我們無處可逃,但長遠而言,人類不應把所有蛋放在同一個籃內
  • 學界| 霍金生前的最後一篇論文發布了:關於黑洞信息悖論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李澤南、王淑婷、張倩史蒂芬·霍金參與的最後一篇論文已經被物理學家們發布在預印版論文平臺 arXiv 上。在這篇題為《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的論文中,霍金與其他一些學者共同探討了自己畢生研究的方向:當物體落入黑洞時信息將何去何從。
  • 霍金臨終前4大預言,關乎人類命運,最近一個將會在9年後實現!
    作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在科學界的地位也是非常崇高的,並且霍金不僅僅是一位天才,他還是一位非常勵志的科學家,因為他在自己20多歲的年紀
  • 霍金這篇讓劍橋官網崩潰的有關「宇宙起源」論文到底講了啥?
    事實上,霍金「攝星計劃」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以及給科學和太空探索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關於如何更好地了解宇宙,霍金最近還公開自己1966年的博士論文《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宇宙膨脹的屬性)》,放到劍橋大學開放獲取資料庫裡,不到24小時就被下載了將近6萬次,甚至一度導致網站崩潰。
  • 博士論文、輪椅、夾克:霍金22件遺物將拍賣
    中新網10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佳士得拍賣行宣布,英國已故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22件遺物將進行拍賣,其中包括霍金關於宇宙起源的博士論文,他所乘坐的輪椅和《辛普森一家》的劇本。據報導,此次的拍賣物包括霍金1965年的劍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宇宙膨脹的屬性》。這次拍賣的是現有的五個副本之一,其價格估計為10萬至15萬英鎊。佳士得拍賣行的書籍和手稿部門負責人維寧表示,從論文上的籤名上可以看出霍金由於生病而在顫抖,論文既是霍金學術上的重要文獻,也是他個人故事的一種展現。
  • 霍金臨終前一句話,讓無數人沉默
    -1-據外媒綜合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可是世人又有誰能夠想到,這位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在逝世前的情形,會是怎樣的嗎?他在彌留之際,留給世界的,居然是又一個版本的不朽傳奇!以下是霍金先生去世前的故事片段,這個故事來自攝影師史蒂芬霍金。
  • 愛因斯坦臨終前的話,終於被科學家們破獲,更多的人不願相信!
    愛因斯坦臨終前的話,終於被科學家們破獲,更多的人不願相信!作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發明家和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字一直被人們銘記,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直到現在都被現在的科學家們作為科學研究的依據。愛因斯坦一生的研究和理論更是數不勝數,他和霍金一樣神秘,他提出的理論就像霍金的預言一樣,這也就使得很多的科學家表示,愛因斯坦臨終前的話,終於被科學家們破獲,更多的人不願相信!可能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自己都不相信,也並不認可,當然這個說法並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有事實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