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捷列夫有一句格言就是:什麼是天才,終身努力,就成天才。每次讀到門捷列夫的故事,都被他這種忘我工作、積極探索的精神所打動。
門捷列夫的一生正如他所說的,用一生的時間去努力去追求,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只要活著就堅持不懈。
門捷列夫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裡,家裡有多達14個子女。雖然他的父親是中學校長,但是在他出生的時候,父親眼睛失明了,家裡也因此失去了主要的經濟支柱。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父母親都相繼去世,對他這種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是門捷列夫沒有放棄他的學業,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努力學習。
雖然剛讀大學時,門捷列夫的成績並不是名列前茅,但是在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是班裡的佼佼者,排名第一。23歲的時候,門捷列夫就已經成為副教授,31歲的時候,就榮升為教授。
在19世紀中期,門捷列夫就把自己所學及研究成果寫成《有機化學》一書,寫作期間,門捷列夫為了儘快成稿也是通宵達旦。
在當時人們已經發現了很多的元素,但對於這些元素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很多科學家都在探索這些元素之間潛在的規律。門捷列夫也是忘我的投入其中。他把當時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的原子量及化學性質等都寫作撲克牌上,不停的變換撲克牌的位置。終於在1869年,他發現化學元素的性質是隨著原子量的變化而有規律變化的,繪製出了元素周期表,還預測了一些沒有被發現的化學元素。
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元素周期律後,引起很大轟動,有些認為是他用撲克隨便擺擺,用筆隨便劃劃就做出來了的,而他卻說,這個問題,他考慮了有20年。
這是怎樣的一種堅持。
發現化學周期律之後,門捷列夫因其突出成就而聞名於世,他也被很多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的科學院聘請為榮譽院士。但是卻由於他不擁護當時的沙俄政府,而遭到冷遇,還由於他支持學生運動,受到沙俄政府迫害,離開了他心愛的工作了33年的聖彼得堡大學,去擔任沙俄政府所認為的閒職「度量衡總局局長」。
然而,他依然沒有因為失意而荒度時日,而是積極置身於度量衡的研究,統一俄國的度量衡。
晚年時期的門捷列夫,依然是忘我工作,雖然眼睛已經半盲,還是每天起床之後就堅持學習、研究、創作。
1907年2月2日,清晨5時,門捷列夫坐在椅子上握著筆創作時於世長辭……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使處於困境,也會努力給自己創造條件。
現在多少人正經歷中年危機,生活中又有多少不如意之事。長江後浪推前浪,自己的知識儲備越來越趕不上時代發展,也不要放棄,只要堅持,總會有柳暗花明之時。
門捷列夫所處的時代,科學發展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日新月異,而門捷列夫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作為處在社會高速發展時代的我們,又如何不能活到老學到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