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大衛 11月27日報導
11月24日,在由芥末堆主辦的「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新基建論壇上,萬朋教育董事長申屠祖斌做了《疫情後智慧教育的思考》的主題分享。
申屠祖斌認為,未來智慧教育發展中信息化建設要以購買服務為主,不要有為了喝水自己做一個水電站這種思維。同時應打破購買者、使用者分開的局面。
此外,還要對學生分角色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學生自主選擇個性化學習內容,增效減負,提升教育質量。積極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名師遠程助教,提升教育水平。而家長則可實時掌握孩子的學情,每周個性化學習報告,參與教育全過程。
以下為申屠祖斌演講實錄:
今天給大家匯報四點:疫情下的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反思、有效的解決方案、智慧教育的未來,從四個角度看。
如果有教訓的話以後就買服務為主
疫情下的智慧教育,大家知道這次疫情整個2月10號當天幾乎所有平臺都崩潰了,萬朋的課網是當天唯一沒有崩潰的一個平臺,全中國2億學生幾乎都在線了,不管是點播的,還是直播的,全是急救式的上陣直播,大部分的老師都沒有經驗,我們的用戶今年中考、高考全部創新高。
為什麼?因為以前已經有很多年的積累,倉促上陣,基本上都是怨聲載道,所以很多家長反而對在線教育不信任了,很多用的崩潰,一會兒不能用,一會兒不好用等等。所以很多空中課堂都成了點播課堂,就是一個廣播功能,其實它沒有達到教學的效果。
但是這次我們要思考,幾乎沒有一個省市,除了教育部的平臺,這次電子課本下載發揮了作用,各省市縣的平臺幾乎沒有一個平臺是有承擔起大規模的直播服務,為什麼?因為它那個平臺基本上帶寬1個G,一個省幾百萬學生,1個G帶寬當天就崩潰。所以重硬體、輕軟體這次是暴露無遺,整個沒有重服務就偏離了教育信息化的軌道,其實都是在建,比如舉個例子錄播,全中國建了那麼多錄播,其實錄播教室是最沒有用的東西,所以建錄播是最大的教育信息化的腐敗,錄下來的東西基本上沒有用。所以本次疫情表現,如果有教訓的話以後就買服務為主,不要搞建設了,省市縣不要自己建平臺,就是買第三方的服務。
這次我們疫情停課不停學,開通了27個省、157個地市、1萬多所學校,76個機房、7500臺伺服器,1900G帶寬,直播用戶860萬,合計點播超過1000萬。我們收到教育集團學校感謝信200多封,所以我們最近10月份正式出版了一本書叫《課網開課了》,浙江大學出版社發起。
教育信息化反思,為什麼信息化要進行反思?我們很多的思考,我們很多地方買了很多優質教育資源,我繼續講講什麼是優質教育資源?他沒有弄明白就開始購買。我舉個例子,同一個教材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課程,最後我們搞了信息化,全部搞成千篇一律的教案,不同的教案不同課程的老師還是不一樣的,最後同一個老師同一個教案,但是下面坐的學生不同的時候,他的課程也是不一樣的。
什麼是優質教育資源呢?我們說師生共同參與的整個互動教學過程,這個過程才是優質資源。
我們老學生要麼在學校裡上課,要麼到培訓機構上課,從來不去點省市縣自己平臺建的內容,所以我們教育信息化以後如果要建教育信息化優質資源購買就是就買課程,而不是購買那些。教案、PPT、課件、微課這些東西是老師備課的素材,只是一些素材而已。
凡是對教育質量提升沒有幫助的教育信息化都是巨大的浪費
所以智慧教育的核心就是建設好三個課堂,所以中國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領導看得很清楚,但是我們的政策一出,大部分到各個省市縣就變調了,就像我們以前總理講的:「政策出不了中南海」。
三個課堂現在教育部下了文件,核心應該是購買課程的服務,但現在又在大力搞課堂的建設,搞一堆的硬體建設,搞一堆的錄播教室,最後大部分凡是購硬體的這些地方一到信息化,一到疫情的時候又沒有用。
我們要做的就是同步課堂,解決好開好課、開齊課,就是我一個好的學校帶一個薄弱校,一個好的班級帶幾個薄弱班級。像名師課堂就解決網絡教研、教師培訓的問題,名校網絡課堂就是把名校名師進行所有學生的共享。
這三個課堂如果開出來,中國教育信息化就已經建好了。因為什麼?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質量,凡是對教育質量提升沒有幫助的教育信息化就是巨大的浪費。
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基礎設施建了都是沒有用的,買了很多設備、實驗室閒置在那兒,裝了錄播教室閒置在那兒,就是領導來的時候看一下,買了很多軟體沒有後續的服務也是閒置,用的最好的應用到目前為止就是校訊通,現在用微信或者其他的東西替代,1個多億的用戶,我看門口的人臉識別用的最多,其他基本上都是閒置在學校裡。
所以家長對高質量需求是有需求的,所以擇校,擇校的目的就是選好的老師、好的名校。但是我如果沒有進這個名校,沒有選到好老師怎麼辦?我就選課外輔導班,為什麼?因為對校內教育不滿意,因為你分班,就近入學不能分班,天才和蠢材在一起,天才吃不飽,蠢材還學不會。怎麼辦?到校外再去補課。
從今年開始起,公辦、民辦全部是搖號入學,這個是對我們中國老百姓是一大好事,教育部出臺了搖號入學的政策,去年就在浙江省調研。但是入學機會是公平了,但是入學質量並沒有達到公平,沒有達到公平質量的目標,這個十八大的目標還是沒有實現,入學機會是公平的,大家都搖號,我孩子的未來靠搖號搖到一所學校進去,家長肯定不樂意,所以家長還是不滿意。
對策就是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我們現在忽略了整個做教育信息化核心就是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人的素質,但是我們學生需要因材施教這個剛性需求我們都忽略了,好像覺得我上一天課放學就行了,我就交給家長,然後把學生推向參差不齊的課外輔導班,現在那麼多培訓機構竟然跑路,這也是老百姓對教育不滿意的,就是教育本身的不作為。我記得我小時候根本不需要輔導班,為什麼現在的小孩需要輔導班了,因為我們以前在課內就解決了,現在一定課外來解決。
不要一談及教育就不能收費
需要政府主導,企業可以來建設,可以來提供服務,就像這次疫情期間,99%的期間都在企業的平臺上提供服務的,所以學生可以自願付費,不要一談及教育就不能收費,孩子吃飯也不用收費了,校服也不用收費了,全部國家免費接送算了。其實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把孩子推向了課外的培訓機構。
疏堵結合,治理培訓機構,解決家長的焦慮,所以培訓機構要解決的就是政府要解決的問題,要替政府共同考慮,這樣我們培訓機構才能持續的提供服務。
所以有效的解決方案,我們認為就是六脈神劍。第一個,空中課堂,注重教育均衡,讓最好的老師,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分享到最優質的老師,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第二個,我們要注重尖子生的培養,我們一個社會是精英帶普通孩子一起共同組成的,比如說中國如果沒有「兩彈一星」,中國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中東戰場,美國就不會放過中國,但是我們有了「兩彈一星」,中國就依然屹立在東方,沒有人敢來欺負,這些「兩彈一星」都是頂級的尖子生理工科學生研造出來的。所以競賽強基就是注重尖子生的培養。
第三個,精準教學。我們要注重個性化的教學,我首先要了解這個孩子缺什麼,他哪個知識點不會,哪方面不會,我不要一天到晚的刷題,現在一天到晚就是刷題,我讓學生精準的了解自己缺什麼,這個孩子到課外輔導班的時候很短的時間不需要重複的在做很多的題目。
第四個,同步課堂。注重城鄉教育一體化,我們前段時間幫陝西省建了整個城鄉一體化的支撐平臺。
我們認為空中課堂三句話叫多對多的課堂,一對一的效果,完全可以超過線下小班的效果,很多沒有用過的人不知道,用過的人都知道,空中課堂完全可以取代線下。
我們可以在兩年內教育質量提升6到53%,很多地方都已經在做了,我不多介紹了,百強縣70%都在做了,頂級的名校已經非常多在做了。寧波餘姚中學,這是浙江省排名前10名的中學,2013年82%到96%。合肥八中,李克強總理的母校,從61%的一本提升到94%的一本,用了兩年的時間,如果用傳統的思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崑山從2014年的時候,在蘇州一本升學率是倒數第三名,2018年在蘇州是第三名,2019年到蘇州的第二名,2020年變成蘇州的第一名,55%的一本,而且今年的蘇州理科前5名全部在崑山,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就是增加了一個空中課堂,這些學生幾乎很少參加課外班,這是政府組織的。
怎麼確保效果?就是多對多的課堂,一對一的效果,超過線下小班授課效果,用過的人教育局、學校都鐵桿,沒用過的人一直在那兒看觀望,所以以前有句話叫網際網路就這樣,網際網路加各個行業,就是因為相信所以才看得見。
所以家長都能夠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以前家長根本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學習情況,老師也全部參與到整個課堂的管理,整個課堂的全過程。所以教學就應該是學校的責任,家長是一個輔助的角色,我們現在整個顛倒。
所以我們怎麼幫助校長提升效率呢?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這是教育的核心本質,我們全忘了,都分班,平行班,分層怎麼分層,因材施教怎麼做?共享名師,我們現在好不容易培養一個好老師,三四五線的城市直接被一二線挖走了,但我們用少量的優質名師能不能實現教育公平?這就是藉助於空中課堂。衡水中學,衡水這麼窮的地方為什麼能夠實現河北省教育質量第一呢?所以我們很多問題要去思考。
周周清、月月清、年年清,我們就可以把一個孩子小學問題不要帶到初中,這周的問題不要帶到下一周,這個月的問題不要帶到下一個月,自然該提高了。
競賽強基,這個也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還是需要精英的,比如說像我們頂級所有的研究都是精英在做的,比如說我們的神州飛船,像運載火箭,比如說神州運載火箭是我大學同班同學宋徵宇,徵服宇宙,一出生他媽媽就知道未來要徵服宇宙,所以像這樣很多尖子生的培養是國家的需要。
其實美國、歐洲都是非常注重尖子生的培養,我們很多大學教授一天到晚批評中國基礎教育,其實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全世界一流,在美國精英的孩子和東亞中日韓的孩子在美國是最勤奮的,美國20所最好的高中19所是私立的,在日本有句話叫「四當五落」,你每天睡5個小時就考不進東京大學,每天睡4個小時才能考進東京大學,所以精英的培養都是很殘酷的。
那麼怎麼精準教學?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因材施教,每一個孩子的作業都可以不一樣,每個孩子缺什麼都非常清晰。所以精準教學由線上和線下組成,線上就是智慧課堂、平板教學,基於平板,線下就是全部紙質的考試,我能不能把所有的數據融會貫通的一起分析呢?這就是精準教學要做的,叫做線上線下一體化、課內課外一體化。
所以真正的精準教學系統是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我們很多孩子的家長把孩子送到課外輔導班,送到新東方去,說我孩子數學不太好,老師問你數學哪方面不太好?不知道。老師就給你一張卷子先做一下,一個小時過去了,老師說不會的我再給你輔導一下,兩個小時過去了,前面一張卷子80%孩子都會做。
大量的把孩子弄的比較逆反,我們現在是把一個孩子在學校裡的所有數據,作業、考試數據全部自動的掃描進去,知識點自動的識別,就分析這個孩子哪個知識點缺什麼,他如果要去到培訓機構的時候,我就跟老師說我一元二次方程不太會,老師直接給你輔導一下,大大的節省孩子的時間,我們可以說這些孩子可以節省30%到50%的作業時間。
我再講講線下的精準教學,數據採集,我們要把課堂訓練、日常的作業、階段性的考試、區域性的統測所有的數據採集起來,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分析、分層教研、學業因素的分析,然後讓老師、學生、管理者都非常清楚我這個區域內的班級內這個學校內究竟哪方面有缺點,哪個知識點有缺陷,哪個老師的教法有問題等等。
舉個例子,我們要做精準教學,教育信息化有個特點,不能大量的改變老師的習慣,或者學生的習慣,如果大量改變就沒法普及。所以我們在做的時候就要做到不改變,不改變學生做題的習慣,你還是在試卷上自動寫,老師還在試卷上自動批改,不改變試卷的最終形態,你也不一定搞個題卡分離等等這些,像搞個正規的高考一樣,沒有必要,就在原來的試卷上。
然後我自動掃描進去以後,就可以知道所有學生的題目,這個可以做到自動的識別知識點,這個時候我孩子就知道了哪個知識點,兩次考試,同一次考試的選擇題和最後那道題目有可能是同一道知識點,我們以前說那道題目多少人錯了,這道題目多少人錯了,究竟錯在什麼地方分析不出來。而必須用你的平板、你的題目來考試我才知道,因為你打了標籤,所以我知道你哪個知識點不會,但如果是我自己的試卷,現在大部分優質的學校,幾乎所有的考試80%的題目要求原創題目,誰來答知識點?我要自動的掃描。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分析。
同步課堂,要注重城鄉教育一體化。大家知道崑山是中國的百強縣之首,而崑山這麼富的地方都缺老師,我們很難以想像,更不要說全國這麼多的城鄉結合部,所以我們最近跟浙江省教育廳聯合成立了一個叫新型城鄉教育一體化研究中心,就來解決我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問題。
城鄉教育一體化最頭疼的問題是什麼?我們一說起同步課堂就開始配錄播教室,有多少個屏幕,甚至一個教室裡幾塊屏,我說現在很多地方一塊屏都沒有,你這個同步課堂需要配四塊屏、兩塊屏,這個解決方案就不可行,而且一說同步課堂我就做錄播教室,要裝修,那個吊麥的質量解決不了問題,演示的時候都沒有問題,沒有人發聲音,只有一個人在那兒說,一到正式使用場景,幾十個學生一叫就聽不清楚了。到目前為止,錄播教室沒有真正承擔起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功能,儘管已經花了很多錢。
所以為了這個事情,我們研究了這麼一個小設備,叫做語音答題器,任何一件教室不要任何的裝修,把這個語音一拿進去,10分鐘把一間教室生成同步課堂,具體的我不多介紹了。它可以實現什麼?板書互動,我這個老師在上面寫的題目,另外一個教室的同學可以在板書上互動,另外一個語音互動,我任何一個學生可以站起來回答問題,答題互動等等,這樣把一間教室升級為同步課堂,常態化使用,投入少,效果好,明顯優於錄播系統,任何一間硬體投資不超過15000。
傳統的專遞課堂需要裝修的窗明几淨,邊上好幾塊屏,一般地方一看到就嚇壞了,要投多少錢?他說一投預算幾個億,還沒有開使用幾個億花掉了,花完以後突然發現還不能常態化用,最後對教育信息化就不信任了。
我們現在這個可以做到一個班一萬多塊錢硬體派進去,當天就可以使用,當天可以做到同步課堂,一個老師帶多個班。一個區域只要五分之一的好老師,我就能把一個區域的教育質量迅速提升。而且我們可以接入所有的品牌硬體,不管你是奧威亞、海康、大華的,我都可以把你連起來,所有的硬體全部連在一個平臺上。
智慧教育的未來
後面兩分鐘的時間講講智慧教育未來的發展,我們說未來智慧教育應該以服務領先,購買服務有幾個好處,如果你服務不好我可以換掉一家,對企業來說,因為你每年買服務,我知道你有多少的預算,我可以常駐人派在教育局上班,我就每年有收入,如果晉升了,這個團隊就做下一個項目了,就靠一家企業的良心,但現在真正在教育信息化企業有多少家是有良心的?
反正我是1997年從浙江省發改委辭職回到浙江大學創辦這家企業以來23年,當時前5年註冊資金3000萬以上,那個時候的3000萬現在3個億不止了,1997年,都不見了,我是唯一一個獨苗留在這兒,所以很多教育系統的說我還比較有教育情懷,很多用戶是我當初1997、1998、1999年的用戶,我連續給他升級到現在,他沒有被淘汰掉。
如何注重服務?學校專注教學教研和課堂研究就可以了,還有些教育局自己成立個部門自己開發軟體,這個是很搞笑的,這個企業單位都不是你的,哪天就被調走了,這些人怎麼可能?如果真的高手就到企業去了,你那點收入留得住人嗎?所以我們的領導拍腦袋思維。信息化建設以購買服務為主,不要有為了喝水自己做一個水電站這種思維。學校的信息化可以外包,類似於保安、保潔一樣,不需要設信息化部門。
以後按需購買服務的創新機制,建議教育局做好供應商的入圍,不要劣幣驅逐良幣。打破購買者、使用者分開,現在我們教育部門沒有權利購買東西,我們信息化部門又不使用,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所以把信息化部門和教育部門合二為一成同一個部門,避免教育局和學校買到一堆垃圾產品,買的人我又不用,用的人又不買。
所以買的人誰跟我關係好,我就買誰的,現在中國教育信息化就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很多地方就這樣,一家企業霸佔一個區,這種情況存在。把購買服務的經費發到學校,讓學校自主選擇服務單位,教育局買給學校用也存在這個問題,教育培養最終的落腳點在學校,教育最後的場景是學生,學生在學校培養出來的,不是在教育局培養出來的。所以家長也可以在推薦的供應商中按需購買課程服務。
所以分角色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學生自主選擇個性化學習內容,增效減負,提升教育質量。然後教師參與,名師助教,邊聽課邊提高,提升教育水平。然後家長實時掌握孩子的學情,每周個性化學習報告,參與教育全過程。這樣的個性化學習服務,我們家長怎麼可能對教育不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