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正史野史都記載過的一位女道士白日飛升傳奇

2020-12-05 道教文摘

「白日飛升」,得道成仙,可以說是古今道教徒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和終極目標,飛升之事的記載和傳說也廣泛見於古代文獻,僅《續仙傳》上卷就記載「飛升」仙人十六位。

讀到這裡,有的朋友會心想,白日飛升?是做夢吧!

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眼見不一定為實,未聞也可能成真。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唐代一位被正史野史都記載過的白日飛升女道士——世號為「東極真人」的謝自然。

(影視劇中唐代女道士形象)

謝自然 , 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唐書》有載:「貞元十年,謝真人名自然,於縣界金泉紫極宮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雲氣,萬目共睹」。

史書記載,謝自然出身官宦世家,父親謝寰,孝廉,曾任秘書省校事從事,母親胥氏,本邑中豪門望族。自幼謝自然便性格聰明,不同凡響,從小茹素,從不吃葷腥帶血的食物。

7歲時她就開始研習《道德經》、《黃庭內經》等道家經典,由於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頂有道祖太上老君聖像,謝自然便經常上山拜禮,後來索性搬居山頂,到14歲時,謝自然開始絕食辟穀顆粒不進,以王母、麻姑、南嶽魏夫人等諸女神為修行榜樣。

古人描繪的女仙形象(嫦娥奔月)

斷絕飲食後的謝自然,不但引起地方官員的懷疑,甚至連父親謝寰都視為怪異,但是她的顯示出的能力尤為靈奇,使人不得不信服。

史載,當地刺史韓佾為了驗證謝自然斷絕飲食的真假,把謝自然關在一個密封的房子裡斷絕與外界的聯繫,幾個月後,才打開房門,卻見謝自然膚色依然紅潤健康,聲氣朗然舒暢。自此,刺史拜服,還讓自己的女兒拜謝自然為師。

後來,謝自然二十七歲那年,搬入金泉道場居住,不久,就在金泉觀白日飛升,當地民眾數千人共同瞻看,見證了這一神異之事。

這一曠古奇事,震驚朝野,並波及後世。

當時的皇帝唐德宗對謝自然飛升下詔褒美,當地官員又將詔敕刻石立碑。據康熙年間《順慶府志》載,在謝自然飛升的金泉山上,原有三通有關飛升的唐代石碑。其一為唐太和五年(831),果州刺史韋肅撰寫的《金泉山仙述居》;其二是唐德宗《敕果州刺史手書》,其三為是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謝自然白日飛升書》。如今雖然三碑俱毀,但卻有兩通碑文尚存於地方志中。

從皇帝下詔到地方官撰碑,可見謝自然飛升在當時影響之大,甚至連與謝自然同時代一貫排斥神異的大文學家韓愈,也為此寫下了長篇《謝自然詩》,詳細敘述這件驚世之事。

縱觀史料,關於謝自然白日飛升的記載,文獻資料廣泛,這些文獻既有官修史書,又有野史筆記;既有地方圖志,又有道教典籍。

面對這些詳實的記載,小編我只能默念一句,記載如此廣泛的神異,已經算是史實了,誰又能肯定說白日飛升只是道士的夢呢?

相關焦點

  • 女道士謝自然,據史料記載,她61歲辟穀65歲飛升成仙,真有其事?
    古時候有一位出生唐朝的女道士,在65歲那年揚言說,9月9日她將得道飛升。後來在9月9日,數千人過來圍觀她飛升,結果呢?道教紮根在中國一說到道教,那真可謂源遠流長。我們中國人,哪怕不信道教的,從小也是聽道長大的。
  • 在唐朝最離奇的事件,女道士白日飛升千人圍觀,事後官方立碑撰書
    郭州(今四川南充),女道士謝自然白天在眾目睽睽之下一飛沖天。這次騰飛事件在朝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如果沒有史書記載,很容易被視為謠言。飛升事件發生後,當時的郭州刺史李堅和建南西川節度使韋皋以奏摺的形式向朝廷報告了謝自然的飛升情況。唐德宗非常激動,認為這是吉祥的預兆。
  • 布道天下,渡劫飛升
    故老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因吃了仙人所賜仙丹後白日飛升,他家的雞和狗也吃了散落在地上的仙丹與其一同飛升,故而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說。在正史和野史中都記載過的白日飛升女道士——世號為「東極真人」的女道士謝自然。
  • 明朝萬曆年間的懸案,一位女道士白日飛升,謎團重重至今未解
    原來萬曆帝,非常好道術,養著群道士、大仙們煉丹、求藥,都不上朝了。可想而知,一旦王世貞把這事添油加醋地說給萬曆聽,自己絕對會因「妨礙仙姑修為」被治罪,最輕的也要被責罵一通,搞不好連官職都保不住。想到這,王錫爵強擠出些笑容,變得恭敬了起來,說:「多謝王兄指點,我一定不去騷擾。但懇請王兄,能否過些時日再稟告萬歲呢?」
  • 女道士謝自然真的得道飛升了嗎?真的成仙了?
    唐代的時候有一位女道士,現在被稱為「東極真人」,傳說謝自然在當時已經得道飛升了,而且在石頭上留下了字跡,今天我們就來考察一下這件事的真與假。謝自然的故事謝自然年幼時就喜歡上了道家,有一次在大方山上看到一幅老君像,後來就不願下山了,並且在山上入了道,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常常誦讀《道德經》與《黃庭內經》,據記載在當時就已經「不食五穀」了,也就是內丹術已經達到了一定層次,每天也都會焚香敬神,在山上一住就是幾十年,一直到了四十歲;謝自然四十歲之後開始出遊
  • 1579年,10萬人,見證了一位23歲女道士白日飛升|百家故事
    明嘉靖年間的一天,翰林學士王錫爵家添了喜事,夫人生下來一位女嬰。這是王錫爵的第二個女兒,取名為王燾貞。但歡喜過後,這個女兒卻讓王錫爵一家都愁眉不展了。因為王燾貞經常鬧病 ,所以羸弱不堪,面如黃蠟,還生了一身疥瘡,這如何讓人喜歡得起來?但偏偏有人就喜歡,總有同僚來王錫爵家定親。
  • 1579年,10萬人,見證了一位女道士白日飛升
    明嘉靖年間的一天,翰林學士王錫爵家添了喜事,夫人生下來一位女嬰。這是王錫爵的第二個女兒,取名為王燾貞。但歡喜過後,這個女兒卻讓王錫爵一家都愁眉不展了。因為王燾貞經常鬧病 ,所以羸弱不堪,面如黃蠟,還生了一身疥瘡,這如何讓人喜歡得起來?但偏偏有人就喜歡,總有同僚來王錫爵家定親。
  • 此人妙筆生花,疑為《金瓶梅》作者,傾情為一羽化飛升女道士作傳
    道教呂祖以形合道,神形俱妙,羽化飛升,不留半點痕跡。相對而言,道家比釋家更顯超脫。千百年來,不知多少人嚮往學道修仙,希翼有朝一日,可以如呂祖一樣,羽化飛升,飄然世外。明朝有一位道號為曇陽子的女道士,在23歲那年,自稱修仙得法,將羽化成仙,公開放話,自己將在直塘堆砌高閣,並於萬曆七年九月九日正午白日飛升。
  • 65歲女道士說:我會在9月9日「得道飛升」,數千人圍觀,結局如何
    而唐朝有一位女道士,65歲女道士說:我會在9月9日"得道飛升",數千人圍觀,結局如何?01在唐朝,佛教的發展達到全盛時期,佛教社會地位提高,當時的統治者也主張人們學習佛教。當時文化開明,人們的思想也得到解放,很多人家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學習佛教。
  • 唐代女道士「白日飛升」,韓愈寫詩諷刺說是裝神弄鬼
    謝自然 (729—794) 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世號為「東極真人」。傳說謝自然在西山(今在四川南充)的飛仙石上飛升得道。貞元十年(794)十一月十二日,謝自然白晝升天,士女數千人鹹共瞻仰。臨升天時,書於堂之東壁云:「寄語諸眷屬,莫生悲苦,可勤修功德,修立福田,清齋念道,百劫之後,冀有善緣,早會清源之鄉,即得相見。」節度使韋皋奏聞於朝,李堅又表聞,詔褒美之。李堅於金泉道場立碑,為撰《東極真人傳》一卷述其事跡。韓愈、劉商均有詩言其輕舉事。
  • 女道士放話說9月9日飛升,時間到了卻沒死,為保面子選擇自盡
    我們應該都聽說過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的《牡丹亭》,湯顯祖在裡面把杜麗娘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但很多人都想不到,杜麗娘的形象是官家千金,原型卻參考了一位女道士,這位女道士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只不過她的追求和杜麗娘完全不同。
  • 盛唐時期兩大人物:傳奇神算袁天罡,太史李淳風
    西遊記中,有提到過一位掣肘神仙凡人的能人,便是袁守誠,他是袁天罡的叔叔。西遊記中,他能得算天機,算出下雨的時辰毫數等等,卦術高深而神機妙算。 也從側面可以反映,袁天罡歷史之影響,後世的明朝吳承恩才借其歷史形象與家族之故事塑造了袁守誠通天之能的佔卦能力。 而歷史上,袁天罡也曾官至欽天監。
  • 秦始皇臨死前發生的3件異事,至今無人能解,正史還是野史?
    其實他的功過不止這些,史書上也記載了很多他的攻行和罪過,他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帝王。在秦始皇臨死前曾發生的3件異事,至今無人能解,正史還是野史?我們一一道來。一、熒惑守心熒惑守心事件,是秦始皇嬴政臨終前的第一個異事,其實它只是一個正常的天文現象。「熒惑」指的是火星,本來它就行蹤不定,古人不知道它的行動軌跡,而且外表看起來熒熒似火,古代人便稱之為「熒惑」。
  • 秦始皇后宮之謎:他的皇后是誰,就連後宮妃嬪都沒有記載
    秦始皇統一六國,成千古一帝,修萬裡長城,他的陵墓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至今他的後宮都是一個未解之謎。歷朝皇帝都是妻妾成群,後宮都有記載,但正史上為什麼沒有秦始皇后宮的記載,他的皇后是誰,後宮妃嬪也是隻字未提。
  • 多情才女到風流道姑的魚玄機――生如曇花一現,傳奇千古留名
    點擊上方【關注】,林爭與你分享情感的停駐曠有存世才,難得有情郎――魚玄機一生短暫,雖只27年的傳奇光陰,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追溯和解說。在漫漫的千古歷史長河裡,能留名的人屈指可數。況是在歷史長河裡也尚能有一語之談的女子,本就帶上了一層神秘的歷史面紗,免不了得世人的好奇和研究。魚玄機原名魚幼薇,字惠蘭,父親是個落寞的秀才,大抵算得上是個書香之家。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道士要麼都是像電影裡的那樣會掐訣念咒、畫符做法,要麼就是在大殿門口為遊客解籤打卦。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
  • 正史中關於「看見龍」的記載
    2000多年來,古籍和民間關於龍的記載與傳聞,就從來沒有中斷過。古代文獻中有關「龍出現」、「看見龍」的記載,可謂俯拾皆是。傳說、野史、地方志等就不說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正史中有關這類事件的記載——幾乎所有正史中都有關於「龍」的記載,來看幾則典型的——
  • 一本宮廷機密檔案,揭開雍正皇帝死因,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2020-05-12 18:45:24 來源: 常磊說歷史 舉報   大清王朝是一個具有傳奇歷史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