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說苑·雜言》中記錄了西漢史學家劉向的一番言論:「今夫世異則事變,事變則時移。」意思是說如今的世界已經改變了,所以事態也會發生變化,從而使時代也跟著發生變化。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世界全球化進程的腳步日益加快,就當今世界而言,世界各國主要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在眾多的發達國家之中,紐西蘭可謂是「全球最悲催的發達國家」,雖然其國土面積比英國大也比英國富有,但存在感就是超低。
01
到目前為止,我國依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過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裡面,我國因為國土廣袤、國民眾多,加之政府「改革開放」等相關政策的扶持,所以發展得越來越快。雖然目前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卻已經在國際上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相信成為發達國家只是時間問題。而既然有國家能夠從發展中國家躋身發達國家,肯定相應地那些發達國家也會有可能淪為發展中國家。那麼,比英國大比英國有錢,但就是沒啥存在感的紐西蘭,會不會是其中之一呢?

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西南部,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和澳大利亞一樣是當今世界上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在1856年時,紐西蘭地區曾一度被英國殖民,直到大約一個世紀以後的1947年才完全獨立。隨後,紐西蘭趁著二戰過後世界百廢待興的時期大力發展工業,很快便以僅有26.87萬平方公裡左右國土總面積,495萬人口(2019年數據)數量的「小國」進入了世界發達國家行列,國內經濟甚至反超前宗主國英國。

然而,紐西蘭雖然在2018年之時,國內人均生產總值就已經達到44069.34美元,超過了英國的40026.48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十一名,並且在當年聯合國宣布的「全球公民幸福指數排名」中紐西蘭更是位列第八,可是紐西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卻很小,甚至還不如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此網友也表示,實在是憋屈。對於紐西蘭的這種情況,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四點。
02
其一,紐西蘭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少了,只跟我國廣西省差不多大小,這導致了世界上很多國家在出版世界地圖的時候,很少會將紐西蘭的地理位置標註出來,所以如果不是對了地理感興趣,或者對紐西蘭感興趣的話,很少有人能關注到紐西蘭的存在。

其二,紐西蘭的人口基數也十分的小。據數據統計,紐西蘭的人口還不足英國人口6649萬人的十分之一,這一點跟愛爾蘭和克羅埃西亞等國家特別相似。此外,人口太少的國家比國土面積少的國家還容易沒有存在感,比如世界國土面積排名第二的加拿大,由於只有3700萬人口很多時候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遠遠不如日本那個「彈丸小國」。

其三,與澳大利亞相鄰的紐西蘭,作為大洋洲綜合國力排名第二的城市本應該十分引人注意,畢竟大洋洲除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外,都是如萬那杜、湯加、斐濟、帛琉和吉里巴斯等根本就不起眼的小國。可是澳大利亞的知名度實在是太高了,在很多人眼裡幾乎就代表了整個大洋洲,這讓紐西蘭只能淪為陪襯。此外,雖然紐西蘭是澳大利亞的鄰國,但是與澳大利亞相比,紐西蘭更加接近南極而遠離了世界的中心,自然不容易被注意到。

其四,紐西蘭人的做事風格與強鄰澳大利亞人張揚高調的做事風格完全不同,即使擁有再多的礦產資源,國內的畜牧業和工業發展得再好,還是深諳「悶聲發大財」的道理,「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著埋頭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好。而對於紐西蘭政府來說,他們作為全世界最清廉的政府,一向做事低調收斂,很少對國際紛爭發表意見,竭盡全力為國民服務才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因此,紐西蘭的存在感超低也就可以理解了,不過這也正是其能夠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
結語
正如《老子》第五十八章中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世界上從來沒有單純的好事,也沒有單純的壞事,福禍想來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所以紐西蘭因為低調發展成為了發達國家,也因為低調而變得存在感超低。當然,我們還不知道紐西蘭人的「悶聲發大財」最終的結果是好是壞,不過至少從目前來看是利大於弊的。
參考資料:
《說苑·雜言》 《列國志:紐西蘭》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