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湧新浪潮,澳洲中期電影的復興 (下)

2021-01-11 影視資料室

上世紀70-80年代,受澳大利亞電影委員會資助,以歷史片代表的"AFC"類型成為電影創作熱門,諸多優秀作品如《懸崖上的野餐》、《我的輝煌生涯》也在國際舞臺上頻頻亮相、屢獲殊榮。澳洲電影開始成功地進入國際視野。

與此同時,澳洲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風格鮮明的商業類型片。它們繼早期本土的叢林土匪片之後,再次以自己的多元而又鮮明的澳洲特色成功吸引觀眾再次湧入影院。

01票房大賣的商業類型片

在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澳洲類型片就是諷刺喜劇。70年代電影《鸛》(Stork)(1971)就是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主人公是一個身高2米,外號為"鸛"的失業男人,粗俗搞笑、反社會、不合群,充分借鑑了60年代英國喜劇中的無政府主義作派。本片雖然粗俗,但賣座效應空前,並帶動了一大批同類喜劇問世,這類喜劇也被稱作"澳式低俗喜劇"(Ocker Comedy)。

類似的作品有《巴裡·麥肯齊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Barry McKenzie)(1972),它借鑑了美國早期經典喜劇《卓別林》,講述了一位土裡土氣的澳洲人,來到英國大城市倫敦後,引發的系列笑話與鬧劇。這部電影後來還拍成了系列片《巴裡·麥肯齊獨霸》(1974)等,它們和《阿爾文·普珀》(Alvin Purple)(1973)等式喜劇一起,通過對土澳主人公的塑造和對澳大利亞俗語文化的諷刺,創造了令人捧腹的喜劇效果。

此類喜劇片一直有較好的市場票房,發展到80年代,便成為喧鬧的澳式商業浪漫喜劇。其中的經典代表之作有《鱷魚鄧迪》(Crocodile Dundee,1986) ,《彼得·法曼》(1986)等。尤其是《鱷魚鄧迪》,它講述了一個澳洲捕鱷獵人從澳大利亞內陸來到美國紐約的故事,全片製造了地域、文化、性別等多個衝突笑點,收穫了全球3.28億美元的驚人票房,一直高居澳洲電影票房榜首,至今不可超越。它後來還陸續推出了三部續集,都收穫了超高的票房收益。

此外,澳洲懸疑恐怖片也開始成熟,並因為拍攝地點顯示出與他國截然不同的特徵。這期間一系列被稱為"內陸哥德式"的驚悚小說和恐怖電影問世,包括《驚魂之醒》、《漫遊》、《吞噬巴黎的汽車》、《惡魔客棧》 、《野豬戰士》和《羞恥》等。這類電影往往將主人公置身於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內陸風光之中,再用突然冒出的冷血殺手讓人尖叫驚魂。如《派屈克》(1978)就是借鑑了希區柯克的《驚魂記》,結合澳洲獨特的風光製造出更大驚恐。本片導演理察·富蘭克林也拍攝了大量的恐怖片如《幻想》(1976),《血濺迴旋路》(1981) 等,一度被稱作"澳洲的希區柯克"。這種類型片在後來的澳洲電影中也從未絕跡,影響較大的有21世紀的《日本故事》、《提案》和《狼溪》等片。

與眾不同的科幻公路片。喬治·米勒 導演的《瘋狂的麥克斯》(1979)可謂是憑藉一片之力開闢出一條完全不同的創作道路。這部反烏託邦的世界末日幻想影片以B級製作達到了A級電影水平,在美國獲得了澳洲電影史無前例的高票房。這部影片也讓電影委員會醒悟到,澳洲電影走向世界並非只有歷史片一條路可走。

02新浪潮時期的代表導演及作品

在這個時期,因為創作環境的寬鬆,大批新銳導演紛紛湧現,他們以獨特的個人影像風格和主題選擇,不僅扛起澳洲電影復興的大旗,更因此走進全球視野,成為世界影壇中不可或缺的重量級人物。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蒂姆·伯斯塔爾,肯·漢南,弗雷德·謝皮西,約翰·杜甘,理察·富蘭克林等。

我們不妨選擇幾人,窺一斑來見全豹,感受下新浪潮導演們的創作激情。

彼得·威爾(Peter Weir)

彼得·威爾可以說是澳洲電影復興的旗手。1975年,他根據瓊·林賽的同名經典小說改編了懸疑劇情片《懸崖下的野餐》,被公認為開創"澳大利亞新浪潮"風氣之先的代表之作。該片講述了二十世紀初某女子學校野餐時發生的學生失蹤故事。在這部電影中,可以明顯看到60年代歐洲藝術電影的影響,在主題和拍攝手法都突破了以前澳洲電影的陳腐之氣,而兼具戲劇、神秘、恐怖及夢幻諸多特徵的敘事手法更讓人驚豔。這部影片獲得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獎,在使彼得·威爾揚名國際的同時,也第一次讓世界看見澳大利亞的獨特風光和文化異趣。

此後,他接連拍攝了《最後的大浪》(1977)、《水管工》(1981),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引人入勝的澳大利亞懸疑故事。1981年,他執導的《加裡波利》反思了一戰澳新軍團的犧牲和意義,為他再次贏得一座澳洲影視學院獎最佳導演獎。而1982年的《危險年代》,講述了1965年發生於印度尼西亞的政變的故事,榮獲第3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這些優秀的澳洲本土作品,都為他80年代後期受邀去往好萊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繼續拍攝出《楚門的世界》、《死亡詩社》等經典作品,為澳洲和美國的電影發展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吉莉安·阿姆斯特朗(Gillian Armstrong)

在上世紀以男性導演為中心的電影世界裡,女導演吉莉安·阿姆斯特朗是個獨特的存在。她以首部長篇電影《我的輝煌生涯》一鳴驚人,講述了一部璀璨奪目的女性奮鬥詩篇,從自然和社會環境、成長背景等多個視角來探究主人公西比拉的獨特性格和反抗歷程。這部影片收穫了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6項大獎和金棕櫚、奧斯卡若若干提名。這也是46年來第一部由女性導演的澳洲電影。她隨後製作的成長系列紀錄片《甜蜜十四歲》和《再見十四歲》都是深挖女性主體生活的優秀作品。後來的紐西蘭女導演簡·坎平的創作也多少受她影響。她在90年代也拍出了《小婦人》《愛情、欲望與謊言》等若干優秀作品。其作品風格被描述為"強烈的女性主義傾向"和"現代的幽默感。"

布魯斯·貝雷斯福德(Bruce Beresford)

這也是澳洲一位高產的導演,在其50年職業生涯中拍攝了30多部電影,其中中國觀眾最為熟知的影片應該是《為黛西小姐開車》《雙重危機》等。其實他還拍攝了一些與中國相關的電影,如《紅色中國》、《毛時代的最後一個舞者》等。貝雷斯福德進入大眾視野,就是從1972年的第一部長故事片《巴裡·麥肯齊歷險記》開始的,雖然他本人對這部影片評價不高,但在當時,這部喜劇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並拍攝了續集,一舉積累了較高的人氣,這也成了他後來進入好萊塢的敲門磚。

喬治·米勒(George T.Miller)

1979年,米勒用做老本行醫生賺來的錢加上AFC的部分資助,拍出了風靡全球的科幻片《瘋狂麥克斯》(Mad Max),獲得澳洲電影學院最佳導演,也一舉書寫了澳洲電影創作的新方向。他此後接連拍出《瘋狂的麥克斯》三部續集,每一部都票房大賣,獲獎無數,簡直是澳洲新浪潮導演中的一個異類。他在低成本類型片中嘗試了多種先鋒電影手法,如大量使用雜耍蒙太奇進行場景銜接,在看似簡單粗獷的暴力美學中,透出史詩般凝重的氣質,都一再為人稱道。但他其實並不局限於動作科幻片創作,新世紀以來的動畫片《豬寶貝》和《快樂的大腳 》也為他掙來了諸多殊榮。

03轉戰好萊塢

當然,這一時期湧現的諸多優秀作品和演職人員也吸引了世界影壇的濃厚興趣,好萊塢、英國等國紛紛向優秀的澳洲電影人伸出了橄欖枝。80年代中後期,大批澳洲電影人紛紛轉戰好萊塢,這也直接造成了新浪潮時代的終結。

才華出眾的編導創作人員毫無疑問是好萊塢挖掘的重心。毫不誇張地說,新浪潮時期出現的代表導演們大都有過闖蕩好萊塢或歐洲的經歷。只不過,有人成功風光無限,有人失意悄然回歸。

以彼得·威爾為例,他因《懸崖上的野餐》震驚國際影壇後,就屢次收到好萊塢的邀請。1982年,他拍完《危險生活》後,終於去往了好萊塢,成為一位世界頂級導演。他走時還順手拉跑了不少合作過的老夥計。如編劇大衛·威廉姆森,大衛是位極有才華的劇作家,他的原創劇作如《唐的派對》(1976)、《加利波利》(1981)等都有較大反響。而與威爾幾度合作的演員梅爾·吉勃遜,當時還是個小鮮肉,也跟著導演轉入好萊塢,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明星和導演生涯。

保羅·霍根因《鱷魚鄧迪》一炮走紅

票房大賣的類型片導演和演員更是好萊塢青睞的對象。以《瘋狂麥克斯》和《鱷魚鄧迪》為例,兩片的導演喬治·米勒和彼得·法曼都進入好萊塢並繼續拍攝續集。而擔任《鱷魚鄧迪》編劇和主演的保羅·霍根(Paul Hogan)也在美國一炮走紅,他憑該片獲1987年第44屆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獎,及第59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從而開啟了順風順水的國際電影人生涯。當然他並不是特例,同樣獲得成功的澳洲男演員還有山姆·尼爾、休·傑克曼多位。

女演員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妮可·基德曼。她於80年代初出現在澳大利亞的兒童電視和電影中,在接連出演了幾部澳大利亞電影,包括《綠寶石城》和《死無所依》之後,她以精湛的演技獲得了肯定,好萊塢的角色也隨即到來。

這些成功的案例也鼓舞了更多的澳洲電影人,越來越來的編導明星追隨他們的足跡而去,走向一條國際巨星之路。

04結語

總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澳洲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多元寬鬆的創作環境,讓澳洲電影展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不管是專注作品內涵和作者風格的藝術電影,還是獨闢蹊徑獨具特色的商業類型片,都開始啟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可惜的是,隨著國內創作風氣的轉變與好萊塢的熱情召喚,彼得·威爾、貝雷斯德福、謝皮西等多位新浪潮主將紛紛赴美發展,驚濤拍岸後的澳洲新浪潮也風光不再,泯為眾人。

相關焦點

  • 蒂姆伯頓電影——哥特電影的復興
    在電影藝術的辭典中並沒有「哥特電影」這個術語,即使是在大英百科全書中,我們也根本找不到Gothic Movie/Film這個詞條,也就是說「哥特電影」並不是一個標準的、被普遍接受了的概念——至少在嚴謹的學術界是如此——但「哥特電影」的提法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它不是為了譁眾取寵,吸引眼球而生編硬造出來的。
  • 2020年就做這樣的浪潮雲
    兄dei們、集美們  浪潮集團及浪潮雲財年大會  已相繼圓滿落幕!  2019年  浪潮雲成績斐然  當然,最受關注的還得是  完成B輪、C輪融資,估值突破100億  進入2020年  一場疫情阻擊戰  加速開啟了新一輪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序幕  經過科技戰「疫」的洗禮  在機遇與挑戰面前
  • 新消費浪潮下,傳統品牌如何喚醒新認知?
    作者:Snow 近兩年,「新消費浪潮」的概念得到了真正的擴容。伴隨著80、90後消費者話語權的到來,新一代消費者偏好更多元,注重自我個性的表達,因此滿足年輕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一大批新消費品類與品牌迅速爆紅。
  • 澳洲終於公開中期調查報告,但沒有任何實質建議
    據《每日郵報》本周一報導,澳大利亞皇家森林火災應對委員會公開了最新的中期調查報告,報告中警告,2019-2020年的夏季森林火災顯示,澳大利亞正面臨著日益增多的、持續的、不同原因造成的森林火災。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呼籲對此採取應對辦法,卻沒有執行任何實質性的措施。
  • 李行與他的電影:傳統中的關懷
    2008金馬影展為李行舉辦作品回顧展   「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李行是『二戰』後臺灣電影復興和重建的中間人物他的電影世界,獨有一種有容乃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和堅守藝術理想的執著性。從強調以『仁者愛人』為本的人倫理想和道德勇氣出發,叩問並追詢人的親情和尊嚴;並以詩意的筆致,抒發並提升臺灣以中國內地為不可分割的文論根脈的『原鄉情結』」,電影學者黃式憲曾如此的評價了電影導演李行,基本上概述了李行在臺灣電影乃以華語電影中的地位。
  • 象限晉級,「挑戰者」浪潮存儲的新挑戰
    其中,浪潮存儲實現跨象限晉升,從利基者象限晉級到挑戰者象限,成為本年度唯一實現象限跨越的存儲廠商。   跨越了象限 ,「挑戰者」浪潮存儲如何應對未來道路上更大的挑戰?未來,浪潮存儲應該如何再次實現象限的跨越,成為全球存儲市場的「領導者」?新風向:如何看待魔力象限背後的主存儲市場?
  • 公茂虹:民族復興的文明視野(下)
    作者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是中華文明的復興,是中華文明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深化對民族復興與文明發展關係的認識;需要提升對文明內涵及外延的思想認識,拓寬文明的視野,順應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勢,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信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自覺;需要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勢中把握中華文明復興的價值意義、現實表達和前進方向。
  • 殼牌數位化浪潮下的華麗轉型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面臨嚴峻考驗。與此同時,新時代下,無論是人工智慧、大數據還是物聯網,新的科技革命正在不斷賦能於產業,數位化技術帶來的能量也在源源不斷地注入中國企業發展的引擎,加速企業全面數位化轉型。
  • 掀起海外中國科學家回國的浪潮
    中國在發展,世界看中國,現在的中國經濟規模世界第二,國力不斷提升,國防實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漸進式提高,高科技企業層出不窮,還有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環境改善有目共睹,因此,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一大批海外學子和科學工作者陸續回國,為祖國的強大復興加油助力。
  • 《澳洲財經3分鐘》|大喜大悲!山火雖息 新冠疫情黑天鵝「猛啄...
    安保集團再次面臨集體訴訟;- 血液製品巨頭CSL中期業績強勁,與昆士蘭大學合作研究新冠病毒疫苗。一1澳大利亞內政部暫停學生籤證發放,新學生或考慮更換留學國家據教育中介表示,從2月1日澳洲總理莫裡森宣布「旅行禁令」以來,澳大利亞內政部沒有籤發任何新的學生籤證給中國大陸的學生。
  • 澳洲酒大退潮
    2020年11月臨時反傾銷措施執行後,澳洲酒昔日老大地位快速下滑,市場已現頹勢。專營澳洲酒多年的廣州某進口酒公司表示,2019年,公司進口澳洲酒300多條貨櫃,2020年受疫情和臨時反傾銷措施影響,進口貨櫃下降到100多條,業績下滑60%。成都某澳洲酒商則表示,2016年以來澳洲酒高速成長,公司在澳洲入股五星級酒莊,專營澳洲產品。
  • 旅行禁令下,澳洲籤證問題匯總
    澳洲旅行禁令下,目前有一批學生籤證將在3月15日到期。還有部分學生因為禁令被取消了籤證,有禁令期間下籤的,被附加了要離開中國境內14天才能入境澳洲的條款,還有持過橋籤證B跟旅遊籤的學生,能否繞道第三國返澳.......所有籤證相關的問題新夢想環球教育小編今天在這裡一一為你們解答!
  • 讓電影和現實重疊 陪你在澳洲度過文藝時光
    我們的澳洲文化時間又到了,今天讓易申網陪你文藝一把吧,你們喜歡看電影嗎?是否注意到過電影中高頻出現的澳洲景色呢?大土澳地廣人稀,美景是大大的有啊,許多好萊塢電影都非常喜歡去這片寶地取景,如來到大堡礁的小丑魚,前往雪梨的阿湯哥……讓電影和現實重疊,讓我陪你在澳洲度過一段文藝時光吧!
  • 老電影下架、雕像被「斬首」,美國掀「抵制文化」浪潮?
    近日,好萊塢獲獎電影被下架、經典美劇製作人道歉、大火樂隊宣布改名、眾多雕像被推倒甚至被「斬首」,許多人稱美國已經迎來所謂的「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浪潮。 南北戰爭電影《亂世佳人》被暫時下架 6月9日,華納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下架了奧斯卡獲獎影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原因是,許多人認為這部電影帶有種族偏見。
  • 煤電優勢與核電復興
    今年3月,浙江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的核島工程負挖正式開工,標誌著中國在建核電機組數量由上世紀末的零臺增加到了現在的14臺,用實際行動引領世界潮流,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核電復興浪潮。今年3月,浙江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的核島工程負挖正式開工,標誌著中國在建核電機組數量由上世紀末的零臺增加到了現在的14臺,用實際行動引領世界潮流,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核電復興浪潮
  • 美國「藍色浪潮」對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麼?
    2、 「藍色浪潮」對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麼?美股——整體向好,風格向「藍」:財政支出增加,貨幣寬鬆持續,伴隨疫苗推廣,美國經濟修復預期增強,這將部分抵消拜登政府對企業加稅對企業盈利的負面影響。2020年9-10月美股在拜登當選預期下已掀起過一陣「藍色風暴」,周期股、中小盤表現較好;未來科技等成長板塊或再受波及,而環保、新能源、基建等行業或有良好表現。
  • 拜登喜迎「藍色浪潮」意味著什麼?
    至此,拜登所在的民主黨同時掌控參眾兩院,喜迎「藍色浪潮」。「藍色浪潮」對拜登政府意味著什麼?「藍色浪潮」的邊際影響主要體現在兩黨執政理念的差異部分。就這些領域,「藍色浪潮」不太可能「掀起波瀾」。具體來看,在拜登的重點領域中,「藍色浪潮」的邊際影響將主要體現在:1)從「傳統基建」更邁向「新型基建」。
  • 英雄聯盟中烈火叢生山巒聳立海蘊生機風起雲湧的意思是什麼
    根據英雄聯盟官方網站中的說明,可以知道,「烈火叢生/山巒聳立/海蘊生機/風起雲湧」的遊戲字幕提示會出現在第二隻元素亞龍被擊殺後,龍坑壁上刷新的標誌會與此時的字幕對應。不保證本文內提及的遊戲內容在將來沒有被改動,準確信息還是要以官網的更新公告為準的~龍坑壁上刷新的標誌會與此時的字幕對應龍坑壁刷新的標誌也代表下一隻元素亞龍的屬性
  • 徐堅:全球化浪潮下拯救傳統文化、知識和記憶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全球化浪潮下拯救傳統文化、知識和記憶」。    全球化浪潮下傳統文化、技術、記憶的困境  根據在三年內我們在華南、西南所進行的土著文化調查中,所發現當地文化的一種困境。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 新一期《經濟學人》:全球下一個浪潮來自正在中國努力創業的你
    共享單車、行動支付、基因編輯、新能源汽車……在創新創業的時代大潮中,中國新形式的商業模式和商業產品層出不窮。新一代創業者們改變著這個時代,創新創業的時代大潮也成就著他們。中國初創企業何以快速擴大,又何以開始備受全球矚目?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以《下一個浪潮:中國大膽創新的新一代企業家》為題,從三個角度分析了中國創新企業家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