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魯迅,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我們從初中開始,語文課本裡必然會出現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說,魯迅先生的文章以及他的思想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將魯迅少時生活學習居住的場景展現在我們眼前,在寫百草園時,極盡描繪「趣」,將其描繪成了一個令人嚮往,充滿童趣的樂園。而魯迅對於三味書屋的描寫也展現了其陳腐的一面 。
現在的浙江紹興還保留著魯迅故居的場景,其中當然還有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裡面遊逛,似乎還能看到少時的魯迅在廊間、園中、各個房間穿梭的身影。
《社戲》
《社戲》是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看著魯迅對吃毛豆的描寫,讓我這樣的吃貨非常渴望嘗一嘗。
《社戲》描寫了文中的迅哥兒三次看戲的經歷,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嚮往。
作為「五四運動」的代表人之一,魯迅在《熱風·隨感錄四十一》有一段對青年人的告誡:「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這段話你讀懂了嗎?
我們的社會還在發展中,會有很多不順人意的事件發生,比如13歲男孩捅殺10歲女孩案、李心草案等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聲援很無力,但是當你發聲,他發聲,所有人都發聲,每個人的力量聚合起來就是一團溫暖的光,它的力量不容小覷。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希望青年人可以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你覺得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她;你覺得人民沒素質,你就從自己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你就開始學習去改變身邊的人。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