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我已經活得很通透了,但是當問題襲來時,我卻顯得有點吃力而不知所措。我現在愈發的明白原來道理大家都懂,但形成根本差別卻在於有的人可以實現目標並且按照道理去過好這一生,而我卻不能按照道理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究其根本在於王陽明所說人還需事上歷練,否則無論多少美好的願望,無論多少正直偉大的目標終將擱淺。只有在經歷之後,方有言談之道理,才能體會其中言語之美,道理之深刻。
我聽過一句話,只有當你的親人與你生離死別之際,那時你的痛苦是真切而無法抵消的,其餘的痛苦只是你的價值觀使然。我們如今發展日益迅速的生活狀態,註定會有一批批要為國家的發展犧牲,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甘為且敢為孺子牛,我們無法預測,如今看來我們日益漸豐的物慾已是文明社會的另一種產物,隨之而來的攀比與求之不得化作一種普遍性的焦慮便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有時候回過頭看看,原來事物之所以是如今的模樣,人是如今這樣的人,與生活的一切皆息息相關。對於這種社會性焦慮,我想最大的一劑良藥便是自我的價值觀,魯迅先生也曾為我們指明方向,我們不必強求物質優於他人,而是為自我的家庭為這個社會,能夠擺脫冷氣,能發光的發光,能發熱的發熱,所謂的順其自然,並不是不做任何努力,任由其發展,而是我們竭盡全力後,無論結果如何,我們定能坦然接受,保持平靜之心,這才是那份難能可貴的順其自然。客觀於我們的作用,我們主觀應對,千萬個不同價值觀的不同應對作用,形成這個萬千的社會,或許只有你經歷足夠多,你才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寬容和同情,因為我們無法探知別人的內心,又何有勇氣去指責和批評?或許只有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才能讓我們狼狽的生活獲得一絲若有若無的存在感,我想這便是現代化的「噴子」!
我只想做一個積極向上樂觀寬容的人,
於己,盡力而為。
於家,問心無愧。
於國,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