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早期側重應用科學及工程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倚靠美國國防科技的研發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著名自然科學家威廉·巴頓·羅傑斯創立,是為響應美國工業化發展而建立的,採用了歐洲理工大學的模式,強調應用科學和工程學的實驗室教學。此後,它在現代科學、工程、數學和技術的許多方面的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以其創新和學術實力而聞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MIT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併,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
麻省理工學院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擁有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其研究人員發明了全球資訊網、GNU系統、Emacs編輯器、RSA算法等等。 該校的計算機工程、電機工程等諸多工程學領域在2019-20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世界前五,在2018-19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位列工程學第一、計算機科學第一,與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 [ 截止2019年10月,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96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五)、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八)以及2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二)。
1950年,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學院和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成立,與實力雄厚的科學與工程學院競爭。通過吸引受人尊敬的教授和開設具有競爭力的研究生課程,以前在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和語言學等領域處於邊緣地位的院系,逐漸形成了有凝聚力、自信的院系。在1966年至1980年之間,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學院在以人為本的校長霍華德·詹森和傑羅姆·維斯納的連續任期內繼續發展。
專業設置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系是最知名、申請人最多和最「難讀」的學系,並曾連續七屆獲得美國工科研究生課程冠軍,其中以電子工程專業名氣最強,緊跟其後的是機械工程 。美國工程教育學會執行主任Karl Willenbrock曾經說過,「如果麻省理工學院忽然消失,國家安全堪憂。他們是工程的IBM。」
其餘的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建築學也都非常優秀。近數十年興起的供應鏈管理專業(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是麻省理工的強項,MIT的MLOG(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Logistics)項目已多年在全美排名第一
根據專業的分類,MIT被分成了如下七個學院:
1、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
建築學、城市研究與規劃、媒體實驗室、不動產、藝術,文化+科技
2、工程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航空太空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電機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資訊科學、核子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交通物流研究所(供應鏈管理碩士和博士項目)
3、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人類學、比較媒體研究、經濟學、文學、歷史學、語言學、哲學、音樂與戲劇藝術、政治學、女性研究、寫作計劃組
4、阿爾佛雷德·P·斯隆管理學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金融博士、會計博士、管理學碩士、MBA和金融學碩士
5、理學院(School of Science):
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腦與認知科學、地球科學(包括大氣科學和行星科學)
6、維泰克健康科學技術學院(Whitaker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7、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
2019-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QS)學科排名:
校訓:
麻省理工學院校訓:Mens et Manus (拉丁語);Mind and Hand (英語);手腦並用,創造世界(中文)
校園生活:
全世界優秀的學子云集於MIT,就如他們一位教授說的「就是再優秀都還不夠優秀」。在這裡緊張的理工科學習被譽為「高壓鍋」,在3S,即Study(學習)、Sleep(睡覺)、Social activities(社會活動)中,一般的MIT學生只能做到兩個,如果有誰三個都能做到那就是一個「超人」。在繁重的學習中,學生們在「夾縫裡求生存」。你會看到在跑步機上有人邊跑邊看,「24小時房間」有著看書、查資料和小憩的人,MIT的學生讀起書來不管時間,睡起覺來也不管空間。學生入學後學習的刻苦程度也屬罕見。但即便如此,MIT學生在入學後四年內的畢業率卻是92%(全美排第三名)。
每一屆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戒指。這款專為MIT學生打造的戒指,是完全由MIT學生自己設計的。正面有學校吉祥物Beaver河狸(名叫TIM),象徵著自然界的工程師,側面是校徽和標誌性建築,上面和下面分別刻有波士頓和劍橋的城市風景線,你會找到Green Building,戒指裡面是MIT校園地圖,還可以自己在裡面刻字,很酷炫吧。
地理位置:
麻省理工學院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屬於大波士頓地區,臨近哈佛大學。波士頓水域面積佔到了城市總面積的二分之一。查爾斯河,尼本賽特河,神秘河,切爾西溪,都流經波士頓或在波士頓與其他城市的邊界上。因此,波士頓常被人們稱為「美國的雅典」,風景怡人。波士頓和整個新英格蘭地區一樣,夏季炎熱潮溼,而冬季寒冷。波士頓最熱的月份在7月,平均氣溫為27.7攝氏度,最冷的月份為1月,平均氣溫為零下5攝氏度 。
波士頓的金融業及諮詢業發展成熟,有很多世界級著名公司駐紮於此:吉列公司、千禧年醫藥、泰瑞達公司(Teradyne)、波士頓諮詢公司、富達投資(Fidelity)、美洲銀行、王者銀行 (Sovereign)、新百倫 (New Balance)、霍頓·米夫林出版社。這些公司都為麻省理工的畢業生提供了豐富的就業資源。
波士頓還是美國獨立革命思想的發源地,美國的文化名城。除了享有國際聲譽的波土頓交響樂團,其它主要文化設施還有藝術博物館、美術館、自然科學史博物館和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等。波士頓在體育方面也極為輝煌,其中波士頓紅襪,波士頓棕熊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都是波士頓的著名球隊。
申請條件:
麻省理工學院有EA和RD申請,截止日期分別為11月1日和1月1日,要求申請者參加面試,聯繫面試官參加面試的截止日期分別為10月20日和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