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9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北京三中院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打擊
網絡微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以其暴力性、血腥性為顯著特徵,往往造成遠大於普通刑事犯罪的破壞力、衝擊力和影響力。為了防範和懲治恐怖活動,加強反恐怖主義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015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修訂了第一百二十條之一幫助恐怖活動罪,新增了第一百二十條之二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第一百二十條之三宣揚恐怖主義罪等一系列反恐條文。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並於2018年4月27日修正,該部法律是一部專門的反恐怖主義法,全面系統地規定了我國反恐怖工作的機制體制責任、手段措施,兩部法律結合為我國依法打擊暴恐活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律支撐與保障。
通過梳理相關案件,北京三中院發現,恐怖主義活動犯罪所涉罪名相對集中,犯罪行為方式趨同。恐怖主義犯罪以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罪和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的行為方式最為集中,犯罪分子一般通過網際網路下載或傳播恐怖信息,擾亂社會治安。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應用,微信、QQ、微博等平臺已經成為人們交流互動的主要方式。此類平臺對交流內容監管存在滯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漏洞,通過發布網絡信息、視頻、圖片等方式實施恐怖主義犯罪活動。網際網路成為犯罪高發地,犯罪呈現出傳播快、影響範圍廣等特點,急速增加了恐怖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
案情回顧
案情一簡介
2018年2月8日,被告人詹某在北京某小區室內,將13部涉恐視頻上傳至某網盤保存。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對涉案視頻進行審查,認定詹某持有的視頻內容(共22段)涉及宣揚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含有「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以極端血腥殘忍手段危害他人生命的內容,具有極強煽動性、示範性和暴力性,屬於典型的暴力恐怖視頻,危害程度極大。
裁判結果
被告人詹某犯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判處拘役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
案情二簡介
自2015年起,被告人郭某陸續從網際網路下載暴力恐怖視頻至桌上型電腦中,後備份至手機及移動硬碟中,又將部分暴力恐怖視頻上傳至某網盤保存。2017年7月,被告人郭某將手機中的部分暴力恐怖視頻通過軟體拷貝至新手機中。經鑑定機構提取,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審查認定,存儲於郭某兩部手機、移動硬碟、網盤中的共148部視頻內容涉及宣揚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含有「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以極度血腥殘忍手段危害他人生命的內容,具有極強煽動性、示範性和暴力性,屬於典型的暴力恐怖視頻,危害程度極大。
裁判結果
被告人郭某犯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法官提醒
對於明知系宣揚恐怖主義、宗教極端思想的視頻資料而非法持有,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在庭審過程中,詹某和郭某都曾表示其下載並持有這些恐怖視頻只是出於對這些恐怖畫面的好奇,也沒有將視頻通過任何途徑向他人傳播,並不知道其行為構成犯罪。
通過梳理相關案件發現,涉嫌犯罪的被告人既有年輕的工作人員,也有年長的知識分子,其下載、上傳、散布恐怖信息,往往沒有明確的實施恐怖活動的犯意,有的是出於好奇,有的是為了炫耀、調侃,甚至為了尋求刺激。此類人員大都是法律意識不足,缺乏對恐怖主義活動的危害性認識。然而,以上視頻均涉及血腥殘忍殺害他人的內容,詹某和郭某作為具備正常認知的成年人,應對視頻所傳遞的內容具有恐怖主義和極端思想有所認知,對該類視頻予以留存,故可認定其具有非法持有的主觀故意,而視頻的來源及下載目的均不影響案件的定性。
在此提醒大家:
不要出於好奇心下載、持有法律所禁止觀看的視頻及文檔;不要以為網盤是自己的私人空間,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要冒險尋求一時刺激,終是害了自己。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
第三條:本法所稱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製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二十條之六:明知是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文字:宋文欣
原標題:《反恐怖主義法宣傳周 | 好奇保存刺激視頻?當心刺激變刑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