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跳當心大腦有病變 面部神經受到刺激

2020-12-01 搜狐網


 

  當面部神經受到血管等壓迫或刺激時,就易引起眼皮的不停跳動

  人們常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從醫學上講,眼皮與人的財與災沒有絲毫的聯繫,它只不過是一種疾病而已。從某種意義上說,眼皮也可以看成是人體健康的一個報警器,特別是和大腦神經有關的。

  人的眼皮為什麼會跳呢?它究竟能反映出人體的哪些疾病呢?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國強博士。

  當控制眼部肌肉的面部神經受到外來刺激或壓迫時,就會導致其產生收縮,從而引起眼皮(醫學上稱眼瞼)的跳動。

  據陳國強介紹,人的眼皮內有兩種肌肉,一種叫眼輪匝肌,形狀像車輪,環繞著眼睛,當它收縮時,眼皮就會閉合,這種眼輪匝肌受面部神經的支配。而另一種眼皮肌肉叫提上瞼肌,當它收縮時,眼皮就會睜開,這種肌肉受動眼神經的支配。

  在眼皮的這兩種肌肉組織中,眼輪匝肌對保護眼球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通過不斷的閉合對角膜進行潤滑和清洗,並對任何外來刺激作出保護性反應。

  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睜眼閉眼活動都受大腦神經的支配,可是一旦支配輪匝肌的面部神經受到某種外來因素的刺激,它就可能不聽大腦的指揮而自主行動,使眼輪匝肌產生反覆的收縮,甚至痙攣或顫動,人們就會明顯感覺眼皮在不由自主地跳動,這就是眼皮跳。

  大多數人只是局限於上眼皮或下眼皮的跳動,但有的人會逐漸發展為上下眼皮的不停抽動。

  陳國強解釋說,支配眼皮肌肉的面部神經在傳導通路上的任何部位受到刺激,均可導致眼皮的跳動,神經受到刺激的部位不同,眼皮跳動的部位、跳動的範圍及程度也不同。

  如果刺激因素僅局限於支配眼輪匝肌的神經末梢,也就是眼皮附近,那麼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單純的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如果受刺激部位在腦腔內的面部神經主幹部位,那麼跳動範圍會累及整個上下眼皮,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不由自主地不停眨眼,醫學上稱之為「眼瞼痙攣」。

  眼皮的跳動由多種因素引起,它也可以看成是一個人體健康狀況的報警器。

  輕微的眼皮跳其實並不算什麼。據陳國強介紹,眼皮跳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引起,主要包括:

  一是生理性的刺激反應。如緊張、勞累、用眼過度、較長時間在強光或暗光下工作、用電腦時間過長等,使眼皮乏力而不由自主地跳動起來。

  不過這樣的眼皮跳動幅度很小,通常只有本人知道,只要脫離了這些刺激環境,適當休息就可恢復。

  二是心理上的一些反應。如一些心理壓力過大的考試者,有此種習慣的兒童或青壯年,某些神經性疾病患者等,都有可能有眼皮跳動的症狀。

  三是眼部一些病症在眼皮表面的反映。如角膜炎、結膜炎、屈光不正、近視或遠視又沒有戴合適的眼鏡等,都可能導致眼皮跳。

  四是面部主幹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顱腦內一些血管出現異常,當血液從血管經過時,血管就對面部神經的根部產生了壓迫,造成眼部及面部肌肉的自主抽動。

  另外,一些腦部腫瘤或動脈硬化都有可能對面部神經帶來刺激,引起眼部及面部的激烈反應。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眼皮跳也是人體健康或心理狀況的報警器,特別是長期的眼皮跳一定要警惕腦內是否有病變。

  

( 責任編輯:董羽 )

相關焦點

  • 眼皮跳,究竟跟什麼有關?
    如果你突然眼皮跳了,身邊的人可能會好奇地問你是哪個眼皮跳,因為民間一直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說法,很多人也深信不疑。眼皮跳真的是福禍徵兆嗎?眼皮經常跳,到底意味著什麼?答案會超出你意料,早點了解,看完後希望大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 眼皮跳或不是什麼好事,及時了解
    那麼眼皮跳到底代表了什麼呢?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嗎?讓小編來給大家好好講講。眼皮跳的原因有哪些?眼部的神經受到壓迫。我們的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有神經組織和肌肉組織的。而眼部的肌肉的活動是受到神經的支配的,所以若是你的眼睛部位的神經受到了壓迫的話,這個時候肌肉就會不由自主地收縮,引起眼皮的跳動。而這種神經的壓迫可能會因為多種原因引起的。
  • 面部識別的神經機制
    腦成像研究發現,大腦顳葉(位於太陽穴下方)有一些藍莓大小的區域專門負責面部識別。神經科學家稱這些區域為「面部識別塊」(face patches)。然而,不管是對病人進行大腦掃描,還是植入電極進行臨床研究,都無法準確解釋這些區域的細胞是如何工作的。
  • 脊椎壓迫神經的症狀有哪些 這三種情況要當心
    脊椎壓迫神經的症狀有哪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往往會有許多人會因為脊椎病而導致神經受到壓迫。那脊椎壓迫神經的時候有什麼症狀呢?1、中央突出型此型沒有頸脊神經根受壓症狀,在脊髓受壓階段或以下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或感覺障礙,嚴重者可因癱瘓而臥床不起。
  • 老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有科學依據嗎?眼皮跳是怎麼回事?
    老話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有科學依據嗎?相關專家解釋:眼皮出現跳動的現象,主要是神經纖維興奮狀態導致的,跟福禍是沒有關係的。也就是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下次出現眼皮跳的現象,可不要以為是什麼災禍或是福氣到來了。
  • 神經刺激「喚醒」昏迷15年「植物人」 英媒:挑戰醫學觀念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導英媒稱,一名35歲的法國男子由於車禍大腦受到大面積損傷後,處於醫學上所稱的昏迷狀態,即俗稱的「植物人」。但在長達15年之後,經過新的刺激療法,他已經「甦醒過來」。據英國廣播公司9月26日報導,法國裡昂的神經外科醫生在他的胸部植入生物電子裝置,刺激他的迷走神經。報導稱,經過半年的治療後,該名男子已經恢復了部分知覺。他可以轉動頭部,聽故事以及對指令做出反應等。《泰晤士報》的報導說,這是首次用刺激療法而非腦部外科手術的手段使長期昏迷的病人從「植物狀態」中甦醒過來。因此,專家們對此結果表示興奮。
  • 這5種夢可能真的是重病徵兆,千萬要當心
    但從醫學角度上,一些夢,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發出的預警信號,千萬要當心。比如在做夢時感知到身體的某處不適,大腦可能會把這種不適感覺帶入夢中,成為夢的一部分,這就很可能預示著身體出現了問題。 01.
  • 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原標題: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導,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刺激大腦主管運動部分的神經可能有助於改善中風後的恢復。患有中風後,會影響人的記憶力、活動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研究人員用小鼠做試驗顯示,接受大腦刺激的小鼠比沒有接受刺激的小鼠跑得更快和更遠。這項研究可以幫助解釋大腦是如何恢復的,並可以幫助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療這麼總結,更清楚!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長期併發症之一,該病起病隱匿, 早期發現較為困難。DPN病變晚期甚至會引起糖尿病足潰瘍、壞疽等嚴重併發症,使患者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DPN影響著大約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其患病率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而增加。本文重點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進行歸納。
  • 糖尿病為何會引起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防治牢記3點,為時不晚
    糖尿病是一種在中老年人身上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在生活中幾乎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幾個患有糖尿病的親戚或朋友。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併發症,其中神經性病變是其中一個發病率最高的慢性併發症。
  • 醫生:別傻了,眼皮跳是暗示這3個健康問題
    偶爾的眼皮跳躍不是問題,可能是由於休息不足、眼睛疲勞、精神緊張或外部刺激引起的,大多數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自行消失。因此,當眼皮偶爾跳動時,保持均衡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便可以緩解眼皮跳動的現象。但是,如果你眼皮跳動頻繁時,很可能就是下列3種疾病的預兆了。1、低血糖如果你的眼皮經常跳動,並且自己還控制不住的話,很可能你已經患上了低血糖。
  • 王維敏教授:早期診斷糖尿病小纖維神經病變 | CDS2019
    其中運動神經是由有髓的大神經纖維構成(肌肉控制),感覺神經由有髓的大神經纖維(觸覺、震動覺、位置覺)和薄髓或無髓的小纖維神經(溫度感覺、痛覺),自主神經是由薄髓或無髓的小神經纖維組成(心率、血壓、出汗、胃腸道等)。
  • 【特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聯合門診開張啦!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多以手腳麻痛為首發症狀、雙側對稱,疼痛可呈刺痛、灼痛、鑽鑿痛,嚴重時劇痛難忍。除了麻痛以外,還可有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等異常感覺,痛苦不堪,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手段包括內科代謝治療、中醫針灸治療、紅外線治療、神經調控治療等,各種治療手段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單一治療效果不佳。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5大陷阱,你能識別幾個?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可累及中樞和周圍神經,前者涉及大腦、小腦、腦幹、脊髓1級運動神經元及其神經纖維等部位的損傷,後者包含脊神經、顱神經及植物神經病變。在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可達8%,在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中,這一患病率超過50%。
  • 腦衰老及神經退行性病變中的鐵代謝(綜述)
    在老年個體腦內,有鐵蛋白陽性小膠質細胞亞群,並且這些細胞大部分有異常營養不良性形態。鐵蛋白陽性小膠質細胞亞群內的鐵吞噬細胞,可能具有毒性,並且導致細胞退行性變。 營養不良與鐵蛋白陽性的小膠質細胞,可能參與神經退行性病變過程,因為小膠質細胞功能已經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