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睿
編輯 | 劉旌
36氪獨家獲悉,衣二三聯合創始人、COO王琛已離職創立一個出海D2C電商項目。該項目獲得一筆近千萬美元的融資,由Andreessen Horowitz(以下簡稱A16Z)和IDG資本領投,德迅投資、峰瑞資本、初心資本跟投。王琛本人向36氪確認了該消息。
D2C即Direct-to-Consumer,打通到達用戶的一切障礙。從設計開始,藉助網際網路趨勢搜索精準獲取用戶喜好,生產環節用柔性供應鏈最大化壓縮時間,產品直達用戶。由於柔性供應鏈的少量多次生產模式,商家可以根據用戶反饋快速調整產量,提高押中爆款的概率。極度發達的中國服裝產業鏈、龐大的電商不夠發達的海外市場、正在被短視頻和直播拉低門檻的全球營銷渠道,D2C海外電商上述三者的綜合產物。SheIn是這個賽道中為人所知的集大成者——一度盛傳其估值高達158億美元。
王琛曾先後於KKR和IDG資本從事投資工作,2016年在後者期間投資了衣二三的A+輪,並在此後以聯合創始人身份加入衣二三。2018年其接受採訪時,闡述了衣二三「時尚買手+算法」的選品策略、基於選品策略反哺上遊品牌、供應商的能力,以及清洗、倉儲、配貨等後端服務的智能化,這些積累皆可復用於D2C電商項目。
作為王琛新公司的第一筆融資,投資方陣容可謂豪華。這其中最為值得一說的是A16Z——雖A16Z已名震VC圈多年,但其主要專注於美國市場,王琛可能是他們投資的首家中國本土創業者。
先來看看A16Z的驚豔戰績。過去十年,這家坐落於沙丘路的VC相繼投中了Facebook、Skype、Twitter、Lyft、BuzzFeed、Zynga、Airbnb等明星公司。在不那麼為人所知的科技領域,它同樣布局廣泛,有slack(「美版釘釘」)、GitHub(代碼託管服務平臺)等頭部或獨角獸公司在手。
戰績只是結果,A16Z的最大標籤是:它是個徹頭徹腦的VC變革者。
經典VC信奉極簡主義——不僅是投資標的上的精選,也包括自身團隊的精簡。比如同樣在矽谷享有盛譽的Benchmark Capital,長期保持著只有5—6人的合伙人團隊,強調合伙人All In一線。從這一點來看,A16Z是Benchmark的完全反面——它培育了一個蔚為壯觀的團隊(據說超過45人),為被投公司在人才、客戶、戰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A16Z看來,這是一種創新打法,「為初創公司提供錢以外的增值服務」。他們希望通過龐大的投後體系與創業者建立共同體,擴大portfolio間的網絡效應。當然,這種風格也會招致「好為人師」的批評——在2016年Facebook的一次訴訟中,法庭文件顯示安德森曾密切教導扎克伯格如何與股東談判,這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
關於Benchmark Capital的神跡,36氪曾有一篇詳細的報導。但在中國,更多VC的運營邏輯更接近A16Z,而不是Benchmark。尤其是在過去幾年,「投後」幾乎成為每一家投資機構的標配:除了戰略、人才、融資等方面,他們還試圖在品牌、市場推廣等等甚至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方面提供全面支持。許多中國GP如今的中後臺團隊在體量上已絲毫不亞於A16Z。
這一成因也不難想見:中國一級市場長期存在「資本過剩、資產稀缺」的景況,伴隨著「雙創」大潮,這變得更為焦灼。錢與錢並無本質之別,機構們只能尋找更多增量作為競爭力。這兩年,絕對意義上的「財務機構」已幾乎不復存在,幾乎每一位投資人都會瘋狂強調他們錢之外的賦能力。
當人人呼喊投資應更接近產業的當下,機構們的「重投後」也必定是大勢所趨。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在這個不確定性陡升的時代中,這也是機構們在公司成長、退出回報上獲得更高確定性的謀變之術。
就連在機構自身的品牌打造上,中國基金們也更像A16Z。
傳統VC通常以靜默示人,而A16Z在品牌形象上奉行主動出擊,樂於就其關注的領域發聲。其官網也不同於其他VC慣有的簡約沉默,而會持續更新各種科技前沿話題的文章、博客和視頻。在官網上登記郵箱後,任何人都可以獲取A16Z關於「科技、企業、風投內部圖景」的新聞信。以至於有人曾評價,A16Z的官網「更像科技媒體而非風投公司」。而在中國,眾多基金在PR上的不遺餘力幾乎可與更需To C的網際網路公司相提並論。其根本無非也是由「僧多粥少」所迫,以更大的曝光度來強化基金的辨識度和Sourcing力。
如今,A16Z還在進一步謀求轉型。去年4月,它遞交了一份文件,轉型為註冊投資顧問公司,目的是避開SEC對於「風投公司手中持有流動性證券不得超過 20%」的上限,這被外界解讀為「為了繼續加密貨幣和生物學的投資」。
在中國,一切變化都是劇烈而濃縮的。或許,中國基金們確實更應該學習A16Z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