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加拿大的「入侵生物」,為了在我國活下去,苦練出獨特本領

2020-12-25 奇點使者

伴隨著人類的活動,物種入侵也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比方說在我國,就有一種從加拿大入侵而來的生物——「一枝黃花」,它原本產於北美洲的溫帶地區,但是卻在人類活動的帶領下,近年來不僅入侵到歐洲和東亞,而且在我國也日益猖獗。

那麼,為何一枝黃花可以快速在多地擴張呢?研究發現,這與它們為了活下去,苦練耐熱本領有關,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生態學專論》上。



什麼是一枝黃花?

雖然它的名字看起來很隨便,就好像是隨便起的名字一樣,但是這種植物卻生命力極其頑強,從海拔500多米的地方,到海拔將近3000米的地方,無論是樹林中還是小道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它是如何來到我國的呢?這就需要從1935年開始說起了。是的,你沒有看錯,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加拿大的一枝黃花就已經被當時的有錢人家,作為一種觀賞植物引入到我國了。不過,後來它由於繁殖能力極強,很快就在我國泛濫了,正如同上文中提到過的一樣,如今幾乎隨處都可見加拿大一枝黃花的身影。



這種植物有多討厭呢?我們都知道,植物的生長發育是離不開陽光和肥沃的土壤,而一枝黃花為了活下去,它們的競爭能力極強,它們由於根莖非常的發達,所以會深入土壤內部,將周圍其它植物的養料全部汲取,而且還因為它們長得普遍都比較高大茂盛,這樣一來,它們出現的地方,也遮擋了不少其它植物的陽光。

所以,對於科學家們來說,加拿大一枝黃花就是一種自然界的「生態殺手」,它們出現的地方,一旦泛濫成災,就會導致當地的其他植物都日益枯萎,而由於植物是生態鏈循環的基礎,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自然也會因此而遭到了破壞。



為搶地盤苦練耐熱本領

其實提到植物,很多人都會覺得植物和動物不同,它們並不算是生命,但事實上,植物作為生物的一種,它們也和動物一樣,有著相似的演化之路。而且很多植物也都是進化界的異類,比方說加拿大一枝黃花。

研究發現,原本生活在溫帶的一枝黃花,竟然開始朝著赤道擴張,我們都知道,維度越低,溫度也就會越高,赤道是熱帶環境,顯然和一枝黃花的棲息環境不同,那麼,一枝黃花是如何在熱帶生活下去的呢?

讓研究者驚訝的是,它們竟然通過抗氧化酶來高效清除活性氧,之後就可以來抵抗炎熱、乾燥的氣候了。



而且如今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也對於一枝黃花朝著耐熱的方向演化,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它們如今已經可以在平均氣溫24攝氏度左右的地方生活,而且已經開始對周圍的植物出現了威脅,未來如果它們持續朝著更多的地方蔓延,或許全球植物多樣性,都會受到影響。

那麼,究竟有沒有一種辦法消除一枝黃花呢?或者說,讓它在原本適合它的溫帶環境中生長,而不再蔓延到其它地方?



如何控制一枝黃花的蔓延?

其實,首先為了控制它的蔓延,就需要嚴格控制在平均氣溫超過20攝氏度的地方,禁止種植一枝黃花。特別是當它進入生長期的時候,一定要趕在它種子成熟之前將它們清除掉,這樣就可以減少一枝黃花種子的傳播。

同時對於大面積一枝黃花出現的地方,也可以採用「一把火」的方法,就是通過大面積焚燒來將它們斬草除根。不過,這個方法不僅會威脅其它無辜的生物,同時也很難做到「徹底清除」,因為上文中我們提到過,一枝黃花的根莖非常深,所以,焚燒過後,可能生命力頑強的它們,也會再次萌芽。

此外,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通過化學製劑來清除它們,不過,這種方法也並不理想。研究者認為,或許日後可以在一枝黃花蔓延的地方,種植它們的「天敵」,比方說和它生長環境差不多的蘆葦。



蘆葦同樣是生命力超級頑強的植物之一,或許它的出現可以打壓一枝黃花,讓它無法通過汲取其它生物的養分來壯大自己。

當然,除了一枝黃花之外,外來物種入侵還有很多生物都需要進行治理和清除,當然,也有一些外來入侵物種被我們吃到「快消失」,比方說小龍蝦、牛蛙等,但是這仍然只是少數物種,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還是要儘量做到不要放生品種不明、來路不明的物種,否則就很容易導致自然被破壞。

相關焦點

  • 主要來自美洲……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它們對我國造成或具有哪些潛在威脅,應該如何防範?
  •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物種入侵這麼嚴重,有入侵失敗的案例嗎?
    物種入侵的影響自然不必多說,過多的繁殖不僅會影響到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甚至會給另一些物種帶來滅頂之災。當初,水葫蘆作為我國第一批生物入侵的物種,在各大江河湖海泛濫。瘋狂的繁殖一度造成水中營養物質缺乏,大批魚類缺氧死亡。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泛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清道夫對我國河道造成的影響清道夫之所以在南方能夠泛濫成災,而北方卻並不常見,主要原因是水質問題,它是一種來自南美洲的魚類,那裡的水質偏弱酸性,這與我國南方的水質有點像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對於交通、信息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於生物入侵甚至都沒有一個概念,而如今高速發展的時代,生物入侵現象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了,一些生物入侵案例甚至深深地影響著當地人們的生活。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聚焦外來生物入侵
    外來生物入侵日益嚴重  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講,任何非本地原有的生物被引入後都叫做外來生物。  其實,我們對外來生物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其蹤影隨處可見。如馬鈴薯、西紅柿、胡蘿蔔、玉米等物種,它們都是千百年前漂洋過海,走上國人餐桌的,是我國較早引進的外來生物。  然而,並非所有的外來生物都在造福於人類。
  • 中國遭受的生物入侵,觸目驚心!
    其實,長期以來,中國遭受的生物入侵案例多多,需要我們提高警惕,嚴守國門。據報導,截止2020年,已有560多種外來物種"全面"入侵中國,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有威脅的外來生物中,入侵中國的物種有50餘種,其中11種主要外來生物每年給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0億元。
  •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靠吃貨解決不靠譜,吃到瀕危野外依然泛濫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讓我們驚訝原來生物入侵問題已經如此嚴峻,看似軟弱無力「水土不服」的外來物種,已經有71種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此名單無異於「紅色通緝令」,在冊的入侵生物無一不是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的「危險分子」。
  • 生物界的海歸——外來生物入侵
    外來生物是如何跋山涉水來到中國的?   一篇源自2008年人民日報海外版、標題為《中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的文章給出了專家解釋:一種是引進的,另一種情形則是不小心帶進來的。   領導為啥要引進外來生物?
  • 加拿大小鎮被密密麻麻的小生物入侵,當地居民感到十分苦惱
    在加拿大的一個小鎮發生了奇怪的一幕,一片密密麻麻的東西覆蓋了整個小鎮,給居民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對於這一片黃色的東西居民是百思不得其解。  這不是簡單的木屑或者樹葉之類的東西,而是會動的小生物,它們無處不在,像地板上、樹上、門窗上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
  • 生物入侵有多嚴重?老鼠入侵戈夫島,島上的鳥類已經瀕臨滅絕
    眾所周知,生物入侵是每個國家都頭疼的事情,當外地生物突然造訪,會對原本穩定和諧的生物圈造成嚴重災害。比如我們國家的外來物種「清道夫」,因為繁殖力強,能在臭水溝中生活,在我國很多地方已經泛濫,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
  • 生物入侵的危害不大?三種入侵我國的生物,第一種後悔引入!
    40多年前被引人我國,最初是用來做豬飼料和魚餌,還被用來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汙染物。在我國可見於19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長江以南地區逸生為雜草。水葫蘆的繁殖能力驚人,在適宜的條件下,5天就能繁殖一棵新植株;一朵水葫蘆的花能結300粒種子;一年之中,一棵水葫蘆能繁殖出6萬株!
  • 加拿大惹上「大麻煩」?火急火燎跑來向我國求助,不料吃了閉門羹
    如今隨著全球經濟化的到來,各國之間聯繫更加密切,進口貿易也變得越來越多,但隨著合作帶來其他負面情況卻在增加,比如生物入侵現象。可以說這一行為會對各國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慢慢地許多國家也開始重視這一問題。物種多樣性,會影響正常生物鏈以及生態環境,如果不及時制止,那麼會導致當地物種失去生存空間,最後只能走向滅亡。
  • 中國阻擊外來生物入侵
    提起生物入侵,北京園林綠化部門對兩年前美國白蛾的侵入仍心有餘悸。當時,這種於1979年開始進入我國並先後蔓延到遼寧、河北、陝西、天津等地的外來物種,竟悄然進入北京中心城區,甚至連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及龍潭公園也相繼發現它們的蹤跡。
  • 美洲生物入侵中國成功,我國為遏制出動挖掘機
    而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曾經是號稱外來入侵物種的墳墓,像小龍蝦,非洲牛蛙在來到中國後,被中國人吃的是幾乎滅絕。而今,這些入侵動物甚至還需要我國人工去繁衍,以滿足社會上食物的需求,可以說他們也是物種入侵史上的一個敗筆了。
  • 吃貨號稱把入侵生物吃到滅絕,為什麼雲南卻在大戰小龍蝦中完敗?
    去年,雲南省發布了《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該名錄將入侵生物按照危害程度高低分為5大類,分別是:Ⅰ級惡性入侵類、Ⅱ級嚴重入侵類、Ⅲ級局部入侵類、Ⅳ級一般入侵類、Ⅴ級有待觀察類。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守好國門刻不容緩
    有意引進,包括出於觀賞、藥用、綠化、水土保持、飼養等目的引種,但由於缺乏風險評估,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有害生物,如加拿大一枝黃花、馬纓丹、水葫蘆等,當時是作為觀賞植物引進。還如丹麥生蠔、德國大閘蟹、美國牛蛙、蘇格蘭小龍蝦,這些則是因食客喜歡而引進飼養。
  •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
  • 為了躲避海裡的天敵,飛魚演化出了滑翔的本領,可是天上也不安全
    這樣的行動方式能夠讓比較弱小的魚集結在一起共同躲避天敵,擾亂食肉動物的視線和對目標的選擇,這些小魚彼此之間也沒什麼競爭(基本都吃浮遊生物),是一種很聰明的生存策略。飛魚群落的數量沒有那麼多,但逃生時集體跳出水面的畫面也很令人嘆為觀止了。
  • 金魚入侵加拿大,當地人向中國求救:蛇鼠都吃的人,為何不吃金魚
    金魚入侵加拿大,當地人向中國求救:蛇鼠都吃的人,為何不吃金魚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同樣也帶來了很多問題,雖然經濟方面各國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對於一些物種入侵來說,更是越加的頻繁,物種入侵就是從原產地入侵到別的國家,破壞了別的國家的生態系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