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外來生物入侵

2020-12-06 騰訊網

  不少外來生物的引入促進了經濟發展、豐富了人民生活。但也有一些外來生物一旦不慎被引進後,將會對當地的經濟、生態和社會安全等構成危害——

  近年來,與我省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相伴,各種外來生物的引進和利用也相應快速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引入外來生物是柄雙刃劍,我們在大量引進有益外來生物,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繁榮、豐富了人民生活的同時,一些外來有害生物也藉機悄然「竄入」,對我省經濟、生態和社會安全等構成了危害。

  針對這一問題,經過反覆醞釀,前不久,經省政府同意,我省正式出臺了 《山西省農作物有害生物及農業外來生物入侵災害應急預案》。預案從組織體系與職責、預警和預防、應急響應、後期處置、應急保障等方面逐一作出明確要求,對我省有效防控外來生物入侵災害,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損失,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及人畜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而這一預案的出臺,也使得社會各界將目光聚焦到了近年來日趨嚴重的外來生物入侵現象,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問題上來。

  外來生物入侵日益嚴重

  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講,任何非本地原有的生物被引入後都叫做外來生物。

  其實,我們對外來生物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其蹤影隨處可見。如馬鈴薯、西紅柿、胡蘿蔔、玉米等物種,它們都是千百年前漂洋過海,走上國人餐桌的,是我國較早引進的外來生物。

  然而,並非所有的外來生物都在造福於人類。這其中有一些有害物種由原來的生存地,經過自然或者人為的途徑傳入到另一個新環境後,會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人類健康等造成損失或者災難。這種現象,被專家稱為「外來生物入侵」。

  國內外已發生了的大量事實表明,許多外來有害物種一旦成功入侵後,就會迅速生長繁殖,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十分嚴重。一是對農林漁牧業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目前我國至少有入侵植物380種、入侵動物40種。這400餘種入侵生物都是農林漁牧業的「殺手」,其中有些還是「超級殺手」。比如,大米草就會毀掉海岸灘涂。據統計,入侵的外來生物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0億元。二是持久性地破壞生態環境和影響本地物種生物多樣性。比如原產南美的水葫蘆,作為豬飼料被引進我國後,很快瘋長成災,遍布華東、華中、華南的河湖水塘,嚴重破壞了當地生物的多樣性,導致原有水生動植物大量減少和消亡。目前,我國每年都要花費上千萬元用於人工打撈水葫蘆。三是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原產南美的紅火蟻不僅危害作物,還蜇刺人畜,對其毒液有過敏反應者一旦被叮咬後,會出現發熱現象,嚴重的可導致休克。

  引「禍」進門大多緣於無知

  那麼,外來有害生物到底是如何侵入國門的呢?

  在採訪有關專家時,記者了解到,其入侵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自身擴散傳播,即自然入侵。二是人們有意將一些新物種從國外引進來,以此作為國內的優質牧草飼料、觀賞植物、寵物、水產養殖新品種等。但讓他們始料不及的是,自己請進來的其實有一些系有害物種。比如,在全國遭封殺的加拿大入侵生物「一枝黃花」,是一種「黃花開處百花殺」的有害植物,而當初卻是作為觀賞植物引進我國的。三是搭貿易、運輸、旅遊等活動的「便車」傳入,即無意識引進。曾經嚴重威脅我省蘋果產業健康發展的蘋果綿蚜,就是隨著苗木調運傳入我國沿海地區,而後又潛入我省的。

  省農業廳有關專家告訴記者,通過逐一分析我國已有的各種外來入侵生物,可以發現,在這三條入侵途徑中,以後兩種途徑傳入居多。而外來生物入侵之所以屢屢得逞,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人們腦海中普遍缺乏對此的基本認識,好多人聽到「外來入侵生物」這個新名詞時感到不知所云,更談不上對其危害性和入侵途徑等方面知識的了解。正因為如此,他們在引進外來動植物時,往往不懂得還應當考慮它是否存在安全性問題,常常是在無意間就辦了一樁禍事。

  專家提醒說,過去我國引進外來生物相對較少,外來生物入侵的危害性還並不很明顯。但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國際貿易不斷增加、國際旅遊業快速升溫,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也與此同時呈現出傳入數量增多、傳入頻率加快、蔓延範圍擴大、發生危害加劇、經濟損失加重等趨勢。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經過8年到10年的時間才會發現一種生物入侵,但是這幾年,每年都會出現一兩個「新面孔」。

  打響外來生物入侵阻擊戰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今後,國內外物種交流無疑會更加頻繁,外來生物入侵的可能性只會增大不會減少。鑑於此,國家正在加緊研究應對之策。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我省由於地處內陸且系農業小省,因此與其它省份特別是沿海省份和農業大省相比,外來入侵物種不算多,主要有蘋果綿蚜、稻水象甲、蔗扁蛾等幾十種,造成的危害相對也不很大。但決不可因此而掉以輕心。因為,近年來我省改革開放的步伐邁得很快,正在進入與國內外交流的頻繁期,如果防治措施不力,就會給外來生物的大規模入侵帶來許多可乘之機,從而對全省經濟、生態和社會安全構成嚴重危害。

  專家指出,作為新形勢下面臨的一個新問題,我們在有效防控外來生物入侵的法律、行政力量和科學研究等方方面面還都處於起步階段,難免存在不少疏漏,尚未形成防治合力。鑑於此,須抓緊「補課」。而《山西省農作物有害生物及農業外來生物入侵災害應急預案》的制訂出臺,就是我省主動補上的一堂很有必要的「大課」,由此,山西建立起了由外來生物入侵風險評估、監測、早期預警和快速反應等系統共同構成的一整套控制體系。

  專家建議說,對於外來生物入侵問題,應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重點在前瞻性和預防性上下工夫,這樣有利於防患於未然,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取得工作的主動權。應當積極研究制訂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立法體系,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做到有法可依。對外來生物入侵的監管涉及諸多方面,僅靠某個或某幾個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一個多部門協調合作的機制,形成強有力的工作合力。此外,我們還應採取有力措施,不斷提高公眾的防範意識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積極研究制訂相應的獎懲措施以及有關政策手段,加快對外來生物入侵防治技術的研究、探索,進一步加大對外來生物入侵的防治投入力度等。

  本報記者範非

相關焦點

  • 中國阻擊外來生物入侵
    提起生物入侵,北京園林綠化部門對兩年前美國白蛾的侵入仍心有餘悸。當時,這種於1979年開始進入我國並先後蔓延到遼寧、河北、陝西、天津等地的外來物種,竟悄然進入北京中心城區,甚至連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及龍潭公園也相繼發現它們的蹤跡。
  • 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對生態的影響       在自然界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並將各自的種群限制在一定的生境和數量範圍內,形成了穩定的生態系統。但當一種生物傳入並在脫離了人為控制後,能在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分及傳播條件下大肆擴散蔓延,形成大面積單優群落時,就會危及本地動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外來入侵物種會因為改變侵入地的自然生態系統、降低物種多樣性而對當地社會、文化甚至人們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 呵護溼地,防控外來生物入侵
    為了保持船舶的平衡,幾乎所有的貨輪都需要在艙底加水,於是,難以計數的水生動植物卵、種子或微小個體便藏匿其中,跟隨貨輪漫遊到千裡、萬裡之外,成為溼地環境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徑。至於人們基於各種目的有意引種而造成溼地生物入侵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因此,溼地生態系統的入侵生物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發生範圍廣。
  • 生物界的海歸——外來生物入侵
    外來生物是如何跋山涉水來到中國的?   一篇源自2008年人民日報海外版、標題為《中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的文章給出了專家解釋:一種是引進的,另一種情形則是不小心帶進來的。   領導為啥要引進外來生物?
  • 哪些外來生物已經入侵北京?
    據統計,美國、印度、南非等國家因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達到1500多億美元、1300多億美元、800多億美元。在中國,水葫蘆、福壽螺、飛機草、河鱸等入侵生物都產生了極大危害。許多家庭當寵物養的巴西龜,是最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如果把它放生,會嚴重威脅我國本土野生龜的生存。  幾年前,時任農業部總經濟師的朱秀巖就曾經透露,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有400多種。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圖為重大外來入侵害蟲西花薊馬。該害蟲是世界性入侵害蟲,也是昆蟲種間競爭研究的主要案例之一。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供圖 外來生物入侵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大生態難題,其範圍遍布全世界。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斯圖爾特·雷茨(Stuart Reitz)博士聯合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
  •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    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同時也是難題之一,防範農林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亟待獲得社會各界更多關注。
  •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三部分)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第四部分)——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保障系統(四)監測和控制系統圖: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
  • 400多種外來生物入侵中國 經濟損失加重
    針對我國外來生物入侵預防與管理而舉辦的首次國際會議日前在京舉行。經過為期3天的會議討論和交流,形成了我國外來生物入侵預防與管理的國家發展策略行動框架報告。     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新形勢下,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所引發的生物災害和生物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和凸現。
  • 關注丨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生物入侵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以上。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
  • 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嚴重 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日益增多,給我國生態環境和農林業造成嚴重危害,尤其近年來隨著現代物流業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迅猛發展,外來生物入侵的途徑增多,防控形勢更加嚴峻。筆者認為,新形勢下防控外來有害生物亟待發揮群眾力量,動員全民共同參與。
  • 湖南省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實行省、市、縣三級負責制,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實施分級控制、分級管理。(3)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宣傳普及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疫情和外來生物入侵應急知識,不斷提高公眾生態安全意識。加強檢驗檢疫,開展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增強防範能力,有效阻止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和外來入侵生物進入、定殖和擴散蔓延。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要警惕這些生物!
    原標題: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範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 ...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南寧市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
    1.4 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分級   依據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發生量、疫情傳播速度、造成農業生產損失和對社會、生態危害程度等,將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劃分為四個等級。
  • 農業部:防除外來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已勢在必行
    8月13日,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和通遼市人民政府在通遼市科爾沁區召開外來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滅除現場會,普及外來入侵物種的識別、危害、滅除和利用等知識,並對少花蒺藜草進行了集中滅除。
  • 外來入侵物種或將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加速喪失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7月14日,《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發表題為《基於專家評估研究未來外來物種影響的驅動因素》(Drivers of Future Alien Species Impacts: An Expert‐based Assessment)的文章指出,外來入侵物種可能很快就會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加速損失。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公報還顯示,從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來看,有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圖源網絡所謂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明顯損害或影響的現象。
  • 外國人好奇:為何外來生物入侵在中國不叫事?
    外來生物入侵是社會發展的「成果」,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知道另一種生物入侵會對本土生物在成嚴重的破壞,目前我國也是飽受外來生物影響嚴重的國家。來到中國的外來生物主要是通過人為的原因帶到中國,還有一些生物通過「偷渡」的方式遠洋跨海來到中國,以及早前歷史原因對對生物入侵認識不足引進來到中國。雖然我國現在對入境產品有著很高的檢查體系,但是總有那些漏網之魚來到中國本土。
  • 構建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預警系統的迫切性|史海鉤沉(6)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第二部分) 3、日前國內外對外來生物入侵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真正引起廣泛關注和研究的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特別是近20年來,國內外的政府和科學界對於外來生物入侵問題非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