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

2021-01-13 中國綠髮會

(上圖: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研究推出的《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

往期連結: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一部分)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二部分)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三部分)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第四部分)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保障系統

(四)監測和控制系統

圖: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來源/版權: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1、建立完善的監測網絡系統

1)建立和落實組織

海關系統:航空港、海運港、陸上進京的有關車輛物資檢查站。

建立完善的市、局、區(縣)、鄉、鎮監測網絡系統:即建立市、局、區(縣)、鄉、鎮各級監測站,各級負責所轄行政區域內的外來生物的監測。各級都要設立專門的外來物種監測站。市級應設在市長辦公室內;局級主要涉及農業局、林業局、園林局、動植物檢驗檢疫局、環保局,在這些局中應設立專門的對外來物種的監測機構;各區縣以下現在均沒有這種機構,但一定要建立。鄉鎮的監測站可以考慮與建立植保站結合起來。

2)落實跟蹤監測系統,對於有些已經被批准可以引進的物種必須進行3~5年的跟蹤監測,以保證該物種的生態安全性。

3)發展和應用衛星定位和遙感技術進行監測。

4)建立各級完善的外來生物入侵的網絡系統。

各級有關信息隨時在網上發布,同時各下一級的監測站必須隨時和定期向上一級報告監測情況。

2、監測隊伍的配置、組建和培養

各級組織在組織上落實編制,其人數的多少由各部門根據任務情況研究決定;

組織專家編寫專門的生物入侵方面的教材,對技術人員有計劃地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有關的監測方法和技術。

3、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的普查制度(5年或10年一次)

4、研究開發監測及控制技術

1)監測技術:監測技術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分類和鑑別。組織專家編寫專門的生物入侵方面的培訓教材,有針對性的和有計劃地進行完善常規監測技術。發展和應用衛星遙感技術。

不斷地研究開發對於毒性、化感和遺傳學上的快速檢測技術。

2)控制技術:對所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技術包括國內外現在已經廣泛使用的各種防治措施,如人工的,機械的、化學的,生物的等。

3)應急措施:對於突然的外來生物入侵事件能夠快速的進行應對,及時將其控制防止其擴大蔓延和造成大的危害。

5、系統運行的評估

(五)保障系統

圖: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系統的保障支持系統。來源/版權: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1、建立和完善外來生物入侵的法規

法規是對外來入侵生物進行有效監測和預警的極為重要的保障。一些發達國家均重視生物入侵方面的立法,如美國1996年頒布了《國家入侵物種法》;1999年根據美國總統13112號令組建了以農業部為主的國家入侵物種委員會(NISC),並制定了聯邦政府行動計劃指南,設立專門基金,開展疫情監測、風險分析和防治行動。紐西蘭也制定了新的生物安全計劃。目前,我國雖然有一些動、植物檢疫方面的法規(表3),其立法的目的主要是基於生產安全、人體健康和經濟的發展,即通過對危險性生物的檢疫來保護農、林、牧、副、漁等的發展和傳染病、寄生蟲病的危害。但是,尚沒有制定專門的關於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完善之處。同時,在行使上述法規的權限上也有不夠明確的地方,所立的法規不能達到預防外來生物的入侵。因此,必須制定專門的法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一方面可以在原來有關檢疫法規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加以補充和完善。從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預警系統的要求上需要制定更具體、更有針對性、更全面的法規。而且,還要非常明確執法部門的權限,避免有法而不能真正執行的問題。

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的立法問題一定要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的專家共同參加,僅靠政府的工作人員是不能完成的。

關於針對外來生物入侵需要制定的法規建議考慮以下幾個大的方面:

(1)外來生物入侵管理總法

(2)作為國家和北京市均應把預防國外生物入侵作為立法的重點。首先,針對國外的入侵物種需要在已經制定的有關動植物檢疫法的基礎上,再把外來危害較大的物種的檢疫制定出若干分法和實施細則,制定外來植物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動物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真菌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細菌和病毒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等;各法明確被檢控的各類有害生物對象,以便從法上將有害物種堵在國門之外。北京一方面在國家的法律沒有制定出來以前可以參照國內外有關法律法規臨時制定出一些法規,另一方面,可以在國家有關法律不斷制定出來以後,根據北京的具體情況再擬訂一些更具體的實施細則;

(3)對於國內其他省市和地區的有害物種也不能忽視,同樣需要建立針對國內其他省市和地區的有害物種入侵的法規;

(4)制定從國外引進各種物種的具體法規,規範引進外來物種的審批程序;

(5)制定各科研和各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和個人等從國內外引進物種和管理的法規等;

(6)制定控制生物放生法規;

(7)嚴格外來物種風險評估法規;

(8)與國內鄰近的省市籤定防控有害物種協議書。

表3:我國已經制定的與控制外來入侵物種有關的一些法規: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1992)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細則(1997)

國境衛生檢疫法(1986,1992)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1989,1997)

植物檢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1983,1992)

動物防疫法(1998)

家畜家禽防疫條例(1985)

家畜家禽防疫條例實施細則(1985,1992)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1)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細則(1992)

海洋環境保護法(1982,1999)

漁業法(2000)

農業法(2002)

2、科技投入和科技支持

為了保證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的監測預警和防控工作的開展,北京市政府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深入地開展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1)成立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預防和控制中心(建議掛靠在北京市農林科研院)

2)在北京市科委設立「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防控研究」重大科研課題,全面開展有關的基礎和應用兩個方面的科學研究。通過課題研究,一方面研究解決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理論、技術和實際問題,形成有特色的入侵生物學的學科體系:另一方面,選拔培養了批高水平的專門的科研隊伍。

3)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研究試驗基地。

3、科學普及宣傳,提高民眾參與意識和素質

1)出版外來生物入侵系列科普讀物

2)在電視臺設立「外來生物入侵科普之窗」

3)廣播電臺開闢「外來生物入侵科普知識講座」

4)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科普網站」

5)舉行外來生物入侵問題的科普報告會

6)舉辦外來生物入侵專題知識竟賽

7)拍攝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科教電影、電視片

8)舉辦外來生物入侵圖片巡迴展覽。

9)民眾監督機制的建立

4、資金保障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的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必須有相應地資金投入。資金投入的項目主要是:

1)信息系統的建立和運轉;

2)管理機構的設立和日常管理;

3)各級監測機構監測點的設立(包括基本條件、儀器設備、人員編制等);

4)科學研究和新技術開發;

5)應急預案。

(註:本文是《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第四部分。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構建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預警系統的迫切性|史海鉤沉(6)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第二部分) 3、日前國內外對外來生物入侵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真正引起廣泛關注和研究的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特別是近20年來,國內外的政府和科學界對於外來生物入侵問題非常重視
  • 綠會史海鉤沉: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
    在我國,2003年首次發布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05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前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攜手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進行了關於北京市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並完成了《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綠會融媒平臺現將這份16年前出品的這份科研報告電子化,公開分享如下。
  • 「史海鉤沉Ⅱ」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
    編者按:過去50年來,各種直接和間接變化驅動因素加速發展全球自然環境在過去50年的改變速度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影響最大的自然變化直接驅動因素中,「外來入侵物種」排名第五。
  • 哪些外來生物已經入侵北京?
    據統計,美國、印度、南非等國家因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達到1500多億美元、1300多億美元、800多億美元。在中國,水葫蘆、福壽螺、飛機草、河鱸等入侵生物都產生了極大危害。許多家庭當寵物養的巴西龜,是最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如果把它放生,會嚴重威脅我國本土野生龜的生存。  幾年前,時任農業部總經濟師的朱秀巖就曾經透露,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有400多種。
  • 呵護溼地,防控外來生物入侵
    為了保持船舶的平衡,幾乎所有的貨輪都需要在艙底加水,於是,難以計數的水生動植物卵、種子或微小個體便藏匿其中,跟隨貨輪漫遊到千裡、萬裡之外,成為溼地環境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徑。至於人們基於各種目的有意引種而造成溼地生物入侵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因此,溼地生態系統的入侵生物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發生範圍廣。
  • 聚焦外來生物入侵
    預案從組織體系與職責、預警和預防、應急響應、後期處置、應急保障等方面逐一作出明確要求,對我省有效防控外來生物入侵災害,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損失,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及人畜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而這一預案的出臺,也使得社會各界將目光聚焦到了近年來日趨嚴重的外來生物入侵現象,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問題上來。
  • 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嚴重 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日益增多,給我國生態環境和農林業造成嚴重危害,尤其近年來隨著現代物流業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迅猛發展,外來生物入侵的途徑增多,防控形勢更加嚴峻。筆者認為,新形勢下防控外來有害生物亟待發揮群眾力量,動員全民共同參與。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保障生態安全
    農業農村部已推動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納入生物安全法範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發布國家重點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各地開展摸底調查和監測預警,完善外來入侵物種生物信息庫,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集中剷除和綜合防控,發布防控技術指南,建立應急撲滅清除機制,有效遏制惡性外來入侵物種蔓延趨勢。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取得了積極進展。
  • 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國農學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在南寧舉辦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外來生物入侵是全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危害形勢日益嚴峻,據專家評估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00多種。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農業農村部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的牽頭部門,加快推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立法,不斷完善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著力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採取集中滅除、示範推廣和廣泛宣傳各種防控技術,著力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危害。
  • ...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南寧市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
    2.3 成員單位職責   (1)市農業局:負責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防控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工作,負責農業生物災害的調查、評估和分析,提供技術諮詢,提出對策和意見,開展農業有害生物突發事件監測、預測、預警、調查、控制、除治等工作;建立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應急處理所需人力、物力、技術、信息等資源儲備制度;完善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防控體系
  • 中國確認291種外來入侵植物
    研討會共吸引了80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來自埃及、土耳其、阿根廷、美國等國專家圍繞「外來入侵植物與防控」作了學術報告及研討。   中國嚴重遭受外來植物入侵威脅   研討會上,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張際文指出,中國地域遼闊,生態系統類型多樣,隨著對外開放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
  •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根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的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已經入侵我國農業和林業生態系統的外來生物有630多種,其中發生面積較大、可以產生明顯危害的就有100多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我國深受其害的就佔了50種。    近年來,外來生物入侵農林的新發疫情頻頻出現。
  • 關注丨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根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的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已經入侵我國農業和林業生態系統的外來生物有630多種,其中發生面積較大、可以產生明顯危害的就有100多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我國深受其害的就佔了50種。近年來,外來生物入侵農林的新發疫情頻頻出現。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公報還顯示,從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來看,有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圖源網絡所謂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明顯損害或影響的現象。
  • 湖南省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3.預防和預警機制3.1預防預警監測以省級農業環保站、植保質檢站、動植物檢疫機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機構等為核心,各縣級農業環保站、植保質檢站和動植物檢疫機構等為主體,建立覆蓋全省的農業重大有害生物與外來生物入侵監測網絡。
  • 劉全儒:如何應對生物入侵
    該信息系統主要包括入侵物種名錄:物種名稱、中文名、地理位置;入侵物種地理信息:產地、分布和已入侵地區;入侵物種的生物學性狀、繁殖、傳播方式、毒性、化感、危害、寄主、天敵和檢疫方法等信息。外來生物入侵信息系統可以分為下面5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未入侵北京但有潛在威脅的國內外入侵生物資料庫。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範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 農業部:防除外來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已勢在必行
    8月13日,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和通遼市人民政府在通遼市科爾沁區召開外來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滅除現場會,普及外來入侵物種的識別、危害、滅除和利用等知識,並對少花蒺藜草進行了集中滅除。
  • 中國已查清外來入侵物種288種 建監測站點1800多個
    2007年9月27日15時,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張鳳桐、質檢總局動植物檢疫監管司司長俞太尉和林業局植樹造林司總工程師吳堅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張鳳桐說,外來生物入侵主要是指外來的或者非本地的物種對農林牧漁業的生產、自然環境、人畜健康造成的危害。
  • 中國阻擊外來生物入侵
    提起生物入侵,北京園林綠化部門對兩年前美國白蛾的侵入仍心有餘悸。當時,這種於1979年開始進入我國並先後蔓延到遼寧、河北、陝西、天津等地的外來物種,竟悄然進入北京中心城區,甚至連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及龍潭公園也相繼發現它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