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樹 來源:百度圖片
在無聲的戰線,外來物種正靜悄悄地闖入。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嗎?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劉全儒接受採訪時說,治理生物入侵有物理、化學、生物三種方法。
物理方法就是採用人工拔除、替代種植的方法把入侵生物消滅。比如在南方紫莖澤蘭入侵的地區種植美人蕉和草果往往能控制紫莖澤蘭的生長,而美人蕉既可以觀賞又可以作為豬飼料,草果可以作為調料和中藥材,實現很好的替代種植。北京順義針對豚草採取了人工拔除的方式,現在分布範圍已大大減少。
化學方法就是用除草劑,但會對土壤環境造成汙染。生物方法則是利用入侵生物的天敵來消滅入侵生物。比如,北京林業部門在大興、通州、平谷、順義、懷柔、昌平、房山等12個京郊區縣陸續投放了5億隻周氏齧小蜂用以防治美國白蛾。但劉全儒認為引入一種新的物種作為入侵生物的天敵,會不會造成新的生物入侵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但是與治理相比,要有效應對生物入侵,預防更重要。
劉全儒認為,首先要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物種信息系統。該信息系統主要包括入侵物種名錄:物種名稱、中文名、地理位置;入侵物種地理信息:產地、分布和已入侵地區;入侵物種的生物學性狀、繁殖、傳播方式、毒性、化感、危害、寄主、天敵和檢疫方法等信息。
外來生物入侵信息系統可以分為下面5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未入侵北京但有潛在威脅的國內外入侵生物資料庫。要對有潛在威脅的外來入侵此物種進行及時的監測預警,必須建立國內外有害物種的信息系統,特別是在地理位置和生態特點上與北京比較相近的國家和地區的這種信息更需要重點建立資料庫。
二是建立已經入侵北京的外來物種資料庫。對於已經入侵到北京的外來物種更需要建立信息資料庫。現在已經初步查明入侵北京的外來物種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如豚草、三裂葉豚草、毒麥、假高梁等。它們都被我國列為檢疫雜草。還有些外來物種的危害性尚未明顯表現出來,如火炬樹。對這些物種決不能失去警惕,必須立即詳細建立它們的信息資料庫。包括原產地、分布、已經入侵的國家和地區;入侵我國和北京市的時間;目前在北京的分布狀況;生物學性狀;已經造成的危害程度;防治的措施和效果等等。
三是建立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治方法和技術資料信息庫。對目前國內外防治外來入侵生物的方法技術都要進行廣泛的收集和整理,包括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各種措施,以便作為技術儲備。
四是建立專家信息資料庫。專家在防治外來生物入侵中的作用極為重要,但是,由於外來生物入侵所涉及的問題非常多,決不是少數專家能夠解決的。因此,需要對有關的國內外不同領域專家的信息進行收集,建立專家資料庫。同時需要從專家資料庫中選拔少數專家,成立專家顧問團,定期對外來生物的入侵性進行風險評估,在此基礎上提出預警建議。
對一些還不清楚是否會成為入侵物種的外來生物,要利用外來生物風險評估實驗基地進行實驗種養,然後,作出風險評估,作為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決策依據。
五是建立信息系統的連結與發布機制。上述各種信息資料庫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國內及國外的有關信息系統進行連結,建立起國際國內的開放信息網絡,資源共享、資源互補,以達到有效而及時地對外來生物入侵進行監測和預警的要求。
在這些基礎上,還要建立完善的入侵風險評估和監控系統。它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監控網絡、建立對外來入侵生物的風險性評估機制、建立對外來入侵生物的普查制度和開發監測控制外來生物入侵的方法技術,以及制定對外來生物入侵的應急控制預案等內容。
同時,為了保證上述預警和監控系統正常有效地運行,必須建立完善的保障支持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立法、科技投入、科學普查和民眾參與及經費保障等幾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