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生物水葫蘆可治理北方流域水華

2021-01-20 中國水網

實際上,很多外來入侵的物種,比如水葫蘆,在長江以南都蔓延泛濫成災,但在北京,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京冬季氣溫比較低,這些外來物種無法越冬。 

水葫蘆,又名洋水仙,學名鳳眼蓮,俗稱布袋蓮、水荷花、假水仙,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水上部分一般高30至50釐米,葉柄下部膨大形似葫蘆,因而得名。水葫蘆是在100多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生物移民」,憑藉它超強的繁殖能力,在國內很多水域都可見其子孫,是外來入侵生物的代表,屢屢釀成環境事件。2007年4月,福建發生了中國的第一次水葫蘆暴發事件,自閩江上遊來襲的水葫蘆覆蓋水口大壩整個庫區,面積近2400畝。隨後,水葫蘆這個名字不斷出現在各地報紙上,水葫蘆也稱為入侵植物的代表,連桂林灕江一帶的水域也遍布水葫蘆綠毯。據學界的保守估計,光清理水葫蘆每年就得耗資億元。外來生物每年給中國帶來的損失,更是數以千億計。 

2007年7月,北京後海西南角引進了大片的水葫蘆。北京市水務部介紹,種植水葫蘆是為了改善水質,拯救易發水華的後海。而水葫蘆具有龐大的根系,不斷從水中吸收氮、磷等營養元素,能抑制同樣吸取這些營養元素的藻類生長。有報導稱,在合適的生長條件下,1公頃的水葫蘆可以吸收800人一天排放的氮、磷等元素,而常規的汙水處理廠不可能如此有效地去除這些可溶性營養物質。 

雖然水葫蘆惡名昭著,但是北京用水葫蘆來「以毒攻毒」也還是相當有效。劉全儒教授介紹說,水葫蘆引進後,夏季可以增加水體景觀,冬季,水葫蘆在北京是無法越冬的,所以不會在北京泛濫。不過有一個問題還需要提醒,「每年冬季前一定要把小部分的水葫蘆留著做種苗」。 

 

編輯:羅宇

相關焦點

  • 水華和外來入侵物種治理應納入新版綠債目錄
    日前,中國綠髮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委員會(BASE)針對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徵求意見稿》,反饋了六項原則、以及55條修訂建議。其中,就包括將水華的治理納入綠色債券目錄。
  • 水華和外來入侵物種治理應納入新版綠債目錄,綠會BASE建言三部門
    日前,中國綠髮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委員會(BASE)針對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徵求意見稿》,反饋了六項原則、以及55條修訂建議。其中,就包括將水華的治理納入綠色債券目錄。水華,是指伴隨著浮遊生物的驟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間接發生的現象。
  • 長江支流「水華」現象如何調控
    「水華」現象是流域水體藍藻過量繁殖所形成,藍藻是一種原始而古老的藻類原核生物,常於夏季大量繁殖,腐敗死亡後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據專家研究表明,「水華」出現,會加劇水質惡化,對魚類等水生動物,以及人、畜均有較大危害,嚴重時會造成魚類的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大量死亡的藍藻屍體分解時消耗氧氣,造成魚類窒息死亡。
  • 珠江水葫蘆成災 外來物種入侵致年損失千億(圖)
    這再度敲響了外來物種入侵的警鐘。水葫蘆是在100多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生物移民」,憑藉它超強的繁殖能力,在國內很多水域都可見其子孫,是外來入侵生物的代表,屢屢釀成環境事件。  事實上,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像水葫蘆這樣的外來入侵物種釀成的環境事件層出不窮,幾乎隨處可見它們製造的「麻煩」,如廣東的福壽螺、西雙版納的飛機草、新疆博斯騰湖的河鱸、東北的三裂葉豚草……據學界的保守估計,光清理水葫蘆每年就得耗資億元。外來生物每年給中國帶來的損失,更是數以千億計。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水葫蘆」(2月1日攝)。「水葫蘆」原產於南美洲,20世紀初作為一種觀賞植物引入我國,後作為豬飼料推廣種植,因其大量繁殖,常常布滿整個江河湖面,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缺氧和陽光不足而死亡,破壞水中生態平衡。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 巧妙增肥「脹死」水葫蘆 養魚人再不用愁水葫蘆肆虐了
    出處:華西都市報        瀏覽量: 24754 次 我要評論   南充養魚人的「偏方」被四川省科研人員破解,成為治理外來入侵生物新絕招殺滅一畝水葫蘆所需的生長抑制劑成本
  • 湖北省政府召開漢江流域水華形勢分析會
    3月4日,湖北省政府召開漢江流域水華分析會。副省長趙斌要求相關部門和漢江沿岸政府高度重視漢江水華現象,認真分析水華形成的深層次原因,加強預防減災,做好應急預案工作。  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近年來漢江流域水華發生、變化的趨勢及其成因。
  • 繼水葫蘆之後,又一物種入侵我國,農村近半物種因它消失
    因為當一個外來入侵物種引入到我們國家後,很有可能會因為不能適應新環境而被排斥在系統之外,也有可能會因為新環境當中沒有能夠相互抗衡或者制約它的生物,而讓引進的入侵物種成為一個真正的入侵者,最終打破了我國長久的生態平衡,嚴重時可對我國的本土生物造成嚴重傷害,最終導致我國的經濟損失。
  • 邕江發現生性兇猛的外來物種鱷龜,千萬不要隨意放生外來生物
    據粗略統計,其中入侵南寧市的魚類外來物種有7-8種,林業害蟲類外來物種有5-6種。福壽螺福壽螺又名大瓶螺,蘋果螺,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國,2003年3月被列入首批入侵我國的16種外來物種「黑名單」。
  • [鳳眼蓮]水葫蘆
    鳳眼蓮,(拉丁文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屬於雨久花科、鳳眼藍屬的一種漂浮性水生植物。亦被稱為鳳眼藍、浮水蓮花、水葫蘆、布袋蓮。
  • 水葫蘆入侵中國幾十年,威脅河流航運,為何如今卻莫名其妙消失?
    外來物種入侵是一件十分頭疼的事情,國際社會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就常常因為遭遇到各種物種泛濫的危機而焦頭爛額,每年光是處理泛濫成災的物種都要花掉許多精力和金錢。就像我們國家在處理水葫蘆入侵的時候 ,便是如此。
  • 學者稱中國外來有害生物近600種 威脅生態安全
    據此前媒體報導,外來物種入侵對中國的生物多樣性、農牧業生產和人民群眾健康構成巨大威脅,甚至制約著中國的生態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外來生物入侵的現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可以說,外來物種入侵已是輿論中的老話題,但是為何又屢禁不止?
  • 以前河道上泛濫的水葫蘆,為何慢慢消失了?
    據統計,時至今日,我國的外來入侵物種達到660餘種,其中有71種對我國的生態系統已造成或者具有潛在威脅記錄在《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福壽螺是外來入侵物種也就算了,口感不好,身上寄生蟲多,還容易導致人們感染管圓線蟲病。不過原來國人餐桌上最愛的小龍蝦、牛蛙、羅非魚也榜上有名,是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 太湖流域水質向好 總磷濃度、藍藻水華仍待改善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供圖中新網上海9月8日電 (鄭瑩瑩)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8日在上海組織召開太湖流域支撐保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水利工作座談會。據會上披露的消息,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十多年來,在流域經濟總量翻番、人口增加一千多萬的背景下,流域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距離「還太湖一盆清水」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太湖總磷濃度高、藍藻水華多發頻發兩個方面。
  • 全國已發現外來入侵物種增至660多種,棄用後「黑化」的豬飼料上榜
    棄用後「黑化」的豬飼料水葫蘆在上海曾大量分布於蘇州河、黃浦江等水域及金山、青浦、松江、嘉定等區的河道中,通過多年不懈的治理,水葫蘆大規模現身的頻率得到了有效遏制。水葫蘆其實是原產巴西的入侵物種,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後大量逸生,逐漸在上海等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面作威作福。
  • 繼水葫蘆後,又一個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尚未發現天敵根治困難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外的經濟交流越來越多,有利有弊,優點是給了中國更多的經濟發展機會,缺點是給我們國家帶來了更多外來物種入侵的危險。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美食國家,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是可以吃的。現如今非常受歡迎的小龍蝦以及牛蛙都是外來入侵物種,但是被中國人用吃的方式解決了,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物種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其中很多物種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對經濟發展也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 呵護溼地,防控外來生物入侵
    由於對灘涂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嚴重影響,2003年,我國正式把互花米草列入16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並進行大範圍控制,但治理至今仍是難題。  互花米草在我國沿海地區的泛濫,只是溼地生物多樣性遭遇外來威脅的一個縮影。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貨物仍通過水路運輸。
  • 湖北之聲報導:系列報導《2020,湖北三農觀察》第六篇:根治長江流域...
    曾幾何時,水花生、水葫蘆一度蔓延長江流域水域,堵塞河流、惡化水質,甚至嚴重到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物種大面積死亡,成為長江流域水域的「生態之痛」。近日記者走訪長江流域荊州段、宜昌段等重要水域發現,在一種被當地人稱為「甲蟲大軍」的抗擊下,水花生蔓延的現象得到根本遏制。那麼這種「甲蟲大軍」能否持續發揮作用?其他生態汙染能否也採取同樣方式治理?
  • 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但當一種生物傳入並在脫離了人為控制後,能在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分及傳播條件下大肆擴散蔓延,形成大面積單優群落時,就會危及本地動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外來入侵物種會因為改變侵入地的自然生態系統、降低物種多樣性而對當地社會、文化甚至人們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 專家稱太湖藻類水華可能持續近5個月
    對於此次太湖大規模藍藻爆發影響自來水供應問題,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站長胡維平稱,「藍藻汙染」早在4月份就已經爆發了,他們在本月初就擬定了原因分析及應急治理方案建議,提出提前採取措施,全面控制藍藻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