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增肥「脹死」水葫蘆 養魚人再不用愁水葫蘆肆虐了

2020-11-26 中國水產養殖網

巧妙增肥「脹死」水葫蘆 養魚人再不用愁水葫蘆肆虐了

2012-12-02 09: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華西都市報        瀏覽量: 24754 次 我要評論

  南充養魚人的「偏方」被四川省科研人員破解,成為治理外來入侵生物新絕招殺滅一畝水葫蘆所需的生長抑制劑成本120元左右,還能就地發酵轉化為有機肥料據農業部統計,我國有40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00億元。



  無錫日撈水葫蘆超百噸;珠江主航道一日清理495噸;瀘州瀘縣瀨溪河、龍溪河近10公裡綠汪汪一片……水葫蘆汙染河湖水的事件,每年都在我國大江南北上演,每年我國打撈水葫蘆投入的資金高達5億至8億元。

  昨日,記者從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童風處了解到,該所依靠「敏感性原理」給水葫蘆噴施過量的營養物質,「脹死」它們,達到消滅的目的。

  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該所還探索出了生物消滅水花生和紫莖澤蘭這兩種外來入侵生物的方法。今年,該技術被評為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自配藥劑&nbsp魚塘裡的水葫蘆消失了

  童風辦公室的電腦裡,保存了大量研究、滅殺水葫蘆的圖片和資料。

  「其實,我並不是首個提出『脹死』水葫蘆的人。」童風說,5年前,退伍軍人塗登明回到南部縣鄉下養魚。水葫蘆侵佔了他的魚塘,魚兒缺氧,不是死了,就是長不好。

  塗登明想了很多辦法,但是水葫蘆依然瘋長。直到有一天,塗登明妻子給桃樹配藥時,不小心投放了過量生物調節劑,導致桃葉全枯敗。受此啟發,塗登明如法炮製,用新兌出來的藥竟然把水葫蘆殺死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南充市專利事務所領導發現塗家的池塘裡竟然沒有水葫蘆,進而了解到塗登明自創方法剿殺水葫蘆,幫他申報了專利,後被成都一家公司購買。

  水葫蘆是被「脹死」的,但是其中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塗登明說不清楚。2009年,這個任務落到了童風的身上。

  破解原理&nbsp做實驗「脹死」30盆水葫蘆

  「解剖」塗登明的專利技術時,童風意外發現水葫蘆對幾種成分非常敏感。「一方面,它們喜歡吸收這些成分;另一方面,把這些成分吸收過量了它們就會死。」童風說,當時,「敏感性原理」閃現在他的頭腦裡,這就是破解消滅水葫蘆難題的原理。

  從理論入手,童風先構架了一整套技術方法。單一元素方案設計了9種,複合配方方案又做了5種,每種方案又配了6種不同濃度的營養液。

  為了方便觀察,童風把實驗室設在自家露臺上。他從超市買來30個塑料盆,到活水公園撈了一堆水葫蘆,養在塑料盆裡。接下來,他嘗試給水葫蘆噴施不同種類及不同劑量的營養成分,觀察水葫蘆的變化。

  幾個月後,他試出了一種最快的方案:噴施他配好的一種生長抑制劑兩小時後,水葫蘆的葉片就開始脫水枯萎。同時,童風又對水盆裡的水質進行了檢測,發現水質並沒有受到影響,他終於放心了。

  殺死一畝水葫蘆&nbsp成本120元

  「脹死」水葫蘆的方法在塑料盆的實驗室成功後,童風的實驗拓展到資陽一條密布水葫蘆的河流。給那片水域的水葫蘆噴灑了一些營養成分3小時後,童風提出去看看水葫蘆有沒有變化。結果令大家大吃一驚:水面上大片碧綠的水葫蘆全都蔫了。童風的試驗又做到南充、自貢、廣州等地,也都成功了。水葫蘆含鉀量達到4-6%,童風又研發出「重金屬相對失效處理劑」,可將死去的水葫蘆轉化成有機肥。

  至此,童風總結出「快速殺滅、及時打撈、就地發酵、資源利用」的水葫蘆快速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在氣溫20-30℃的天氣,在12-48小時,即可達到90%以上的殺滅效果,3-5天即可有效殺滅水葫蘆。而且,殺滅一畝水葫蘆所需的用藥成本僅120元左右。

  從2009年以來,這種方案在省內外進行水葫蘆生長抑制劑的推廣應用。2010年1月,童風參與研製的水葫蘆生長抑制劑在尚比亞「卡富埃峽」水電站水庫做水葫蘆治理示範;今年,該技術被評為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根據農業部的初步統計,我國有40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200億元。

  通過研究,童風還發現,「脹死」的方法不僅適宜於水葫蘆,還適宜於水花生和紫莖澤蘭這兩種外來生物。目前,童風和他的團隊還正在進行示範性試驗。童風說,利用敏感性原理「脹死」植物,或許是打開治理外來入侵物種的一把金鑰匙。

  同時,童風也強調「並不是所有外來入侵物種都有害,關鍵是我們要認識到它們的特點以及可利用的價值。」水葫蘆不僅可以用來制肥料,還有淨化水體等用處。

  通過科學研究,童風還發現紫莖澤蘭發熱量甚至高過優質煤。他認為這種瘋狂生長的外來入侵植物也可以製成生物燃料,幫助質量不夠好的煤炭燃燒得更充分。

  因此,童風也呼籲更多科研工作者研究外來入侵物種,爭取把這些外來入侵生物變成有利用價值的寶貝。(記者&nbsp席秦嶺&nbsp實習生&nbsp夏芯)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水葫蘆能在室內養嗎?水葫蘆怎麼養?
    水葫蘆,還有個美麗的名字——鳳眼蓮,雨久花科、鳳眼藍屬浮水植物。水葫蘆特別喜歡溫暖潮溼、陽光充足的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水葫蘆雖普通,但養上一株也有不錯的觀賞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水葫蘆能在室內養嗎,水葫蘆怎麼養。
  • 水葫蘆入侵我國多年,為何如今很少看到?原來是敗給了中國專家
    曾經在農村地區隨處可見的水葫蘆,就屬於入侵類植物,它入侵我國多年,為何如今卻鮮少看到?原來是敗給了「中國專家」。水葫蘆它可以淨化水質,也能夠當成觀賞性植物,它開出的花朵為紫色,配上綠色的枝葉看起來非常漂亮,原本中國並沒有水葫蘆,它是從國外引進,本來也是為了淨化水質美化環境的作用,誰知道它一生長起來就止不住,水葫蘆是無性繁殖,為此很快就能形成一片。
  • 原本入侵中國的水葫蘆,如今都去哪了?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生物入侵這個詞語,生物入侵其實是入侵的生物,正是由於缺乏天敵的制約,往往呈現爆發式地生長,搶奪資源,壓縮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進而導致生態失衡,甚至危及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生態平衡,所以導致生物系統崩潰,生物入侵對環境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們中國曾經被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
  • 珠江水葫蘆成災 外來物種入侵致年損失千億(圖)
    水葫蘆繁殖速度快,治理不能單靠打撈 羊城晚報記者 陳文筆 攝水葫蘆肆虐河道,龍舟舉步維艱 寧彪 攝  7月17日,密密麻麻的水葫蘆(也稱「水浮蓮」)一夜之間湧進珠江廣州段,把江面鋪得如草地一般,讓人驚呼水葫蘆泛濫成災了。
  • 原本在我國泛濫的水葫蘆,現如今怎麼消失了?
    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水葫蘆的生存能力這些新長出的個體又可以繼續繁衍,用不了太久,水面上密密麻麻地都是水葫蘆的植株。成年的水葫蘆象甲每天可取食大量的水葫蘆葉片,使得水葫蘆光合作用減弱,以至於生長發育遲緩,所以無法泛濫。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5/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閩江段水口庫區灣口村村民向記者展示生長極為迅速的外來植物「水葫蘆
  • 水葫蘆到底是怎麼入侵各個國家的?
    相信很多人都會見過或者聽過「水葫蘆」,一種浮水草本。水葫蘆,學名也成為「鳳眼藍」,原產於巴西,1844年在美國博覽會上一舉成名,被喻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確實,在風中亭亭玉立的淡紫色花朵著實招人喜愛。但是如果想起支撐起它們的是蓮座一般的密不透風的叢葉,它還依舊美麗嗎?想必更多的是厭惡。
  • 以前河道上泛濫的水葫蘆,為何慢慢消失了?
    水葫蘆又被稱為是鳳眼蓮,它長著色澤美麗的藍色花朵,形如鳳眼,漂浮在水面上,別有風情。由於其外觀美麗,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在100多年前也被引入了我國作為觀賞性植物。而且在一些重金屬厲害的河道或者水體,水葫蘆可以吸收河道的重金屬和汙染物,可以說是很好的植物。
  • 外來生物水葫蘆可治理北方流域水華
    實際上,很多外來入侵的物種,比如水葫蘆,在長江以南都蔓延泛濫成災,但在北京,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京冬季氣溫比較低,
  • 曾經泛濫成災的「水葫蘆」,現在怎麼都不見了?外來物種再次敗北
    十幾年前,大家可能都知道水葫蘆泛濫的事情。但是現如今,我們在江河湖泊裡,卻很少見到水葫蘆的身影了。水葫蘆原產地是巴西,但是它現在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紮根,成為一種臭名昭著的外來入侵物種。只要是有水的地方,不管是熱帶,亞熱帶還是溫帶,水葫蘆都能生長繁殖,一個夏天就足以長出一大片,將整個池塘水面遮得嚴嚴實實。因為水葫蘆生長實在是太快了,封閉水面後造成水中的含氧量下降,大量魚類會因此死亡,過不了多久水就會變得又黑又臭,成為一片只有水葫蘆的黑暗世界。
  • [鳳眼蓮]水葫蘆
  • 水葫蘆——鄉下的孔雀花,卻是入侵物種
    水葫蘆孔雀花別名: 水葫蘆、水浮蓮、鳳眼蓮、水葫蘆苗、布袋蓮、浮水蓮花水葫蘆的莖中部膨大成囊狀或紡錘形,是有點像葫蘆了,中間是空的,以前我們會在包粽子的的節日,去撈這個水葫蘆放在岸邊,自然曬乾,然後拿這個莖去捆粽子。
  • 長江漢江武漢段「水葫蘆」入侵 專家:需加強管控
    據了解,打撈「水葫蘆」的工作是由武漢市城管委水上管理處負責,水上管理處根據多年治漂經驗,採取「全線巡查,重點清理」的方法,啟用機械化打撈設備,日清理「水葫蘆」300噸,並在水面布設油欄、阻截導漂,防止水生植物大面積囤積,汙染水質。 「從江面上往下漂流的水葫蘆,對航道構不成威脅。」
  • 當年強勢入侵中國的水葫蘆,曾經鋪滿河道,現如今都去了哪兒
    水葫蘆含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也有不少人吃過水葫蘆,紛紛表示味道不太好。但是對牲畜來說它們卻是大補之物,人間美味。家裡養的有牲畜的農民,他們喜歡在河道裡打撈水葫蘆,一般不會直接餵給牲畜吃,因為水葫蘆中水分很高,直接吃容易引起牲畜腸胃不適。通常都是風乾之後餵給牲畜吃,秋冬之際,沒有青草,還可以用作儲備糧。一些大的飼養場,則是將水葫蘆經過發酵、乾燥等工序,然後再將其打磨成粉餵給牲畜吃。
  • 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極大,「水葫蘆」與之相比也不過如此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潤著萬物的生長;綠色是生命、和平、青春的象徵,它給人以希望。然而,當整片水域被密密麻麻的綠色水生植物覆蓋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卻是觸目驚心和絕望嘆息。很多人可能以為我說的會是水葫蘆或水花生吧?
  • 水葫蘆入侵中國幾十年,威脅河流航運,為何如今卻莫名其妙消失?
    水葫蘆原產地在南美洲的巴西。1844年時,在美國博覽會上,水葫蘆作為一種觀賞性花卉出現,因其鮮豔的外觀而受到各國植物愛好者的喜愛,還被譽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當時,便有很多國家紛紛引進水葫蘆。而在原產地巴西,因為受到生物天敵的控制,水葫蘆僅以一種觀賞性種群零散分布於水體。我國引入水葫蘆,並受水葫蘆泛濫成災問題困擾幾十年中國引入水葫蘆的時間也很早,在1901年時在我們國內便有了水葫蘆引種栽培,現今廣泛分布在長江、黃河流域以及華南地區的各省份。
  • 引入中國百年的水葫蘆,曾在各水域泛濫成災,為啥如今都不見了?
    外來物種入侵事件,雖然我們經常聽說有關國外的物種入侵,比如美國的亞洲鯉魚或者是澳洲的野兔入侵,但中國的入侵物種,很多人可能都不大了解,但有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大家一定知道,它就是水葫蘆。水葫蘆的學名叫做鳳眼藍,這是一種原產於巴西的物種,它是一種觀賞性植物,1844年在美國的博覽會上曾被喻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也因此鳳眼藍開始被各國引進,它美麗的花冠,受到各國的歡迎,但是很多人沒有想到,鳳眼藍在巴西只是零散地分布在水體中,這是因為有天敵的存在
  • 曾經入侵中國的水葫蘆,如今都去哪了?網友:這就是國人的智慧
    曾經入侵中國的水葫蘆,如今都去哪了?網友:這就是國人的智慧提起水葫蘆,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知道,而且也都親眼目睹過。水葫蘆是一種侵佔地盤能力十分強的植物,只要河流或者池塘出現一個水葫蘆的身影,那麼過不了多久,整片區域都會繁衍成水葫蘆。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這些水葫蘆越來越少見了,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 曾經入侵中國的水葫蘆,為何都消失了?網友: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眾所周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有屬於它們的一個生物鏈,而如果出現了入侵的外來物種,這個生物鏈之間的平衡,就會因此被打破,像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水葫蘆了。曾經我國的池塘、河流等地區,都出現了大量的水葫蘆,導致很多魚類窒息而亡,但是現在水葫蘆卻很少再看見,基本上都消失了,這是什麼原因所致呢?
  • 曾經「入侵」中國的水葫蘆,現在去哪裡了?網友:跟我們作對很慘
    網友:跟我們作對很慘眾所周知,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生存的規矩,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物種,它們的生存環境決定了它們的發展,但是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都存在著一種微妙的聯繫,也有人稱之為是平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物種平衡」,不同的物種都有一定的數量,它們在自己的生物圈中過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