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2020-12-05 農民日報

生物入侵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以上。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

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同時也是難題之一,防範農林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亟待獲得社會各界更多關注。

檢驗檢疫人員在福建省福清市上逕鎮海頭村向村民講解外來有害生物福壽螺的危害。新華社發

外來物種入侵事件頻繁發生

隨著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交通網路貫通,人員流動日趨頻繁,農林產品貿易量激增,外來有害物種逐漸突破原有地理隔離和生態屏障,在不同國家及生態區域間遷移的機會大大增加,傳入的頻率和擴散的速率大大加快。

根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的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已經入侵我國農業和林業生態系統的外來生物有630多種,其中發生面積較大、可以產生明顯危害的就有100多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我國深受其害的就佔了50種。

近年來,外來生物入侵農林的新發疫情頻頻出現。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至2013年,外來物種入侵事件發生頻繁,平均每年新增入侵7~8種,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30~50倍。這些新發農林入侵物種事件主要發生在沿海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例如廣東、海南、北京、廣西、遼寧、上海等,佔全部新發疫情的七成以上;其次是與他國毗鄰的、有陸路接壤的邊境地區,例如雲南、新疆等,佔比兩成。

這些新發的農林外來入侵物種主要來源於北美洲和亞洲,其次來自南美洲、中美洲、歐洲和非洲。體型比較小的昆蟲及蟎類種類最多,佔到六成以上;其次為農林作物的外來病原物,佔比兩成以上;入侵雜草佔比約兩成。其中,有的可能對我國農林健康發展造成毀滅性打擊,例如煙粉蝨、椰心葉甲等入侵昆蟲,梨枯梢病、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等入侵病原物,薇甘菊、黃頂菊、長芒莧等入侵植物,還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紅火蟻等惡性物種。

對經濟、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往往會改變原有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打亂生態系統的原有結構與功能,不但給農業林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有統計顯示,僅紫莖澤蘭、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等13種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農林生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570多億元。原產於北美洲的扶桑綿粉蚧是世界棉花、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蟲。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扶桑綿粉蚧的危害,棉花常年減產30%~60%,秋葵減產90%以上。2008年,這種外來入侵害蟲在我國廣東被發現,目前已入侵我國15個省(市),其中既包括主要棉產區新疆、山東、河北等,也包括主要蔬菜生產基地雲南、廣東、山東等,可謂潛在威脅巨大。

生物入侵還會導致嚴重的、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它不僅降低本地物種的遺傳多樣性,還可能使群落結構趨於簡單,功能弱化,物種多樣性下降。被稱為「破壞草」的紫莖澤蘭入侵我國西南部5年以後,被侵入地的物種數量由入侵初期的13科33種減少到5科5種,物種豐富度下降了約85%。入侵短短1年,與之相伴而生的本地植物覆蓋度便由90%以上下滑為不足50%;入侵3年後,本地植物的覆蓋度嚴重下滑到不足10%,由此產生的對宜林荒山、經濟林地、放牧草地、休耕地等的植物群落多樣性的不利影響顯而易見。

一些農林外來入侵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例如,豚草和三裂葉豚草均為惡性入侵雜草,二者的花粉可引發人類過敏性皮炎和支氣管哮喘等病症。在豚草大規模入侵發生區域,一到開花時節,過敏體質的患者便會出現奇癢、咳嗽、哮喘等症狀,嚴重的還會並發肺氣腫等疾病。又如難以防治的紅火蟻,常把巢穴建在居民區附近,當受到人畜幹擾時,蟻群便以蟄針攻擊。人如果被紅火蟻叮蜇,輕者皮膚出現瘙癢、疼痛和紅腫,過敏體質者則可發生全身性紅斑、頭痛、淋巴結腫大等反應,甚至引發過敏性休克乃至死亡。在我國南方區域,紅火蟻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農事操作和戶外活動,並在部分地區造成農田棄耕、家畜受到攻擊蜇咬、敏感人群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等問題。

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迫在眉睫

近5年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13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生物滅除行動,包括紫莖澤蘭、豚草、福壽螺、水花生、水葫蘆、薇甘菊等。然而,對農林有害生物入侵的防範和治理仍然任重道遠,加快立法進程以提高公眾防範意識,開展入侵生物早期預警、檢測監測、緊急處理和防治技術創新研發,迫在眉睫。就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加快立法進程,讓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防範得到進一步重視。我國現行的動植物檢疫法和衛生檢疫法等只針對已知特定的有害生物進行檢疫,農業法、種子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則未明確涉及如何防範外來生物入侵。總的來看,目前還缺乏統一的防止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規。

其次,加強社會宣傳引導,提高公眾防範意識。生物入侵需要特定媒介,有時個人不經意的行為就會造成生物入侵的嚴重後果,因此防範生物入侵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建議加大媒體宣傳和社會引導力度,使公眾認識到生物入侵的危害性。例如,不得隨意攜帶新鮮水果、蔬菜、花卉、種子、種苗等生物品類由一國進入另一國;不想飼養食人魚、蛇、巴西龜等外來物種時,一定要主動交給當地漁政、動物園、生物研究所等機構進行妥善處理,不得自行隨意放生,以免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最後,加強防控策略研究,完善風險評估制度。有關部門應建立統一的協調管理機構,長期跟蹤監測,制定策略預防新的生物入侵事件發生。對於已經入侵的外來有害物種,應研究與建立防控技術體系,綜合運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遺傳調控等,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可持續控制。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高雅

更多精彩內容

下載農民日報新聞客戶端

三農|資訊|問答|直播|報紙

掌握三農動態

見證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    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同時也是難題之一,防範農林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亟待獲得社會各界更多關注。
  • 聚焦外來生物入侵
    但值得注意的是,引入外來生物是柄雙刃劍,我們在大量引進有益外來生物,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繁榮、豐富了人民生活的同時,一些外來有害生物也藉機悄然「竄入」,對我省經濟、生態和社會安全等構成了危害。  針對這一問題,經過反覆醞釀,前不久,經省政府同意,我省正式出臺了 《山西省農作物有害生物及農業外來生物入侵災害應急預案》。
  • 湖南省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實行省、市、縣三級負責制,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實施分級控制、分級管理。(3)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宣傳普及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疫情和外來生物入侵應急知識,不斷提高公眾生態安全意識。加強檢驗檢疫,開展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增強防範能力,有效阻止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和外來入侵生物進入、定殖和擴散蔓延。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防控外來物種入侵  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廣西近兩年出現的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入侵物種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嚴重 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日益增多,給我國生態環境和農林業造成嚴重危害,尤其近年來隨著現代物流業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迅猛發展,外來生物入侵的途徑增多,防控形勢更加嚴峻。筆者認為,新形勢下防控外來有害生物亟待發揮群眾力量,動員全民共同參與。
  • ...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南寧市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
    把應對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實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強基礎工作,完善網絡建設,增強預警分析,做好預案演練,提高防範意識,將預防與應急處置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控制危機,力爭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將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堅持資源整合的原則。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廣東北江發現的外來入侵生物「怪魚」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2008年到2010年,原環保部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物種調查顯示,我國共有488種外來入侵物種。「這次的數據較10年前增加了三成以上。」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怪魚」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董金皋表示,由於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有害生物,如水花生、福壽螺等。這些入侵物種改變了原有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在我國涉及面越來越廣。全國多省份有生物入侵發生,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生態系統。
  • 呵護溼地,防控外來生物入侵
    為了保持船舶的平衡,幾乎所有的貨輪都需要在艙底加水,於是,難以計數的水生動植物卵、種子或微小個體便藏匿其中,跟隨貨輪漫遊到千裡、萬裡之外,成為溼地環境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徑。至於人們基於各種目的有意引種而造成溼地生物入侵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因此,溼地生態系統的入侵生物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發生範圍廣。
  • 400多種外來生物入侵中國 經濟損失加重
    針對我國外來生物入侵預防與管理而舉辦的首次國際會議日前在京舉行。經過為期3天的會議討論和交流,形成了我國外來生物入侵預防與管理的國家發展策略行動框架報告。     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新形勢下,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所引發的生物災害和生物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和凸現。
  • 整治外來有害生物 守護生態安全
    一直以來,加拿大一枝黃花是國家重點監管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近日,在太倉市人民檢察院的推動下,該市各鄉鎮開展了一場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圍剿行動,截至目前共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1000畝。同時,該市各鄉鎮還舉一反三,對水葫蘆、福壽螺等其他外來生物進行整治,共捕撈福壽螺25公斤,清理覆蓋水域面積1萬平方米的水葫蘆400噸。
  • 學者稱中國外來有害生物近600種 威脅生態安全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吳合琴 呂春榮)近日,一則北京截獲箭毒蛙的消息,再次引發公眾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關注。近年來,一些寵物愛好者為滿足獵奇心,開始養蜘蛛、螞蟻、巴西龜、食人魚等另類寵物,而今一些外來物種經常「反客為主」,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威脅到民眾人身安全。截至2015年底,確定入侵中國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80餘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要警惕這些生物!
    原標題: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義烏有20種外來入侵有害植物 多為雜草遍布13個鎮街
    其實,加拿大一枝黃花只不過是「外來入侵有害植物」中的一種。記者昨天從義烏林業有害植物普查工作組獲悉,根據野外調查研究和對大量文獻資料的整理分析,初步確定義烏共有20種外來入侵有害植物,危害較大的超過80%。  「有害植物不僅會危害農作物,給農林牧漁業生產造成一定損失,還會影響人的健康,甚至會破壞生態平衡,對地區生態安全造成威脅,進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 【碰到「東風螺」要注意啦】是外來入侵有害生物之一
    有人懷疑是外來入侵生物「非洲大蝸牛」。6月8日傍晚,記者走訪東湖路一帶發現,地上有不少「大蝸牛」,小的也有拇指大小,大的接近小孩子的拳頭,它們爬行在潮溼的地面或植物上。在一些綠化帶底下,數量比較多,它們爬過的地方,留下一些白色的痕跡。附近居民說,此前他們曾組織滅殺過,用腳踩,用棍子敲,「但作用不大,過幾天不知又從哪爬出來了,繁殖得很快。」
  •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
    來源/版權: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1、建立和完善外來生物入侵的法規法規是對外來入侵生物進行有效監測和預警的極為重要的保障。首先,針對國外的入侵物種需要在已經制定的有關動植物檢疫法的基礎上,再把外來危害較大的物種的檢疫制定出若干分法和實施細則,制定外來植物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動物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真菌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細菌和病毒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等;各法明確被檢控的各類有害生物對象,以便從法上將有害物種堵在國門之外。
  • 哪些外來生物已經入侵北京?
    三裂葉豚草  食人魚只是一種還沒有形成入侵的外來有害物種,很多入侵的生物,給被入侵地帶來了深重災難。據統計,美國、印度、南非等國家因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達到1500多億美元、1300多億美元、800多億美元。在中國,水葫蘆、福壽螺、飛機草、河鱸等入侵生物都產生了極大危害。許多家庭當寵物養的巴西龜,是最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如果把它放生,會嚴重威脅我國本土野生龜的生存。  幾年前,時任農業部總經濟師的朱秀巖就曾經透露,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有400多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廣東北江發現的外來入侵生物「怪魚」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2008年到2010年,原環保部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物種調查顯示,我國共有488種外來入侵物種。董金皋表示,由於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有害生物,如水花生、福壽螺等。這些入侵物種改變了原有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在我國涉及面越來越廣。全國多省份有生物入侵發生,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生態系統。
  • 中國阻擊外來生物入侵
    提起生物入侵,北京園林綠化部門對兩年前美國白蛾的侵入仍心有餘悸。當時,這種於1979年開始進入我國並先後蔓延到遼寧、河北、陝西、天津等地的外來物種,竟悄然進入北京中心城區,甚至連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及龍潭公園也相繼發現它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