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沉睡的黑洞?
有一些質量特別大的黑洞處在星系中央,周圍的行星恆星不斷地被它吸進去,它們在兩星系之間噴出巨大的氣流,發出耀眼的光,照亮整個星系。
這種情況對於離我們遠的星系比較常見,它們似乎都是一些遠古星系。
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稱作活動星系核和類星體,但是迄今為止最可能的解釋是它們就是質量巨大的黑洞,吸收了周圍的行星恆星。
既然已經過了這麼久,那在那些黑洞周圍的行星恆星,能被吸收的應該都已經被吸收掉了。
黑洞不像是真空吸塵器;它們不是單純的把自己周圍的東西吸進去。它們會對周圍的物體施加重力和潮汐,對周邊物體的軌道也有影響,但是如果它們在安全的距離之外,氣體和恆星可以在黑洞周圍的穩定軌道上運行很長一段時間。
不只是一項任務:新的進展
如果上述情況對周邊所有的氣體和星體都適用,那黑洞就跟沉睡沒什麼區別了;很長一段時間就沒什麼會發生。黑洞就在那裡,然後周圍的物體圍著它轉呀轉。我們把黑洞的這個時期稱為靜默或沉睡。
但是星體會受到黑洞發出的潮汐力而且氣體之間有摩擦力,所以久而久之那些在沉睡黑洞附近的氣體和星體的能量自然會降低。
最終,這看起來就會像黑洞周邊的氣體和星體都被黑洞吸走,因為它們失去能量之後它們的軌道會變得越來越小,它們的運行速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快。
這時,黑洞就以一種神奇的方式甦醒了。
這就是目前在星系中央的黑洞正在進行的事情。它基本上就是沉睡的。有一團小氣體被吸收,它就甦醒。最新預設的是這種事會在幾年前發生,但顯然這個預設不對,因為黑洞附近沒什麼反應。
在星體逐漸死亡和宇宙持續膨脹的過程中,最後所有的黑洞都會陷入沉睡。
它們就呆在那裡,無聲的轉動。如果霍金對黑洞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黑洞就會逐漸蒸發。最終它們會完全消失,什麼也不剩下,但是這一切的發生需要很久很久,大概10^100那麼多年。
所以對於那些剛剛發現的沉睡黑洞(210億倍太陽的重量),目前什麼都不會發生。
相關知識
黑洞(英語:black hole)是時空展現出引力的加速度極端強大,以至於沒有粒子,甚至電磁輻射,像是光都無法逃逸的區域。廣義相對論預測,足夠緊密的質量可以扭曲時空,形成黑洞;不可能從該區域逃離的邊界稱為事件視界 (英語:event horizon)。雖然,事件視界對穿越它的物體的命運和情況有巨大影響,但對該地區的觀測似乎未能探測到任何特徵。在許多方面,黑洞就像一個理想的黑體,它不反光。此外,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預測,事件視界發出的霍金輻射,如同黑體的光譜一樣,可以用來測量與質量反比的溫度。在恆星質量的黑洞,這種溫度高達數十億K,因此基本上無法觀測。
最早在18世紀,約翰·米歇爾和皮耶-西蒙·拉普拉斯就考慮過引力場強大到光線都無法逃逸的物體。1916年,卡爾·史瓦西發現了廣義相對論現代黑洞模型特徵的第一個解,然而大衛·芬克爾斯坦在1958年才首次發表它做為一個無法逃脫空間區域的解釋。長期以來,黑洞一直被認為是數學上的一種好奇心。在20世紀60年代,理倫工作顯示這是廣義相對論的一般預測。約瑟琳·貝爾·伯奈爾在1967年發現中子星,激發了人們對引力坍縮造成緻密天體的興趣,認為可能能在天體物理中實現。
作者: quora
FY: 張顥葶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選文:天文志願文章組-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張顥葶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終審:天文志願文章組-
排版: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美觀:天文志願文章組-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https://www.forbes.com/sites/quora/2016/02/29/what-does-it-mean-when-a-black-hole-is-dormant/#78a7966c33b4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張顥葶翻譯自quora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運營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浩瀚宇宙無限寬廣 穹蒼之美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