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安留守姐弟成「學霸」 姐姐先上中山大學 弟弟緊隨其後上浙大
黃鑫磊(右)和同學在一起。
姐姐明年將從中山大學畢業,弟弟今年又考入浙江大學理科試驗班。家裡供出了2個學霸娃,廣安市鄰水縣的黃俊比自己在外掙了高工資還高興。但兩個大學生一年6多萬的費用,又讓他和妻子迫切希望自己能多掙一些錢,特別是在今年七旬老母親又因病動了場大手術後,這種願望更加強烈。
下午5點,當四川新聞網記者電話聯繫上黃俊時,他和兒子黃鑫磊正在火車站,準備坐車去杭州入學了。今年黃鑫磊以617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理科試驗班。「高考前我參加浙大的自主招生考試,獲得了上一本就錄取的資格。」黃鑫磊說,而她的姐姐現在已經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大五學生了。「姐姐更厲害,她明年打算考回四川,在川大華西臨床醫學院讀碩士研究生。」家裡兩個孩子都進入國內名牌大學,這對黃俊夫婦來說,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每年學費、生活費加起來,兩姐弟需要6萬多元。早些年,為了供孩子上學,黃俊和妻子不得不外出務工。「我爸媽常常是分隔兩地,不要說經常跟我們見面,他們倆也很少見面。」黃鑫磊說,從初中開始,他就住校了。就像《舌尖上的中國2》裡講到的貴州留守孩子一樣,黃鑫磊的父母一年只回家兩次,一次是暑假農忙時節,一次是春節。「忙完農活,就走了,待的時間也不長。」儘管沒有父母在身邊,但黃鑫磊姐弟倆都很爭氣,從小品學兼優。
「姐姐是我的榜樣,她成績那麼好,我也不想落後。」黃鑫磊說,特別是上高中以後,想要考上名牌大學的夢想越發強烈。「爸媽掙錢都不容易,我上高中,每個月只要500元生活費,不想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我常常是隔了幾天才吃一頓肉。這500元裡還包括我給自己買的各種複習資料。」黃鑫磊說,生活費是算著花的,儘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同學們出去玩,我常常待在學校學習。
兒子臨近高三,黃俊和妻子終於結束在外打工的日子,雙雙回到老家鄰水縣,分別在兩所工廠裡打工。「爸媽主要是為了照顧我,他們在鎮上租了套小房子,我們住在了一起。」黃鑫磊說,但是父母兩人現在工廠裡務工,兩人加起來工資僅有3000多元。「奶奶70多歲了,身體一直不好,前段時間做了手術,到現在說話都還不清楚。」
高考結束後,為了給父母分擔,黃鑫磊做起了家教。「一個月下來掙了1000多元。」這一次,去浙江大學報到,各種費用加起來他需要帶8000元。在共青團四川省委「我要上大學」助學項目幫助下,品學兼優的黃鑫磊獲得了5000元助學金。「上大學後,我希望以後也能像姐姐那樣繼續深造。但也要多去參加一些活動,做些兼職,為爸媽減輕負擔。」黃鑫磊說。
為幫助四川省今年考入大學的貧困家庭學生解決學費問題,共青團四川省委、省青基會共同組織開展了「我要上大學」—2014年希望工程助困入學關愛行動,動員社會力量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圓夢大學。活動啟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據悉,去年「我要上大學」累計資助貧困大學新生2544人,資助金額共計1272萬元。
(記者 陳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