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犀牛鳥」計劃:騰訊如何打造自己的科學院?

2020-12-05 AIPharos月光社

文/趙家鵬

騰訊的企業文化中,有著四種動物形象:長頸鹿、海燕、犀牛鳥與鸚鵡螺。

在騰訊內部,它們被稱為「四大神獸」,印在每一個員工工牌背面。每一種神獸,都代表了騰訊倡導的一種價值觀。

其中,犀牛鳥是一組形象,分別是一頭俯首的犀牛和其背上的鳥。這組在大自然通過相互協助而共同生存的動物,被這家科技巨頭視作「合作」的象徵。

騰訊自然是那頭碩大的犀牛,可它背上的鳥是誰?

應該是青年科學家。

2013年,騰訊與中國計算機協會合作發起了面向青年學者的「犀牛鳥」基金。在接下來的六年時間,以「犀牛鳥」為名的計劃先後出爐。這些計劃構成了騰訊產學結合的龐大體系,它被稱為:「犀牛鳥產學合作協同育人」計劃。

按照騰訊官方說法,這個計劃的目標指向是: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學術交流。但對於這家科技巨頭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系列履行社會責任的孵化項目。

在「犀牛鳥」背後,是一家科技公司從「供養科學家」到「培養科學家」的持久嘗試。

2019年12月10日,騰訊對外發布了最新一年度的「犀牛鳥精英人才計劃」申請啟動公告。

在這份公告中,人工智慧領域前沿技術方向,被騰訊重點關注。課題申請中列出的12個方向,69項研究課題,多數與之相關。

該計劃面向的人群是全球高校中大學三年級至博士階段的學生。與此同時,申請者還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其中之一:

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自己為第二作者)身份在頂級刊物或會議上(CCF A類、B類或同等)發表論文;作為骨幹參與實驗室或導師的省級或國家級大型科研項目,或在知名開源項目中有突出貢獻;獲得國家級或世界級學術相關獎項、學生競賽獎項,或CCF、電子學會、ACM、IEEE等學術組織的學生獎項。

換句話說,這是一項網羅精英學生的計劃。

申請成功的學生,將在接下來的一年,獲得進入騰訊三個月以上的科研培養機會。培養期間,騰訊不僅將提供科研補貼,還會開放內部的資料庫。甚至,騰訊承諾,為每一位學員配備至少兩名導師,一名來自外部,一名來自騰訊內部。

培養期間,騰訊給出了豐厚的資源。除了安排的導師,受邀學員還可以獲得騰訊全球「犀牛鳥」專家的指導,參與行業和學術會議,進入一個名為「十分精英圈」的線上社交平臺。這個平臺是騰訊為此專門開發的,其中包括實時更新的網際網路行業真實研發內容、科研合作訴求以及相關資源。即使在科研項目結束後,學員依舊可以訪問。

三到十二個月的培養結束後,這些學員將在導師指導下刊發學術論文,優秀者將有機會領取到騰訊提供的獎學,甚至參評騰訊主辦的年度科研獎項。未來,騰訊承諾,就業時推薦優先面試。對這些精英學生,騰訊不吝提供從入學到就業的資源保障。

這個計劃始自2017年。過去兩年,該項目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全球100餘所高校及研究機構,超過400名學生提出了申請。在騰訊的培養下,許多學員完成了應用於產業場景的科研成果,多篇論文出現在了NeurIPS、CVPR、AAAI等頂尖國際學術會議上。

這個計劃有著騰訊式的低調風格。目前,在輿論層面,還沒有媒體對它進行過深入報導。我們也無從得知,該項目所產生的科研成果,是否被騰訊納入了自身產品的改進。

從騰訊披露的資料看來,起碼這些科研活動,與騰訊內部的科研團隊,有著深入的交流。以今年為例,騰訊為該項目配備的企業導師超過70名,全部是騰訊專家研究員與高級研究員級別的內部員工。

這份導師名單,也顯示了騰訊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儲備。

除了面向在校學生的計劃,騰訊內部以「犀牛鳥」為名的項目還有:「犀牛鳥」基金、「犀牛鳥」訪問學者和「犀牛鳥」專項研究計劃。

這是一個涵蓋從學生到青年學者的科研合作體系。其中,最早啟動的是「犀牛鳥」基金。

2013年,騰訊和中國計算機學會(CCF)聯合發起了「犀牛鳥」基金,這是當時騰訊高校合作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助力青年學者開展網際網路前沿技術研究。

負責這一項目的是騰訊副總裁王巨宏。王巨宏是內蒙人,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留學歸來後進入到騰訊負責研發。升至副總裁後,她開始負責騰訊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產學全面合作。

此前,騰訊針對高校的公關,主要以建立聯合實驗室為主,施行的是一種「多給錢、少參與」的模式。

王巨宏主導後,先後幫助騰訊建立了溝通內外的研發協作社區,以及面向高校的智慧校園產品。這兩個產品,前者連接到了20萬家企業和1000萬企業員工,後者覆蓋了300多所高校。龐大的產業上下遊受眾,是騰訊外部科研金字塔的地基。

有了地基,塔尖的輪廓開始清晰。

從面向青年學者的基金開始,「犀牛鳥產學合作協同育人」計劃逐漸成型。這是一個騰訊對外開源的生態。騰訊提供資金、內部數據以及內部科研力量,再聯合學術機構和高校的合作方,向有青年學生和學者提供智力支持和金錢獎勵,最終促成外部科研與騰訊內部產品的融合。

據王巨宏披露,截至今年,該計劃已幫助全球1126位青年學者提交研究提案,發布了124項技術命題,支持了141項科研基金項目和108項創意基金項目。基金獲得者與騰訊團隊深度合作,共申請了國際國內專利232項,發布高水平學術論文784篇。

這是一份令人驚豔的數據。

「犀牛鳥」計劃的發展,還與騰訊的戰略調整,息息相關。

2016年,騰訊成立人工智慧團隊AI Lab。按照騰訊副總裁姚星的說法,這是騰訊史上「第一個原創科研單位」。它收羅了50位科學家和200名工程師,在四個方向上,承載著騰訊的野心: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

就在AI Lab成立的第二年,「犀牛鳥精英人才計劃」誕生。

這是一個有別於此前「犀牛鳥」計劃的新嘗試。最早啟動的「犀牛鳥」基金,專注於網際網路,而新這個新計劃,則將注意力轉到了人工智慧領域。從過去數年,它所發布的課題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新計劃的培養項目,基本上就是照著AI Lab的四個科研方向走的。

「犀牛鳥」的轉變,是騰訊在產學結合上,從「走出去」到「請進來」的轉變,也是騰訊從一家網際網路產品公司轉向一家科技公司的線索。

「犀牛鳥」的影響,正在騰訊內部的產品團隊中發酵。

12月16日,騰訊對外發布了「2020騰訊微信犀牛鳥專項研究計劃」。這是微信首次公開參與到「犀牛鳥」計劃中。

該計劃是一個面向全球高校或科研機構學者的合作計劃。其給出的研究課題與微信產品關聯密切,如:公眾號帳號推薦用戶冷啟動問題、小遊戲推薦與推送的多目標優化研究等等。

「犀牛鳥」專項研究計劃,是「犀牛鳥」計劃中新出爐的一項計劃。

2018年起,騰訊社交廣告最早參與這一計劃,此後,AI Lab、騰訊基礎平臺技術、騰訊廣告、微信先後參與了這項計劃。據公開信息披露,參與這一項目的合作者,將會獲得20到50萬不等的項目經費。

與此同時,「犀牛鳥」基金還啟動了「犀牛鳥」訪問學者計劃。邀請青年學者與企業研發團隊,前往騰訊內部和海外,進行深入合作。

重金和內部大力投入下,「犀牛鳥」已變成了騰訊決心做原創科研的重要陣地。

為什麼騰訊要花這麼大心思搞科研?

今年,馬化騰在接受《故事硬核》採訪時,展望了他90歲時的世界:

機器人會是下一代最震撼的變化,四處都是機器人,也許成了像手機一樣的終端。你不用拎包了,有個東西跟著你,累了就踩在上面走。

在這篇文章中,馬化騰著眼的未來是屬於機器人、量子計算和星空的。在這樣的願景下、微信、QQ這種具體的產品,遊戲這種賺錢的產品,可能都不再是他的核心目標了。因為他們不屬於更宏大圖景的一部分。

但科學是,科學家是。

未來的科學家,變成了騰訊最需要搶佔的人才資源。這或許才是「犀牛鳥」計劃,對當下和未來的騰訊重要的意義。

犀牛鳥這個形象,出現在2005年。在當年,騰訊提煉了企業的文化價值觀,犀牛鳥是「合作」的代表。今年底,騰訊剛剛對外發布了新升級的企業價值觀,其中「合作」變成了「協作」,「創新」變成了「創造」。

名詞改變後,相應的形象也要進行替換。據說,騰訊內部目前還沒有選出新的代言形象。但在騰訊接下來的故事裡,這隻身心小巧的鳥兒恐怕並不會飛走。

因為犀牛知道,自己戰無不勝,卻永遠夠不到後背。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騰訊「犀牛鳥精英人才培養計劃」申請啟動
    12月10日,2020年騰訊犀牛鳥精英人才培養計劃(以下簡稱犀牛鳥精英計劃)如期發布。該計劃每年面向海內外高校在校本科(大三以上)、碩士及博士開放申請一次,此次為第4年發布。2020年度項目截止申報時間為2020年1月19日14:00。
  • 2013 CCF-騰訊犀牛鳥基金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近日,2013年度CCF-騰訊犀牛鳥基金頒獎典禮在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頒獎晚宴上舉行。CCF執行副理事長、南京大學副校長呂建教授和騰訊技術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巨宏女士共同為獲得犀牛鳥基金的19位高校老師頒獎。
  • 2018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獲獎結果發布
    2018年恰逢CCF-騰訊犀牛鳥基金髮起5周年。作為網際網路企業與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創立的第一支面向青年學者的科研基金,5年來犀牛鳥基金始終致力於打造一個「讓青年學者偉大夢想變成現實影響」的聯合科研平臺。
  • 播撒科學種子: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啟動
    丘成桐在致辭中表示:「非常感謝騰訊犀牛鳥基金、清華-騰訊聯合實驗室的青年教師付出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共同培養中學人才。本計劃的發布希望能夠藉助網際網路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讓身處不同地區的學生都有機會了解科技前沿,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打好基礎知識,為實踐自己的科學夢想做好準備,從而共同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
  •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2020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啟動申報
    5月15日,2020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正式發布申報指南。  騰訊公司和中國計算機學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CCF-騰訊犀牛鳥基金(以下簡稱犀牛鳥基金),始終致力於支持海內外青年學者開展前沿學術研究與技術實踐。
  • 點燃科技夢想,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開啟研究新徵程
    丘成桐在致辭中表示:「非常感謝騰訊犀牛鳥基金、清華-騰訊聯合實驗室的青年教師付出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共同培養中學人才。本計劃的發布希望能夠藉助網際網路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讓身處不同地區的學生都有機會了解科技前沿,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打好基礎知識,為實踐自己的科學夢想做好準備,從而共同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
  • 2017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終期評審會暨頒獎典禮在CNCC期間舉辦
    CCF-騰訊犀牛鳥基金由中國計算機學會(簡稱CCF)和騰訊公司聯合發起,旨在助力全球青年學者把握時代賦予的機遇,開展致力於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創新研究,推動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將偉大的創想變成現實的影響」是犀牛鳥基金的核心主張。
  • 2020年中國計算機學會-騰訊犀牛鳥基金資助名單公布
    近日,2020年度CCF-騰訊犀牛鳥基金資助名單正式公布,共有46位青年學者成功入選,其中30位青年學者獲得本年度科研基金資助,16位學者獲得創意基金資助!與騰訊團隊進行深度合作,在AI方面展開深入研究!
  • 電子競技在中國第五集《犀牛犀牛鳥》上線 電競產業的共生周邊
    騰訊電競官方微博現宣布,電子競技在中國紀錄片的第五集《犀牛犀牛鳥》上線了,本集著重講述了電競產業中相互關聯的共生生態鏈。感興趣的讀者可前往騰訊電競官方微博查看。
  • 騰訊公布DNF東方藍圖計劃 打造中國特色阿德拉版圖
    5月21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DNF出席並發布重磅版本內容。以本土文化為基礎,長線打造遊戲玩法內容,DNF東方藍圖徐徐展開。通過數字藝術傳承傳統建築文化,將國家級文物植入遊戲,DNF正在打造最具中國特色的阿拉德版圖。
  • 犀牛鳥和犀牛什麼關係?
    ,常棲息於大型食草動物體上啄食寄生蟲,比如斑馬、水牛、犀牛、大羚羊、黑斑蹬羚、河馬、長頸鹿甚至大象等,在非洲大草原上基本是有大型食草哺乳動物的地方就有犀牛鳥的存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犀牛鳥和犀牛什麼關係吧!
  • 你的朋友圈有一隻「犀牛鳥」,知道是誰嗎?
    一頭脾氣暴躁、重達幾噸的犀牛,卻有一個很靈巧的「知心朋友」——犀牛鳥。這個粗暴的傢伙,發起脾氣,別說是獅子,就連大象也要避讓三分。怎麼和體形像畫眉般大小的犀牛鳥,成了「知心朋友」呢?可除了往自己身上塗泥能多少防禦一點這些昆蟲叮咬外,再沒有別的好辦法來趕走、消滅這些討厭的害蟲。而犀牛鳥正是捕蟲的好手,它們成群地飛到犀牛的身上又啄又抓的,吃犀牛皮膚裡的蛆蟲,幫犀牛清潔皮膚衛生。
  • 專訪騰訊雲機器學習平臺技術負責人:揭秘騰訊深度學習平臺DI-X背後...
    我們需要更快的走完前人走的路,還要跟上後來者的節奏,這個對團隊的快速迭代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深度揭秘DI-X雷鋒網:DI-X的設計理念是什麼?和類似數加、Azure這樣的系統平臺有什麼區別?DI-X的設計理念是打造一個一站式的機器學習平臺,集開發、調試、訓練、預測、部署於一體,  讓算法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無須關注機器學習(尤其是深度學習)的底層工程繁瑣的細節和資源,專注於模型和算法調優。DI-X的最終目的是成為一個時尚,強大而智能的機器學習平臺,讓機器學習充滿樂趣,助力人工智慧。
  • 騰訊推「WeEarth超級地球」 打造數字衛星雲
    近日,騰訊聯合全球頂級科技公司Satellogic、籮筐技術以及航天科工海鷹集團,正式推出「WeEarth超級地球」,該平臺計劃在未來數年內,組建一個包括300顆衛星在內的對地觀測網,並通過全球首創的「專屬衛星」服務為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提供「開箱即用」的遙感服務體驗。
  • 廣東省科學院院長廖兵:打造綜合產業技術創新中心
    在提升綜合創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方面,省科學院啟動了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七大行動計劃,分別是省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創建行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行動、支撐性戰略性研究能力提升行動、高端創新平臺建設行動、科技合作水平提升行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行動、科技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其目的是要打造產業技術創新的高端平臺,形成高端創新人才的集聚高地。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等最新發現
    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騰訊科學WE大會還首次在國內多個城市同步舉辦「線下觀影會」,在蘭州市五十一中學、衡水中學、貴州師範大學等地,邀請學生、教師、專家等社會各界人士觀看直播,一起探討前沿科學話題。
  • 騰訊音樂人2020原力計劃巡演燃動深圳
    隨著騰訊音樂人2020原力計劃巡演特別場深圳站於11月21日圓滿落下帷幕,記者今日從騰訊獲悉,原力計劃全國巡演接下來將在重慶、長沙、成都、西安、天津、石家莊,為樂迷朋友解鎖更多原創音樂的新玩法,帶去更多溫暖力量。目前,騰訊音樂人2020原力計劃巡演已走過南京,杭州,深圳三座城市。
  • EMNLP 2018 | 騰訊AI Lab解讀16篇入選論文
    基於對抗條件變分自編碼器的中文詩歌生成Gener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via Conditional Variational Autoencoder and Adversarial Training本文為騰訊犀牛鳥合作項目,與北京大學合作完成。計算機自動創作表達流暢、文字優美的詩歌是一個難題。
  • 犀牛為什麼這麼寵愛犀牛鳥,不只是簡單地清理關係,看完長知識了
    有一種鳥正好能夠吃這些蟲子,它就是犀牛的好朋友-犀牛鳥。它們會成群的落在犀牛的身上,不停的捕食這些蟲子,這時的犀牛就會感到非常的舒服,非常的樂意這些鳥在它的身上捕食。犀牛鳥除了幫助犀牛捕食蟲子,還能幫助它預防敵人來襲。原來犀牛的視力不好,是個近視眼,對事物都看不清,別說它的天敵了,對於它這樣的視力看,都敵我不分了。
  • 騰訊醫學ME大會帶你一探究竟
    為解決這些疑問,為拉近前沿醫學與大眾之間的距離,騰訊將於2019年11月4日,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出版全球頂級全科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NEJM集團旗下的《NEJM醫學前沿》共同主辦首屆騰訊醫學ME大會,將最前沿的先鋒醫學呈現於公眾面前,為用戶搭架跨越認知鴻溝的橋梁,揭秘生命的奧秘,探索生命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