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血型「變異」的分析

2020-11-26 騰訊網

人的血型是與生俱來的,一般不會改變。但有些人的血型卻發生了「變異」,那麼血型之變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案例一

患者血型半月內三變

36歲的劉先生是孝感安陸人,身體一直很好。去年2月,因牙齦出血、尿血、頭昏等症狀,在當地醫院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後到湖北省中醫院保守治療。

檢查顯示,劉先生是B型血,他在醫院進行對症治療,通過化療,症狀得到緩解。因經濟困難,劉先生後來回家休養並服用中草藥,但未按醫生囑咐按時返院鞏固化療。

去年11月中旬,劉先生的白血病突然復發,醫院想為他輸入血小板,可輸血前檢查卻出了怪事:查了兩次竟查不出血型。

第二天,醫院再次為劉先生檢查,卻又出了「詭異」的事,血型查出來了,卻是O型血。「我明明是B型血,怎麼會變成O型呢?這樣治療下去,心裡更沒底了。」劉先生說。但醫生說以當時查出的血型為準,輸血小板,不影響治療。

更詭異的是,半個月後,再次檢查血型時,劉先生又變回B型血。

這種情況在湖北省中醫院過千例白血病患者中,出現過兩例,其中一例是女性。而武漢市中心醫院則未遇見這樣的案例。

一個人的血型到底會不會改變?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高清平介紹,血型是與生俱來的,一般而言不會改變。而血型查不出來,可能是因為免疫性疾病導致,此病有抗體,可幹擾血型的檢查,在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的影響下,可出現A、B、O血型抗原性減弱,出現病理性血型變異,這種變異多半只是暫時的。

案例二

燒傷後AB型變A型

河北保定清苑縣的王先生因重度燒傷,住院治療期間,血型也由AB型變成了A型。

據了解,王先生21歲,是清苑縣某冶煉廠的一名工人。2005年10月,他正在工廠維修機器時,因油料起火嚴重燒傷,隨後被緊急送往保定市燒傷整形醫院救治。

據保定市燒傷整形醫院燒傷科的甄副主任介紹,王先生被送到醫院時,全身燒傷面積超過60%,並出現了肺部感染、肝腎功能衰竭、嚴重貧血等合併症,傷情危重。經過化驗,王先生被確定為AB血型,醫護人員為其進行了輸血治療。

在王先生的病情初步穩定後,醫院準備為其進行手術。但是,醫護人員再次為王先生輸入了800毫升AB型血後,卻發現病人出現「溶血」現象,尿液變成了紫紅色。再次驗血結果顯示,王先生的血液竟然是A型。

為什麼王先生的血型會在7天之內由AB型變成了A型呢?該院迅速查找了此方面的醫學資料,並同省內有關專家進行會診,最後確定王先生體內發生了罕見的「血型變異」。隨後,保定市血站應用「特配洗滌紅細胞」技術,再次把經過處理的血液輸給患者,王先生終於轉危為安。

「按照醫學臨床常理,如果為患者輸入的血漿和自身血型不吻合,輸血50毫升就會發生危險,而當時王先生輸入的AB型血已達到了800毫升。我從事臨床治療超過20年了,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甄副主任說。

案例三

O型血父母生出B型血寶寶

除了以上兩例外,還有更離奇的是,夫妻二人生下與他們血型不相符的寶寶。2007年10月,來自廣西上林縣的一對壯族夫婦在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生下一男性寶寶。欣喜之餘他們發現,寶寶的血型報告是B型,而夫妻兩人的血型都是O型。

一對O型血的夫婦,不可能生出B型血的下一代,這是醫學常識。這讓寶寶的父親心生疑惑:難道孩子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詢問妻子,妻子的回答非常肯定:「是你的親生兒子。」那會不會是孩子被醫院抱錯了?夫妻兩人詢問醫院,醫院說沒有這種可能。

因醫院對孩子再次進行抽血檢驗,結果仍然顯示寶寶的血型是B型。之後進行的親子鑑定結果也表明:寶寶的確是夫妻二人的親生骨肉。

O型血的父母緣何生出B型血的寶寶?專家研究發現,寶寶父親的O型血型只是一個假相,實際上是一類奇異的B型血。有來自父母親的B型血緣,但這個B型血在常規檢查中找不到,因為幫助它生成的兩個H基因是一種失去功能的特異的H基因。

而寶寶的祖父母都是B型血型,又各自帶有一個這類特異H血型基因,寶寶父親湊巧「撿到」父母雙方的H特異基因,在兩個無法生成B型的特異H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寶寶父親呈現O型血的假相,這樣,他與O型血的妻子生下了B型血寶寶。

釋疑

人類ABO血型變異的原因分析

人類血型複雜多變,至今為止人們已發現25個血型系統,僅紅細胞上即有200多個血型抗原,ABO血型系是人類血型系中抗原原性最強的一個血型系統。人類的ABO血型系統是由由第9號染色體(9 q34.1~q34.2)上的A、B和O三個等位基因來控制的,基因通過決定生成的轉糖基酶的種類而決定催化何種糖基連接在前驅物質的哪個位置上。A、B抗原都是在H抗原(前驅物質半乳糖末端連接巖藻糖)的基礎上形成的,細胞合成的A酶能使一個乙醯半乳糖胺基連接到H抗原上,形成A抗原;B抗原則是一個半乳糖基連接到H抗原上。人類的血型是根據人類紅細胞表面有無抗原A、B和H來區分的,可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四型,組成ABO血型系統。A型紅細胞上有A抗原,B型者有B抗原,AB型者有A和B兩種抗原,而O型者兩種抗原均無但有H抗原。

血型變異這給臨床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了解血型變異的知識會在臨床工作中解決不少問題,現就將ABO血型變異的研究進展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述。

1 紅細胞血型抗原減弱引起的血型變異

1.1 白血病引起的血型抗原減弱

自1957年報導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A抗原減弱後,白血病患者紅細胞ABO血型抗原強度變化已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白血病及其他一些病導致紅細胞ABO血型抗原減弱, 具體的原因還未得到證實,但與以下幾個因素有相關性:這是由於白血病時,H抗原轉移酶缺乏或合成受抑制,使H抗原轉變為A或B抗原的過程阻斷,使血型抗原減弱;白血病時白細胞呈病理性增生,成熟紅細胞顯著減少及紅細胞形態發生改變,也使血型抗原減弱;認為人類病毒致癌基因cabl位於9號染色體上的q34位點,而ABO血型抗原基因位點也在此處,白血病發生在9號染色體異常的頻率很高,故推測病毒致癌基因可幹擾ABO基因位點,從而導致白血病患者紅細胞A和(或)B抗原減弱。又由於血型基因對形成血型抗原性所不可缺少的某些酶起決定作用,基因突變可導致相應酶活性降低,使H抗原轉變為A或B抗原的過程阻斷, 而導致血型抗原減弱。

1.2 其他惡性腫瘤引起的血型抗原減弱

惡性腫瘤患者在經過化療或放療後,往往會出現低血紅蛋白、低血小板、低紅細胞。腫瘤和紅細胞生成異常對血型抗原的影響使血型發生變異,而且惡性腫瘤患者由於惡病質引發的貧血,使得紅細胞數量減少,抗原性減低,容易發生血型變異。還有腫瘤使唾液粘蛋白產生過多,遮蓋了紅細胞表面的原位點而導致血型變異。

白血病等疾病導致血型抗原減弱一般是暫時的、一過性的,隨著病情的緩解可逐漸恢復其原來血型。這類血型改變都是短暫的,病情得到控制後血型就可能再次變回原來的血型。而且,這類血型改變都是不徹底的,實驗證明,只是紅細胞上的抗原發生了改變或抗原性減弱,其血清中的抗體(凝集素)卻沒有發生變化,患者唾液中的血型物質也不發生變化。

2 類B抗原的出現引起的血型變異

據文獻報導,類B抗原是一種獲得性暫時性的抗原,其產生與結腸癌、直腸癌和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有關。由於的脫乙醯基酶的作用所致,此酶能使A抗原末端的N乙醯氨基半乳糖水解成半乳糖,從而使A型變為B型即獲得性B抗原。

具體可見於:小兒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而致血型類B變化;某些胃腸道疾病患者,因腸壁通透性增高,086大腸埃希菌的細菌多糖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使A型紅細胞吸附B樣多糖或者由於某些細菌的乙基醯酶使A型抗原表位單糖N乙醯半乳糖胺乙醯而成為半乳糖胺,該半乳糖胺即為獲得性B抗原表位。從而使A型血轉為B型;淋巴瘤患者檢出類B抗原,分析其原因可能淋巴瘤晚期,胃腸道淋巴結廣泛受到浸潤引起胃腸道廣泛病變,同時合併革蘭陰性桿菌感染而致類B抗原獲得。

類B抗原與抗B的反應比正常B抗原與抗B反應弱,類B抗原是獲得的,病情好轉時類B消失,類B與全凝集或多凝集紅細胞不同,前者只與抗B反應,在AB型血清中不凝集,後者與AB型血清也凝集。在正常pH介質中,獲得性B紅細胞與人抗B血清發生凝集,而在低於或等於pH 6.0酸性條件下,半乳糖胺NH2變為NH3基,失去反應而不發生凝集。由此可以對類B抗原和B抗原進行鑑別。

3 大量失血或大量輸血的引起的血型變異

3.1大量失血引起的血型變異

徐愛蕾等報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血型變異,其原因可能為大量失血使紅細胞的血型抗原減弱而引起的血型改變,且其隨病情的好轉而恢復。

3.2 大量輸血引起的血型變異

李瓊等報導由於大量輸血,患者的血型由A型變成了AB型,這可能與紅細胞血型抗原位點減少或抗原表達減弱有關,血型改變是臨時的不徹底的改變,病情得到控制後血型再次變回原來的血型。

4 紅細胞假凝集引起的血型變異

紅細胞串線狀形成(假凝集),某些肝腎疾病,傳染病或紅細胞沉降速度增快的患者,血中纖維蛋白原或球白原增高或輸代血漿血中含大量高分子右旋糖酐,都能使紅細胞形成串錢狀,發生假凝集引起血型改變。此外,短期內輸入大量右旋糖酐等膠體溶液,能吸附紅細胞表面的抗原,可使原有的抗原性發生改變,從而引起血型的改變。

5 異型ABO血型造血幹細胞移植引起的血型變異

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一種,它是採集某種方法動員的外周血幹P祖細胞作為移植物移植給受體,以使其建立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對患者移植骨髓幹細胞主要是通過HLA配型來進行的,所以受者與供者之間的ABO血型不合也可以移植。但是,移植幹細胞後,由於患者自身的造血幹細胞功能逐漸退化以致完全喪失,患者的紅細胞不斷衰亡,就由移植進的供者的幹細胞擔當起了造血功能,於是新生成的血液紅細胞和白細胞就成為受者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其紅細胞上的抗原當然發生了變化,成為供者的抗原。在接受不同ABO血型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出現供者ABO的基因大大短於出現ABO血型的時間。有數據顯示,27例血型不相合患者的血型分別在移植後25 d~153 d(中位時間為61 d)轉為供者血型[15]。其次,受者血清中原有的抗體(血清凝集素)也在逐步消失,於是患者的血型慢慢變為供者的血型。

這種血型變異不同於前幾種變異,不能再去除疾病、外界刺激等誘因後血型恢復到最初。異型ABO血型造血幹細胞移植引起的血型變異,在受血者的血型跟供血者的血型一致後,不會再出現其他變化。

但是異型ABO血型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後的輸血要十分謹慎,因為我們從血型血清學變化觀察,幹細胞移植1個月左右血型鑑定正定型可出現混合外觀,既有原來的受者自身紅細胞,又有新移植後生長的供者紅細胞,同時抗2A 抗體也沒有完全消失。在鑑定血型時,最好找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連續操作試驗,保證實驗的準確性。還有儘量用其他補液手段代替輸血,如果必須進行輸血,要遵從這個原則:移植後對於ABO血型主側不合者,紅細胞輸受者型,至患者原凝集素消失後改輸供者型;對ABO次要不合,紅細胞輸供者型,直至患者血型轉為供者型後改輸供者型;主、次ABO血型均不合,紅細胞輸O型,最好是洗滌紅細胞,至患者原凝集素消失改輸供血型。

來源:檢驗醫學

編輯:笪文武

審校:管佩鈺

本文來源網絡,本平臺致力於信息分享,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江西發現一例罕見RhD變異血型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
    江西發現一例罕見RhD變異血型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 2017-11-08 20:54: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全世界最稀有的3大血型,熊貓血擠不上榜,第3種僅中國有一例!
    說起血型,我們也很熟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血型,當然了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血型大多的是ABO三種血型。ABO血型是人類最重要的紅細胞血型系統之一,該血型系統由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病理研究所的研究員卡爾蘭德斯泰納發現,迄今發現ABO血型系統的等位基因就有380餘種。
  • 血型也能變異?女子患病後竟然從O型血變成了A型
    有人曾這樣解釋:因為血型它不會變,小時候什麼樣,老了依舊什麼樣,所以,才有割捨不斷的親情!但你知道嗎,血型它其實也可能會變。最近,江西上饒一醫院的醫生遇到了一個極其罕見的現象,一女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療時,血型竟然變異了……血型還能自動變化?電影裡的劇情要成真了。
  • 全世界最貴的3大血型,中國有唯一一例罕見血型,能救活所有人
    在早些年的生活中,很少有人會太過在意自己的血型,甚至會不知道自己的血型,除了大型組織的血型檢測,又或是遇到突發事件在醫院做了血型檢測,這才知道了血型。我們對血型最熟悉的莫過於A、B、AB、O四型了,這是ABO血型,但其實人類的血型系統非常複雜多樣,有Rh血型系統,主要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還有MN及MNSs血型系統等,據目前國內外臨床檢測,發現人類血型有30餘種之多。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全世界最珍貴的三大「黃金血」,分別是p血型,Rhnull血型,在A3亞血型,它們面前,就連熊貓血也不夠珍貴,還上不了榜。
  • 全球僅此一例的特殊血型,連熊貓血都可以救治,就在我國南京
    眾所周知,我們普通人大部分都是比較常見的四種血型,去醫院看病需要輸血時,只要把同型號的血型拿出來,就可以使用。其中O型血要比其他血型稍微特殊一些,因為這種血型可以代替其他血型,不過也僅僅只能代替最普通的血型。
  • 血型不再只有ABO?新發現兩種特殊血型竟比熊貓血還珍貴?
    小喬沒找到報導原文,不過大致的意思就是日本科學家在本國發現兩種新血型,新血型的出現可能與福島核事故有關。 看到和福島核事故有關,網友們就方了,立刻想到變異、哥斯拉、奧特曼……各種腦洞大開。  我們都知道常見的血型有A、B、O、AB四種,另外還有一種熊貓血RH陰性血型也算是大家認識了的。但其實血型並不單單只有這麼幾種,除了這回新聞裡提到的Langereis和Junior血型,稀有血型還有(摘自中國青年網):1、P血型系統
  • 全世界最稀有的3大血型,熊貓血擠不上榜,第3種僅中國有一例
    要是有人問你都知道些什麼珍貴的血型,大家腦子裡第一個跳出來的基本上應該都是「熊貓血」,這也難怪,我們能接觸到的血型知識也就差不多這個水平,但其實熊貓血並不算是最稀有的,小編今天要提的這三種血型,才是真正的稀有血型,因為很多人很可能都沒有聽說過,感興趣的人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全球僅此一例,最罕見的血型出現在我國,連熊貓血的人都可以救治
    每天關注一些事,小編今天帶大家看看育兒的那些事兒1、全球僅此一例,最罕見的血型出現在我國,連熊貓血的人都可以救治血液作為每個人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直都倍受重視。無論是在電視劇中還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時常可以看到病人繼續用血時,都會先找直系親屬查看血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稀缺血型近年來也慢慢被人熟知,那就是俗稱熊貓血的Rh陰性血。熊貓血在一般的醫院裡都不會有庫存,因為是這種血型的人太少了。眾所周知,當病人需要輸血時,最好的選擇就是病人是什麼類型的血就輸哪個類型的血。除了O型血之外,還有一個稀缺血型才是真正的萬能血型,那究竟是什麼血型呢?
  • 濟南發現一例Ael稀有血型 這類血型的人不宜再獻血
    記者 徐佳 攝   概率為八萬分之一、比RH陰性血(「熊貓血」)還要稀有,近日,濟南市血液供保中心檢驗科在檢測中檢出一例稀有血型--Ael亞型,這也是山東省內可查的第一例。  □本報記者 徐佳     經過一周反覆試驗才確定的稀有血型 比「熊貓血」還稀有,概率為八萬分之一    人類中最早發現和最常見的就是ABO血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血型大體分為A型、B型、AB型、O型,在一些血型中,還有一些數量不多的亞型。這次發現的Ael血型就是A型血中非常少見的一種亞型血。
  • 江蘇發現「稀有血型」,全球僅有一例,能包容任何一種血液
    又比如,假如我們是O型血,當有病人需要輸血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任何血型的人輸送血液。所以,血型對於治病救人,甚至醫學的發展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血型有四大類,除了以上兩種血型外,其他的血型都只能同類型輸血。但在江蘇卻發現了一個特殊案例,全世界最稀有的血型出現了,它能夠包容所有的血液。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最稀有的血型出現在中國,全球僅此一例,比「熊貓血」更珍貴
    以上是最常見、最廣為人知的血型分類,也是我們在教科書上學到的最原始血型知識。只不過,這4者屬於ABO血型系統,在ABO血型系統外,還有一種類別,它被命名為「Rh血型系統」,我們經常聽到的「熊貓血」就屬於Rh陰性血型者,要知道在中國,99%以上Rh血型者都是屬陽性的。所以,「熊貓血」有多珍貴不言而喻。
  • 海南發現首例罕見「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我省發現首例罕見「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這個寶寶的血型比「熊貓血」還罕見  醫生經8小時緊急篩找配型成功換血,患兒度過危險期,生命體徵平穩  南國都市報9月5日訊(記者 陳新)8月29日,海南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接診了一例比「熊貓血」還罕見的「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 血型與性格分析:什麼血型的人適合做銷售?
    血型的研究更多的是為我們更準確的找到適合做銷售的人提供證據。有趣的血型矩陣人類對血型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過,日本應當是研究血型非常成熟的國家,經過大量的統計分析我們得出下面的矩陣圖(略)。在以往的研究當中,血型並沒有跟性別聯繫在一起,這其中引發了很多的誤區,在將性別這一因素考慮在內的時候許多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釋。
  • 70億分之一的血型,只有我國出現一例案例,該血型不能被任何人救
    曾看過趙麗穎和張翰主演的電視劇《杉杉來了》,裡面有一個老套的劇情,女主杉杉被破格錄取為男主家公司的正式員工,背後的理由居然是因為杉杉的血型是Rh陰性AB型,和男主妹妹的血型一樣,都是稀有血型。這足以可見Rh陰性血型是很罕見的,不然也不會因為血型就招進一個人。
  • 江西一醫院發現RH血型新基因型 刷新全球血型資料庫
    江西省兒童醫院供圖今年9月2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所提交的該變異基因特異性核酸序列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GenBank資料庫」進行了公布,核酸序列號為MN845955。  今年9月2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所提交的該變異基因特異性核酸序列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GenBank資料庫」進行了公布,核酸序列號為MN845955。  2019年,江西省兒童醫院輸血科在一名2歲患兒及其家屬血液紅細胞上發現了人類RH血型系統的一種新型D等位基因型。
  • 刷新全球血型資料庫!江西一醫院發現RH血型新基因型
    今年9月2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所提交的該變異基因特異性核酸序列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GenBank資料庫」進行了公布,核酸序列號為MN845955。2019年,輸血科在一名2歲患兒及其家屬血液紅細胞上發現了一種人類RH血型系統的新型D等位基因型,經過家系調查,該患兒及其父親、叔叔、奶奶都擁有這種RhD變異等位基因,表現出家族遺傳性。
  • 我國江蘇出現最罕見血型,世界僅此一例,現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
    除了這些普通的血型,還有一些比較稀有的血型,比如RH陰型血。這類血型的擁有者非常少,所以這類血型又被稱為熊貓血。血液在關鍵時刻是可以救命的,對於一些事情過多的人來講。有合適的血液為他輸入,將會直接拯救這個人的生命,不過在江蘇出現了讓人驚訝的一幕,在江蘇發現了一個非常稀有的血型,稀有到什麼程度,全世界僅有一例。
  • 深圳RHD血型研究填補國際相關領域多項空白
    該課題在RHD血型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多項成果填補了國際的空白,對於臨床血型鑑定準確性,提高輸血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Rh血型是人類最複雜的血型系統,也是輸血醫學最重要的血型系統之一。Rh血型D抗原是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血型抗原,也是臨床溶血性輸血反應的重要抗原物質。
  • 全世界最稀有的 「3大血型」,熊貓血不算啥,第3僅中國有!
    今天,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全世界最稀有的 「3大血型」,熊貓血不算啥,第3僅中國有!,這是另外一種單獨存在的血型系統,這種血型經過長時間的統計發現,分為P、P1、P2、PK1、PK2,小編通過查找資料得知,每100萬個人當中,P型血的用於人數只有5.8例,而中國僅僅發現了9例,這樣的比例連熊貓血的千分之一都沒有。
  • 血型為什麼是ABO而不是ABC?
    一提到血型,一般人都能說出A型、B型、AB型、O型這四種常見的血型,大家最熱衷的大概是性格分析和運勢,當然還包括哪種血型最招蚊子那麼血型為什麼是ABO不是ABC?血型究竟是什麼時候被誰發現的?常見的血型血型一開始發現就極有針對性,它最早是在1900年被一位傑出的奧地利病理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發現的。源於他分析多例輸血後死亡的病例,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血管內的血液凝固了。由此他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一直以來關於人體流著的血液是相同的觀念會不會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