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是一種氣體,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有魚腥氣味,顏色為淡藍色。
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常用作漂白劑、脫臭劑、消毒殺菌劑、火箭燃料的氧化劑等。
在距地面20千米--50千米的大氣中,集中了自然界中的大部分臭氧,人們把這一層大氣層稱之為臭氧層。自然界中的臭氧主要是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照射氧氣分子時,氧氣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與氧分子結合,形成了臭氧。
臭氧層可吸收太陽光中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防止這種短波光線照射到地面,使人類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紫外線對人類的傷害表現在:
1.紫外線會損傷人的眼角膜和眼晶體,引起白內障、眼球晶體變形等。
2.紫外線能誘發人類的皮膚疾病,產生皮膚瘤,而且這些皮膚瘤常常是惡性的。
3.紫外線的輻射會導致細胞內的DNA改變,人體免疫系統的機能減退,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臭氧在遇到氯氣、溴等氣體時,就會被分解為氧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氟利昂被大量用作氣溶膠、化工溶劑,冰箱和空調的製冷劑,泡沫塑料的發泡劑等。氟利昂在紫外輻射作用下,它們會釋放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為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
臭氧層已經遭到較嚴重的破壞,南極洲上空已出現了巨大的臭氧空洞。近些年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有所遏制,得益於氟利昂的禁止使用。
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臭氧層對我們人類的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