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現在看不到臭氧層變薄的報導了?其實這是人類合作的共同勝利

2020-12-06 科普大世界

十多年前,關於臭氧層變薄以及南極洲臭氧層空洞變大的新聞常見諸於報端,這十年來關於臭氧層狀況也是時有報導的,只是新聞都變成了臭氧層空洞縮小以及臭氧增多等等,這說明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狀況的確已經有所恢復。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有很多人不相信人類早期使用的製冷劑氟利昂會對臭氧層造成那麼大的影響,說起來地球這麼大,大氣層有那麼的濃厚,人類製造的氟利昂畢竟是有限的,怎麼會影響大氣已成高空中的臭氧層呢?

其實人類對氟利昂的生產和使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上世紀20年代時就開始大量生產使用了,作為人類發明的第一種化學製冷劑,氟利昂在早期幾乎所有的製冷設備中都是不可替代的,然而人類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才發現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這個時候人類已經使用氟利昂50餘年,這麼長的時間中,其實是有著大量的氟利昂散失到大氣中的,相關資料顯示80年代後期氟利昂的生產年產量達到了140多萬噸,也有機構估計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00萬噸。

可能很多朋友對於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機理並不是很清楚,這裡簡單描述一下,其實氟利昂主要成分是過氧化氯,它被釋放之後並不會立即破壞臭氧層,因為它們在大氣層的對流層中相當穩定,但是在進入平流層後,由於這裡的太陽紫外線非常強烈,它們就會在紫外線作用下被分解成氯原子和氧氣,而由於臭氧活性較高,釋放出的氯原子又會和臭氧結合成過氧化氯,之後又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形成氯原子和氧氣,然後氯原子又和臭氧形成過氧化氯,接著又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分解,然後再和臭氧結合,如此循環往復,氯原子不斷的和不同的臭氧分子發生連鎖反應,因此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那麼這麼看來,即使有少量的氟利昂也會對臭氧層形成很大的影響了。

同時由於氟利昂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它就會長時間破壞臭氧。而地球大氣層雖然會自己製造臭氧,但是製造方式主要依靠自然界中的雷擊現象,所以這個製造過程是很緩慢的,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是千萬年中積攢出來的,而短時間中往大氣層中釋放上千萬噸的氟利昂,當然很容易就會造成臭氧的減少。

臭氧層變薄或者引起空洞將會照成太陽紫外線直射地球表面,這會對人類和其他動植物都造成不利影響,因為過量的紫外線會使人和動物免疫力下降,特別是會增加人類的皮膚病的發病機率,而且也有使動物和人眼睛失明的可能,對某些植物的和微生物來說,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會導致它們直接死亡,比如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它們的死亡又會產生生物鏈上的連鎖反應,導致海洋中其它種類的生物相繼死亡,從而引發地球生物圈的大改變,人類當然難以在這樣大的改變中獨善其身。

所以好在如今地球的大氣層臭氧減少現象已經得到遏制,並且已有增加現象,其實其原因正是和人類控制氟利昂的生產和使用有著直接的關係。自從1987年9月《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籤訂之後,從1989年1月開始,世界各國都已逐步停止了氟利昂的生產和使用,如今人類使用的所有製冷劑中,基本已經完全看不到氟利昂的影子,而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經過約20年的恢復,臭氧層變厚和臭氧空洞變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因此,此事並非什麼新式製冷劑廠家製造的陰謀論,而是我們人類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的成功事例,我們做出的努力已經得到了部分回報,此事也啟發我們人類,保護地球大氣層、保護地球水資源、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阻止全球變暖,都需要我們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報告稱地球臭氧層停止變薄[圖]
    以下是相關報導摘編:  【法新社日內瓦9月17日電】聯合國科學家說,地球上層大氣的保護性臭氧層已經停止變薄,到本世紀中期能有很大程度的恢復。而這要歸功於不準使用有害化學物質的禁令。  本周發表的《2010年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說,1987年出臺淘汰氯氟烴——用於冰箱、氣溶膠噴霧和一些包裝用泡沫材料中的物質——的國際協定作用很成功。
  • 臭氧層35年來首次變厚 溫室氣體反成「功臣」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東方日報》9月11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10日公布,臭氧層正在修復,在2000年至2013年間變厚了4%,是35年來首次,形容是一次勝利。但臭氧層目前仍較1980年代薄了約6%。
  • 臭氧層正在慢慢「癒合」,意味著地球環境變好?其實沒那麼簡單!
    另外,隨著水資源越來越稀缺後,人類將面臨著無法獲得淡水資源,那麼到時候人類才真的難以生存下去。臭氧層正在慢慢「癒合」,意味著地球環境變好?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都知道,在大氣層中有一個名為「臭氧層」的東西,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能更好地保護地球,然而在前幾年,科學家在南極地區發現臭氧層竟然出現破損情況,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 發現地球臭氧層變薄元兇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裡納逝世
    莫裡納與美國化學家羅蘭德(Frank Sherwood Rowland)、荷蘭化學家克魯岑(Paul Crutzen)共同發表的氣候變遷相關研究,替他們贏得了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莫裡納與羅蘭德在1974年發表的論文指出,作為許多產品原料的氟氯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s, CFCs)是導致地球臭氧層變稀薄的元兇。
  • 臭氧層破壞將給人類等產生諸多負面影響
    臭氧層保護地球免受來自太陽紫外線(UV-B)輻射的傷害。消耗臭氧物質使臭氧層變得稀薄,從而使更多的紫外線(UV-B)直達地球的表面。自從1980以來,在北緯25-60度上空的臭氧層已經變薄大約3-6%,地球表面平均增加大約4-7%的紫外線(UV-B)。在一些地區和每年的一定時間裡臭氧更稀薄。
  • 人類已經控制破壞臭氧氣體的排放了,為何臭氧層依舊還在變薄?
    人類已經控制破壞臭氧氣體的排放了,為何臭氧層依舊還在變薄?大家都知道臭氧層是地球用來減弱太空中的輻射的,同時還能對大氣有一點的增溫作用,而前些年由於人類大肆排放的甲烷、氯氟烴等氣體,導致上升到大氣中之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和臭氧進行反應,使臭氧層遭到破壞。
  • 臭氧層正在癒合,並對大氣環流造成重大影響
    全球大氣的改善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與此同時,全球參與正在成為一種共識,一種自上而下的創新模式,將改變地球,改變人類生存,並塑造未來。在過去的一年裡,地球經歷了幾次大火,脆弱的鳳凰還沒有浴火重生又被病毒攻陷,這還真是對人類生存的一次考驗。
  • 臭氧層是地球生物的「保護神」,如今被人類搞成這般模樣
    20世紀初,法國科學家法布裡發現自然界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氣中,因而稱此層大氣為臭氧層。臭氧層是地球生物的保護神,它可以吸收太陽光中波長在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動植物不會免受短波紫外線的傷害。
  • 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
    在臭氧層裡,其實臭氧的濃度是很稀的,即使在濃度最大處,所含臭氧量也不過大約10ppm。若將大氣臭氧總量訂正到海平面上,它只有0.15釐米~0.45釐米(平均為0.3釐米)的厚度。大氣中的臭氧的含量雖然很少,但是它在地球環境中所起的作用卻非常重要。第一,它是地球生物的保護傘。因為臭氧層阻擋了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使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而少量穿透大氣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人類和生物則是有益的。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一旦臭氧層因過度消耗而變得稀薄或是出現漏洞時,就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海洋浮遊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威脅到植物、農作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
  • 臭氧空洞的形成和臭氧層保護
    我們都知道,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光是可見光範圍的太陽輻射,實際上到達地面的太陽光還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等。太陽輻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極高,如果到達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壞生物分子的蛋白質和基因物質,即我們所熟知的DNA,造成細胞破壞和死亡。然而,自然的力量改變了這一過程,地球的大氣層就像一個過濾器,一把保護傘,將太陽輻射中的有害部分阻擋在大氣層之外,使地球成為人類可愛的家園。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一旦臭氧層因過度消耗而變得稀薄或是出現漏洞時,就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海洋浮遊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威脅到植物、農作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保護臭氧層,就是在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 臭氧層破壞易致皮膚瘤 保護臭氧層保護我們自己
    臭氧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警告,如果臭氧層長期損耗將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容易引發皮膚癌等疾病。使用「無氟」產品、減少食物浪費都能夠為保護臭氧層做出貢獻。
  • 為什麼修復臭氧層被推遲了10年
    截止至2019年,地球面臨著溫室效應、風暴侵襲等一系列災難,人類也在進食中不斷地攝入塑料微粒,而大家最不想聽到的事情,使過於保護我們免受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仍然在不斷的被破壞著,最近幾年裡,科學家們看到了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在短時間內激增,然而,這種物質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禁止,直到現在,它們的來源一直是一個謎團,當提及臭氧層空洞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所意味的,當提及臭氧層空洞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所意味的
  • 為什麼修復臭氧層被推遲了10年
    截止至2019年,地球面臨著溫室效應、風暴侵襲等一系列災難,人類也在進食中不斷地攝入塑料微粒,而大家最不想聽到的事情,使過於保護我們免受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仍然在不斷的被破壞著,最近幾年裡,科學家們看到了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在短時間內激增,然而,這種物質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禁止,
  • 潘教峰:技術民族主義客觀存在,現在還看不到緩解的趨勢
    騰訊財經全程為您直播報導。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表示,這兩年感覺在國際合作上遇到很多困難,這種困難實際上包括了人員的交流,甚至一些高端儀器的進口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技術民族主義或者叫國際一定程度上的封鎖、阻礙,我覺得是客觀存在的。而這種趨勢現在還看不到緩解的,或者根本性轉變的樣子。
  • 人類其實永遠看不到現在,因為我們的眼睛看到的都是過去的景象
    首先,年和光年是不同的兩個單位,光年是長度單位 ,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所經過的距離,所以人類能夠發現100億光年外的天體和太陽多少年齡並沒有任何關係。
  • 20年前被氟利昂破壞的南極臭氧層現在怎麼樣了?科學家給出答案!
    說起臭氧層大家肯定不陌生,地球正是因為有了臭氧層的存在,才讓我們這些生靈免收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可以說,它是地球所有動植物的「保護神」,可你知道嗎,在差不多20年前,『臭氧層空洞『,這在當時是個十分火熱的話題,但近些年來沒了消息,仿佛」人間蒸發「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換而言之,20年前那個被破壞的臭氧層「破洞」,現在怎麼樣了呢?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欣慰!
  • 人類進化為啥體毛變少了?各國科學家語出驚人!
    人類的祖先本是毛茸茸的,但人類進化過程中為啥體毛變少了?各國科學家語出驚人!
  • 眼鏡片薄如紙手機鏡頭凸變平 平面透鏡「瘦身」
    薄如紙張的眼鏡片、不凸起的手機鏡頭、微型醫學成像工具……華人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研製出一種只有1微米厚的超薄平面透鏡,有望大幅降低光學器件的尺寸和重量。未來,用上了「比紙薄的平面透鏡」,我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記者特邀南大、南工大等高校的老師做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