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其實永遠看不到現在,因為我們的眼睛看到的都是過去的景象

2020-12-07 騰訊網

首先,年和光年是不同的兩個單位,光年是長度單位 ,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所經過的距離,所以人類能夠發現100億光年外的天體和太陽多少年齡並沒有任何關係。

人類是如何探測到100億光年外的天體呢?我們的眼睛不過是一個光敏的器官。人的眼光沒有「光」,只能接受光,因此根本沒有速度可言,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光線進入眼睛時,會經過晶狀體(lens),晶狀體類似於透鏡,可以將光線聚焦在眼睛後部的視網膜(retina)上,根據物體的遠近,晶狀體會調節自己的形狀,確保光線能夠聚焦在視網膜上。晶狀體變厚時,焦距變小,所以更能彎曲光線,讓我們能夠看到更近的物體。類似的道理,晶狀體變薄時,焦距變大,我們能夠看到更遠的物體。

然後視網膜感光細胞換能,將各種形式的刺激轉為傳入視神經纖維上的動作電位,感受器電位不是動作電位,而是去極化或超極化局部電位。視神經動作電位傳入皮層視覺中樞從而產生視覺。

人眼睛看到的光有光源本身發出的光,也有在光線照耀下顯形的物體,而且看到的大多數形象都是依靠反射光來獲得的。比如一睜開眼看到的房間天花板,人群,豬貓狗雞,遠山和樹木,汽車和火車等,都是反射陽光或燈光,人眼才能夠看到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時候,人們也可以看見它。因為當光從真空斜射入大氣層,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於入射角。且越接近大氣層底部,大氣密度越大,不斷折射(如下圖實線)。但人的視覺中樞認為光始終沿直線傳播,認為折射光線是它反向延長線上的太陽虛像發出的(如下圖虛線),所以虛像比實際的太陽位置高,所以當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時,我們觀察到它的虛像在地平線以上

所以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100億光年之外的天體,其實也是因為看到它發出的光,光走過了100多億年的時間,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且有很多天體實際上並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它們,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這個物體反射的光。

同樣,我們看到的月球,是大約1秒鐘以前的月球的樣子,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平均為38萬千米,光速為30萬千米/秒。那麼看到的月球就是大約1.2秒以前的。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大約8分鐘以前的太陽的樣子。

正如霍金所言:「我們看到的從很遠星系來的光是在幾百萬年之前發出的,在我們看到的最遠的物體的情況下,光是在80億年前發出的。這樣當我們看宇宙時,我們是在看它的過去。」

但其實,很多天體發出或折射的光我們是看不見的。

我們要知道,光是一個統稱,它包含了不可見光和可見光,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範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760nm之間,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780nm之間的電磁波,可見光經三稜鏡後會折射出紫、藍、青、綠、黃、橙、紅顏色的光線(光譜)。

而不可見光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是指除可見光外其他所有人眼所不能感知的波長的電磁波,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紅外光,紫外光,x射線,γ射線、遠紅外線等。

人類只能看到天體發出或者折射的可見光,而有些天體發出和折射的是不可見光,所以科學家也會通過專業的儀器捕獲觀測他們。並且給了它們一個名字——恆星光譜。

在天文學中,恆星分類是根據恆星的光譜特徵來對恆星進行分類的。來自恆星的電磁輻射需要通過用稜鏡或衍射光柵分成光譜來分析,該光譜表現出散布具有光譜線的彩虹色。每一條線表示一種特定的化學元素或分子,線強度表示為該元素的豐度。不同光譜線的強度主要隨光球的溫度而變化,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會存在元素豐度的差異。恆星的光譜類是一個簡短的代碼,主要解釋了電離狀態,以及給出光球溫度的客觀測量。

這樣科學家就可以進一步具體地了解天體的細節。

相關焦點

  • 地球夜空的星光,都是「即時抵達」嗎?其實我們看到的是過去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星星我們都可以觀測到,目前,地球上看到的星星都來自於銀河系,而且數量非常少,一些科學家認為,在未來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發生碰撞後,如果那個時候人類仍然在地球之上,屆時地球上的星空景象,會與現在截然不同,並且變得更加耀眼。
  • 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真相嗎?我們的內心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意識的宇宙」讓我們「意識到」,宇宙有看到的一面,就有看不到的一面,就如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那麼如何才能認識另一面呢?當我們面對一堵牆時,我們確實沒法用眼睛看到它的另一面,但我們仍然能夠以面對、看到的這一面,就是用我們的意識去想像它,那麼就能大概的猜出另一面了。《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個人的意識影像思維能力,亦即觀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特斯拉就是用「全息影像」的意識思維方式進行思考而創造的,我們有理由相信,神奇的木匠魯班也具有這樣的能力。
  • 人類能觀察到幾十億光年外的星系,怎麼不能看到過去一秒的景象?
    所以光年是距離單位不是時間單位,但是,看幾十億光年外的星系的確看到的是該星系幾十億年前的樣子,因為光跑了幾十億年才到達我們地球,被我們看到。人類發展出了一系列觀察遠方星系的技術,從地面上的各種光學天文望遠鏡以及射電天文望遠鏡,到利用火箭發射到太空中的太空望遠鏡。這些技術,可以捕捉到極其微弱的光,讓我們得到遠方星系的照片,分析這些照片,天文學家們就能算出星系的距離。
  • 如果人類的眼睛擁有上千個「瞳孔」,我們將看到怎樣的世界?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人的身體上的一個重要器官。人們通過眼睛來感受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也是通過眼睛認知事物。而在人的雙眼裡,最重要的就是瞳孔了。這個瞳孔好比攝像機的鏡頭一樣。通過鏡頭才可以捕捉到外面的景象。
  • 貓的眼睛在夜晚會發光,它真的能看到人類看不到的東西?
    引言:相信很多家裡養貓的人都有大半夜被貓的眼睛驚嚇到的經歷,因為它們的眼睛在黑暗中確實十分詭異,看起來像是在發光,實際上這是它們在放大瞳孔搜索光源。貓的瞳孔比人類的瞳孔大,那麼它們是否能夠看到人類看不見的事物呢?
  • 能看到75億光年前的景象,是否能看到十年前的地球景象?
    許多朋友認為人們的眼睛是超光速的,他們的證據是暴力的和直接的,因為他們可以仰望數萬甚至數百萬光年之外的星系。比如,我們人眼能看到位於254萬光年的M31,但是事實上,這個認識存在很大誤解。例如,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定義中的巨大問題:比如在夏天,當雷聲襲來的時候,我們先看到閃電,然後聽到雷聲,有時間隔很長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因為光速高達30萬公裡/秒,而音速卻很低,只有340米/秒左右,光速太快,感覺不到時間,但聲音的感覺很明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耳朵。
  • 既然我們看到的星光都來自過去,為什麼無法看到宇宙大爆炸?
    所以假設在大爆炸剛發生後的早期宇宙中有一個時鐘,這個時鐘確實會比現在的時鐘走得「更慢」,因為早期宇宙中的質量密度非常非常高。不過這樣的說法其實沒什麼實際意義。當時的質量密度很高使時間走得「更慢」,但同時整個宇宙的質量密度都很高。對於當時的觀測者來說不存在處於低質量密度環境中的時鐘能用來對比,他們根本不會發現自己的時間「更慢」,物理規律也不會有變化。
  • 我們看到的都是成千上萬年前的宇宙,這些都是假的嗎?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呢?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某種物體,是因為該物體會發射出光,或者反射出光,這些光承載著物體的信息進入我們的眼睛中,大腦再對光信號進行成像,從而讓我們看到物體。雖然光速非常快,但這個速度並非無限,而是大約為30萬公裡/秒。
  • 烏賊看到人類看不到的世界,擁有無限視野,能穿越時空?
    人類一直在探索地球,探索世界,包括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雖然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中存在十一維空間,但一般我們肉眼看到的只有一維,二維,三維空間。而人類現在生活的世界就是三維空間。雖然我們處於三維空間,但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則認為:其實人類身處的世界是四維空間,由於人類受限於固定的思維模式,所以無法意識到四維空間的存在。最近有學者提出,可能世界上有種海洋生物可以看到人類找不到的四維空間,它就是烏賊和章魚。
  • 夜空下,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過去式嗎?
    特別是在夏季夜空下,我們可以看到更清晰的繁星,它們在我們的穹頂之上閃閃爍爍,眨著眼睛。有人說,這些星星都是以前的樣子嗎?我們看到的是不是都是它在過去時候的模樣?確實是這樣的,或者可以這樣簡單的概括它,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歷史,看到的星星,那是星星的歷史,看到遠處的月亮,那是月亮的歷史,即便是靠在身前的群山峻岭,也是歷史。
  • 人類的未來過去現在可能同時存在
    時至今日,人類的視線已經在天文望遠鏡的指引下,延伸到了更為遙遠的地方,0.003光年直徑的太陽系,5光年外的半人馬星系,乃至15萬光年的銀河系都被人類所探測,可是,隨著人類認知的提升,科學家逐漸的發現了一項新的問題,那就是宇宙空間究竟存不存在我們所說的時間?
  • 人類為啥能看到100億光年外天體,因為我們看到的宇宙只是過去的
    我們的眼睛不過是一個光敏的器官。人的眼光沒有「光」,只能接受光,因此根本沒有速度可言,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 光線進入眼睛時,會經過晶狀體(lens),晶狀體類似於透鏡,可以將光線聚焦在眼睛後部的視網膜(retina)上, 根據物體的遠近,晶狀體會調節自己的形狀,確保光線能夠聚焦在視網膜上。
  • 以前農村夏天晚上經常能看到「鬼火」,為什麼現在都看不到了?
    這種盛景在市區確實難得一見,但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肯定會有這個記憶,夏日晚上外出走夜路一般都能看到星星點點的所謂「鬼火」,有時候還能看到一大片,種花家小時候這種記憶是比較深的,因為老家房前大概700-800米外就有一處墳山,家門口看過去的視野極佳,因此有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大家的眼睛!
  • 超越光速就可以回到過去?不可能!但你會看到一種神奇景象
    可以肯定的說:任何有質量物體的運動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但如果人類真的有一天能過超過光速的話,我們也不可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眼前反而會是另一幅奇怪的景象光是信息傳播的介質,我們看到的任何信息都是通過光的傳播帶到我們眼中的,我們看到的人是因為他們身上反射的光,我們看到的星星其實是它們幾萬
  • 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共存的,意味著我們能回到過去也能前往未來?
    ,而未來像是一張白紙,什麼都可能發生,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模糊了我們對時間的概念,他曾說過,過去,現在跟未來的差別只是我們頑固堅持的幻覺。當然,我們無法一次看到整塊宇宙,我們感受到的宇宙是一片片的「現在」,位於它後面的蛋糕是「過去」,位於它前面的蛋糕就是「未來」。而每個觀測者都有各自切蛋糕的方法,如果把蛋糕切成過去,現在跟未來,那把刀就是他們的「現在」,每個人的「這裡」都不一樣,同理,每個人的「現在」也不一樣,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各自有一片獨特的「現在」。
  • 超過光速就可以看到過去的景象嗎?事實上沒那麼簡單
    大家都知道有一種說法是比光跑得快就可以看到已經過去的景象,這種說法是有緣由的,我們先來闡述這個理論。大家都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可達約30萬公裡/秒。雖然光速非常快,但是由於宇宙非常大,大到光都需要「走」好多年,於是就有了「光年」這個天體距離單位。
  • 我們有希望看到宇宙的邊界嗎?
    當然,人類的眼睛觀測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們看到的星空連冰山一角也算不上,只有通過強大的天文望遠鏡才能夠看到更加遙遠的星空。在人類的視野裡,神秘的宇宙深處一片黑暗,似乎什麼也沒有。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清楚,看似黑暗什麼也沒有的星空深處,有可能無比我們想像的要宏偉複雜。那麼宇宙最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
  • 我們看到的天體是幾千萬年以前的光,宇宙萬物都是假的嗎?
    我們所看到的天體,是數萬年前的光芒,這些景象既真又假,只因我們不了解這個宇宙的本質!眼見為實?按照正常的理論來說,我們所看到的宇宙,雖然不是此時此刻的宇宙,但是也是真實的、過去的宇宙。因為光速有限,我們眼睛接收到的光芒,都是過去的景象,就算是太陽,也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人類在地球上看著過去的歷史,過著現在的生活,探索著可能永遠無法理解的宇宙。
  • 為什麼晚上幾乎看不到星星了?科學家:以後可能都看不到星星了
    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發現,小時候看夜空全都是亮晶晶的星星,跟過去相比,我們現在夜晚可以看見的星星似乎變得寥寥無幾了,有時候都看不見天上的星星。書本中的滿天星鬥、繁星閃爍等對夜空如詩如畫般的描述,而如今人們卻很少看到這樣美麗動人的景象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那麼這些美麗的星星究竟去哪兒了呢?
  • 銀河為什麼現在都看不到了?
    猶記得,過去的晴朗夏夜,天空中布滿繁星。還有一條淡淡的銀河橫亙天際,牛郎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相呼應,附近天區還有一顆明亮的恆星——天津四,這三顆亮星組成了夏季星空的「大三角」。 那麼,為什麼現在都看不到銀河了呢?滿天繁星哪裡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