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破壞將給人類等產生諸多負面影響

2020-12-08 騰訊公益

臭氧層保護地球免受來自太陽紫外線(UV-B)輻射的傷害。消耗臭氧物質使臭氧層變得稀薄,從而使更多的紫外線(UV-B)直達地球的表面。自從1980以來,在北緯25-60度上空的臭氧層已經變薄大約3-6%,地球表面平均增加大約4-7%的紫外線(UV-B)。在一些地區和每年的一定時間裡臭氧更稀薄。例如在春季,北極地區變薄15%,在太平洋地區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約變薄 50%,從而使地球表面分別增加了22%和130%的紫外線(UV-B)。

根據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大量的UV-B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對人類、動物、植物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損害眼睛(角膜和晶體),從而增加白內障患者的人數。

●增加某些癌變的數量,特別是人體的非黑素瘤皮膚癌以及一些動物和魚類的皮膚癌的數量。

臭氧消耗易使人類和動物患皮膚癌

●危害免疫系統,增加傳染疾病的發病率,如瘧疾、流行性感冒和皰疹等的高發率,減少接種疫苗的效果,增加額外醫療費用。

●增加家禽患病率,導致減產。

●對幼魚生長和水體產生影響。臭氧消耗導致海洋魚類每年減少數百萬噸(EEP 1994)。

●影響敏感的農作物:破壞植物的生長,減少產量,由於太陽的灼燒減少市場價值。對UV 敏感作物包括西紅柿、黃瓜、甜瓜、大豆和大米等。

●破壞樹木的正常生長,減少一些森林種類的數量。

●塑料和橡膠製品使用壽命越來越短,例如溫室塑料和汽車輪胎等,需要經常被更換。

在這些影響中,如癌症,需要幾年的時間癌變。如果不控制消耗臭氧層物質,由於紫外線(UV-B)輻射造成的健康、農業和漁業的損失將高達4600億美元。《蒙特婁議定書》的目的是淘汰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從而避免這些損失。

(人民網)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專家:氯氟烴替代物仍在破壞臭氧層
    聯合國4月11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為了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被使用的氯氟烴替代化學物質,仍會導致溫室效應,各國應採取措施控制這些替代化學物的使用。 這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氣象組織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由35個國家的145位專家用兩年時間撰寫而成。
  • 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
    在臭氧層裡,其實臭氧的濃度是很稀的,即使在濃度最大處,所含臭氧量也不過大約10ppm。若將大氣臭氧總量訂正到海平面上,它只有0.15釐米~0.45釐米(平均為0.3釐米)的厚度。大氣中的臭氧的含量雖然很少,但是它在地球環境中所起的作用卻非常重要。第一,它是地球生物的保護傘。因為臭氧層阻擋了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使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而少量穿透大氣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人類和生物則是有益的。
  • 臭氧層破壞的真正原因
    臭氧層對我們人類是有巨大貢獻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傷害。第二,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將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臭氧分子是平流層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臭氧層在平流層的垂直分布對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和大氣運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氫彈爆炸破壞了臭氧層,對地球等的影響會有多少的?影響甚大
    資料圖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裡面較為特殊的氣層如果有氫彈在臭氧層中間引爆,而且把臭氧層給破壞掉了的話,會有什麼影響呢?首先是氫彈自身爆炸後的危害。氫彈在爆炸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放射性的物質,會在空氣裡面形成核塵埃,以及光輻射等一些不好避開的危害。以及還有第一時間就能感應到的氫彈爆炸之後產生的衝擊波。就說說當時美國對日本投放的原子彈的影響都留存到現如今,仍然是無法正常的適合重新居住。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自從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以後,科學家們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臭氧層的破壞和臭氧空洞的出現,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也就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地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以及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氣造成的。
  • 臭氧層的破壞者被找到!可愛的企鵝和憨厚的海豹,竟是一級破壞者
    該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人員通過對南極苔原的抽樣調查,發現其中滷甲烷的產生和消耗機制,並揭開了破壞南極臭氧層的因素,即滷甲烷氣體。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該發現的?滷甲烷氣體又是什麼?科學研究發現,大氣中的氯和溴主要來源於滷甲烷,而滷甲烷氣體能夠通過對流層轉移到平流層,從而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目前大氣中的滷甲烷氣體主要來自人工製造和自然產生,自然因素產生的滷甲烷佔更大的比例。
  • 臭氧層是怎麼被破壞的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證實,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那麼,氟裡昂和哈龍是怎樣進入平流層,又是如何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呢?我們知道,就重量而言,人為釋放的CFC和Halon的分子都比空氣分子重,但這些化合物在對流層是化學惰性的,即使最活潑的大氣組分———自由基對CFC和Halon的氧化作用也微乎其微。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什麼原因導致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大量使用氯氟烴、四氯化碳、甲烷等物質,加速了臭氧層的破壞。      臭氧被破壞後,喪失了吸收紫外線的能力。一旦臭氧減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紫外線會大大增強,紫外線的殺傷力很大,尤其是對生物細胞,這對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產生潛在的威脅,危及生態環境和人類的生存。
  • 科學揭秘:臭氧層破壞後有哪些災難?
    臭氧層對我們人類是有巨大貢獻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傷害。第二,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將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臭氧分子是平流層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臭氧層在平流層的垂直分布對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和大氣運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北極上空出現罕見臭氧層空洞,將載入史冊,會對人類產生影響嗎?
    在2000年開始,南極的臭氧層已經在逐漸修復,可是從近期的報導來看,南極臭氧層空洞修復的時間將往後推。如今,北極又出現臭氧層空洞,那麼對我們的生活是否會產生影響呢?不過,此次出現的臭氧層空洞並不會對人類造成影響,但是此次罕見的相信將載入史冊。雖然無害於人類,但並不意味我們可以忽視,要知道臭氧層空洞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與人類的活動有關。
  • 臭氧層破壞易致皮膚瘤 保護臭氧層保護我們自己
    臭氧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警告,如果臭氧層長期損耗將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容易引發皮膚癌等疾病。使用「無氟」產品、減少食物浪費都能夠為保護臭氧層做出貢獻。
  • 臭氧層正在癒合,並對大氣環流造成重大影響
    全球大氣的改善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與此同時,全球參與正在成為一種共識,一種自上而下的創新模式,將改變地球,改變人類生存,並塑造未來。在過去的一年裡,地球經歷了幾次大火,脆弱的鳳凰還沒有浴火重生又被病毒攻陷,這還真是對人類生存的一次考驗。
  • 研究發現四種破壞臭氧層新氣體
    據參考消息3月12日報導【西班牙《世界報》3月10日報導】臭氧層的空洞沒有封閉,這令科學界為之擔憂。
  • 圖文:臭氧層破壞與其他全球性環境問題
    目前,引起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有生物多樣性減少、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等,這些通稱為全球環境問題,並且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因為臭氧本身是一種溫室氣體,並且臭氧層損耗物質,如氟利昂、哈龍等,對於氣候變化具有一定的貢獻,因此臭氧層損耗和全球氣候變化被間接的聯繫起來。
  •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胡德良譯根據一項新研究,由於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和氣流的改變,北半球中部——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在內,其臭氧層可能會提前恢復;同時,整個熱帶地區以及南半球中部,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秘魯,其臭氧層的回覆可能會延遲。   臭氧層是高層大氣的一個重要部分,保護人類和生態系統不受UV-B輻射的傷害。
  • 新型化學發泡劑能大大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和溫室氣體的產生
    過去,「臭氧層殺手」氟利昂就一直被用於聚氨酯發泡,對環境破壞巨大。而作為氟利昂替代品的氫氟碳化物發泡劑又被證明會產生強效溫室氣體,它導致全球變暖的潛能值比二氧化碳高出了數千倍,其排放量正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  一些國際條約對使用這些發泡劑做出了明確的限制。
  •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新的報告發現,臭氧驅動的氣候變化影響了整個生態系統 該條約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成功的,預計到21世紀中葉,全球平均臭氧總量將恢復到1980年前的水平。然而,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檢測到從東亞排放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新排放,這些物質可能威脅到臭氧層的恢復。 儘管臭氧損耗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會增加地球表面的有害紫外線輻射,但它對氣候的影響直到最近才變得明顯。
  • 究竟是什麼原因破壞了臭氧層呢?
    在大氣中含氯氟烴的量其實並不很大,大約只佔整個大氣的十億分之一,但是它的破壞力卻極強,1 千克氯氟烴竟能在大氣裡捕捉和消滅7 萬千克臭氧!此外氯氟烴異常穩定,可以懸浮在大氣中,存活長達一個世紀之久,不停地對臭氧層做著破壞之事。一個含氯氟烴的分子所增加的溫室效應,要比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強1 萬倍。
  • 人類已經控制破壞臭氧氣體的排放了,為何臭氧層依舊還在變薄?
    人類已經控制破壞臭氧氣體的排放了,為何臭氧層依舊還在變薄?大家都知道臭氧層是地球用來減弱太空中的輻射的,同時還能對大氣有一點的增溫作用,而前些年由於人類大肆排放的甲烷、氯氟烴等氣體,導致上升到大氣中之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和臭氧進行反應,使臭氧層遭到破壞。
  • 破壞臭氧層的真兇,你以為真的是氟利昂裡的氟?
    就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而言,暫時還做不到對環境氣候的控制。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這都是自然法則。不過,幸運的是,人類發明了製冷和制熱的裝置,讓我們能夠過上四季如春的生活。不過呢,這些也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