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福建官方新聞門戶網站。
緊急通知!
福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防控工作應急指揮部通告
▼
自2020年11月28日24時起,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第四街道辦事處、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南區街道辦事處劃定為中風險地區。廣大市民要深刻認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複雜性及不確定性,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克服麻痺思想、僥倖心理。為精準做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降低疫情輸入傳播風險,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凡11月14日(含14日)以來有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旅居史的入(返)榕人員以及凡11月7日(含7日)以來有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旅居史的入(返)榕人員應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居)、所在單位、所在酒店報備相關情況,第一時間進行核酸檢測。鼓勵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低風險地區的入(返)榕人員主動前往檢測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二、自11月28日起由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入(返)榕的人員以及自11月21日起由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入(返)榕的人員必須持有7天內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第四街道辦事處、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南區街道辦事處的人員按規定採取隔離措施。
三、近期我市市民如無必要,請勿前往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如確需前往,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準確記錄好自己的活動軌跡;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返榕後,要按我市相關防控要求落實健康管理措施。
四、請廣大市民朋友們注意冷凍(藏)食品安全,密切關注政府部門發布的進口食品檢疫信息;冷凍(藏)食品經營者應配合政府部門落實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
五、請廣大市民朋友時刻注意個人防護,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養成規範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和在公共場所活動時)、勤洗手、常通風、不扎堆、不聚集、少聚餐、 分餐制等良好衛生習慣,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如出現發熱、咳嗽、腹瀉、乏力等症狀,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及以上級別口罩,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進行排查和診療,就醫過程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七、對因瞞報、謊報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責任。
福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防控工作應急指揮部
2020年11月30日
福州市、各縣(市)區
應急指揮部公開電話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漳州市疾控中心發布重要提醒
▼
漳州市疾控中心健康提醒
自2020年11月28日24時起,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第四街道辦事處、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南區街道辦事處劃定為中風險地區。廣大市民要深刻認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複雜性及不確定性,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克服麻痺思想、僥倖心理。為認真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漳州市疾控中心對廣大市民朋友們提出如下疫情防控提示:
一、請11月14日(含14日)以來有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旅居史以及11月7日(含7日)以來有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旅居史的來漳返漳人員主動向所在社區、單位、住宿酒店報備相關情況,配合屬地政府落實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核酸檢測等健康管理措施。廣大市民朋友們如有需要請撥打漳州市各級疾控中心防疫諮詢電話(名單附後)。
二、請廣大市民朋友們密切關注中高風險地區信息動態,如非必要,近期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如必須前往,請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準確記錄好自己的活動軌跡,返漳後要嚴格執行我市的相關防控措施。
三、請廣大市民朋友們注意冷凍(藏)食品安全,密切關注政府部門發布的進口食品檢疫信息;冷凍(藏)食品經營者應配合政府部門落實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
四、請廣大市民朋友們要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和在公共場所活動時)、勤洗手、常通風、注意咳嗽禮儀、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五、如出現發熱、咳嗽、腹瀉、乏力等症狀,需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及以上級別口罩,及時到就近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進行排查和診療,就醫過程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並做好個人防護。
漳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0年11月30日
漳州市各級疾控中心防疫諮詢電話
龍巖市疾控中心發布重要提醒
▼
當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廣大市民要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克服麻痺思想、僥倖心理。為認真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降低疫情輸入傳播風險,市疾控中心對廣大市民提出如下健康提醒:
一、請近期由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來巖返巖人員,主動向所在社區報備相關情況,接受社區健康管理並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主動配合政府落實相關防控措施。
二、請廣大市民密切關注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信息動態,如非必要,近期不要前往國內中高風險地區。
三、請廣大市民要切實增強個人防護意識,養成科學規範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和在室內密閉公共場所活動時)、勤洗手、常通風、保持1米安全社交距離的衛生習慣;做到不扎堆、不聚會。
四、請廣大市民注意冷凍(藏)食品安全,密切關注政府相關部門發布的進口食品檢疫信息。冷凍(藏)食品經營者應配合政府部門落實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
五、廣大市民如出現發熱、咳嗽、腹瀉、乏力等症狀,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及以上級別口罩,及時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排查和診療,就醫過程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龍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0年11月30日
新聞多看點:
重要通告!福州集中監管倉來啦!事關進口冷鏈!
關於進一步加強
福州市進口冷鏈食品
疫情管控工作的通告
為進一步做好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阻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傳播風險,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根據省、市進口冷鏈食品領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現就進一步加強福州市進口冷鏈食品疫情管控工作通告如下:
一、從2020年12月3日起,福州市在馬尾區設立市級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以下簡稱「集中監管倉」)。凡從福州各口岸入境,並在福州儲存、銷售、加工、消費的進口冷鏈食品,在從福州各口岸提櫃離港後必須統一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抽樣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從福州各口岸入境,拆櫃分銷至外地的進口冷鏈食品,必須統一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預防性消毒。
二、為保障集中監管倉高效有序運行,集中監管倉入庫實行網上預約。所有進口冷鏈食品經營者,須在進口冷鏈食品辦結通關手續之後24小時內,主動登陸「e福州」專用窗口作出申報。申報內容應包括貨主單位、報關單、運輸車輛、司機、貨物流向、在榕存放地點等相關信息。
三、進入集中監管倉的進口冷鏈食品,經抽樣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合格,並取得集中監管倉出具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合格證明》和《消毒證明》(以下簡稱「兩證」)後方能出庫。「兩證」可網上查詢,具體預約、查詢方式由福州市市場監管局另行發布。
四、進入集中監管倉的進口冷鏈食品,將納入食品安全「一品一碼」信息追溯管理,貨主單位在取得「兩證」後,應按照要求上傳「兩證」等進口冷鏈食品溯源數據。
五、凡持有海關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備註欄註明「裝載運轉工具及該批貨物外包裝業經消毒」)的進口冷鏈食品,無須進入集中監管倉,貨主單位可直接登陸「e福州」專用窗口上傳海關出具的證明及相關信息,經集中監管倉核驗後,即可取得「兩證」,在福州市儲存、銷售、加工、消費。
六、從2020年12月3日起,福州市從事進口冷鏈食品儲存、銷售、加工、消費的生產經營單位,須查驗集中監管倉出具的「兩證」;未取得「兩證」的進口冷鏈食品,不得在福州市儲存、銷售、加工、消費。
七、待集中監管倉運作順暢後,從外地口岸入境,並在福州儲存、銷售、加工、消費的進口冷鏈食品,無法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和消毒證明的,全部納入集中監管,具體啟動時間另行通告。在正式納入集中監管前,對此類進口冷鏈食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開展清查點數,並督促各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儘快完成存量食品的檢測和消毒,在取得核酸檢測陰性和消毒證明後方可進行入庫儲存並銷售、加工、消費。
八、入境日期在2019年12月1日之後,已進入福州市儲存、銷售、加工環節且未取得核酸檢測陰性和消毒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開展清查點數,並督促各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儘快完成存量食品的檢測和消毒,在取得核酸檢測陰性和消毒證明後方可進行入庫儲存並銷售、加工、消費。
九、集中監管倉進口冷鏈食品經抽樣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合格後,將及時通知貨主提貨,貨主單位應在接到提貨通知12小時內提貨,提貨須「整櫃入庫、整櫃出庫」,不能分拆多批次提貨。
十、從福州各口岸入境,並在福州儲存、銷售、加工、消費的進口冷鏈食品,在集中監管倉的檢測費、消毒費和規定時限內產生的倉儲費由政府承擔。不按要求如實填報信息的,上述費用由貨主單位承擔;超期提貨所產生的倉儲費用,由貨主單位承擔。從福州各口岸入境,需要拆櫃分銷至外地的進口冷鏈食品,在集中監管倉進行預防性消毒產生的費用由貨主單位承擔。
十一、進口冷鏈食品抽樣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所對應批次進口冷鏈食品按規定作退運或無害化銷毀處理。
十二、全市各生產經營主體嚴禁儲存、銷售、加工、消費來歷不明的進口冷鏈食品,對違反規定的生產經營主體,一經發現,由各職能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並對查獲的進口冷鏈食品作無害化銷毀處理。
十三、對於違反本通告規定,存在「應進不進」「應檢不檢」「應消毒未消毒」等行為的生產經營主體,由各職能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處罰信息納入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記入企業信用檔案。
福州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地址: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長安投資區長發路1號福建順翃農產品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業務諮詢電話:18150628751,15980640231,預約電話:18150627697。
福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防控工作應急指揮部
2020年11月30日
來源: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衛健委、漳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龍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編輯:高珊 陳勍 陳虹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