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年輕人就應該努力工作,輕輕鬆鬆月薪過萬,說不定一不留神,還能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理財才幾個錢,1萬塊扒拉扒拉,一個月最多也就百來塊的收益。成天盯著這點小錢,很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意味。所以,他認為,理財是老年人該做的事,那時候手頭也攢了一筆錢,基數大,賺利息也快。
乍一聽好像很在理,細想一下,卻似乎又有不妥的地方。小編將從以下幾點稍作分析:
第一,工資不是人生的保障。工資是靠出賣勞動力和時間獲得的收入,一旦不工作,收入也就停止。這種收入叫做「主動收入」,是一種臨時性收入。當你年輕健康,理應努力工作,讓自己的時間和勞動更值錢。但如果你認為靠工資就可以安度一生,那就錯了。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誰也無法預料挫折何時發生,每個人都隨時有可能失去工作或者散失工作的能力。那時候,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卻沒有收入來源,正應了那句話:「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是人還在,錢沒了。」
第二,不要忽略複利的力量。如果按照年化收益10%計算,1萬塊存一個月的利息是83塊多一點。但是一年下來,利息就有1000塊。10萬一年的收益也有1萬塊,如果你月薪過萬,就等於年底多發了一個月的年終獎。如果更往長遠了算,利用複利公式可以輕易算出,僅需7.2年你的資產就能翻一番。也就是說,10萬塊錢每年獲得10%的收益,到期本金和收益繼續投資,短短7.2年之後,你的錢就變成了20萬。是不是很神奇?況且像錢多多這樣的投資理財平臺經常舉辦加息、投資送紅包活動,資產翻番的所需時間更短。
第三,理財其實是對生活的規劃管理。大部分理財人士都會對每個月的收支情況進行規劃,設定財務目標。在目標的激勵下,他們更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斷開源節流,使得財務狀況向好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提高。所以,請扭轉對理財的偏見,它不僅賺到收益,還引導人們提升自己,是一個雙贏的舉措。
第四,收入高不代表存款多。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老了手頭肯定能攢下一大筆錢,退休後可以天高任鳥飛,無憂無慮地過著美好的退休生活,可現實遠比你想的殘酷,大學者胡適就是例子。胡適年輕時每月到手1500銀元,相當於今天的4.5萬元,屬於絕對的高收入。但是他缺乏理財意識,任性花銷,手裡餘錢寥寥。誰知道後來10年抗戰爆發,時局不穩又年老體弱多病,晚年的胡適生活拮据非常,去世的時候家裡僅剩下135美元。
第五,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最近有個段子很流行。知乎上有人提問:「大學生手頭有6000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2011年12月21日有大神回答:「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後忘掉你有6000元這回事。五年後再看看。」如今,比特幣暴漲5000倍,這是一個輕鬆坐擁千萬資產的機會。如果這名大學生壓根沒想過存錢理財,也就沒有這個故事,機會也就無從談起。不管他有沒有錯過機會,起碼曾經有人提供機會。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放下你的執念,丟掉你的妄念,來錢多多理財,多一份收入,多一份保障,為人生創造多種可能。起碼,當機會來敲門的時候,你有選擇抓住它的權利。
來源:南方財富網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