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持美籤可以進入、大部分生意都掌握在華人手裡的中美洲小國貝里斯,有著遺世孤立的加勒比風光。
年輕人輕易就能在自然中尋找快樂
大部分中南美洲國家都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在當地旅行,不會西班牙語蠻吃虧。但通過比手劃腳,加上生動表情,簡單問題也能得到簡單回復。惟有貝里斯是個例外。由於這裡過去曾是英國殖民地,英語通行,所以暫時不需要賣弄演技了。
出發往一個全新的目的地時,我總有個習慣,上網搜尋目的地相關新聞。關於貝里斯,手機屏幕彈出來的近期新聞十之八九都是謀殺慘案,不少還涉及槍械,最近一起還禍及旅客。我對貝里斯城的壞名聲略有所聞,幾乎所有中南美洲的大城市都和謀殺、販毒、濫用槍枝、貪汙腐敗等撇不開關係,像別在城市身上令人生畏的徽章,因此大部分旅行者都只把它們當成中轉站,一抵達就離開,往遊客聚集的安全地方。
在墨西哥的班車上認識第一個貝里斯人,名為約翰,在政府部門工作,到墨西哥複診(由於貝里斯的醫療設備較為落後,因此不少當地人會專程到墨西哥求醫)。因此,這趟長途巴士也被稱為醫療大巴,沿途會經停墨西哥坎昆附近的各大醫院。
我問,約翰貝里斯城危險嗎?他直言不諱地點頭,告訴我沒特別事就不要逗留了,並補充說,離開貝里斯城就很安全。連政府工作人員都如此表態,原本打算趁候船的兩個小時間隙到外頭走走的我,只好乖乖待在碼頭。
夕陽中的海灘上燃起篝火
就面積而言,貝里斯不算中南美洲大國,面積才約22966平方公裡(約20個香港地區那麼大),但全國人口卻少於40萬。由於人口密度低,所以天然資源都保護得相當好,這幾年也成了歐美旅行者歡迎的生態遊目的地。可能人口較少的關係,在貝里斯旅行的時候,發現不少雜貨店的經營者不是華人就是孟加拉人,都是近十年來的新移民。
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上的小島,當地人稱之為Caye(念「Key」),大多是由珊瑚礁石形成的沙洲。貝里斯的外海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堡礁,海上遍布大大小小的Caye,收藏著各種碧海藍天。庫爾克島(Caye Caulker)是其中最受歡迎的Caye,由貝里斯城的渡輪碼頭搭半小時的快艇就能抵達。遠遠的,就能看見一片由深至淺的透明蔚藍緊緊包裹著這座小島,然後椰樹出現了,在風中甩頭,近一些,海鷗和鵜鶘展翅而飛。岸上一棟棟色彩斑斕的小木屋讓你只想盯著它們不放,色彩強烈卻不刺眼,如調配了溫暖陽光的黃紅紫綠。人們神情輕鬆多了,到處都是遊客,和遊客會喜歡的餐館和酒吧,完全不見貧窮窘相。那麼近的距離,其實就是兩個世界,這裡和那裡,互不幹涉。我打算在島上潛水、曬太陽和看看書,好好待幾天再回到現實的世界。
島上大酒店不多,住宿以由當地人經營的小民宿為主,我並沒有事先預定酒店,反正行李不多,為了想挑一家能看得見海景的客房,所以決定上了島才慢慢找。庫爾克島很迷你,使用自行車遊覽的話,大約15分鐘就能穿越整個小島。當地人多以旅遊業謀生,豐富的海產讓他們經營起地道的海鮮館子。除了龍蝦之外,碳烤海螺也是一道當地名菜,看著漁夫由巨大的海螺中挑出碩厚的螺肉,就決定了今天晚餐吃它。
島上沒有車,因此無需柏油路。細沙鋪成的步行道,人走多了也就更平坦。沒有車,人們能安心的走著。每天到了黃昏時分,大家都出來走路,餓了找吃的,累了看夕陽,生活可以永遠這樣簡單就好。路的盡頭是一家漂亮的酒吧,日夜都翻攪著強勁的音樂。人們在水中的亭子裡喝著雞尾酒,泡著夏日的微醺。酒吧的小碼頭設有一個約5米高的梯級,愛鬧的年輕人爬上樓梯後就往水裡跳,輕易地獲取這些小小的刺激和快樂。
加勒比海潛水
貝里斯的外海,就是加勒比海。單是聽到加勒比,耳邊就傳來海潮聲,眼前湧現一片藍,高度透明的碧藍色,是專屬加勒比海的配色, 再加上慵懶的卡裡普索音樂,讓你隨著海風中的椰影搖擺身子,時光也漂染上這片藍。音樂裡搖鈴的沙沙聲和海潮聲結合,分不清楚彼此。這時候你才領悟到,原來人類由大自然中汲取音樂,又將音樂回饋給大自然。
卡裡普索是歷史、風土和民情混合起來的音樂類型,源自西非的音樂傳統,經過黑奴們的改造,並和殖民地統治者帶來的法式風格相結合,調配出屬於夏日、海洋和狂歡的音樂。在中南美洲的嘉年華派對上,經常可以聽見卡裡普索,讓人以為這些音樂是為了開心而創作的。但傳統上,卡裡普索歌曲並非想像中的度假風,早期黑人們唱著卡裡普索,歌詞反映殘酷的現實,抨擊社會的不公。
坐在海邊的咖啡館,聽著這些令人心聲歡愉的節奏,我雖然聽不懂歌詞,但那些節奏總是輕快的,就算不開心,就算憤憤不平,就算時不與我,也要唱得開心,音樂或許是貝里斯人面對困境的心靈解藥。 貝里斯或許有100個不開心的正當理由,一蹶不振的經濟,謀殺率高,人民所得偏低,但這似乎也不能阻止貝里斯人的快樂。在全球最開心的國度評比中,貝里斯經常會榜上有名。不知道貝里斯人為何能如此開心,我想和這蔚藍得發亮的海有關係吧,生活在海邊的人似乎永遠都在度假中,總比生活在山裡的人開心。一個當地人路過,我們不小心四目交投,他自然對我微笑問好。這種陌生人之間有默契的善意,往往可以用來評判一個社會是否開心。
出海
在島上看夠了日落,喝膩了雞尾酒後,還能參加當地舉辦的出海一日遊,不遠處就是著名的Hol Chan國家海洋公園,蔚藍下的珊瑚龍宮, 魚群海龜悠遊其中,一切看似平靜,其實斑斕的喧鬧都在海裡。
船夫把船停在海中央,一群群約兩米長的白鰭鯊就將我們重重包圍,用期盼的眼神等待,這類鯊魚是鯊魚家族中的小綿羊,只對小魚小蝦感興趣。導潛員丟下準備好的魚食,海面上更為翻騰。向野生動物餵食會破壞動物的本性,但由於當地旅遊業競爭激烈,為了滿足遊客的玩興,這也已經成了當地的常見做法。
看完群鯊、海龜、蝠鱝及各色海鰻,我們繼續在水中尋找海牛,據說貝里斯的這片海,是遇見野生海牛的最佳潛點。雖然導潛員在行程前就不斷給我們打預防針,說要看見海牛並不容易,一切得看運氣。我雖然很渴望看見野生的海牛,但也知一切不能強求,只當能看到是此次旅行的花紅。
在回程途中,導潛員看見水中有動靜,馬上叫我們帶上護目鏡,換上蛙鞋,跳入海中,追尋海牛。不一會,就看見一頭海牛慢悠悠的,搖擺著美人魚一般的尾鰭,一臉憨憨無辜的表情,向我們遊過來,然後潛入地底,啃食著水草。體重高達500公斤的海牛一天要吃掉50公斤的水草,這種超重的食草哺乳動物長得圓滾滾,遊起泳來永遠慢條斯理。導潛員又提醒我們看看四周,原來一共有五頭海牛在我們的範圍內覓食!
邂逅海牛
短短十幾分鐘的溫柔邂逅,是旅途上的小幸運。雖然我很想看見海牛,但之前其實也無法想像看見和沒看見海牛對我有什麼影響。終於是遇上了,我才知道這個世界有那麼一種動物, 對你笑了,然後轉身告別,你的人生就會分成兩個階段。遇見海牛之前和遇見海牛之後,原來是有差別的。
作者:YAP 編輯:徐穎
本文為 澎湃新聞 | 私家地理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先獲得授權。
你可能還會感興趣:
黑猩猩,隱匿在烏幹達叢林中的精靈
科莫多龍——想去看你不容易
緬因州一路向北,尋找史蒂芬·金
澎湃新聞 |私家地理
旅途的旨趣、技藝以及鄉愁
微信ID:Travelplus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