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為什麼總能在各大排行榜上位居國內前十呢?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查詢了下華科的資料。
華中科技大學,其前身是1952年創辦的四大工學院之一的華中工學院,後改名華中理工大學,2000年原華中理工大學與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組成於今的華中科技大學。
從歷史看來,成立時間並不長,是一所比較年輕的大學,可以說歷史遠不如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一眾老牌高校,國家地位也不如南京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但是成立短短不到70年的時間裡,為何可以力壓眾多名校進入全國全十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各大機構發布的排名榜。
這是國內主流兩榜(校友會、武書連)和國際主流四榜(軟科、USnews、QS泰晤士)綜合排名,從這六大榜單中可以看出,除了在QS上華中科技大學沒有進入前十之外,其餘五個榜單中都進入了前十位,並且在最近由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發布的全球排名中,華科也是位居國內第十位。
為什麼華中科技大學作為一所比較年輕的大學,能在各個榜單上高居前十?有人會說,因為華科規模大佔優勢,那麼筆者反問一句,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等,很多學校規模都很大,為什麼沒有進入前十呢?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排名靠前與學校規模沒有絕對的關係。
另外一種說法是華中科技大學合併了比較有名的同濟醫科大學,使得聲名鵲起,實力大幅度提升,這點倒是不假,但是只能是一部分因素,也不是根本原因,如果這樣的話,四川大學合併華西,中南大學也合併湘雅,這都是比較出名的醫學院,卻也沒有因為合併而進入前十。因此,這個說法也不符合事實。
筆者認為,華科能進入前十首先與學科實力有關,另外科研平臺也比較厲害,人才培養和就業質量也非常過硬,下面用數據來闡述我的觀點,避免誇大其詞。
首先,作為一所前十的高校,學科實力必然不能太差,從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以及全球萬分之一學科數等大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華科學科規模和學科質量,都在國內前十行列。
二,國家三大獎是反映一所高校對國家貢獻的重要體現,華科在2000年到2019年這19年間,所獲得國家三大獎也是穩居國內前十。
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項目反映一所高校最基本的科研實力,所獲得項目數越多,獲得金額越大,越能證明一所高校研究實力強,不論是從去年還是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華中都是穩居國內前十。
四,人才培養
一般而言,我國高校目前最主要的職能無外乎兩種,除了科學研究之外,就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反映出一所高校的良好學風和雄厚的教學實力,也是社會認可度的重要體現。從兩院院士培養來看,華科也是位居前十位。
五,科研大平臺
最後再說下科研平臺,國家對於科研平臺的態度往往是有能者居之,而且科研裝置在國內屬於稀缺的,因此有大科學裝置的高校科研實力一定不會差。為什麼說華科的科研平臺在國內屬於比較靠前的呢?首先,華中科技大學擁有一個國家光電實驗室,後更名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而這個科研平臺全國高校僅有4家,另外三家是清華、北大、中科大。
第二個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這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承建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第三個,於2018年6月投資9.05億開建的精密重力測量基礎設施,這是華科承建的第二個國家重大科技設施,也是全國少有的同時建有兩個大科學裝置的高校。
六,醫學科研平臺
華科第四個科研平臺就是今年剛剛落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目前國家醫學中心僅在北京、上海、武漢落戶。而承擔建設國家醫學中心的高校目前僅有北大、復旦、上交和華科和首都醫科大學,而復旦和上交與首都醫科大學共同建設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大和華科則是一校獨立建設國家醫學中心。
另外,華中科技大學也是國內外名企招聘宣講最喜歡去的高校之一,宣講次數位居國內前五,這也說明華科培養的學子深受各大企業的偏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華中科技大學雖然作為一所年輕的高校,但是不管從學科實力、科研實力、科研平臺、人才培養、獲國家三大獎、自科基金重大研發項目等等各個方面表現,都無愧於全國高校十強。
以上僅代表筆者觀點,如果各位網友有不同意見,接受反駁。當然,錄取分數線例外,因為錄取分數線受地域和專業影響,無法衡量一所高校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