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老鷹都被認為是天空中的「王者」,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但是,你可能不會想到,平時看起來呆頭呆腦的貓頭鷹竟然能夠獵殺老鷹。這不禁讓人給老鷹這個天空中高的王者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那麼,貓頭鷹真的能夠捕殺老鷹嗎?這是不是就代表貓頭鷹才是天空中的「王者」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貓頭鷹與老鷹的「恩怨」
首先,貓頭鷹是鳥綱鴞形目下所有鳥類的統稱,現存的種類超過了130種,它們廣泛地分布在除了南極外的各個大陸上。所有的貓頭鷹都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這對大眼睛中沒有視錐細胞,因此,貓頭鷹的眼睛無法分別顏色和細節,不過,這也是貓頭鷹為了獲得最佳的夜視效果做出的妥協,貓頭鷹有著極其發達的視杆細胞,在視杆細胞中僅有一種視覺色素-視紫紅質,而視紫紅質能夠分辨明暗,所以,貓頭鷹有著極佳的夜視效果,這也是大多數的貓頭鷹都習慣晝伏夜出的原因(也有晝行的貓頭鷹比如雪鴞)。
在一百多種貓頭鷹中,種類間體型差異較大。最小的貓頭鷹是分布在北美洲的姬鴞,它的體長平均只有13公分左右,與我們常見的麻雀差不多大,而它也是唯一一種不吃老鼠的貓頭鷹(打不過)。而最大的貓頭鷹是廣泛地分布在歐亞大陸上的雕鴞,它的體長可達90公分。
根據體型大小,貓頭鷹的獵物可以分為三大類:體長在20公分以下的貓頭鷹大都以昆蟲為食,體長超過20公分小於50公分的大都以老鼠為食,體長超過50公分的除了吃老鼠外還會捕食其他的鳥類,比如雕鴞就經常捕殺比自己小的其他貓頭鷹。
而老鷹就簡單的多了,雖然老鷹的種類超過了200種,但是它們清一色的都是白天活動的,這與大多數貓頭鷹的習性正好相反,因此,實際上老鷹與貓頭鷹的衝突非常少,即便在網上有一些貓頭鷹與老鷹大戰的圖片,也多為P圖或者是人工飼養下的。
但是,老鷹與貓頭鷹的衝突少,不代表貓頭鷹對老鷹沒有想法,尤其是體長超過半米的大型貓頭鷹,在食物匱乏時,它們確實是會偷獵比自己體型小的鷹。
貓頭鷹獵殺老鷹「之謎」?
畫面中一隻雕鴞連續兩次捕獵了兩隻成年遊隼,而面對雕鴞的捕獵,遊隼毫無辦法,只能任其宰割。要知道遊隼也是一種中型的猛禽,它的平均體長在45公分左右,最大個體超過了半米。而且遊隼速度極快,可以捕殺野鴨這種體型較大的鳥類。
那麼,為什麼雕鴞能夠捕殺兇猛的鷹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老鷹全部都是晝伏夜出的鳥類,雖然在白天,它們有著敏銳的視覺,但是到了晚上,它們與我們人類一樣幾乎都是看不太清楚的。而貓頭鷹不同,它們晚上的視力非常好。而且晚上老鷹幾乎都在休息,尤其是在巖壁上的老鷹,一般情況下沒有動物能夠威脅到它們,所以,它們可以放鬆警惕的休息。
這就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偷襲了一位睡得正香的武林高手,即使武功再高,也毫無用處。
其次,貓頭鷹雖然看起來不是特別強,但是它們也是兇猛的食肉動物,有著尖利的爪子和強有力的喙,具有極強的攻擊性。特別是體型較大的貓頭鷹,像雕鴞這種大型的貓頭鷹,它們體重最重可達4公斤,平均都有2.5公斤左右的體重。在面對體重平均只有500克左右的遊隼時,顯然有著明顯的優勢。再加上雕鴞平時就經常捕殺與遊隼體型差不多的灰林鴞、短耳鴞等中型的貓頭鷹。所以,趁著夜色用偷襲的方式獵殺一種比自己體型小的老鷹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然,貓頭鷹獵殺老鷹並不是常見的現象,而是個例,畢竟大多數的貓頭鷹體型與老鷹差別不大,而且它們有固定的食物來源(老鼠或者昆蟲),而即使體型如雕鴞這樣的貓頭鷹,它們也有相對固定的獵物,只不過是在食物匱乏時,它們才會偶爾幹出偷獵老鷹的事情來。
同樣的在白天,主戰場就變成了老鷹的了。它們要麼在高空盤旋,要麼在森林裡覓食,一旦白天貓頭鷹暴露在老鷹的視野內,老鷹也會毫不猶豫地上前獵殺(體型優勢的情況下),畢竟在白天,貓頭鷹受強光的影響連飛都是個問題,更不用說是反抗了。
而且上面貓頭鷹獵殺老鷹只是拿出了最大的貓頭鷹,其實現存最大的鷹類角雕平均體長1米,體重平均在8公斤左右,要遠比最大的貓頭鷹大,而且即便是比角雕小的金雕都比雕鴞要大一些,在捕獵能力上,一隻成年的金雕能夠殺死一頭山羊,甚至能夠殺死狡猾且兇猛的狐狸,因此,天空中的王者依然是鷹。不過,在夜晚,鷹都休息之後,天空確實就成了貓頭鷹的主場。但是,無論是老鷹獵殺貓頭鷹,還是貓頭鷹獵殺老鷹,都不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而是個例。
總結
貓頭鷹確實能夠獵殺老鷹,但是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夜晚偷襲比自己體型小的老鷹,畢竟老鷹雖然兇猛,但是夜晚老鷹的戰鬥力幾乎為零,而此時恰恰又是貓頭鷹的主戰場,所以,貓頭鷹才有了勝算。不過,兩種習性截然相反的動物本身相遇的機會就非常的少,因此,二者的互相捕獵都是極少發生。而且不論是比最大的個體還是比整體的戰鬥力,貓頭鷹都要遜於老鷹,所以,老鷹依然是食物鏈最頂端的鳥類,無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