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年前腳爪異於現今 古老貓頭鷹或有不同捕獵方式

2021-01-17 手機光明網

  現代貓頭鷹(右)的四隻爪子大小大致相同,但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後腳趾和第二腳趾上的爪子明顯大於第三和第四腳趾上的爪子。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關於早期的貓頭鷹如何進化,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德國法蘭克福森肯伯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傑拉爾德·梅爾博士和同事對30年前發現的一塊距今約6000萬年的最古老貓頭鷹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古老貓頭鷹的每個腳爪大小不同,這些特徵與現代貓頭鷹完全不同。相關研究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

  這隻貓頭鷹化石跟現代雪貓頭鷹體型相當,除了頭骨,其他主要骨骼都完整保存了下來,是以前未知的大型貓頭鷹物種。然而,它明顯不同的地方在於,現在的貓頭鷹所有腳趾上的爪子都差不多一樣大,但這一古老物種的後腳趾和第二腳趾上的爪子明顯更大。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腳趾比例可以反映貓頭鷹獵食方式的演化。現代主要在白天活動的猛禽老鷹和蒼鷹,所有腳趾一樣大,它們主要用喙來捕殺獵物,爪子只是通過刺穿獵物在捕獵中起著輔助作用。而這種已經滅絕的貓頭鷹很有可能用腳捕殺獵物。因此,6000萬年前,貓頭鷹的生活方式與它的現代近親顯然不同。

  貓頭鷹為什麼會在進化過程中改變捕獵技術目前還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大約3400萬年前始新世晚期和漸新世早期晝間食鳥的擴散有關。為了與白天活動的猛禽爭奪獵物,貓頭鷹演化出專門的進食技能,從而成就其引人關注的夜間習性。

  此外,這項新發現還揭示了北美始新世早期貓頭鷹的高度多樣性,既有12釐米高的小物種,也有60釐米高的大物種。

  (記者聶翠蓉)

[ 責編:塗子怡 ]

相關焦點

  • 6000萬年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捕食方式很奇特,爪子長得變樣了
    當它們捕食的時候,它們會通過鳥喙來捕殺獵物,爪子則會在捕獵的時候通過刺穿獵物,來起到固定和輔助等作用。不過,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遠古貓頭鷹的捕食方式和現今的貓頭鷹截然不同。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根據資料顯示,通過在上世紀初於羅馬尼亞出土的遠古鵜鶘目鳥類化石,科學家們發現,在白堊紀末,當恐龍還沒有在地球上消失的時候,貓頭鷹就已經開始有了雛形,不過,最早的貓頭鷹的生活習性,也和現在截然不同。
  • 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爪子極為怪異,跟現代貓頭鷹不一樣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來自於德國的科學家傑拉爾德·梅爾博士,在和他的科研團隊分析了一塊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化石後,發現它的每個腳爪都是大小不同
  • 【今日科技】:二聯滅活疫苗、英仙座流星雨、核聚變大科學工程、遠古火星、布口罩、古老貓頭鷹
    該研究基於25項已公開發表的研究文獻,比較了不同樣式和不同材料的布口罩的過濾性能後,得出以上結論。研究人員還發現,由緻密的平紋細布、棉和法蘭絨製成的布口罩防護效果最好,且最好是由3至4層布製成。——新華網66000萬年前腳爪異於現今 古老貓頭鷹或有不同捕獵方式
  • 古貓頭鷹化石被發現,距今6000多萬年,長著一雙怪異爪子
    該論文的作者是德國可學埃及傑拉爾德·梅爾,他和他的團隊對一塊已經有六千多萬年歷史的貓頭鷹化石進行研究分析,竟然發現它的左右腳爪大小不一,而現代貓頭鷹的左右腳大小几乎一致,這讓研究人員對該化石的真實身份抱有疑問。
  • 貓頭鷹真的經常捕獵老鷹嗎?為什麼?
    貓頭鷹獵殺老鷹「之謎」?畫面中一隻雕鴞連續兩次捕獵了兩隻成年遊隼,而面對雕鴞的捕獵,遊隼毫無辦法,只能任其宰割。要知道遊隼也是一種中型的猛禽,它的平均體長在45公分左右,最大個體超過了半米。而且遊隼速度極快,可以捕殺野鴨這種體型較大的鳥類。那麼,為什麼雕鴞能夠捕殺兇猛的鷹隼呢?
  • 老鷹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為何有時還會被貓頭鷹捕食?
    不同亞科的老鷹,其體型大小、分布範圍、生活習性、食物類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是從總體上看,無論是體型很大的金雕,還是體型僅有大貓大小的遊隼,都屬於肉食性動物,在身體特徵上除了引以為傲的翅膀外,還有敏銳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因此老鷹的警覺性很強,鎖定目標獵物的能力也非常出色,再加上它們的性情也非常兇猛,使得它們基本上都能成為所在區域天空的霸主,成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 男子捕獵貓頭鷹獲刑7年 捕獵高招:夜間在大山裡放音樂
    男子捕獵貓頭鷹獲刑7年,這原本是一起非法捕獵的大案,卻破得蹊蹺。因為捕獵者在住旅館時因為民警來例行檢查一時慌了,將抓獲在屋內的8隻貓頭鷹扔出窗外,不料此舉被樓下的民警發覺,本來只是例行檢查的民警忽然天賜良機破了大案。但不幸的是被他扔出的8隻貓頭鷹有6隻搶救無效死亡,而貓頭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此前該名不法捕獵者也曾多次非法捕獵,根據案情依法判處他7年有期徒刑。
  • 立陶宛貓頭鷹不懼相機 淡定捕獵眼露兇光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31日報導,近日,55歲的立陶宛攝影師歐根尼斯•卡瓦利亞烏斯卡斯(Eugenijus Kavaliauskas)在拍攝時,面前的貓頭鷹對閃光燈不僅不躲閃,反而相當淡定地專注於自己的捕獵中。據悉,貓頭鷹因時常避免與人類的一切接觸,所以單獨出現的頻率極小。
  • 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
    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茫茫大海之中,生存著無數種動物,生物,植物,在充滿魔幻色彩的深海中還有更多的未知生命等待這人類去發現,也許這裡面就生存著年代久遠的活化石,也可能它們已經在此生存了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了,就是在我們已知的動物生物之中就發現了很多幾億年前的古老活化石
  • 全世界的黑麂不足6000隻,他家冷庫就有4隻!
    被非法捕獵的動物黑麂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世界僅存不足6000隻。但在浙江省常山縣村民夏某的家中,卻一次查獲了4隻,而且已全部死亡。除此之外,夏某家還藏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角鴞(俗名貓頭鷹),以及豹貓、鼬獾、尖吻蝮、眼鏡蛇等國家保護動物。
  • 科普視頻·野生動物丨致命獵手:貓頭鷹
    它們是最古老的現代鳥類之一,既安靜又致命;它們是世上最完美的食肉動物之一,它們是貓頭鷹。貓頭鷹捕獵致命的秘訣就是能夠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而原因之一就在於貓頭鷹翅膀上的羽毛。它們翅膀的前端形如小梳子,用來打散氣流,作用如同把洶湧的河流變成安靜的溪流,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其他鳥類飛翔時掠過的聲音,而是悄無聲息。
  • 闢謠:美洲豹捕獵的獵物比老虎的獵物大?錯,只是捕獵方式不同
    許多人說:美洲豹的獵物體型比老虎捕獵獵物的體型都要大。那麼,這是真的嗎?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老虎的獵物現存的老虎一共有6個不同的亞種,它們均分布於亞洲,其中僅中國境內就有4種(印支虎和孟加拉虎都是少量存在)。老虎是典型的山林動物,它們大都分布在山林深處,生性謹慎。
  • 小貓頭鷹趴著睡覺 因為頭部太重?
    貓頭鷹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晚上獵食,白天睡覺。在人們的印象中,貓頭鷹好像是站著睡覺,但最近網上流傳的照片顯示,小貓頭鷹是趴著睡覺。有英國記者解釋說,這是因為它們的頭部太重的關係。您認為這樣的解釋合理嗎?
  • 動物界最酷萌寵貓頭鷹 原來也可以這麼萌哈
    白天,貓頭鷹悄悄地在樹林深處安睡;夜晚,當人們進入夢鄉,它就開始活動了。貓頭鷹飛向寂靜的田野,或者停在樹枝上,睜大了它那碧綠透亮的大眼睛,豎著雙耳,全神貫注地注視和傾聽著周圍的動靜。貓頭鷹發現有田鼠偷吃莊稼,它就像離弦的箭似的俯衝過去,用鋒利的爪子把田鼠抓起,在田鼠「吱吱」的哀叫聲中,振翅飛到樹枝上,把田鼠吞吃個一乾二淨,一隻損害莊稼的壞蛋,就這樣被消滅了。貓頭鷹的身子像鷹,臉部像貓,眼睛如銅鈴,嘴巴似鐮刀,腳爪呢,就像鋒利的鐵鉤,樣子威武極了。貓頭鷹的嘴像鷹的爪子一樣呈彎鉤狀,鋒利無比,是捕捉害蟲的主要武器。
  • 貓頭鷹:嚴肅點不要笑,是生氣不是賣萌
    原創 韓京 物種日曆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早期的鴞形目鳥類——也就是貓頭鷹——開始出現。它們幸運地躲過了那次讓恐龍徹底消失的大滅絕,以強大的捕食和適應能力,逐漸演化成了黑夜裡的空中霸主。
  • 世界第八大洲於6000萬年到8500萬年前沉入水下
    研究顯示,新大陸94%是從澳大利亞脫離的,並於6000萬年到8500萬年前沉入水下。科學家們稱:「這不是突然發現,而是漸進發現的結果。」隨著明確界定新大陸哪些部分屬於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特別是該地區離岸礦區,新大陸的政治與經濟含義將是多方面的。紐西蘭地理科學研究院(GNS)6年研究發現,新大陸離岸地區儲存著價值達數百億美元的化石燃料。
  • 中國20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研究稱系亞洲最古老居民
    報導稱,正如在喬治亞德馬尼西鎮的發現所證明的,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大約在185萬年前離開非洲。在中國陝西省藍田縣進行挖掘時,登內爾和他的同行發現,這比以前認為的要早許多。科學家們指出,類似的發現說明德馬尼西鎮的古人類不是亞洲最古老的居民。顯然,中國的古人類要比喬治亞的早。另據英國《獨立報》網站7月11日報導,在中國發現的簡單石器促使人們重新思考人類的早期遷徙。
  • 【奇異8】0278.古老地圖粉碎人類的官方歷史 全球地圖6000年前就已出現?
    這些地方像是在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Gobekji Tepe)遺址、波士尼亞的金字塔、和在南非的亞當日曆(Adam’s Calendar),追求一個相同的問題:如果人類的文明是不是那麼古老得足以創造了所有的遺址,那麼是誰,或者是什麼,有這種能力創造出全球各地這麼多複雜的結構?
  • 「老虎腳爪」有六個「腳趾頭」?
    滬上風味小吃需要細節化和標準化  本報訊(記者邵嶺)「這個『老虎腳爪』怎麼有六個腳趾頭?」近日,在一家知名點心專櫃前,市政協委員陳琪的這一發現,讓一同參加跟蹤調研的政協委員們產生了興趣。他們提出,小小一個「腳趾頭」,反映的卻是大問題:細節化與標準化,正是上海特色風味小吃得以傳承發展的關鍵。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這樣的說法靠譜嗎?
    但是由於地區文化的差異,不同國家或是不同民族之間,對動物象徵意義的理解也不同。同一隻動物在不同的國家寓意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被當作神明供奉,有的被當作災禍避而遠之,貓頭鷹就是這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