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大多數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自己更加聰明、更加優秀。不過,近日法國神經科學家米歇爾·德斯穆格的話卻會讓不少家長警惕:新一代孩子的智商,基本都會高於父母;但現在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智商倒退,今天的兒童、少年的智商可能會不如自己的上一代。
一石激起千層浪,米歇爾·德斯穆格此話一出,就出現了很多質疑、詰問的聲音。此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詹姆斯·弗林曾提出過著名的「弗林效應」:在經過智商測試後,結果顯示人類的智商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孩子們都要比他們的父母的智商更高一些。但是米歇爾·德斯穆格並在非信口開河,他用實打實調研得來的真實數據強調自己的觀點具有權威性。
人們把生於網絡時代或者成長於此的這代人稱之為「數字原住民」,而數字原住民智商變低的事實已經在丹麥、荷蘭、挪威、芬蘭和法國等多國有了明顯體現,「弗林效應」已經在慢慢消失殆盡。而造成這一趨勢的「罪魁禍首」非電子產品莫屬。經諸多權威機構的多項研究結果證實,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與智商和認知發展呈反比,看的時間越長,越會阻礙智商健康發育。
電子產品之所以嚴重傷害到孩子的智力發育,追根究底,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力、語言能力、記憶力、文化等智力的根基與基礎在電子產品面前,將會減退嚴重。電子產品裡確實有豐富的世界可以給孩子展示,也有海量的學習資源,但事實上,大部分孩子只是在用手機娛樂。
孩子們沉迷於玩電子產品,跟父母等人的互動就會越來越少,本應是親子互動、學習、運動、發展興趣愛好等的時間,統統為電子產品讓路。有的孩子還會為了玩電子產品而佔用睡覺的時間。久而久之,智力、視力、學習成績、身體健康等諸多方面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置身網絡時代,接觸各種電子產品以及海量網絡信息再正常不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也在所難免。但是孩子小,自控能力差,又不懂得甄別信息優劣,很容易沉迷於各類有趣刺激的電子遊戲而無法自拔。這就需要家長做好監督和引導。最可怕的是家長起了壞的榜樣作用,領著孩子玩電子產品,或者為了自身輕鬆,就把電子產品拿給孩子隨便玩。這是對孩子極為不負責的失職行為。
武漢小姑娘小雯今年才5歲,有陣子突然感覺噁心頭暈。父母帶她去醫院檢查,她竟得了頸椎病。原來小雯喜歡玩手機、玩平板,玩的時間比較長,姿勢也不怎麼端正。孩子又正在長身體,諸多的因素就導致了頸椎病的發生。另有一名5歲的小男孩蒙蒙,因為爸爸經常玩手機打遊戲,他看著好玩,就去搶爸爸手機,爸爸乾脆送了蒙蒙一部手機。蒙蒙從此沒日沒夜痴迷於玩手機,半年之後,他出現視網膜裂口的情況,眼睛失明了。
沉迷於電子產品帶來的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玩網路遊戲、刷短視頻等這些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固化孩子乃至成人的思維,對人的精神方面也極其容易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孩子因沉迷於電子產品出現孤獨、自閉、抑鬱、極端亢奮等精神方面的問題也絕非個例。電子產品正在導致孩子變笨、身體狀況變差,家長們務必要重視起來。合理引導孩子養成一個正確健康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是一個方面,更多的還是要父母以身作則。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