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之一,但也是單次事故死亡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很多航空事故造成的結果是「無人生還」,這也是許多飛行恐懼者們的心結所在。
其實並非每次航空事故都一定會造成慘重的傷亡,如果應急措施得當的話,即便飛機在空中遭遇了很嚴重的機械故障,飛行員依舊可以讓飛機平安返回地面,讓乘客安然無恙,這其中不乏一些經典的案例。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2009年發生在美國紐約,被譽為「哈德遜河奇蹟」的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迫降事件。
撞擊發生後,機長沙林博格馬上聯繫了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報告了發生的緊急情況,並要求返航。管制中心給了機長兩個選擇:一是返回拉瓜迪亞機場,二是前往新澤西的帝特波羅機場。不過飛機已經失去動力,不停地在損失高度,因此機長沙林博格認為兩種方案都不理想,因為以飛機目前的高度已經不可能滑翔到這兩個機場,況且這兩個機場都要經過人口稠密的市區,一旦發生意外,機上人員無法逃生,而且會給地面造成大量傷亡,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機長做出了一個之後將震驚整個航空業乃至世界的決定——在哈德遜河面上迫降!
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飛行路徑圖
客艙裡開始播放廣播要求乘客做好緊急迫降準備,機長沙林博格用十分鎮定的語氣告訴乘客,我們將安全地返回地面。
副駕駛斯基爾斯一直嘗試著重啟發動機,不過無濟於事。同時機長核對著緊急降落的步驟。
隨著襟翼伸出,飛機正式進入了緊急迫降程序,這時的高度只有250英尺(76.2米)空速170節(129千米/小時),副駕駛斯基爾斯逐一報出空速和高度,讓機長有足夠的注意力操控飛機。乘客們看著窗外的哈迪遜河,開始做好逃生準備。地面的雷達上已經搜尋不到300英尺一下的目標了,在雷達屏幕上1549號航班已經消失了。這是一場不成功便成仁的降落。
飛機漂浮在水面上,乘客們等待救援
飛機在哈德遜河上空滑翔,慢慢貼近河面。這個時候是飛機迫降最危險的時刻,如果發動機首先接觸河面的話,飛機將因水面的鏡面效應「急轉彎」或翻滾,甚至導致機身解體。
在飛機快要接觸水面時,機長沙林博格操縱拉高飛機機頭,飛機機尾首先觸水,其後以機腹接觸水面滑行,飛機左側的一號引擎於水面滑行期間脫落沉入河底。最後,飛機於曼克頓附近停止滑行,機身大致保持完整。
救援工作有序展開
飛機完全停止後,乘客們長舒了一口氣,不過此時慶祝安全返航還為時尚早。機身開始慢慢下沉,緊急疏散程序立即展開。當時機上的乘客都保持秩序,讓婦孺先離開機艙;機長負責指揮疏散,並且兩次仔細檢查機艙是否仍有乘客,確定所有乘客離開後才最後一人離開客機。機上所有人都停留在機翼上及緊急充氣逃生滑梯上等待救援。
警方與消防隊於事發後立即出動,消防蛙人於事發後5-7分鐘首先乘直升機到達跳入只有攝氏4度的河水中拯救生還者;附近的渡輪亦積極參與拯救行動,船上的人將救生衣拋下河中及將生還者救上渡輪,並將沒有受傷的乘客載至河畔的餐廳安頓;受傷的乘客立即被安排到附近醫院救治。
飛機打撈
主體殘骸打撈上岸
最終機上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數生還,事後的調查結果顯示,正是因為他於飛機出事時臨危不亂,以高超技術急降飛機於河面上,飛機不但沒有受損,還令機上所有人生還,而且在疏散乘客時,他還兩度檢查機艙,確保沒有乘客被困才最後一人離開機艙。機長沙林博格也因此受到了全美英雄般的讚譽。
英雄機長沙林博格(Chelsey.B.Sullenberger)
2011年6月當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迫降的A320飛機主體被運往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卡羅來納航空博物館,作為「美國歷史的一部分」進行向民眾展出,英雄機長沙林博格出席了博物館舉辦的招待會並發表講話。
機身在運送往卡羅萊納航空博物館途中
在卡羅來納航空博物館展出的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