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娛樂百態,講述生活真理,大家好,我是悅影。歡迎關注,將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2009年,全美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從紐約市拉瓜迪亞機場起飛,航班起飛後僅不到2分鐘就遭遇鳥擊,導致兩個飛機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飛機機長薩利在208秒內做出決定,將飛機緊急降落河面,155人全部生還,紐約州州長將其稱為「哈德遜奇蹟」。
事件中「靈魂人物」薩利機長的事跡,被奧斯卡常客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2016年搬上了銀幕,由湯姆·漢克斯飾演薩利機長,重現異常罕見的降落奇蹟。
或許因為真實故事已路人盡知,導演伊斯特伍德無意將迫降過程作為重點,而是著重描寫營救結束後薩利機長的生活,並以精彩的聽證會作為最終高潮。
影片採用倒敘展開,一開始電視中播放著「全美航空1549號迫降」的新聞,薩利機長被媒體歌頌成英雄,受到無數民眾感激和追捧。
然而薩利機長並沒有劫後餘生的輕鬆,因為調查委員會並不認為迫降哈德遜河是最好的選擇,他並非是英雄,反而存在失職行為。
這使得薩利機長不得不一次次向政府當局還原事件,一次次拷問自己的內心,一次次面臨名譽掃地的危機。
飛機生死存亡之際,薩利機長帶領機組成員,從確認事故、發出命令、再到最終執行,都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但在全員生還後,機長遊走於崩潰邊緣,質疑自己,若是當初搞砸了,若是因自己的決定使得人員傷亡,後果會是如何?
調查委員會利用電腦技術將6分鐘的空難場景還原,妄圖證明薩利機長完全可以返程而無需選擇更具危險的迫降。
但人不是計算機,薩利機長慷慨陳詞。飛機的駕駛者,是人;當時發生的,是真真正正的事故。人,不可和進行瞬間判斷的機器同日而語;而事故,也不僅僅是一個視頻便可還原。
薩利機長為自己行為進行辯護的過程精彩中不乏感動,因為他不僅僅為自己,更為全機組成員的信念。
災難來臨,飛機上每分每秒的時間,都等同於人類的生命本身。電影最後,薩利機長用人性所必須的35秒佐證了自己的選擇正確。
不得不說,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演技精湛,細膩的小動作和微表情將人物內心的波動表現得淋漓盡致。
「過去四十年我載過無數的乘客,而現在他們卻想用208秒來定我的功過。」面對質疑,薩利機長心酸不已。
可影片中這群一根筋的調查員「反派」卻讓人恨不起來,吹毛求疵的調查委員會或許對薩利機長過於刻薄,但單是在一片歌功頌德的媒體聲中敢於責難,就足夠讓人敬重。
正是秉承哪怕一個無人死亡的空難事故都應盡職盡責調查聽證的態度,才能最大程度上維護社會正義。
讓人驚喜的是,影片籌備階段,伊斯特伍德為準確還原情況,現實生活中的薩利機長也參與了劇本創作。而當年1549航班迫降後,前來救援的輪渡船長和跳入河中的潛水員,均參與了影片的拍攝,重現一生中難忘的一天。
很多人將「哈德遜奇蹟」歸功於運氣,殊不知薩利機長和機組成員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每次的標準喊話,每次對規章制度的嚴格遵守,每次的安全起落,都為突發災難來臨時最需要的運氣,提供了牢靠的保障。
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並非擁有超能力,時刻平凡盡責就是偉大。
令人深思的優秀影片,值得一看。
(本文為爆紅影娛原創發布,轉載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