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罕見關注,海外博士後們將何去何從?

2020-10-06 生命科學前沿

2020年9月10日,Nature Careers專欄報導了科學領域重要勞動力—博士後工作者們的生存現狀。然而,調查結果令人沮喪,眾多博後們表達了對工作流失的恐懼,因疫情原因無法高效重啟之前中斷的研究的焦慮,以及對未來的不安


據Nature全球博士後調查數據顯示,約有80%的博士後研究人員認為,全球冠狀病毒大流行阻礙了他們進行實驗或收集數據的能力。根據《自然》雜誌對全球博士後的首次調查顯示,超過50%的博士後發現與他們的實驗室負責人或同事討論研究想法或分享他們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超過60%的博士後認為大流行對他們的職業前景產生了負面影響

不得不承認,新冠大流行已經減少甚至關閉了相當數量的全球學術實驗室,由於經濟大蕭條,決策者們不得不削減機構預算,捐款數量直線下滑,對應研究基金和其他博士後資金來源受到嚴重威脅。對於博士後這樣一群苦苦掙扎在有限的資金資源裡的人來講,激烈的工作競爭和職業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這種影響成為一個更加嚴重的挑戰

《NATURE》雜誌的自選調查於6月中旬至7月底進行,共吸引了7670名在學術界工作的博士後的回應。「(大流行)加劇了博士後本已經承受的壓力」,澳大利亞衛生與醫學研究所的癌症研究員漢娜·沃迪爾(Hannah Wardill)在接受採訪時說。

不確定的工作前景:

在調查中,1%的受訪者說,他們被診斷出患有COVID-19,另有9%的受訪者懷疑他們曾經感染過,但從未接受過檢測。但是,人們所關心的遠遠超出了病毒的存在與否。有25%的人表示,大流行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的累積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人們對職業前途的擔憂在南美尤為普遍,有70%的受訪者表示,自大流行開始以來,他們的職業生涯就受到了影響。巴西的一名生物化學家使用調查的評論部分來分享自己的擔憂。她指出,在她的國家,博士後合同通常只持續一兩年,而且延期還遠未得到保證,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使得本已經在艱難地度過難關的研究人員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她寫道:「在這裡,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中,博士們需要在街上出售食品以維持經濟收入,因為大多數人無法獲得獎學金或工作」。

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物理學家朱麗思·卡羅(Julieth Caro)擔心巴西政府可能會通過削減成本的方式來縮短她的獎學金期限。她說:「大流行讓我記住了科學對政府而言並不重要」。她補充說,她的獎學金禁止她從事超出其領域的工作。由於幾乎沒有物理學工作,她以無薪志願者的身份教授實驗物理學。

根據大數據統計分析,各個洲內受影響的博士後佔比分別是:北美洲和中美洲68%,澳大拉西亞68%,亞洲61%,非洲59%和歐洲54%。在首次發現該病毒的中國,有54%的受訪者說他們的職業生涯已經受到打擊,而25%的受訪者說他們不確定

感知科學相關領域的影響因研究不同而異。僅有不到50%的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研究人員認為自己的職業前景受到了影響,相比之下,化學研究人員佔68%,生態與進化研究佔67%,生物醫學研究佔60%

大流行的影響現在已經成為博士後心目中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被問及職業發展的三個主要挑戰時,有40%的受訪者指出COVID-19的經濟影響,近三分之二(64%)指出資金競爭,而45%的受訪者指出缺乏工作

對於那些希望在2020年獲得教師職位的人來說,這種大流行以及隨之而來的廣泛的招聘凍結在這個糟糕的時刻不期而遇。德國的一位生物工程師使用評論部分來解釋他的情況,「我從多所大學獲得教職招聘信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幾乎全部凍結,直至現在都沒有更新」。

美國的一名愛滋病病毒研究人員今年開始尋找終身任職(tenure-track)職位,他評論說,這種流行病可能是一個轉折點。他寫道:「不可能低估COVID-19對我們職業的影響,我想留在學術界,但這可能不再可能」。13%的受訪者表示,由於大流行,他們已經失去了一份博士後工作或一份工作,還有21%的人懷疑是病毒消滅了工作。南美有30%以上的研究人員明確報告已經失業,而歐洲為11%,北美和中美洲為12%。

目前有60%的境外工作受訪者表示,這種流行病影響他們的籤證和留在新國家的能力。一位目前在美國工作的印度生物化學家寫道:「我的籤證將於2021年1月到期。由於COVID封鎖,我失去了三個多月的工作。因此,我可能不得不離開實驗室甚至是國家而無法發表我的一些研究」。

實驗影響:

英國班戈大學的光子學工程師RakeshDhama,他本打算今年早些時候前往法國,在旨在殺死癌症幹細胞的晶片上完成實驗。他說:「由於冠狀病毒,一切都受到打擊。現在,我對該實驗計劃一無所獲」,他補充說,「他的主管已經購買了兩套設備,可以提高實驗的準確性,但是他說,沒有人能使這些設備正常運行」。

來自印度的達馬說,他的英國籤證定於7月底到期,這為已經受到大流行困擾的求職增加了額外的緊迫性。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向光子學領域的歐盟委員會申請了居裡獎學金。他說:「我必須在20天之內將10頁的提案匯總成一個新想法,而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大流行期間,實驗並不是唯一可能遭受的科學活動。59%的受訪者表示,與上司或同事討論想法時遇到更多麻煩,而57%的受訪者表示,這種大流行使人們更難以分享他們的研究結果。美國的一位分子生物學家評論說:「由於冠狀病毒,我尚未見過我的同事」。儘管大流行造成了廣泛的延誤,但略少於1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獲得了研究金或工作合同的延期。近三分之二(63%)的人表示,他們任職的持續時間保持不變,目前尚不確定的有19%。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瑪麗·居裡研究員、癌症生物學家梅拉尼婭·扎裡(Melania Zauri)說,她有機會休無薪假,但沒有得到有薪延期的合同。Zauri指出,西班牙正在延長政府支持下的許多研究人員的合同,但擁有享有盛譽的外部研究基金的研究人員被排除在外

緊張的關係:

該調查包括有關主管的問題,這一角色在病毒大流行期間顯得尤為重要。超過一半(54%)的受訪者說,他們的主管為大流行期間的工作管理提供了明確的指導,但三分之一(32%)的受訪者說,他們沒有得到上級的支持29%的受訪者強烈表示他們的主管沒有照顧到他們,女性受訪者(28%)比男性受訪者(25%)更有可能認為自己的主管不夠負責

該調查的自由評論部分強調了大流行病如何使某些主管與博士後關係緊張。美國的一名分子微生物學家對爆發期間的安全協議表示關注。她寫道:「我的主要研究人員假裝在COVID-19隔離期間沒有任何反應,他要求所有人繼續工作,他拒絕戴上口罩,直到大學將其強制執行」。同樣在美國的真菌學家說,實驗室成員被迫在缺乏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繼續工作

一些博士後在流行病中發現了一些小小的安慰。儘管超過四分之一(26%)的受訪者說,這種流行病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地削弱了他們撰寫論文的能力,但仍有43%的受訪者說,寫作變得更容易了。「停工使我能夠專注於寫作」,沃迪爾說。儘管如此,沃迪爾仍然認為這種大流行阻礙了她的工作和職業發展。隨著三月份旅行問題的增加,她被迫離開荷蘭格羅寧根大學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返回家鄉澳大利亞。她希望該項目的結果和論文能夠為她申請未來的資金提供優勢,但現在這些實驗正在進行中。她說:「我正處於我的研究生涯中的重要時刻,我的競爭力不如我之前正常進行實驗所希望的那樣」。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資助者在評估研究成果和申請人的生產率時將病毒大流行的因素考慮在內

參考文獻:

Nature585, 309-312 (2020)

doi:10.1038/d41586-020-02548-2

相關焦點

  • 《Nature》博士後調查第二篇:他們對博士後的工作很失望
    學術界需要端正自身的行為,別再欺壓剛畢業的博士們了。—— 一位來自美國的物理研究者我的大學缺乏對博士後的支持,這讓我全力投身當地的博士後組織中,為未來的博士後爭取權益。—— 一位來自加拿大的生物醫學研究者因為是博士後,我感到更受尊重。我現在有更多的領導機會,這增加我了的自信,拓寬了我的人際關係。
  • 《自然》博士後調查:魔幻2020,博士後們很焦慮
    根據《自然》對全球博士後進行的首次調查,十分之八的博士後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妨礙了他們的實驗以及數據採集工作。超過一半的博士後發現,和實驗室的PI探討研究想法和分享研究變難了,將近三分之二的博士後認為,疫情對他們的職業前景有著消極的影響(見「幹擾和困頓」)。
  • Nature首次「博士後」前景調查:計算機、數學學者最樂觀
    而最近,Nature就關注到了博士後研究人員這一群體並展開了調查,共有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7670位博士後研究人員參與進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Nature首次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然後得出了如下結果:近三分之二的學者將選擇在學術界任職。
  • Nature:科研PUA太嚴重,過半博士後打算逃離
    單就PUA來說,便有65%的博士後經歷了權力壓迫,以及各種形形色色歧視。此外,還有來自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這些博士後們,究竟經歷了多少「難以為外人道」的無奈?來自澳大利亞的免疫學家安娜·庫森斯(Anna Coussens),便介紹了一段親身經歷:先前,她在英國從事博士後工作時,被要求必須籤署一份聲明,聲明她將在合同之外加班。
  • 「博士後」前景調查:計算機、數學學者最樂觀,63%的人想繼續留在學界
    而最近,Nature就關注到了博士後研究人員這一群體並展開了調查,共有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7670位博士後研究人員參與進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Nature首次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然後得出了如下結果:近三分之二的學者將選擇在學術界任職。僅1/4學者對前景抱有積極態度,其中計算機學科、數學學科最樂觀。
  • 2020廣東深圳灣實驗室李善時課題組誠聘副研/助理研究員/博士後公告
    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ell stem cells, circulation,jama, jacc等高水平雜誌發表論文45篇;論文總引用次數達到5611次。他也參與幫助建立了史丹福大學的幾家生物技術公司成立了風險投資公司。start x加速器基金(屬於史丹福大學的醫療創新項目)。獲得北京大學、深圳市、史丹福大學的科研基金支持。
  • 養殖戶們哭了,上千萬隻竹鼠何去何從
    養殖戶們哭了,上千萬隻竹鼠何去何從?在全面封控的過程中,竹鼠養殖戶們對未來仍抱有期望,但全面禁止食用「三有動物」的決定可能會給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竹鼠養殖業帶來致命一擊。養殖戶們這麼說,「看不到希望,很多人都準備慢慢將鼠餓死算了、不再投錢餵下去了。」「竹鼠已經是南方山區裡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養殖、發家致富的項目,對於小農戶、貧困戶或者返鄉務工人員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項目。」
  • Nature:PUA 太嚴重,過半博士後打算逃離科研
    單就 PUA 來說,便有 65% 的博士後經歷了權力壓迫,以及各種形形色色歧視。此外,還有來自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這些博士後們,究竟經歷了多少「難以為外人道」的無奈? 被「PUA」的博士後 逼得超過一半博士後要放棄科研,他們受到了怎樣的傷害?
  • 過半博士後想要離開學術界
    首屆《自然》博士後調查發現,由於過長的工作時間,缺乏工作保障,再加上工作中的霸凌和歧視,許多博士後正考慮離開學術界。第三篇文章的主題是博士後的生活質量,包括心理健康,以及遭受歧視和騷擾的經歷。最後一篇文章討論了博士後對他們職業前景的看法。職業未來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議題。這項調查是和倫敦的市場研究公司 Shift Learning 聯合舉辦的,相關廣告在 nature.com、施普林格·自然數字產品以及郵件中展示。調查語言涵蓋英語、中文、西班牙語、法語和葡萄牙語。
  • 北大博士後翟天臨論文抄襲,丟人到海外去?
    死粉絲們全力發揮想像力,試圖將偶像的行為合理化,其中一位小粉絲兒是這麼解釋的:翟天臨還親自回復這條微博,打算把自己「知網是什麼東西」的言論,和稀泥給和過去。說自己是開玩笑,完美的詮釋什麼叫自己作了個大死啊!
  • 誠聘| 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招聘博士後
    2、技能經驗要求滿足其中之一:1)具有光電傳感納米材料合成和二維材料組裝經驗,能夠根據課題組需要完成納米材料的合成或組裝製備;2)招聘全日制博士後,專業包括機械設計、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自動化與機電一體化等相關專業。3)具有博士學歷。4)熱愛科研工作,有從事研究工作的意願。
  • 英媒爆料重磅消息,中國航天將何去何從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
  • 2019最受關注的海外醫療健康A輪10大投融資事件
    (Tiburio)公司,獲得的3100萬美元A輪融資Tiburio2013年成立,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和罕見內分泌疾病的治療方案。Tiburio是Cydan創建的第二家子公司,此次融資資金將用於推進兩款創新藥物的臨床試驗,分別是治療無功能垂體腺瘤(NFPA)的創新藥物TBR-760,以及治療罕見內分泌疾病的創新藥物TBR-065。
  • 《Nature》:銅有沒有磁性?富勒烯說了算
    科學家們通過將金屬薄膜與碳基有機分子相結合,發現兩種常見的非磁性金屬(銅和錳)可以產生磁性,這一令人驚奇的研究成果刊發於近期的《Nature》雜誌上。雖然產生的磁性很弱,且幾天後就消失,但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新的雜化金屬-有機磁體的誕生。
  • 博士博士後比創新 3年1400多個項目來打擂
    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背後,是廣東闊斧革新、時日積澱所構建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頂層設計 培養創新土壤「選擇回國,因為看到這是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特別在廣東,有很多扶持政策和平臺提供支持。」廣東「眾創杯」博士博士後創新賽企業組金獎獲得者、「超分子生物催化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負責人張嘉恆告訴南都記者,選擇將技術在廣東落地,與這裡的創新創業政策和氛圍分不開。
  • Nature:如何利用單細胞mRNA測序發現罕見細胞類型?
    2015年8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一種新的計算方法結合轉錄組測序發現了小腸中一些罕見的細胞類型,這對於深入了解器官的細胞組成
  • 博士後之「殤」:科學界無法承受失去下一代的風險
    1/3的博士後失業;不足10%的博士後獲得合約續籤;1/3的博士後未獲上級支持;學術交流受到限制這是一項覆蓋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博士後研究人員自行選擇是否回應和受訪;考慮到絕大多數受訪者都在歐洲和北美
  • 過半博後考慮退出,Nature呼籲不能因疫情失去科學的下一代
    在比例最高的南美洲,一名巴西生物化學家指出:「因為大多數人無法獲得獎學金或工作,博士們需要在街上出售食品,以維持經濟收入。」一位目前在美國工作的印度生物化學家表示:「我的籤證將在 2021 年 1 月到期。由於疫情封鎖,失去了 3 個月的工作機會,可能在研究成果未發表時就不得不離開實驗室。」
  • 鮮豔的熱帶蝴蝶和黑化飛蛾的顏色同受 Cortex 基因控制 nature 論文推薦
    科研圈微信號現已上線論文推薦欄目,您可以在這裡推薦您發表的論文,或您認為有價值的研究,我們會和您一同組織推薦文案,將您的研究分享給更多的科研工作者
  • 南科大海洋磁學中心招聘博士後
    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系海洋磁學中心招聘博士後南方科技大學簡介南方科技大學(www.sustech.edu.cn,以下簡稱「南科大」)創建於2011年,地處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是一所公辦創新型大學,目標是迅速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成中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