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選手正在進行雲端答辯。
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博士博士後創新賽在江門落幕,金獎獲得者上臺領獎。
「廣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在廣東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實現夢想。」歷經3個月比拼,10月16日,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博士博士後創新賽在江門落幕。頒獎儀式上,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一名負責人如是說。這是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舉辦的第三年,累計已有1400餘博士博士後項目報名參賽。國內林林總總的雙創賽事中,這是據知唯一一場面向博士博士後群體、聚焦高端人才創業的專屬賽事。
謀求創新主動權,廣東求賢若渴,亟需持續激發雙創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講話中強調指出,要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場以「博覽全球英才,共創人才灣區」為主旨的賽事,無疑是對此的深入踐行。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背後,是廣東闊斧革新、時日積澱所構建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頂層設計 培養創新土壤
「選擇回國,因為看到這是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特別在廣東,有很多扶持政策和平臺提供支持。」廣東「眾創杯」博士博士後創新賽企業組金獎獲得者、「超分子生物催化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負責人張嘉恆告訴南都記者,選擇將技術在廣東落地,與這裡的創新創業政策和氛圍分不開。
張嘉恆是哈工大深圳校區博士生導師,他和他的團隊通過將超分子化學技術與生物催化技術耦合,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生物催化合成技術,目前已完成VC葡糖苷、甘油葡糖苷和α-熊果苷等開發,並實現產品量產。維C葡糖苷具有美白作用,是常用的化妝品添加劑之一。此前,這一原料大多依賴進口,成本較高,通過張嘉恆及其團隊的技術,價格可以降低4成左右。他們計劃搭建5條百噸級生產線,項目建成後預計年銷售收入約4億元,提供100個就業崗位。
不少博士博士後與他們同樣,被廣東的政策環境吸引而來。從2018年至今,報名參與博士博士後創新賽的1400多個項目中,86%來自廣東省內。
廣東省委省政府對這一群體的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2017年12月,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13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快新時代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圍繞加快匯聚優秀博士博士後人才提出一系列創新舉措。
各個地級市亦紛紛出招攬才。以博士博士後創新賽承辦方江門市為例,該市制定人才強市「新四十條」,為高端人才提供「保姆式」人才管家服務,以期打造自己的人才引育品牌。博士、博士後在該市開展研究工作期間,可能人生地不熟,他們安排有專門的人才管家與之對接,不僅為他們的創業和工作牽線、架橋、鋪路,也及時解決博士、博士後人才在生活中遇到的各項問題。
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可以催生新的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截至2020年9月底的數據顯示,廣東全省共建成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8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99家、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423家、博士工作站656家。2020年1-9月,新增博士後3158人,佔全國總增量16.3%,目前在站博士後規模已突破10000人。僅以江門市數據為例,2020年就已新引進博士200人,新增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5家,建有各類博士博士後科研載體110家。
產業協同 滋養創新生長
「一枝花孤獨地開放是很難的」,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複賽參賽項目「WolvesEdge群狼邊緣(流)計算平臺」的項目負責人胡景德說,很多國外優秀的創業項目回國感到「水土不服」,原因在於產業鏈不完備。胡景德曾參與創辦兩家上市公司,他認為,企業與企業之間,需要「互惠互利」「抱團發展」,上下遊產業鏈和投資環境都是成就創業的重要因素。
他的創業項目為提供便捷分布式並行流(邊緣)計算的平臺,已實現軟硬體融合,可放置於桌面、車載或機電設備等進行使用,目前硬體通過深圳一家工廠代加工。胡景德說,他曾在東莞生活過一段時間,對粵港澳大灣區了解深入。「我的項目涉及軟體和硬體,需要打造一個生態鏈。」這裡大量的製造工廠能夠為他提供代加工服務;亦有下遊企業,需要他的技術加持;此外,他也有融資需求。
創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擁有好的技術,實現產業化和最大價值化,產業鏈和資本不可或缺。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評委、安凱(廣州)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錦基提醒創業的博士們,「整個公司要成功的話,不單單是技術問題,還包括融資、企業管理和市場銷售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過程中,創新需要產業體系的協同,從振興實體經濟、依靠創新驅動、更好發揮金融和人才作用等多方面共同發力。粵港澳大灣區各類產業集聚,經濟產業形態豐富,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先進位造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對高端人才創業者來說,上下遊產業鏈打通之後,能夠更好地實現成果轉化,提高創新創業效率。
開放胸襟 涵養創新氛圍
來自美國的參賽項目「Coverr」是一家在線金融服務提供商,他們發現,中國存在大量的滴滴司機、送貨司機和自由職業者等自僱人員,但沒有平臺可以通過周轉資金為他們提供支持,因此他們希望拓展在中國的市場。9月18日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複賽中,通過遠程視頻,身處美國的項目負責人Kobina Ansah進行了在線路演和答辯。
疫情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降低傳播風險,博士博士後創新賽承辦方採用「主會場+直播間+遠程視頻連線」方式進行比賽,這也為海外項目的參賽提供了方便。今年,報名參賽的海外參賽項目數量井噴,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全球13個國家共70多個項目報名,這一數據是2019年報名數的11.6倍。
最終,半導體雷射晶片及MEMS光電組件創新開發與產業化、MY2智能微創手術機器人和基於基因測序和分子檢測的新一代試管嬰兒技術等3個海外項目,以其自主創新和廣闊應用前景,位列獲獎名單。
團隊組優勝獎獲獎者、「基於基因測序和分子檢測的新一代試管嬰兒技術」項目負責人胡小明表示,開賽前的創業培訓和賽場上獲得的行業專家點評,都讓他收穫頗豐。「避免了創業路上的彎路」,「明顯感覺到廣東的熱情和包容」。他的基因檢測技術可應用於試管嬰兒胚胎檢測市場,降低胚胎失敗率,受到評委們青睞。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來,廣東省深入貫徹這一思想,圍繞建設創新驅動先行省目標,實施便利政策,暢通外國人才來粵創新創業渠道。從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賽況可見,國際化、開放化的創新創業氛圍已然成型。這片熱土正張開懷抱,以極致的熱忱,迎接創新創業者的到來。
採寫:南都記者 劉雪
攝影:南都記者 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