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博士後比創新 3年1400多個項目來打擂

2020-12-06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參賽選手正在進行雲端答辯。

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博士博士後創新賽在江門落幕,金獎獲得者上臺領獎。

「廣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在廣東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實現夢想。」歷經3個月比拼,10月16日,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博士博士後創新賽在江門落幕。頒獎儀式上,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一名負責人如是說。這是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舉辦的第三年,累計已有1400餘博士博士後項目報名參賽。國內林林總總的雙創賽事中,這是據知唯一一場面向博士博士後群體、聚焦高端人才創業的專屬賽事。

謀求創新主動權,廣東求賢若渴,亟需持續激發雙創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講話中強調指出,要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場以「博覽全球英才,共創人才灣區」為主旨的賽事,無疑是對此的深入踐行。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背後,是廣東闊斧革新、時日積澱所構建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頂層設計 培養創新土壤

「選擇回國,因為看到這是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特別在廣東,有很多扶持政策和平臺提供支持。」廣東「眾創杯」博士博士後創新賽企業組金獎獲得者、「超分子生物催化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負責人張嘉恆告訴南都記者,選擇將技術在廣東落地,與這裡的創新創業政策和氛圍分不開。

張嘉恆是哈工大深圳校區博士生導師,他和他的團隊通過將超分子化學技術與生物催化技術耦合,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生物催化合成技術,目前已完成VC葡糖苷、甘油葡糖苷和α-熊果苷等開發,並實現產品量產。維C葡糖苷具有美白作用,是常用的化妝品添加劑之一。此前,這一原料大多依賴進口,成本較高,通過張嘉恆及其團隊的技術,價格可以降低4成左右。他們計劃搭建5條百噸級生產線,項目建成後預計年銷售收入約4億元,提供100個就業崗位。

不少博士博士後與他們同樣,被廣東的政策環境吸引而來。從2018年至今,報名參與博士博士後創新賽的1400多個項目中,86%來自廣東省內。

廣東省委省政府對這一群體的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2017年12月,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13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快新時代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圍繞加快匯聚優秀博士博士後人才提出一系列創新舉措。

各個地級市亦紛紛出招攬才。以博士博士後創新賽承辦方江門市為例,該市制定人才強市「新四十條」,為高端人才提供「保姆式」人才管家服務,以期打造自己的人才引育品牌。博士、博士後在該市開展研究工作期間,可能人生地不熟,他們安排有專門的人才管家與之對接,不僅為他們的創業和工作牽線、架橋、鋪路,也及時解決博士、博士後人才在生活中遇到的各項問題。

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可以催生新的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截至2020年9月底的數據顯示,廣東全省共建成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8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99家、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423家、博士工作站656家。2020年1-9月,新增博士後3158人,佔全國總增量16.3%,目前在站博士後規模已突破10000人。僅以江門市數據為例,2020年就已新引進博士200人,新增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5家,建有各類博士博士後科研載體110家。

產業協同 滋養創新生長

「一枝花孤獨地開放是很難的」,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複賽參賽項目「WolvesEdge群狼邊緣(流)計算平臺」的項目負責人胡景德說,很多國外優秀的創業項目回國感到「水土不服」,原因在於產業鏈不完備。胡景德曾參與創辦兩家上市公司,他認為,企業與企業之間,需要「互惠互利」「抱團發展」,上下遊產業鏈和投資環境都是成就創業的重要因素。

他的創業項目為提供便捷分布式並行流(邊緣)計算的平臺,已實現軟硬體融合,可放置於桌面、車載或機電設備等進行使用,目前硬體通過深圳一家工廠代加工。胡景德說,他曾在東莞生活過一段時間,對粵港澳大灣區了解深入。「我的項目涉及軟體和硬體,需要打造一個生態鏈。」這裡大量的製造工廠能夠為他提供代加工服務;亦有下遊企業,需要他的技術加持;此外,他也有融資需求。

創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擁有好的技術,實現產業化和最大價值化,產業鏈和資本不可或缺。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評委、安凱(廣州)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錦基提醒創業的博士們,「整個公司要成功的話,不單單是技術問題,還包括融資、企業管理和市場銷售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過程中,創新需要產業體系的協同,從振興實體經濟、依靠創新驅動、更好發揮金融和人才作用等多方面共同發力。粵港澳大灣區各類產業集聚,經濟產業形態豐富,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先進位造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對高端人才創業者來說,上下遊產業鏈打通之後,能夠更好地實現成果轉化,提高創新創業效率。

開放胸襟 涵養創新氛圍

來自美國的參賽項目「Coverr」是一家在線金融服務提供商,他們發現,中國存在大量的滴滴司機、送貨司機和自由職業者等自僱人員,但沒有平臺可以通過周轉資金為他們提供支持,因此他們希望拓展在中國的市場。9月18日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複賽中,通過遠程視頻,身處美國的項目負責人Kobina Ansah進行了在線路演和答辯。

疫情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降低傳播風險,博士博士後創新賽承辦方採用「主會場+直播間+遠程視頻連線」方式進行比賽,這也為海外項目的參賽提供了方便。今年,報名參賽的海外參賽項目數量井噴,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全球13個國家共70多個項目報名,這一數據是2019年報名數的11.6倍。

最終,半導體雷射晶片及MEMS光電組件創新開發與產業化、MY2智能微創手術機器人和基於基因測序和分子檢測的新一代試管嬰兒技術等3個海外項目,以其自主創新和廣闊應用前景,位列獲獎名單。

團隊組優勝獎獲獎者、「基於基因測序和分子檢測的新一代試管嬰兒技術」項目負責人胡小明表示,開賽前的創業培訓和賽場上獲得的行業專家點評,都讓他收穫頗豐。「避免了創業路上的彎路」,「明顯感覺到廣東的熱情和包容」。他的基因檢測技術可應用於試管嬰兒胚胎檢測市場,降低胚胎失敗率,受到評委們青睞。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來,廣東省深入貫徹這一思想,圍繞建設創新驅動先行省目標,實施便利政策,暢通外國人才來粵創新創業渠道。從博士博士後創新賽賽況可見,國際化、開放化的創新創業氛圍已然成型。這片熱土正張開懷抱,以極致的熱忱,迎接創新創業者的到來。

採寫:南都記者 劉雪

攝影:南都記者 徐傑

相關焦點

  • 萱嘉生物生物催化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在海內外博士博士後創賽奪魁
    2020年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博士博士後創新賽圓滿落幕。據了解,本屆高規格、高質量的省級大賽共吸引了464個海內外項目報名參賽,其中海外項目多達70餘個。萱嘉生物計劃搭建5條百噸級生產線,項目建成後預計年銷售收入約4億元,並提供100多個高新技術人才就業崗位。
  • 遴選400名博士,每人63萬!2020年「博新計劃」來了!
    擬進站的資助人員須在名單公布後3個月內辦理進站手續,逾期視為自動放棄入選資格。(二)申請條件申請人須為2020年度擬進站或新近進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人員,同時應具備以下條件:1.具有良好的科研潛質和學術道德。2.擬進站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須為獲得博士學位3年以內的全日制博士,2020年度應屆博士畢業生優先。
  • 深圳大學植物人工染色體設計與合成團隊2020年誠聘博士後
    3)每月發放2240元房補,發放24個月;(4)每月350元誤餐補貼,每年發放10個月;(5)合作導師每月發放科研津貼2000元;(6)住房公積金及各類保險;(7)符合《深圳大學博士後入站獎勵計劃》(見附件)的博士後,每月多發放2000元補貼,共兩年;(8)博士後在站期間完成基礎科研量以外部分深大給予相應的獎勵,在站期間發表文章給予科研獎勵
  • 年薪≥31萬:深圳大學植物表觀遺傳學課題組2020年誠聘博士後
    (3)每月發放2240元房補,發放24個月;(4)每月350元誤餐補貼,每年發放10個月;(5)合作導師每月發放科研津貼2000元;(6)住房公積金及各類保險;(7)符合《深圳大學博士後入站獎勵計劃》(見附件)的博士後,每月多發放2000元補貼,共兩年;(8)博士後在站期間完成基礎科研量以外部分深大給予相應的獎勵,在站期間發表文章給予科研獎勵
  • 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項目新增西南地區項目
    人民網成都11月3日電 (王波)11月3日,記者從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了解到,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從2021年起,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項目將首次開設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西南地區項目,首批招生規模在30人左右。
  • 華菱漣鋼3個項目獲得2020年冶金科學技術獎
    紅網時刻婁底8月28日訊(通訊員 柳琴聲)日前,2020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華菱漣鋼3個項目成功上榜,其中,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該獎項的設立,對推動我國冶金行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為激勵中國冶金工業領域的科技推廣、成果應用做出了積極貢獻。在2020年冶金科學技術獎評審中,華菱漣鋼參與的「面向多品規高精度軋制的CSP過程控制系統關鍵技術」「 工程機械用超高強度調質結構鋼板關鍵製造技術與應用」和「超薄規格高強韌耐磨鋼系列產品開發與應用」3個項目分獲一、二、三等獎。
  • 南方科技大學李闖創團隊招聘博士後多名,有機化學方向
    ,其中20個分子系國際上的首例全合成,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會刊(JACS)和德國應用化學(Angew)上已發表多篇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研究論文。李闖創教授已(聯合)培養10多名畢業優秀博士生(先後到哈佛大學、美國德州Austin大學、美國威爾康辛等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一名博士已回高校從教)。
  • 6月30日青島2019年第一次博士後有關項目資助(補貼)申報將到期
    申領所需材料如下:①博士後進站介紹信(或進站備案證明);②開題報告。3.博士後生活及住房補貼在站(基地)博士後(不含在職和兩年期滿未出站人員)可申領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生活及住房補貼(按月計算,每月每人5000元),以實際在站月數計算,已申請過的月份不可重複申請,自進站之月起最多申領24個月。
  • 【博士後風採第3期】中期考核優秀博士後—韓曉彤
    韓曉彤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要從事眼科流行病學和遺傳學研究。博士期間,在眼科醫院的平臺支持和導師的諄諄教導下,她培養了科研思維和能力,國際化視野和合作精神。博士畢業之後,她選擇繼續留在本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度近視的遺傳背景和風險預測,繼續跟隨博士後導師謝志教授在這一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挖掘。
  • 2019第四屆博士(後)中國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行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0月19日、20日,2019年第四屆博士(後)中國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此次論壇以「人才驅動 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來自全國3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博士、博士後們,圍繞「新時代、新經濟、新管理、新徵程」「創新賦能 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入探討,展開「頭腦風暴」。
  • 南方科技大學招聘 博士後、科研助理·
    因項目進展需要,現招聘博士後3名,科研助理若干名。 博士後崗位(3名) 基本要求: 35歲以下,一般博士畢業不超過3年 A.
  • 中國博士(後)創新中心落戶中國智庫創新科學園
    中國網訊 2017年10月17日,「中國博士(後)創新中心」啟動儀式暨博士(後)創新發展圓桌座談會在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亦城科技中心辦公區舉行。國研智庫總經理兼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總經理張詩雨博士主持會議並致辭。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2020年博士後...
    截至2019年,人員規模達3364人,其中員工1908人,海歸超過600人。2. 合成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合成所」)成立於2017年12月,是深圳先進院第七個研究所,採用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化設計理念,專注於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線路、生物器件、多細胞體系等的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質和探索生命活動基本規律。
  • 2015年度「中德博士後交流項目」獲選結果通知
    為進一步加強博士後國際交流,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決定與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和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合作開展「中德博士後交流項目」,每年選派新近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年輕科研人員赴德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高薪誠聘海內外優秀博士後
    2020年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的《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0(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篇)》中,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全國研究機構中科技創新50強名單中排名第一。目前,研究所在站博士後240餘名。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非常注重博士後人才的培養,多名博士後在Science、Nature、Angew. Chem.、JACS等高水平期刊中發表論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積極組織、全力支持在站博士後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各類基金資助計劃。
  • 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歡迎你加入,期待相約最美浙師!
    浙江師範大學位於浙中歷史文化名城金華,成立於1956年,1985年更名為浙江師範大學。學校自2011年起連續9年在有影響力的大學排行中進入全國百強。2015年被確定為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具有完整的人才培養序列,是全省唯一一所從學前教育到博士培養、教育類別與層次全覆蓋的高校。
  • 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哪個是你的層次?
    打油詩開題:碩士博士博士後,小學中學大學受。人生難得幾回搏,努力奮鬥不白活。如今大學生越來越多,而更高的學歷學位受到更多公司的青睞,回想一下自己的過往生活,你達到了哪個階層?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四個概念:首先,這四個名詞的分類都屬於學位(博士後有點爭議):學士學位是大學四年考試合格之後,獲得的學士證書。
  • 南科大海洋磁學中心招聘博士後
    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系海洋磁學中心招聘博士後南方科技大學簡介南方科技大學(www.sustech.edu.cn,以下簡稱「南科大」)創建於2011年,地處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是一所公辦創新型大學,目標是迅速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成中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 《Nature》博士後調查第二篇:他們對博士後的工作很失望
    尤其是對於那些跨學科的博士後,比如我來說,很難參與合作項目,因為信任度很低。—— 一位來自中國的生物醫學研究者我很享受我的博士後工作,這就像再做一次博士研究。但是因為已經完成了博士學位,就不會有完成論文或其他學位所需要求的壓力。—— 一位來自加拿大的遺傳學研究者我的薪水還沒有小丑多(小丑在美國一年能賺5.9萬美金)。
  • 清華大學首次在西南地區開設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項目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11月13日電(記者劉恩黎)11月8日,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西南地區項目招生說明會在重慶順利舉行,近10位來自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及相關院系的招生負責老師全面介紹了招生方案、培養機制等內容並進行答疑,現場吸引了50多名意向申請人到場參會。